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104 天國的隱憂3 文 / k貓
有了石達開,楊秀清就能更有底氣的實行自己取洪秀洪而代之的計劃。陳玉成與李秀成那數萬陳兵廬州與滁州的天軍才能有人可以壓制的住,這趟武漢之行楊秀清是志在必得。已經陷入絕境的石達開在洪秀全的猜忌之下,很明顯已經無路可走,不投靠自己,任他石達開再怎麼多謀能打,等回到天京也是死路一條。
「翼王老弟,別來無恙!」石達開的府砥內,等地不耐煩的楊秀清終於等到了石達開的到來。不盡將面上那絲不耐盡去,換上一臉的笑意,抱拳道。
「東王兄這麼急急來找我石達開不知道有何見教?」一入門石達開便開門見山地問道。天國如今的形勢明眼人已經能一眼看出,天國的覆滅只在瞬間,而楊秀清與洪秀全的爭鬥又由來已久,他實在搞不懂在如今這樣危急的情勢之下,這些天為什麼還要為了那虛無的權力爭個你死我活呢?國都沒了,要權力有什麼用?
「呵呵,既然老弟如此乾脆,本王就不繞圈子了。洪秀全對老弟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了,只等著老弟一日兵敗回京便要致老弟於死地!如今只要老弟一句話,是生是死就看老弟怎麼選了?」見石達開面色有些不善,楊秀清也不以為意,打了個哈哈道。
「生又如何,死又如何?」石達開雙眉一皺,眼光不怒而威。長年的戰場生涯已經讓這位原本儒雅的富家公子,有了些一身的殺伐之氣。
望著雙目直視自己的石達開,楊秀清收起那份笑意,不緊不慢地道:「生,只要老弟一句話,我便可救天國於危難,老弟自然是天國的功臣,將來得了天下,本王保證與老弟二分江山!」頓了一頓,見石達開不為所動便接著道,「死,老弟自可帶著手下將本王抓起來向那個變成了酒肉狗屁天王的洪秀全邀功,只是本王可不敢保證,會不會上演一幕狡兔死,走狗烹的慘劇了?」
「哈哈,東王兄說笑了。如今天國危在旦夕,王兄又如何敢說能保天國於危難之際呢?」石達開長聲笑道,只是這笑聲之中並無半點興奮之色。相反他心中徹底的絕望了。雖然知道洪楊兩人明爭暗鬥,但是現在他才知道兩人已勢成水火,將要上演一出改朝換代的大戲。改朝換代?石達開心中冷笑一聲,這太平天國才佔了大清不到四之一的江山,遠遠還沒有談上改朝換代的一說。而如今外敵已兵臨城下,天國內部卻是紛爭越演越烈。
原本定都天京石達開與洪仁軒都不同意,按他們的想法,南京城雖然富裕,易守難攻,卻是出路狹小,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奈何這群被秦淮風月迷了眼的傢伙,卻以南京「六朝古都,有龍盤虎踞」之氣而反對了。石達開與洪仁軒兩人的意思原本是天軍向西,趁滿清還沒有回過神來進佔蜀中天府之國,再向西北占漢中,同時沿江而下再佔淮北淮南,待根基穩固,可兩路齊出直奔燕京。
楊秀清見石達開臉含嘲諷,更是不甘示弱向前一步正色道:「如今清妖雖佔主動,但是清妖在上海打了洋人,洋人必然向清妖報復。到時洋人大舉來襲,清妖必定首尾難顧,必回師與洋人相抗,天國之危自解!待清妖與洋人打得難分之際,我大軍再視機而動,奪回失地,更可趁機直搗燕京!」
石達開一驚,他倒是沒想到這個。如楊秀清所說,天國之勢還是有可為的。只是這樣作與賣國求榮有什麼兩樣?低頭沉思一會兒,石達開無法向楊秀清作出正面的回答。
見石達開開始沉思,楊秀清知道石達開沒有將自己賣給洪秀全的意思,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要想他這次可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架勢。石達開雖然被洪秀全逼到了絕路上,但是遠沒有像自己原先想的那樣無路可走,至少石達開手上還有十萬左右的天軍精銳之師,想要擁兵自立,以石達開的才志也不是不可能的。
