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公主的市井生活

正文 第11章 適應 文 / 嵐月夜

    後面幾天經常下雨,周媛和周祿也就沒有再出去。雖然有些好奇那個美男子是誰,可他們剛到揚州,人生地不熟,也無人可以打聽,且周媛目前給自家定下的第一原則就是要低調、不惹人注目,所以更不願節外生枝。

    她在家閒著無事,就想起來要做幾套模具,方便做點心的時候能多做出一些不同形狀,讓外形更吸引人。跟周祿、春杏商量過後,決定先做一套梅花形狀的模子,再做些印花用的模板,可以按時節不同在點心上印上不同的花樣。

    周松出去轉了兩天,找了一個匠人來,周媛把畫好的玉兔和桂花圖樣都給了他,讓他務必照著自己的要求做,又讓他做一套切割點心用的梅花模具來。

    早先他們在宮裡時,御膳房進上的點心也都是有花樣的,但那都是人工手雕或捏的,他們現在要做生意,沒那個精細功夫,還是直接用工具比較好。

    但因時間上來不及,九月初供給珍味居的前幾批點心上面的花樣,還都是春杏和周媛用小刀隨意劃的,只求一個勉強不難看罷了。

    到九月中模具都做好了,他們在家先試驗了一次,倒還勉強可用,又讓那匠人另作了新花樣,比如月季花啊、牡丹花什麼的各做了兩塊板換著用。

    花樣精緻的點心果然比先前受歡迎,加上他們做的點心口味與本地不同,一時在珍味居就有些供不應求。周松托了劉管家找了個大嬸幫著在廚房劈柴燒火打下手,那大嬸夫家姓張,為人老實本分又勤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來不多聽多看。

    春杏和周祿調餡料做點心的時候,不叫她在旁邊,她也自覺地出了廚房,去灑掃庭院。時候一長,周家幾個人還都挺喜歡她。

    眼看著家裡越來越忙,常常做出了點心,都要周松親自去送,張大嬸就跟春杏說,他們家二小子有把子力氣,也還算知事機靈,問春杏能不能讓他來幫手,也不用多給錢,一天管兩餐飯就行。春杏跟周松、周媛一商量,就讓張大嬸把兒子帶來看看。

    第二日張大嬸帶著兒子張二喜來,周松跟春杏一起見了,都有些驚訝。本來他們以為那孩子也就十二三,卻沒想到張大嬸帶來個濃眉大眼的少年,雖然一身短褐緊緊巴巴,但怎麼看也都有十六七了,一時都有些猶豫。這麼大的少年人,實在有些不合適。

    張大嬸看出了他們神色不對,忙拉著兒子求懇,說家裡男人病了,她出來幫傭的錢還不夠給丈夫看病的,大兒子出去學徒還好,在家裡的二兒子和小女兒飯都吃不飽,一再求周松和春杏憐憫。

    最後周媛出去給說情,讓留下張二喜,還讓春杏出面,給張大嬸漲了一百文工錢。張大嬸感激涕零,拉著兒子連磕了幾個頭,後面做起事來更加賣力,做完廚房的活還幫著洗衣裳、打掃屋子,反正能看見的活全都干了。

    那張二喜也很孝順懂事,又勤快,沒過多久,周媛就跟周松商量,說每月也給他一百文工錢,且每天做點心剩下的邊角也都讓他們母子帶回去給家裡人吃,那母子倆自然更盡心做活不提。

    眼看家裡點心事業上了正軌,和珍味居那邊也確定了每日供應的量——沒有特殊預定,每日不超過二十斤,周松這裡就閒了下來,周媛還有些不放心京裡,就讓他沒事多出門去走走,跟往來客商聊聊天,探聽一下京師那邊的消息。

    她自己和周祿也恢復了每日傍晚出去散步,還是那個小湖邊,還是偶爾可以聽到一些琴聲,還是沒有琴聲就叫周祿做背景音樂。

    「吹那首《我願意》吧。」這一日湖邊甚是安靜,天氣漸冷,地上也有了落葉,莫名多了蕭瑟的感覺,周媛就想聽一首溫暖型的曲子,這首《我願意》她前世學笛子的時候吹過,於是也就順手教給了周祿。

    周祿聽話的吹起了橫笛,周媛聽著笛聲,在腦海裡幻想天後王菲的聲線,自己陶醉的不行,可惜時間長了不吹,周祿有些生疏,冷不丁吹錯了一個音,笛聲尖銳,刺得周媛趕忙捂耳朵,怒瞪周祿。

    「這兒我總是忘。」周祿憨笑搔頭。

    周媛從腰間解下她自己的笛子,正要給周祿演示一遍,忽然從湖岸對面傳來了古雅的琴聲,周媛停住手,側耳聽了一會兒,跟周祿說:「是《陽春白雪》。」又聽了一會兒,笑道:「還真是個清高之人,曲調裡都透著一股『爾等凡人知道些什麼』的意味!」

