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花漫村田

正文 一百七十八章 點醒李稻 文 / 夢楓薇

    鄧氏看了看孩子們,看了看李翠花,笑著搖了搖頭。知子莫若母,現在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主張,孩子們現在是越來越鬼精了。這會兒只是對著大姑笑,以後幫不幫大姐家,孩子們並未明確的說出來。

    鄧氏想著大姐夫一大家子,心裡也是有點擔心他們家的人拖累自家的,一來不是血親,二來不知道是要幫什麼忙,不亂應下來也是好的。故鄧氏並未對此說什麼。

    李翠花自認在李海哥幾個這邊得了信,起身對鄧氏道:「敏,我出去將李稻打發出去。省得他在咱們家裡窩心。我去與大嫂子打個商量,以前我就提過,將娘接回來,大家也不用平白的每月給那麼許多的糧李稻。我知道你不喜我娘。但是,換個方面想,娘回來了,李稻以後就沒有什麼借口向大家伸手拿錢了。你想想,看看可不可以,如果你都沒問題了,我有把握說通大嫂。」

    鄧氏想了想,皺了皺眉頭,歎了口氣,道:「我與諸商量一下吧,大姐,不是咱們不願娘回來,上次娘發病,你也在,你也看到了。如果又發病,這可如何是好?」

    李翠花歎了口氣,道:「這也是我要說的事。敏,我看諸一直都在亂買東西,你們家在建房這事上,肯定是銀錢不湊手。你看看,缺多少,大姐我給你們補上,你們搬出去住。娘就由我與大哥伺候。不會出事的。」

    鄧氏聽得有點心動,但仍是說等李諸回來一起商量後才決定。

    李翠花見鄧氏主意已定,便沒再說什麼,逕自出去。

    鄧氏想著現在廳堂鬧的是大姐的家事。大姐夫可能要顧忌李稻秀才的身份,且身上沒有銀子。大姐李翠花怎麼說之前對李稻有恩,輩份比李稻高,由大姐處理,肯定是好的。

    鄧氏便點點頭,拘著孩子們在屋裡看書,與李翠花去李老爺子的廳堂。

    李海哥仨不用聽那些顛倒黑白的話。心裡歡喜,都乖乖的拿出沙盒練字。

    一柱香時間,李諸及鄧氏哎聲歎氣地回了屋裡。

    之前說過,李諸不管家裡的孩子大小,也不管他們是否能夠聽明白,將家裡的事都一五一十地與孩子們匯報分析。這次當然也是不例外。

    李諸道:「海兒、濤兒、波兒、濱濱、鄧熾,你們二伯要你們大姑交大姑丈及張婆婆的租子,這是占理的事。他要將屬於娘的份幫娘拿走,這也是應當的。雖然聽起來沒有良性,但這都是占理的事。只能說大姐家入住咱們時。沒有深想。沒有守規矩。如果那時。大姐及大姐夫,去鄰鎮與娘說道說道,肯定不需要交這個租子。你們以後,要守規矩。不能讓人拿錯。瞧這事鬧的,大家心裡都不舒服。本來就是件好事,現在二哥與大姐生份不說,二哥說人家以為他是地主家,不給他漲月例錢,可能也不是空說的。漲月例錢,一般都是給有需要的人家,家裡還能收養個拖家帶口的戶,肯定就是日子的好。不漲也不奇怪。」

    鄧氏聽後點點頭,對李諸道:「大姐今兒說李稻隔心,以後要靠咱們家看顧著。」李諸聽後皺了皺眉,歎了口氣,道:「大姐在大戶人家這麼幾年。都沒有學到規矩。敏,你應下了?」

    鄧氏笑著向孩子們努了努嘴,笑道:「孩子們鬼精靈著,他們就是在那東一句西扯一句的,也沒有說應也沒有說不應。大姐可能想著以後咱們家是孩子們當家,也沒有問我的意見。」

    李諸一聽到這,樂呵呵的笑道:「大姐,這真是。她這規矩,真是。孩子們小,可能連她話裡的意思都沒有聽懂。真是,哈。這樣也好,咱們家省省心,如果是大姐的事咱們還可以照看一二,大姐夫家的事,咱們看著來辦吧。」

