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買「平安符」 文 / 霍當天

    鏞記酒家。

    同福臨門一樣,在香港亦有「富豪飯堂」之稱,是香港不少政府高官、富豪及名人喜歡光顧的高檔酒樓之一。在中環上班的律師、醫生及銀行經理人等高收入人群都是它的常客。

    鏞記以燒鵝馳名,專擅粵菜,它曾於1968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15大食府之一。

    「張生,稀客啊,新年大吉大利,事業興隆,發大財啊!」

    剛走進鏞記,就見鏞記的董事總經理甘建成熱情洋溢、笑容滿面地打著呼。看他說得順溜,這幾句喜慶話一天不知說過多少次了。

    張紹平亦是抱拳笑道:「同喜!同喜!」

    張紹平不是一個人來的,除了保鏢,還有一個戴著冬帽的妙齡女子。

    「來,來,來,張生,我帶你去。」有錢人就這是這樣,去哪都不缺美女,甘建成也沒少幹過這樣的事,他毫不感到意外,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笑問:「還是老地方?」

    「哈哈,我這人最念舊了。」

    把張紹平引到用慣的包廂,甘建成忙著開空調。

    而張紹平先拉開一張椅子,讓身邊的佳人坐下。女子坐下之後,脫下冬帽及披在身上的外套,張紹平接了過去,放好。

    見到女子絕美無暇的容顏,甘建成心頭泛起詫異之色,但他毫不表露出來,而是笑呵呵地問:「張生,陳小姐,你們準備吃些什麼?」

    張紹平沒回他,而是問身旁的佳人:「蓮妹,你說呢?」

    陳鈺蓮淡淡地笑說:「隨便,清淡點的就行了。」

    「水雲玄采糕、皮蛋、清粥各來兩份,嗯,還來小碟燒鵝,其餘的,甘經理你看著辦吧。」

    「呵呵呵,行,我親自給你斬燒鵝去。」

    甘建成走出包廂,掩上廂門,腦海依舊縈繞著剛才初見陳鈺蓮時的驚艷,獨特的奪人氣質,骨子裡的高貴,冰清玉潔,不可方物,透著淡泊冷漠。

    對於張紹平的艷福不淺,甘建成是羨慕的,上次張紹平就帶過米雪來這裡,這次又換成了陳鈺蓮,兩姝都是絕美的女明星。

    「女明星真不錯,我是不是也找個來玩玩呢?」甘建成心癢癢的,帶著這個念頭快步走開。

    這世上美女何止萬千,比女明星漂亮的也多得是,但為什麼偏偏諸多富豪就喜歡玩女星呢?因為女星多了層「光環」——很多人把她們當女神供著,蹂躪女神就是富豪們的最愛。

    「嘗嘗這個吧,鏞記最出名的就是燒鵝了。」張紹平夾了塊剛上桌的燒鵝肉,放到陳鈺蓮的小蝶裡,「少去麥當勞那些地方,炸雞腿吃多了可不好。」

    看到燒鵝肉,陳鈺蓮不由皺了皺秀眉,氣惱道:「你成心氣我的是吧?我最近減肥呢,一直吃素的。」

    張紹平見到陳鈺蓮不復清冷的樣子,頓時一笑,他就喜歡逗性子淡然像不食煙火似的陳鈺蓮。張紹平輕笑道:「誰說你胖了,我就喜歡你這身材!」

    陳鈺蓮不理他的口花花,貝齒輕咬,細口細啖地嚼著小蝶上的燒鵝肉。

    飲完「早茶」,張紹平便結賬走人。

    年前,張紹平一有空閒就會時不時帶著周惠敏、米雪及小妹張夢瑩到各家酒店、餐廳「飲茶」或吃飯,有時是一起,有時是帶一人。而從春節開始,張紹平的日程安排又多了鍾楚紅、陳鈺蓮兩個,早上陪這個,中午陪那個,晚上又是另一人。十一、二天下來,除了去倫敦的時間,盡皆周旋在美人之間,爽到不行。

    剛上座駕,大哥大電話忽的響了起來,張紹平接通「喂」了一聲,那頭就傳來關曉曉的聲音:「張生,我和你說個事,電影公司有麻煩了,廣東台拒絕繼續引進我們香港產出的電視劇,引進的正在播的《京華春夢》也突然下架了。」

    張紹平吃驚道:「怎麼回事?好端端的,怎麼就突然翻臉了呢?是不是你們觸碰到那邊的禁忌了?」

    關曉曉剛過春假,就被派到了內地,負責組建玩具公司,生產他搞出的變形金剛。雖然香港這幾年的玩具業逐漸凋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底子還在,根本不缺人才,關曉曉很輕易地就招了三四十個資深的設計人才到東莞建廠。因為內地的事務,雜誌方面歸陳冠忠負責,全家樂快餐店的事由潘明打理,而電影公司和玩具廠就交給了關曉曉的手上。