    把周祿聽得直笑:「八成是聽見我剛才吹錯了音,才要親自撫琴,清一清耳朵。」

    「唔,好像還真是平日撫琴的那個人呢,估計你猜對了,他平日曲風甚是慵懶愜意,今日卻帶著些孤高不屑,顯然是被你剛才那一聲驚著了,這樣也好,你也可以歇歇,咱們也有不花錢的好曲兒聽。」周媛一邊說一邊邁開腳步在湖邊踱了起來。

    周祿心底對那位撫琴人又是同情又是抱歉,同情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淪為了公主的樂師,又抱歉自己剛才污了人家的耳朵,不過他也有些輕鬆就是了,有好聽的曲子襯著,在湖邊散步也多了幾分情趣,誰不喜歡?

    過了幾日,周松回來說:「新帝登基以後,京師往來盤查都嚴了許多,近來進過京師的客商極少。我小心探問了,他們都並沒聽過什麼與公主府有關的消息,對了,我還聽說韓肅奉命回京,想來這會兒已經在路上,快到京城了。」

    韓肅回京了?也不知道他們兩邊一直在京師去涼州的這條道上找不到自己,有沒有懷疑過自己是去了別的地方,或者他們也不在乎?楊琰都死了,宗室幾乎被韓廣平屠戮殆盡,她這樣一個透明公主,對於韓氏父子來說,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索性當自己死了給鄭三娘讓位,也許更合他們心意呢。

    反正不管怎麼說,他們已經如自己預料的沒有公開朝雲公主失蹤的消息,那麼她在揚州也就不用太過提心吊膽,可以好好做她的周媛,好好過她自由自在的安穩日子。

    到揚州已經兩個月了,四個人都漸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也漸漸喜歡上了這裡。周媛前世今生本都是生長在北方的,可到揚州才生活了兩個月,她就骨頭鬆軟,哪也不想去了。

    這個時空裡的揚州城並不很大,也沒有她前世的著名景點瘦西湖,可是這座城市特別像她夢裡的水鄉,城內幾乎處處都能看見河流和小舟,自然也少不了河上的小橋。周媛無事出去閒逛的時候,已經見識過各種木橋、石橋不下十座,且樸拙、精緻俱全,常常讓她想起那句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1」。

    她一直想坐小船順著河流游一遊揚州城,可是自從到揚州以來,他們就一直在忙活,現在點心店雖然上了正軌,可家裡還是忙得很,沒人有空閒陪她玩。周松他們也不放心她自己出來,周松說要陪她吧,她又覺得家裡忙著呢,她自己出來玩不太合適,於是一直沒能成行。

    進入十月以後,天漸漸有些涼了,珍味居的生意卻還是很火爆。這一日周松應了一個相熟客商的邀,出門去吃酒,偏偏今日珍味居裡也忙亂,說是吳別駕宴請同僚,額外又跟周家訂了一批桂花紅豆糕。

    午前將每日固定的點心送過去之後,春杏就打發張二喜回家去了,他爹這兩日犯了咳喘,他妹妹自己在家有些照應不了,本來是想讓張大嬸一起回去的,但張大嬸看廚房還沒收拾好,就留了下來。也幸好她在,趁著鍋還熱著,這批點心才能做起來。

    因那邊要的不少,要分兩鍋出來,珍味居就特別囑咐了,說第一鍋出來以後就先送去,別等都做好了一起送,怕貴人們等不及。可二喜不在,灶上幾個人都離不開,周媛就自告奮勇要去送。

    春杏和周祿都有些猶豫,一是擔心她拿不動,二又覺得這活不該她幹。

    「知道阿娘和哥哥疼我,可家裡這般忙亂,也不能總讓我光看著呀!珍味居就在隔壁,不過幾步路罷了,沒事的!」當著張大嬸的面,周媛也只能這樣說,她還上前去提起食盒示意給春杏和周祿看。

    春杏三人的目光一起落在了她細白如玉的手上,眼見著她用力提起食盒,把手指勒得紅了起來,都有些心疼,張大嬸搓搓手,說:「要不,我去?」

    周媛放下食盒,跟春杏、周祿轉頭看她,張大嬸今天穿了一件深青粗布窄袖衫,袖緣已經磨的有些破了,衣角也都磨白了,臉上因為幹活還蹭了黑灰,頭髮也掉了一綹下來,形象實在不怎麼樣。

    「還是我去吧,沒事,提不動了我就放下歇歇。」周媛直接做了決定,回身去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外形,見兩個丫髻綁的好好的,衣裳也都整齊,鏡子裡的小蘿莉粉嫩可愛,她忍不住做了個鬼臉,對自己□□的樣子實在無奈,索性直接轉身出去,提著食盒就要走。

    春杏忙追在後面囑咐:「你慢一點,覺得重就放下歇歇,不要急啊。」給她開著門,又看著她磕磕絆絆的往後走了一段,才有些不放心的關門回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