    鄧氏笑著點頭。孩子們互相看一眼,心裡將李諸剛剛的那句話鄙視了下,怎麼會沒有聽懂?聽不懂就不會東拉西扯了。

    李諸與鄧氏說大姐給了二兩銀子李稻,當一年的租房子錢。二伯李稻在家裡由吳嫂子伺候,明兒才回鄰鎮。

    李諸這邊與鄧氏及孩子們正在說話,門外傳來李稻的聲音「諸,大哥,大家都出來一下,咱們幾兄弟長時間沒見著面,大家一起說說話。省得生份。」

    李諸皺了皺眉,拍了拍鄧氏的手,對孩子們說道:「好好在家,別出來。」

    孩子們點點頭,臉不屑之色盡顯。濱濱心裡直歎氣,莫不是二伯又出了什麼事,銀錢不湊手。(財迷除了想錢,不做他想。)

    李諸開門,則看到李稻在自家的桃花樹下的桌子上,擺了三個酒杯,手裡拿著酒壺,看了又看,一臉不捨的樣子。

    李稻一見李諸,忙放下酒壺,一副主人家的姿態,熱情地招呼道:「諸,過來坐,坐,咱們兄弟仨,很久沒有一起喝過酒,大家坐下來,今天晚上,我們哥仨不醉不歸。」

    這話一下,旁邊就傳來李漁的「哼」聲。

    李漁在李稻旁邊站立著,以一種好像初次認識李稻的目光,將李稻重新審視一遍,哼哼道:「說吧,你這次又出什麼事?要咱們兄弟幫什麼忙?」

    李老爺子聽到李稻的聲音,從自家步出來,道:「你們哥仨喝一杯,也賞我這老頭子一口。」

    李稻看到李老爺子出來,臉沒來由的紅暈上,額頭沁出汗水。

    長者未坐,李諸不敢入坐,立在李漁的旁邊,眼觀鼻,看著地面,就恐與李稻對眼了,惹上什麼不好的事。

    李稻看見家裡的人的陣勢,怒氣生騰,剛剛的羞愧,早就丟了。李稻對著李漁道:「你們這是怎麼了?我請大傢伙喝酒,不喝就行開,擺著個臉色予我看,這是作甚?」

    李漁哼了聲,搖了搖頭,道:「哼,不說是吧,諸,咱們坐下喝酒。他現在不說。待會喝上了,說的都是酒話,都不能信,爹在旁邊給咱們作個證。」

    李諸忙應下。李稻聽後,氣得六竅升天,一竅暈頭,轉念一眼,現在說還可以省下自家一瓶酒,忙擦了擦酒壺,將怒氣收了起來。歎了口氣。道:「現在人們都吃不飽。上學的人少。我在的書院,現在也有點入不敷出,本來想換間書院的,又想到這怎麼著也是我岳父的書院。只得一大家子艱難渡日。」

    李諸聽到這,心裡咯登了一下,心裡想,真是銀錢的問題。

    李漁皺著眉,看向李稻,握了握拳。

    李老爺子蹲在地上,哎聲歎氣,道:「現在日子不好過,你可不能這時候棄岳父於不義。」

    李稻笑著點頭道:「可不是。爹,這樣的事我也做不出來。只是說說。」

    李老爺子歎了口氣,眼睛空洞,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李稻看向李漁及李諸,又道:「書院處處使錢。岳父想向各位先生家借些銀子,過了這段時期,回頭等學生多了,銀錢湊手了,再將銀錢連利還大家。諸,大哥,你們看看,咱們家也湊個份子。」

