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明帝1627

《》章 節目錄 第263章 :進軍印度 文 / 張小凡

    印度革命的狀況無時無刻的不在向著大明回傳,大明的百姓也對於印度的革命有著從分的瞭解,崇禎可以說是把革命不好的一面完全的展示給了大明的百姓,而好的一面,大明的百姓他們自己就知道,就算不知道,崇禎在信息轟炸中也會為大明的百姓慢慢的補上!

    如果說印度的革命是一場現實之中的戰爭的話,那麼對於大明而言,就是一場思想之中的戰爭,平等的思想在大明的百姓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加上前期崇禎的鋪墊與阿托斯的巡講,整個大明百姓都已經快要完全的接受了平等的思想,只不過眼下日子好,雖然平等聽起來很誘人,可是在好日子之下,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去鬧,這就搞得平等思想雖然被大部分的明人接受,可是卻沒有任何反應!

    這樣一來「平等」就完全的變成了一種學術思想,這對於崇禎接下來的政治改革十分的不利,想要駕馭住眼下大明強大的國力,崇禎已經覺得大明眼下的政治體制快要控制不住了繼續政治改革,事物的日益龐大使得官員數量被一升再升,在某種程度上,官員已經可以用繁雜來形容了,在這麼下去大明早晚會被眾多的官員給拖垮!

    而且崇禎也急需把法權給分離出去,大明眼下之所以能夠官員勤廉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薪高福利,而還有一個,就是極度無情的刑罰,崇禎上台的那一刻所定下來的對於貪官的責罰,只有一種,那就是滿門抄斬!誅九族還不至於,但是滿門抄斬也已是當今世上少有之刑罰!

    而且這還是在大明眼下如此開明的政府之下,不過這一切的執行者就是吏部所負責,崇禎還在,所以吏部仍然可以很好的執行嚴厲的法律,但是如果等到崇禎死了呢?或者崇禎無意之間做出了一個昏庸的決定呢?崇禎需要給大明加上一道枷鎖,同時也是給他自己加上一道枷鎖!不然大明會像掙脫韁繩的快馬快步的衝向懸崖,迅速滅忙!

    而這道枷鎖所需要的政治環境卻不是眼下大明所提供的,崇禎需要一個更為先進的政治環境,想來想去也就只有一個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了!所以崇禎所能提供的就是讓大明在外界的刺激下進行改革,而且還是一場由內而外的改革!

    印度的烽火燃燒了整個土地,在度過了最開始的幾個月之後,印度開始陷入到了全面的割據狀態,整個印度陷入到了更為恐怖的分離,以前雖然也是分離,但是卻有著一個高等姓所組成的同盟進行管轄,這樣一來至少還讓印度處於一個旗幟之下,而眼下,卻是全面的分離!

    而狂熱的人群也在度過了初期的狂熱之後,再一次的為了自己的肚子而奮鬥起來,而當那平等來到了他們自己的手中時,他們卻發現,情況並沒有任何的而改變,貧困,地位低下,依然如同潮水一般淹沒了眾人!

    在沒有了狂熱,人群剩下來的,更多的就是麻木!

    但是上街示威遊行的做法卻保留了下來,成年人或許已經麻木,但是青年,卻依然活力十足,他們迫切的想要為自己的民族找到一條出路,也許是崇禎刻意為之,現在的印度僅僅只是覺醒了民族意識,卻沒有覺醒愛國意識,這也是崇禎唯一能合併其他國家所使用的手段!

    你們是印度人不錯,但是,你們卻同時是一名大明百姓!印度只是你們的族籍,而大明卻是你們的國籍!當然了這些只是崇禎的野望,不過這野望卻也在了實施的路上!

    相對於大明在中印邊界佈置了大量的軍隊而言,英國就更加的直接了,直接就是把軍隊開了進來,英國人驚奇的發現印度革命之後並沒有成立一個聯合政府,而是陷入到了軍閥割據狀態之中,這對於因國人來說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好事情!

    以前的印度是一個聯合的國家,雖然英國人的話他基本都會聽,但是觸及到國家深處利益的事情卻往往會引起印度的高度反彈,而眼下卻不會了,先不說那些低等姓的愚昧,就是那些聰明的高等姓眼下也是沒有力量面對英國人的種種要求,雖然入侵還做不到,可是就好像後世中國的那樣,英國在印度想盡一切辦法的掠奪利益!