深知這點的楊秀清知道對於石達開不能逼得太急,便哈哈一笑道:「老弟不用急著給本王答覆,只要老弟想通了,派人來給本王一句話,這天國的就是咱兩人的了。事情緊急,本王便不再打擾老弟了。」一抱拳便出了石達開府。留下一臉沉思之色的石達開左右為難著。
中華民族經歷了兩千年的封建制度的統治,而無數朝代的興亡更替告訴我們苛刻落後的封建制度是不能長久的。然而上千歲的血的教訓似乎令人們覺醒過來,中國一直上演著舊王朝被新的政權所推翻,**昏庸的君王被新的皇帝所代替,一切都是換湯不換藥的一場場戲罷了。
究其原因,中國之所以可以讓封建制度在華夏大地扎根上千年而不變,最大的原因還是思想襟固所至。中國這片聖治而富饒的土地就像一張巨大的溫床一樣,令生活在這裡的華夏民族醉生夢死。縱觀華夏的周圍,我們幾乎找不到有能力與之抗恆的國家出來。
南面的安南諸國,東面臨著大海,波瀾壯闊的太平洋上不過是那個卑劣的小小島國而已。曾經不可一世的草原民族經過千年的征伐也漸漸巨服在了華夏民族的腳下,更不用說朝鮮半島了。如此情勢之下,滿清的衰弱不過是必然的結局而已。而中華在中世紀漸漸失去的強悍,是高手寂寞的表現吧。發展到明清兩朝,中國人突然發現,中國的周圍再沒有能真正威脅到華夏的存在了。
漢唐的鼎盛,跟塞外強大的匈奴是有著巨大的關係的。正是因為有著一個隨時隨地都威脅著華夏的強大存在,至使隨遇而安的華夏民族不得不一步步逼迫著自己強大起來。而明清呢?自明成祖北伐之後,曾成悍一進的蒙鐵騎從此莫落,淪為中原的附屬,到滿清之時,更成了女真人抵禦沙俄,虎視西北的巨大聯盟。高處不勝寒,中國到那一刻,再無法找到一個真正的對手了吧。
石達開曾也無數次想過,天國那只不過換個名字的政府官職制度,是不是又是一個王朝的開始,而經過三年「安定」,石達開最終不得不承認,天國還是走上了一條天命循環的道路。強權還是高高在上,百姓依舊不過是卑威的牛馬,唯一不同的是,皇帝不再叫皇帝了,而叫天王。
望著楊秀清遠去的背影,石達開再次失望了,曾因為拜上帝會那無比光鮮而令人熱血沸騰的教義。原本生活舒適的石達開寧願放棄所有的財產與洪秀全等人一起走上了反抗滿清朝廷,為教義中描繪中的天堂般的生活而馳騁沙場數年,到如今,一切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已。
楊秀清離開武漢返回天京的第二天,石達開命人在城上高掛免戰牌。在兩座孤城奮戰十數天的天軍將士,開始按照石達開的命令悄悄撤出武漢與漢陽,經水路不知去往何方。在撤退的每一個天軍的心中,都在默默揣測著這次的大撤退是不是與天京的事變有關。石達開的手下似乎也從楊秀清的來訪中猜到了一些蛛絲馬跡,有神傷的,也有躍躍欲試的。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過那危機四伏的天國的出路在何方。
縱然楊秀清描繪的前景還是有可為的,但是石達開還是不認為按照如今的形勢天國還有反擊的可能。不是天軍不再英勇了,而是曾經的天國再不是原來的天國了。既然天國的高層已經無法將天國的子民,將士帶往那令想往的樂土,石達開心中暗下決定,自己一定要將隨自己東征西討的十數萬兄弟找到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
城外急於報仇的湘軍在休整一日之後,一腔怒火早已無處發洩,早晨起來準備一股做氣攻克這發賊最堅固的保壘時,卻猛然發現,武漢城樓上那醒目的兩個大字——免戰。像失去目標的對壘拳手,湘軍一時手足無措。如此數日,沒有等到天軍開戰,卻發現江面上天軍水師往來交替,一隊隊擺出向東而去的姿態。發賊要撤軍了,這是湘軍上下心中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