    李漁忙道:「你大哥我還欠三弟的錢,這個份子,大哥我就不湊了。」

    李稻知道大哥李漁只種地,又要交倆小子束修,本就沒指望大哥李漁的錢,看著李諸道:「諸,我聽人說,你在鎮上開了間鋪子,你手上可有餘銀。湊個份子,你看二哥是書院的女婿,沒個百千的也拿不出手。這臉丟的可以咱們老李家的臉。」

    李老爺子聽後,蹬地立起來,指著李稻道:「你,你。」

    李諸看李老爺子一口氣上不來,忙上前拍李老爺子的後背。李老爺子一邊順口氣,一邊道:「你別不知好賴,說得那麼好聽,是你自己缺銀子,還是書院缺銀子,咱們走,去問問。咱們都知道,咱們這裡的人,不吃不喝,都不減孩子上學的。」

    李老爺子順上氣後,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哭泣道:「我是識清楚了,怪我以前聽信你娘的話,只一味地寵著你,以為你明理,沒有怎麼教導你。這真是,家裡的娘們教養出來的,就是上不了檯面,小事不斷,大事又幫不上忙。這可怎麼是好啊?」

    李稻聽著不對味,生氣地道:「爹,你這是什麼話,你這是說我教養不好。我當年少年秀才,你不想想是誰給你老人家掙得的臉面?」

    李老爺子氣樂了,邊哭邊笑道:「你不想想,你考個秀才,咱們家花了多少銀子,翠花幫了多少。你看看,看看你三弟,人家一邊幹活,一邊讀書,連束修也沒有交過,不照樣考個秀才回來。我算看清楚了,當年我就是被你娘倆蒙眼,如果當年是你諸弟讀書,現在咱們家最差,也是舉人人家。少年秀才,風光無量,你給咱們家裡掙過什麼,實打實的?有什麼?你給我說一說?咱們家裡,沒分家前有什麼?你看看,現在咱們分了家,爹才有了些銀錢在手,以前,爹哪過過有銀錢在手的日子。」

    李稻聽後極為之不舒服,最近,不少人在李稻的面前誇讚李諸,岳父更是不止一次提起想聘請李諸到書院教學,都被李稻以李諸不喜為由推脫了。現在爹明裡暗裡貶自己,誇諸,而且還說到自己令家裡沒了銀子,這令他心裡極不是滋味。諸有什麼好,就是一副好皮囊,書沒看幾本,天天在地裡蹲,名人不認識一個,在外面為家裡漲臉的都是自己。

    李稻越想,心裡越上火,頭腦一熱,沖李老爺子吼道:「你們個個都誇諸,別忘了,我也是秀才。我是中了秀才多年的,又一直看書。大家想要舉人光耀明楣,還不是要靠我。別人家為個舉人,不知道要投入多少。我身邊的朋友,哪個家裡不是幾十兩零花的給。就咱們家,對我不管不顧,還要我近身伺候娘。家裡二妹的事也還要我幫忙。人家家裡,都是什麼也不敢煩秀才,就等他一心考個舉人,得個官,帶攜全家人的。」

    大家聽著李稻的吼聲,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傻著個眼看向李稻。

    這裡離李諸家近,李諸的孩子們聽到李稻的吼聲,個個驚訝的看向院外。李海皺了皺眉,濱濱笑著道:「娘。中了秀才月月幾十兩月錢,啥事也不用干,難怪那麼多人想考。」

    鄧氏小聲地喝斥道:「沒有這回事,你們看看你們的舅舅、姥爺,怎麼可能不幹活?你們二伯說的應當是有錢人家,有錢人家也是要每年收個租子、每月查看鋪子的,他說的不幹活,可能是人家幹活時,他看不到才這樣說的。」

