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武動三國

第1卷 預言大旱 文 / 我喝蕎麥茶

    長安戰事已經結束,十多萬兵馬留在長安容易滋事。李傑與李儒、賈詡商量後讓李傕領兵三萬駐守陳倉,扼守長安的西大門。

    郭汜領兵三萬駐守武功;樊稠領兵三萬駐守郿塢;張濟領兵三萬駐守華陰。

    黃忠、趙雲、高順每人領兵兩萬駐守長安城內,保衛長安。

    董卓從洛陽返回長安時,約有二十六萬兵馬,董卓死後發生的戰鬥致使軍隊減員達八萬之多。

    等眾將都帶兵去往駐地後,李傑長出一口氣,一群禍害總算是走了。

    李傑雖接收了董卓的全部勢力,但沒像董卓那樣把持朝政,以李傑現在的職位三公九卿任何一位職位都比他高。李傑不理朝政,至那天上過朝後再沒去過。他給獻帝的請假條裡寫著:臣的職責是防衛京師的安全。意思是別的事情他就不管了。

    他的這種態度讓皇帝和大臣們都鬆了口氣,他們最怕再來個董卓,但顯然李傑不是那種人。

    李傑除不理政事外,還放過了王允家人。一是和王定有關係,二是李傑受現代思想的影響,沒有動不動就夷人三族的習慣。

    長安眾官員以為王允定會被滅三族,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果。王定以為是自己求情所致,與家人商議後全家表示王允雖死但家人都不恨李傑,王允殺死董卓又滅了董卓三族,李傑作為董卓的繼承人僅僅只誅王允一人已是天大的恩情。

    王定因此跑到李傑府中跪拜道:將軍大恩無以為報,願為將軍府中小吏報答將軍。

    李傑扶起王定道:我府中正缺一從事中郎,你可願意?

    願為將軍效命。

    李傑與王定的故事成為了民間美談,傳到黃帝與百官耳中,眾官想:難道死了個老虎來了只綿羊?

    李傑接下來的舉動讓百官明白了李傑也不是什麼綿羊。

    探子報告李傑,發現段煨蹤跡。現領兵駐於馮翊。

    李傑得知與李儒、賈詡商議此事,李傑道:我想引兵去攻打段煨你們認為如何?

    李儒道:你現在是漢朝的將軍,段煨也是。你沒有聖旨無端攻打段煨會招來誹議。

    賈詡道:可修書一封給段煨,令其來降,如不來可逐出西涼軍。

    李傑聽了賈詡的話,給段煨寫了封信,讓王定出使段煨軍中。信的大意是你若肯降,則自己來長安請罪。如若不來從此後就是西涼軍的敵人。

    段煨那夜在東門防守,聽說城破馬上領著自己的兵從東門逃了出去,想回華陰又不敢,遂引兵逃到馮翊方駐紮下來。

    現見到王定,看完書信後,問了問王定長安城中情況便讓人帶王定下去休息。

    兩日後段煨經過反覆考慮,終決定向李傑投降。只帶數人與王定一起返回了長安。

    李傑將軍府內段煨跪伏於地道:罪將段煨見過世子將軍,請世子責罰。

    李傑扶起段煨道:段將軍能來認罪足已,以後還是一家人。

    李儒、賈詡也上前與段煨見禮,當夜李傑在府內招待段煨,黃忠、趙雲、高順等陪同。

    段煨看著李傑周圍的這些人,更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段煨是西涼軍中唯一受過良好軍事教育的人,知書懂禮。平時就有些看不起董卓,駐守華陰期間重視發展農業,又不騷擾百姓,當地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這樣的人李傑當然歡迎之至。酒宴飲罷李傑率眾人送段煨出府門,此時已是六月底,正是最熱之時,眾人都身穿薄衣仍感悶熱。剛出大廳李傑就喊了一聲:不好。

    眾人聽得李傑聲音轉頭看時,只見李傑仰頭望著星空,聚精會神且一言不發。眾人不知是怎麼回事,也都向天空望去。

    一輪明月照亮著大地,星星閃爍在空中,與平日沒有任何不同。

    李傑凝視星空許久,沉重地說道:諸位我剛才偶看空中有一流星墜落,再看流星墜落之處直指關中,此乃大旱之兆,兩年內必有數百年不遇的大旱。

    眾人聽後無不大驚失色,大旱意味著什麼眾人都知道,那代表著顆粒無收。之所以有黃巾之亂,就因為那年恰逢大旱,百姓吃不上飯,張角這才揭桿起事,現張角雖死,黃巾餘孽仍在,且規模龐大,動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攻打州郡。

    李傑至預測地震後,早已在眾人心中樹立了可觀天象,定氣數的近乎於神人的形象,古人特講迷信,相信跟在這樣的人身邊就會大吉大利,如不是因為這點西涼眾將又怎會服從李傑領導。只憑世子的身份恐怕有人也不會真心臣服。

    今見李傑又預測兩年之內有大旱,眾人都深信不疑。

    賈詡道:將軍應明早上朝告與陛下與百官。

    段煨道:我願回馮翊等候將軍命令,也好將功贖罪。

    次日一早李傑上殿面君,文武分列兩側,百官見李傑前來上朝均感好奇,不知李傑所為何事?

    李傑站於黃甫嵩身後,在李傑身後是司隸校尉黃琬、城門校尉崔烈、越校尉王頎等人。

    獻帝出來後見李傑也在到就問道:愛卿今日上朝不知有何要事?

    陛下昨夜臣夜觀天象,發現有星辰墜落,其墜落方向直指關中地區。

    說到此李傑故意停頓了一下。果然百官聞言一片嘩然。

    肅靜,愛卿不知此像是為何意?

    此乃大旱之兆,不出兩年關中三輔地區必有大旱。

    李傑剛說完就有一大臣出列道:陛下大旱屬於天災,危害極大影甚至響社稷應及早預防才是。

    李傑一看乃是大鴻臚周奐。

    眾大臣也紛紛附和勸獻帝應及早預防。等眾大臣都說完了獻帝對李傑道:愛卿既知有大旱,不知可有什麼良策?

    可選朝中精通水利之人,開鑿河渠引渭水入內。

    那愛卿可有合適人選?

    以前董卓獨攬大權時每有任用官員必先得董卓同意,故獻帝才有此問。李傑不是董卓,也並不想獨攬大權就道:臣心中並無合適人選,還是陛下和朝臣們商議吧!如需人手我願讓士兵參與修建工程。

    李傑的謙遜、溫文而雅讓滿朝文武如沐春風,不僅不爭權還願意讓士兵也幫忙修建水渠,讓滿朝文武暗自驚歎,董卓何德何能竟收了這麼好個兒子!

    獻帝道:愛卿真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朕今日心情大悅想請諸位大臣與晚上在宮內用餐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臣等不勝容幸。

    李傑見這小皇帝言辭很有條理,思維清晰,小小年紀就如大人一般舉止端莊,甚是驚訝。

    李愛卿你有時間嗎?

    臣有時間。

    退朝後李傑回到將軍府,與賈詡說了獻帝晚上宴請之事,賈詡道:將軍不爭權,獻帝與百官只會拉攏你,不會有事的。

    晚上時候李傑準備入宮赴宴,但虎賁衛有董卓被害之事,堅決不讓李傑獨自入宮。沒辦法李傑只能帶五百虎賁衛一同入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