    而在掠奪利益的同時,他們也在不斷的蠶食著印度,英國在印度的做法崇禎看在眼裡,他並沒有貿然的與英國交涉,一是眼下還在崇禎的忍受範圍之內,二是崇禎想要看一下,激起了民族意識的印度人,會不會對於英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產生牴觸,如果有,那麼崇禎自然也要在今後的計劃之中改變一下自己的策略!

    不過崇禎似乎是想的太多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英國人在印度所缺的特權越來越多,而印度人的反抗卻幾乎沒有,就算是有著自己本身力量不足的原因在裡面,可是卻也不會完全的不牴觸啊,這讓崇禎多少對於印度有一些低看!

    而對於英國的做法,崇禎這是派出了使者要求英國停止他們在印度的一些列活動,同時為了讓英國想清楚,崇禎開始大規模的在印度邊界集結軍隊,的確是大規模,大明只從打完了日本之後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打動拳腳了,看了看整個亞洲,唯一能讓大明出手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一個印度了,而且印度人的戰鬥力也不是很低!而且其中某些人種所組成的部隊還戰力出眾!

    所以當大明各地的軍隊開始有組織的大規模開拔到中印邊界時,整個軍隊都開始沸騰了,請求將自己部隊開赴中印邊界的請命不斷的出現在兵部,大明大規模的軍事集結英國人是知道的,崇禎並沒有任何的隱瞞,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來警告英國人不要做得太過火了,不然大明不會看著你一家人把印度的便宜給占完了!

    而且印度眼下的局面正是崇禎所需要的,等到整個印度都打得不想打時,才是崇禎出兵的好時機,但是如果英國人想要乘著這段時期蠶食印度土地的話,卻會打亂崇禎的佈置這樣一來,崇禎說不得就要提前對印度出手了!

    而且崇禎心中也是暗暗的希望能夠與英國在印度打一仗,大明的軍隊從成立以來大部分都是在與亞洲的部隊對戰,對於歐洲的軍隊卻很少與之交戰,眼下有記錄的唯一次作戰還是在印尼排華事件中與西班牙的一次對戰,不過那都是極度小規模的,大明幾乎沒有任何與歐洲人大規模作戰的記錄,這對於崇禎來說有一些不好,他不想等到日後用士兵的鮮血與生命去交學費,於其那樣,還不如眼下在印度與英國人來一場不大不小的戰爭!

    想到這些,崇禎在心底還或多或少的希望英國人不聽自己的勸告執意下去,這樣一來崇禎就可以正式的對印度動手了,不過在這之前,崇禎已經把阿托斯又放了出來,在印度已近開始陷入到革命的邊緣時,崇禎就已經用一個借口把阿托斯接回了大明,阿托斯也不疑有他,知道他回到大明的一段時間之後,才從報紙上知道了印度的大革命,當他想要回到自己的國家組織這場災難時,崇禎卻以各種理由將他留了下來!

    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不希望崇禎親愛的朋友阿托斯回去涉險,知直到整個印度的混亂局面已成定局,崇禎才在一番做作下將阿托斯放了回來,只不過這個時候的阿托斯在全面的關注了印度的變化以及英國人的各種做法之後,心中已經產生了崇禎所需要的想法,現在吧阿托斯放回去,不過是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思想而已!

    面對崇禎所給出的警告,英國人在有了略微的遲疑之後,繼續了他們的做法,只不過手段收縮了很多,英國人也不想在亞洲過早的與大明發生爭鬥,可是面對印度這麼大一塊的肥肉他們又實在是不願意吐出來,所以就大著膽子繼續掠奪!

    這就觸犯了崇禎的底線了,崇禎可是早已把印度視為了囊中之物,怎麼可能允許英國人如此大膽的掠奪印度,而且因為戰亂的原因,印度的糧食產量開始進一步的下跌,在印度各地已經開始慢慢的出現饑荒了,如果崇禎再不出手的話,那麼印度的人口會出現銳減,日本好歹還有這大片的森林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印度有什麼?沒有人耕作的話,整個印度就斷去了糧食的補給,再加上印度人多,沒有了吃的,那人口可就會快速的銳減了!

    所以當英國不聽勸要繼續掠奪印度的報告傳給了崇禎之後,一道道許久不曾出現的命令開始發佈出去,早已在邊界駐守的軍隊開始做戰前動員,而後方,更大規模的軍事集結開始了!崇禎要讓英國人和印度人看一下,誰他媽才是亞洲的霸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