    李波撇了撇嘴道:「他肯定以為幹活都是要背向天,臉朝地的種地。才算幹活。」

    李濤笑了笑。道:「二伯不知道人家商人是做什麼?」

    李海接著道:「這樣才好。這樣他就不知道咱們家鋪子的好壞了。」

    鄧熾聽到這,插句道:「知道又怎樣?這是分家後,用自家錢買的,與你們二伯不相干的。」

    濱濱點點頭道:「是這樣。海哥、濤哥、波哥,咱們家以後置東西,買塊地買間鋪子,這樣二伯就會以為鋪子便宜,不然咱們也不會錯著買。」

    李海哥仨聽後都高興地點點頭。鄧熾抱了抱濱濱,每次濱濱一提古怪的東西,眼睛都會閃閃發光。

    鄧氏在旁邊聽著點點頭,心裡甚是欣慰,家裡的孩子個個都是有主見。

    回到院子裡。李稻越說越覺得自家有理,慢慢降了下聲,理直氣壯地對李老爺、李漁、李諸道:「書院缺銀子,向咱們先生募集。咱們幫忙是大善事,是積德的。大哥家沒有錢。有豬就應該出豬。爹一個人吃不了許多,且有大哥及三弟伺候,又與大哥、三弟、大姐一起吃食,都花不上銀子。爹現在種的地、養的豬,都用不上了,可以賣了,湊上一份。諸弟是秀才,以後要考舉人的,別老是與大伯家來往,跟著做商人做的事,平白地作賤自己的身份。三弟你將鎮上的鋪子賣一賣,將賣鋪子的錢拿來湊個份子。我聽人說你買了幾十畝的山地,你們家人小,種不下那麼許多,也賣一些,將咱們家的份子湊大些。這樣,咱們李家的份子大,在外面也是體面的事,積了德。明年,可能我就能中個舉人回來了。」

    眾人一聽,都氣樂了,這是怎麼回事?李稻怎麼將自家的東西都分好一樣?

    李老爺子聽到這,深深地歎了口氣,這時他宛若想通一般,也止了哭泣,對李稻道:「你去睡吧,明兒我你大哥跟你回家,將你娘接回來,咱們李家以後就當沒有你這個兒子。」

    李稻一聽這話,當場就傻眼了,好一會兒才回過勁來,小聲地哄著李老爺子道:「爹,你是醉了,這說的啥話。我是秀才,光這身份,就是光宗耀祖的。爹,你這句不認,咱們老李家的祖宗可不饒你。」

    李老爺子目吡地看著李稻,道:「你說說,說說這次在外面又闖了什麼禍事?不要安什麼積德,什麼為學院募款,你這些就是幌子。你去看看,有哪間學院是缺銀子,那些大地主,哪個不上趕地給學院奉上銀子的。」

    李稻歎了口氣,看了眾人一眼,想了想,道:「爹,我最近缺銀子不假,但是我在的那個書院,溪悅學院缺錢,這也是真是。我岳父不是沒有想過向地主募集。可是,現在有錢的一心想上敏兒爹,就是鄧舉人的書院,又豈會募得到銀子?」

    李漁、李諸聽後驚訝地看向李稻,李稻歎了口氣,摸了摸酒壺,一下打開,倒了杯一飲而盡,小聲地、緩慢地道:「鄧舉人請了趙御學士在學院裡坐鎮。現在,有學問的,有錢的,都想成為趙御學士的弟子,不止讀書少些歪路,以後仕途,也有個人帶路不是。」

    李諸聽後搖了搖頭,道:「這些人的門下,哪是那麼容易拜下的。」

    李稻接著道:「這個大家都知道。趙御學士沒有收弟子,但是每個月在鄧舉人的學院講讀三次,就衝著這個,很多人都轉到咱們鎮上的學院就讀。」

    李老爺子哼了聲,道:「你別在瞎唬人,一個學院怎麼能不斷的招人?一個學院又怎會少束修,少學生?」

    李稻歎了口氣,自顧自倒了杯酒,道:「院長心裡不舒服,也學著想請好的先生。上個月,幾經打聽,有位御學士,直諫。離朝。我呸,他同意一個月到學院上三節課,一節課要一千兩銀子。院長說他剛離朝,名氣大,朝上有人脈。咱們這些小學院,哪來那麼多的銀子,院長才出此下策。說以後招多些有錢的人家的孩子,補上這個洞。現在大家幫個忙。出了錢的人家,以後都可以入咱們學院。」

