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軍師袁天帆 文 / 霍當天

    說到人才,潘明向張紹平推薦了一人,此人名叫袁天帆,1952年生於上.海,5歲時來到香港。七年前,袁天帆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然後回港,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不到一年之後,他跳槽至匯豐旗下的獲多利債券部工作。

    袁天帆是個怪才來的,在債券部幾經打滾,現在已然陞遷至財務部主管。

    後世但凡稍微關注一下世界財經或經理人的都對袁天帆此人不會陌生,他在85年離開獲多利公司之後,便會出任唯高達董事總經理,參與全球證券業務工作。而令袁天帆一炮而響的卻是於1988年進香港聯交所任行政總裁,年薪250萬港元,成為當年香港收入最高的受僱人員,也是港交所歷任最年輕的行政總裁。他大刀闊斧地對港交所進行改革,力挽狂瀾,並於1989年被評選為香港財經界十大風雲人物。

    袁天帆不僅做總裁牛叉無比,對投資企劃、公司運作上市等都有獨特的一套,尤其擅於把公司「借殼上市」。袁天帆在後世有李家誠軍師之稱,最讓人驚歎的一個手筆,便是幫「小超人」李澤揩旗下的盈科公司成功借殼上市,創造出一夜成就千億巨富的神話。

    這樣的人是有傲氣的,就算他還沒展露鋒芒,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公司或人可以招攬的。

    張紹平當然不知道袁天帆以後的成就有多麼巨大而恐怖,但這並不妨礙張紹平鍥而不捨地邀請他加盟自家公司。

    這其中當然有潘明的因素存在,要知道潘明不僅是一個分析師那麼簡單,還是個實幹家,他一手操辦的全家樂快餐店有質有量,開分店不說,甚至現在連附屬火鍋店都搗鼓出來了。便是這樣的人,卻對袁天帆推崇備至,極力推薦他,張紹平不好奇才怪呢。

    經過張紹平三番幾次的致電誠摯邀請,袁天帆終於鬆了口,答應見一見他這位新冒起的香港商界新貴,彼此喝一次咖啡,聊聊天。

    在一家高檔的咖啡廳裡,兩人碰面了。

    張紹平很好奇,眼前這位斯斯文文的年輕人,到底有什麼了不得的能耐,竟使得一向自信滿滿的潘明也大為服氣。而袁天帆對張紹平就更感興趣了,半年時間,白手起家,打下不菲的身家,稱之為商界的少年鉅子也不為過。

    袁天帆喝著咖啡,對張紹平說:「張先生,你再三邀請我到你的公司,可是我到你的公司幹什麼呢?其實我什麼也幹不了。」

    張紹平沒想到袁天帆見面的頭句話就是這個,不由大感詫異,問道:「為什麼這樣說?我旗下的公司很需要職業經理人打理,也很需要執行總裁掌舵啊!」

    面對張紹平的不解,袁天帆沒急著解釋,而是問道:「張先生,你知道麥理思嗎?」

    「大名鼎鼎的長實幹將麥理思,整個香港沒聽說過他名字的人估計沒幾個。」

    談到麥理思,張紹平就對李超人頗為羨慕,人才都被他丫的網羅了,想不發都難!

    長實董事局副主席麥理思,英文名叫ceemagnus,是個英國人,畢業於著名的劍橋大學經濟系。麥理思未加盟長實之前,是任新加坡虎豹公司總裁,當時因業務關係與李家誠認識。經李家誠懇切相邀之下,於1979年正式加盟長實。與香港洋行和境外財團打交道,多由麥理思出面。李家誠器重他,不僅看重他的英國血統、名校文憑,更看重他是個優秀的經濟管理專家。

    這傢伙甫一加盟長江實業集團,就給李家誠送上了一份大禮,那就是在79年這一年協助李超人收購了和記黃埔。

    和記黃埔的前身是1860年創辦的和記洋行,該洋行本是個三四流的小洋行,不過在六十年代迅速崛起,連續收購了黃埔船塢、屈臣氏等公司,鼎盛時期,其附屬和聯營的公司高達360家,業務遍及地產,財務,保險,酒店,船務,貨倉,汽車,藥品,進出口貿易等領域,成為僅次於怡和洋行的香港第二大商業機構。

    但竄升越快,跌得就越慘,由於過度擴張,導致資金鏈緊張,和記洋行立馬在70年代的股災和石油危機裡損失慘重,瀕臨破產。這時,匯豐銀行趁虛而入,收購和記33.65%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接管了公司。

    匯豐銀行接管後,對和記洋行大力整頓,鼎力革新,並在1977年把和記和旗下最重要的附屬公司黃埔船塢合併,成立了和記黃埔。

    但根據香港的公司法和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性業務,債權銀行可以接管陷入財政危機的企業,但當企業走出危機,經營步入正軌後,必須將其出售。

    這就給了李家誠成就超人的機會了,手下干將麥理思親自出馬斡旋撮合,終於在1979年9月底,匯豐銀行和記黃埔的股份賣給了他,而且只需要支付20%的首付。

    和記黃埔擁有大量的優質土地資源,李家誠購買這些股份,總共才花了6億多,而到了現在,縱然是大環境不好,但僅僅把其中的黃埔船塢改建成住宅建築,純利就超過50億……

    而除了土地儲備外,和記黃埔還有近16.9萬平方米的商業建築,不需賣,光是租金就是一大筆收入。

    袁天帆不理張紹平的羨慕,說道:「李家誠先生幾年前邀請麥理思先生的時候,麥理思先生曾對李先生說過:『李先生,你今天成就的事業已經證明你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但實質上你的角色儼然是資本家,因為你是以資本(股份)為紐帶擁有了這些企業。你要想把事業做大,就必須轉變身份,成為一個合格的資本家。』這話也同樣對張先生你適用的。」

    張紹平皺了皺眉,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請袁天帆繼續說下去。

    袁天帆道:「你今天的成就的事業已經證明了你是一位企業家,業務涉及地產、服裝、外貿、傳媒、餐飲、戲院等非關聯產業領域。以你的眼光、手腕和能力,創業迅速而穩准,說句實話,我是自愧不如的。而你以企業家的方法管理這些企業,我根本比不上你,來了又有什麼意義呢?總裁位置我來做,你又做什麼?」

    張紹平被問得一愣,是啊,他來當總裁了,我幹嘛?要知道這些公司,可是他一拳一腳開創出來的,每個都是他的心頭血,說是放權給人去做,但到了關鍵的時候,他必定會指手畫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