    張紹平的電影公司名叫當代影視發展公司,實際是個皮包公司,暫時除了發行業務,什麼都沒有。雖然是個皮包公司,但在張紹平的心目中,份量卻不小。作為香港僅有的能發行電視劇集到內地的公司,張紹平憑此,一邊可以交好北邊政府,一邊又可以在無線、亞視兩家電視台來回吃香,積攢名氣,結識人脈,可謂是收穫巨豐。

    突然這時毫無徵兆地給他來這麼一下,張紹平不吃驚才怪呢!

    面對電話這邊的質問,關曉曉斷然否認,說:「張生,我到內地前,你一再交待這邊政治氣氛濃厚,言行不可冒失衝動,我牢記在心,怎會明知故犯呢?而我帶去的員工,全都在莞城,就更不可能了!」

    「內地是政治掛帥,比較注重國家政府的形象,凡事必有因由,絕不會無緣無故就整我們一下的!」

    內地的電視台就是政府的喉舌,走的每一步都是飽含深意的。

    張紹平從來都相信,世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有源頭的。

    他一時心情煩躁,「彭」的一聲,一巴掌拍在冷硬的車門上。拍得太用力了,手掌生疼,不由「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關曉曉聽到聲音,剛想問怎麼啦,就聽一道不算好聽的女聲響起:「沒傷著吧?無剌剌玩什麼自殘?」

    女聲有點鵝公嗓的韻味,清冷空靈,關曉曉一聽就知這是陳鈺蓮,果然就聽張紹平樂道:「蓮妹,原來你這麼關心我啊?」

    「誰關心你了?臭美!」陳鈺蓮嫩臉一紅,啐道。

    關曉曉在電話這頭聽到兩人在打情罵俏,暗暗埋怨張紹平不分時候,她一直都覺得自家這位老闆什麼都好,就是有個壞毛病——風流多情。有錢人玩女人的不少,但像張紹平這樣玩出感情來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關曉曉忙打斷兩人的**,分析道:「張生,我倒是認為,廣東台針對的不是我們,而是香港的報紙傳媒!」

    「為什麼這麼說?」

    「廣東台的劉台長跟我說了幾句『中港一家親,都是中國人』、『不要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之類的奇怪話,張生,香港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我也是昨晚才剛從倫敦回來,你問我我問誰去?」張紹平沒好氣地說了句,接著道,「先這樣吧,我睇睇是什麼情況先,到時再給你電話。」

    掛了電話,張紹平問陳鈺蓮:「蓮妹,我要回公司去了,你準備去哪?廣播道?」

    「我最近沒戲拍,去看大姐吧。」

    「哦。」

    陳鈺蓮的大姐陳鈺梅在《時尚》雜誌當副主編,負責美容、健美、保健三方面的內容。

    到了鼎盛文化公司,陳鈺蓮自個去找她的大姐,而張紹平剛叫一位文秘把這幾天的報紙全拿到辦公室來,還沒來得及看,就見潘明敲門進來。

    「咦,你不是在京城嗎?什麼時候返港的?」張紹平乍見到潘明,感到有點意外,「喝什麼?咖啡還是茶?」

    「茶吧。」潘明一屁股坐在張紹平的對面,茶水自會有鼎盛公司配備的辦公室秘書奉上,「我這次回來,是有事向你回報!」

    張紹平不淡定了,驚道:「你不會告訴我,全家樂快餐店也被內地找麻煩了吧?」

    潘明奇怪地看著他,問:「沒有啊,你問這話什麼意思?」

    「是這樣的。」

    張紹平提了一下關曉曉說的事,而潘明聽了之後,從桌子上的報紙堆裡找出了好幾份報紙,攤開,擺在他的面前。

    「你看了就知道了!」

    張紹平拿起一看,全是關於香港回歸話題的論戰。

    其中,《明報》的立場來了個很大的轉變,旗幟鮮明地支持北邊97年後對香港恢復主權。《明報》的老闆金墉,世人都知他是個堅決反對共黨的文人,60年代的時候,《明報》一度成為反對北邊的大本營,和左派報紙「殺得」不可開交。

    但自從前年7月份,他到京城走了一遭,和鄧公一談,回來之後,就完全變了個樣,對北邊的改革開放政策滿口稱讚。近兩年來香港每每爆發輿論戰,他都吹響號角,替北邊衝鋒陷陣,呼籲港人支持97回歸。