    李漁哼了聲,道:「咱們自己鎮上有學院。肯定不去你們那邊的。」

    李諸想了想。對李稻道:「二哥。你們請離朝的人講課,你們有沒有問過他有沒有想法,他是否要回朝的。這收得那麼貴,八成是想與天子斗的。如果出了事。你們這不是害了他的學生。學院也是要被連累的。這個份子,咱們家不能湊。更何況,咱們家現在也沒有餘銀湊。」

    李稻少年秀才,這幾年只是學會了吃喝嫖玩,荒廢了學業,但本是個聰明的,聽李諸這樣一說,想了想,也是通透的。驚出一身冷汗。

    李稻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岳父那,現在鐵了心請人。這可怎麼辦?」

    李諸想了想,道:「二哥,你與小二嫂子說道說道。讓小二嫂子回家與她爹說說。她爹是個疼閨女的。可能聽得進去。而且,一個學院能收的學生有限,你們鄰鎮肯定也是有學生。這又不是商人的生意,還能被搶了去。」

    李稻一邊聽,一邊點頭,第一次,正眼深深地看了李諸一眼。

    只見李諸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現目光炯然晶亮,宛若黑夜裡的明星般。李稻突然想起李諸最近做的事,以前做的事,突然覺得,或許,像李諸這般嫡仙似的人,可能都有項看透東西的本事。要不然,戰亂前,市井無聲無息,突然提醒自己儲糧。(薇語:可能醉了,忘了李諸說過是從鄧舉人處得的信。)

    人就是這樣,覺得他好,就樣樣都是好的,反正好的東西都給李諸加上。

    李稻想了想,對李諸打了個長輯。李稻這一舉動,將李諸嚇得跳了起來。李漁一把將李諸拉到身邊,避過李稻的道謝。李老爺子奇怪地搖頭問道:「就兩杯都醉了,也太不經喝了。」

    李稻聽後,一邊說謝謝,一邊裝著暈倒,這樣臉面上好看些,再怎麼說,自己之前做的事確實是不太對得住李諸一家。

    李漁看後搖了搖頭,將李稻背回吳二嫂的房子裡。

    李諸看著倆位哥哥的背景,笑了笑,知道二哥不會突然犯渾,心裡舒坦了,一邊扶著李老爺子回房,一邊對李老爺子道:「爹,你放心,二哥醒來後,就不會想錢的事了。」

    李老爺子點點頭,接口道:「諸,剛剛,你與你二哥說的事,我聽了,但是不太清楚。你與我一一說說。」

    李諸笑著點頭道:「剛剛二哥說他的岳父想請位剛退朝的御士子做夫子,可是這位要收一千兩一課,差不多是兩柱香的時間吧。」

    李老爺子聽後驚訝道:「這太貴了。」

    李諸接著道:「是這樣,退了朝的御士子,朝廷仍有發月例錢的,還另有賞地,朝廷還請了人伺候的。一般出來講學,都是分文不取的。而這位不只收錢,還一千兩一兩柱香,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他急缺錢,吃用都不用錢,在什麼地方缺錢呢?兩種可能,一種是想回朝,第二種,就是與天子鬥。如果想回朝,那更應該分文不收地教書育人,桃園滿朝時,又怎會回不了朝廷?他這收得如此貴,八成是想與天子鬥。爹,你說這樣的事,咱們當然要攔著。這不止不能幹,連想一想都不能有。」

    李老爺子聽後驚出一聲汗,腿腳突然不利索,一個趔趄,釀蹌,釀蹌的進了廳堂內,李諸忙將李老爺子扶到椅子上坐好。

    ps:

    520,我愛你!感謝各位一直支持《花》的各位,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