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人事安排 文 / 霍當天

    作為商人也好,稱作企業家也罷,都需要博得一個好名聲。

    產品是信得過產品,服務是溫馨服務,放大了說,就是品牌效應。

    除了產品之外,作為企業家,賺了錢,必須得有公德心,懂得回饋社會。在現在的資本社會,這樣的商人叫做慈善家,而在此時的內地,有個通殺四方的稱呼——愛國商人。

    張紹平知道癥結所在之後,立馬去電給關曉曉,吩咐她全面凍結無線電視台劇集在內地的發行事宜,並代表公司捐贈一批最新的攝影器材給廣東台。

    「凍結無線電視劇集在內地的發行,我們怎麼和無線的人解釋呢?」關曉曉說道。

    「不用解釋,我們凍結他們劇集的發行,又沒說不買他們的劇集。」張紹平笑道。

    「什麼?張生,我沒聽錯吧,我們還要買無線的劇集?」

    關曉曉完全無法理解張紹平的行為,如果沒法在內地發行無線的劇集了,買了又有什麼用?一集劇集,作價480美元,此時折合港幣差不多2800塊,而以無線的《天龍八部》為例,近70集,買下來就幾近20萬港元,買得越多,累積下來,虧得就越厲害,就他們這個皮包電影公司是絕對承受不起的。

    「沒事,他們無線肯賣,我就敢買,不夠錢的話,我還可以注資進去。你別看現在內地和無線鬥得凶狠,但這都是表面現象,只要一等中英談判塵埃落定,一切都會恢復正常的。」

    這世上就連金墉這個「鐵桿漢奸」都能轉身一變,成為愛國人士,替北京搖旗吶喊,還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張紹平只知道,原時空裡頭,無線電視台雖然進內地的時間比亞視晚,但八十年代中期,無線的劇集鐵定是進了的。依這情形看,恐怕中英聯合公報一出來,香港的前途定下了,所有的人都會立馬和北邊恢復關係。

    關曉曉做的,只是試探內地的口風,看看到底是不是無線電視台的緣故,而張紹平也沒閒著,立馬著手註冊公益基金。

    他準備把旗下的所有公司聯合成立「希望工程」助學發展基金、「張氏」高校贊助基金和「莘莘學子」勵志獎學金。這三大基金,註冊基金各為1000萬港元,分期陸續注入,並會在以後每年繼續增加不少於註冊資本的資金。

    「希望工程」基金,張紹平把後世鼎鼎有名的公益事業創意直接拿來用,主要資助全國貧困失學少年兒童重返校園學習。可是現在的內地就連上大學也是免費的,失學的孩童很大部分是因為教學環境和條件差,所以「希望工程」基金的現時作用是每年提供不少於500萬人民幣資金,來改善教學樓、教材、桌椅等之類的實質東西。

    「張氏」高校贊助基金,主要為了改善各大高校的教學軟硬件,每年或捐建一棟教學樓,或捐贈教學儀器之類的耗材。張紹平可是知道的,幾年後,邵毅夫就會開始在內地的各個學校四處捐建逸夫樓,大做善事。

    「莘莘學子」勵志獎學金,是張紹平有感於此時國家一窮二白,青年學生們雖然認真學習、奮發圖強,但出國深造實為不易,他這個基金就主要給這些有能力繼續深造的人才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贊助他們,也是有收穫的,這些人成才之後,或許會念著這一份恩情,投身張紹平的公司也說不定呢。

    勵志獎學金,在張紹平的設想裡,暫時每年只提供20個名額,分攤到全國所有高校。這筆獎學金並非直接分到個人手中,而是幫他們代繳外國大學的學費,如果不去留學的話,這筆錢當然也就拿不到了。

    這三大基金的建立,看似花了張紹平不少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大陸雖說改革開放了,但外資還是有疑慮的,包括港資在內,進入內地時,幾乎百分百選擇在香港註冊公司然後進入。如美國的可口可樂,日本的索尼、松下,甚至深市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工廠,幾乎沒有一家是在內地直接注資公司的。到目前為止,張紹平的公司,只有一家是在內地註冊的,那就是新建的玩具公司。

    這樣一來,三大基金的可操控空間就大大有轉圜餘地了。

    除此之外,香港也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黑市,今年大陸官方公佈的人民幣兌港元的匯率是1:4左右,而在黑市這個比例卻是差不多2塊人民幣才能兌1塊港元,近10的匯率差。不知多少人一邊笑罵內地人為凱子,一邊咧著嘴數錢。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主要是因為大陸沒錢沒礦產,經濟還挫到爆,外國人當然不願承認人民幣的價值。別說西方社會,便連朝鮮、越南不比大陸好多少的挫貨,也鄙視著人民幣。

    這樣的情況下,張紹平在內地賺的錢,基本上都用來擴張內地的事業版圖了,而服裝等主要外銷大宗,賺的外匯,一律投到美債市場去。

    這三個基金,再加上他同霍振霆、劉灤雄等人各湊100萬港元建立的「啟明星」公益基金,張紹平手上便有了四支可操控的基金了,這支基金現在或許不怎樣,但以後慢慢發酵了,一定可以為他博得滿堂喝彩。

    「咚咚——」

    敲門聲響起。

    「進來!」張紹平隨口喊了一聲。

    「張董,是時間開會了。」會議秘書進來說道。

    「嗯。」張紹平不屑地撇撇嘴,將一張《東方日報》扔到桌面,起身,伸個懶腰,就往辦公室門外走去。

    被他扔下的《東方日報》娛樂版上,他同陳鈺蓮昨天去鏞記吃飯的照片清晰無比,而在旁邊鮮明對比的是,周閏發相擁著繆騫人的親熱照,文章報道給了個大大的題目:「金童尋舊愛,玉女傍新歡!」

    說實在話,張紹平還真有點佩服這家報紙的無節操,死豬不怕滾水燙,什麼都敢報,什麼都敢胡說,怪不得銷量一直高居魁首,不是沒有緣由的。

    走進會議室,坐定,看了一下兩邊,全是紙質傳媒方面的人才翹楚,濟濟一堂。會議室的座次,是胡幕芳安排的,她是張紹平的助理秘書,身兼董事長助理、法律秘書、公務秘書、私人秘書,代表的就是張紹平的意思。

    「我們鼎盛文化期刊出版公司,雖然成立不久,但朝氣蓬勃,上上下下都有一股子氣,要把我們的公司做大做強,成為業內的名牌、品牌,如《財富》雜誌、《時代》雜誌、《福布斯》雜誌。但是,光有目標和願景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缺乏人才,大量缺乏具有在國際上開拓市場的精英人才!」

    陳冠忠、邱世聞、劉天嵐、胡幕芳、施養德、蒂娜布朗張紹平的眼光一一掃過他們的臉,沉聲道:「所以,為了我們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我專程邀請了幾位志同道合的精英來加盟我們的事業!施養德先生,是我們的老熟人了,大家應該都認識,他我就不詳細介紹了。這位是蒂娜布朗小姐,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