    金墉倒向了大陸,他的莫逆之交倪匡直接跑到《東方日報》,不停地嗆聲,朝大陸潑髒水。而同為香港的三大報紙,《東方日報》因為與台灣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一向歸為右派。兩家報紙本就因為銷量問題,素有仇隙,此時連對頭的好友倪匡都跑來相助,東方報團的老闆馬大少頓時樂了,立馬叫囂著,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潘,我沒看出什麼不對勁來啊!這輿論罵戰已經持續幾個月了,看都看膩了。」張紹平揚了揚手上的報紙,不解地問潘明。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英兩國這是在為正式談判造勢。其實,這個造勢兩年前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到了今時今日,日趨激烈罷了。

    「那你看看這位。」

    潘明說著,在每一份報紙上都指指點點,點到的文稿作者,或是獨自撰稿,或是聯名鼓吹,都少不了一個人名。

    「劉天賜?」

    此人叫劉天賜,但張紹平毫無印象,不由看向潘明。

    「這位同女強人鄧連茹一樣,是出了名的親英人士,三年前他以32歲之齡便擔任了無線電視台的製片總監。」

    鄧連茹,張紹平是知道的,此女號稱港版「鐵娘子」,是最反大陸的親英人士。與她傳奇的成就相比,她一口純正的英文,以及不太靈光的中文,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能與這樣的人歸為一類的,可以直說,全是港英政府「以華制華」的棋子。

    「等等,三年前?1980年?」張紹平想起來了,尼瑪的,那時候,大陸不是正發表文告,說80年代要完成三大任務嗎?時間正好對上啊。是巧合,還是邵大亨的一種表態?張紹平撓了撓腦殼,抓不準。

    「邵爵士可是英女王的筆友來的。」

    見到張紹平明白過來了,潘明接著又點醒一句。

    邵大亨是首位獲封英爵士的娛樂圈人物,並有幸和英女王成為了所謂的「筆友」,他如果有什麼意見,是可以寫信給英女王,直達天聽的。在香港這裡,港英高官、權貴無不給他三分面子,甚至無線電視台初始時的股權,都是美英資金佔了大頭。

    後世曾有人說無線是香港本土人建立的電視台,而亞視由於它的前身麗視是英國人創建的所以不受待見,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從一開始,香港本土就沒有完全屬於自家控制的電視台。

    「我明白了。」張紹平點頭,轉而問起他來,「那你是為什麼事返港的?」

    「是這樣的,我覺得火鍋大有市場,想開一些附屬火鍋店。」一提起這事,潘明就笑容滿面,「我發現了,一到天冷,京城吃火鍋的人不少。我覺得,這火鍋店和烤肉串,不僅可以在內地開成連鎖形式,而且完全可以複製到香港、台灣等地嘛,甚至國外的唐人街,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生意應該都差不了。」

    說著,潘明從公文包裡掏出一疊企劃書,遞給張紹平看。

    「火鍋?」張紹平立馬想到了「小肥羊」,確實挺有搞頭的,但他還是有點遲疑,一邊翻著企劃書,一邊問,「搞火鍋的話,全家樂快餐店會不會騰不出手來啊?總不能遲緩開分店的速度吧?」

    偌大個大陸,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一些俄式的西餐廳外,竟然沒有任何一家別的外國西餐廳、快餐店,張紹平的「全家樂快餐店」進去後,毫無競爭對手,賺錢太容易了,比搶還容易。如果不是他死死壓制著,不准降低服務水準,說不定現在已經開了起碼七八家分店了。

    潘明拍著胸脯保證道:「張生,你放心,這第二批參加培訓的人員差不多可以上崗了,你一直說要樹立金字品牌,我是絕對不會搞砸了的。」

    「那行,你看著辦吧。」

    「哦,那好,張生,我先走了。」得到張紹平的批准之後,潘明迫不及待地就想告辭。

    「先別走,等敲定一件事了再走不遲。」

    「怎麼,張生還有事?」

    「也沒什麼,我尋思著,自己開公司也賺了不少錢了,是時候回饋社會,做做慈善了。全家樂、鼎盛文化、大洋貿易、漢唐服裝,還有雜誌社,你們全都要擬一個合理的計劃出來,每年該拿出多少錢做慈善才恰當。」

    張紹平突然跳到「做慈善」來,讓潘明聽著有點繞不過彎,迷糊著問:「張生準備做什麼方面的慈善?」

    張紹平大手一揮,說:「什麼樣的慈善都做,而且要年年做,一直做下去!大陸也好,香港也好,甚至台灣,我們都該做慈善!」

    說是做慈善,實際上,對張紹平而言,這也是在買「平安符」——捐錢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