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明帝1627

《》章 節目錄 第264章 :全線入侵 文 / 張小凡

    在即上次小規模的攻打日本之後,整個大明的軍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軍事集結了,更不要說更大規模的軍事入侵!崇禎現在已經對於印度沒有以前那麼上心了,這些個印度人確實是太過溫順,在某種程度上比漢人都還要溫順,或者說,叫做軟弱,歷史上英國能靠著他們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口的國力征服整個印度也不是不無道理的!

    漫長的中印邊界線上,近兩百萬的明軍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著印度席捲而去,而在這兩百萬人的後方,還有這近一百萬人的軍隊在奔赴前線,大明的軍隊也的確是許久沒有打過仗了,崇禎還是有一些擔心,而且他也怕英國不願意放棄印度而與自己展開全面戰爭,所以這一回動員了全國大部分的軍隊,三百萬的軍隊在整個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又有哪個國家能夠動員如此之多的軍隊?

    當然,後世二戰的哪些國家或許可以,就好比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僅一線部隊就多達一百五十多萬,而老毛子更為心狠總參戰兵力達三百萬之巨,{反攻階段就有二百五十萬,加上傷亡的一百一十萬,去掉平民,小凡已經很保守估計了!}而當事的老毛子人口還沒有現在的大明多!

    除了無線電這一有利的控制手段以外,蘇聯有的大明都有,尤其是軍國主義為主,大明的軍事潛力之強遠不是眼下這三百萬軍隊能夠比擬的,而且這幾年不打仗,物資的儲存也實在是太多了,雖然官方會不斷的收購市面上多餘的物質,可是卻也有一些捉襟見肘,這其中的大頭就是糧食!

    而最為消耗糧食的工程,就是戰爭!平時在駐地時,消耗並不會太大,但是一旦開始作戰,那麼糧食的消耗就會變得極為的驚人就算有著鐵路的運輸使得糧食的消耗被降低了很多,可是數目龐大的軍事行動加上對印度人的賑災,使得所有通向中印邊界的鐵路上都跑滿了滿載軍用物資的軍列!

    而後方的一批批軍隊也在不斷的開往前線,一時間,整個大明都被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給驚呆了,幾乎所有的後備軍與常備軍都開赴前線,本來備受壓抑的軍工業也第一次得到了全力生產的要求,這是第一次在大明完成改革後的第一次全力動員!不僅僅是在大明,還有日本,東北,蒙古等大明的其他地區,也在大規模的軍事集結!

    蒙古的龍騎兵乘坐火車被批量的運往前線,停靠在日本的艦隊也是不斷的揚帆出海,更不要與印度相鄰的西藏與安南地區,在他們哪裡動員的軍隊與後勤幾乎佔據了整場軍事行動的三分之一,人數占總部隊的五分之一,後勤佔二分之一!所以說這是第一次整個帝國的戰爭而不是以往僅僅從本土調集軍隊!

    這一切倒不是崇禎看得起印度,而是因為長時間的沒有作戰,崇禎想要靠著對於亞洲的最後一戰來大練兵,就好像當年打朝鮮一樣,而且崇禎說實話在自己的心裡面還是有一些忌憚英國,歷史英國對於印度的入侵用了近一百年,可見英國對於印度的執念,而且眼下的英皇伊麗莎白女王更是風頭正盛!

    在他的領導下英國擺脫了教廷的控制,擊敗了西班牙的海上無敵艦隊,打消了整個歐洲對於英國的窺探,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她已經成為了整個歐洲最有權力的國王,哪怕她是一個女人!

    如果英國真的要與大明全面開戰的話,在短期之內崇禎真還無法對她進行有力的還擊,一是距離太遠,二是對於其他歐洲國家的忌憚,誰知道要是大明打到了英國的本土之後,那些歐洲國家會怎麼想?說得好聽崇禎被教廷說為耶和華轉世,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為什麼崇禎會被說為是耶和華轉世,還不是因為教廷對於歐洲各國的控制已經大不如前了!想要通過崇禎的一系列事件來證明天主的存在!

    所以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天主已經在歐洲不行了,他依然是當地百姓的唯一信仰,可是卻已經不在是懸在人們頭頂上的那一把達摩力克之劍,除了西班牙以外,又還有那個國家會聽教廷的話!而且西班牙也正是聽了教皇的話對英國發動聖戰,所以派出了無敵艦隊,但是卻在英吉利海峽慘敗!最後痛失海上霸主的地位,這樣一來無疑更使得教廷在歐洲各國面前大降威信!

    所以如果整個與英國全面開戰的話,要麼與英國陷入長期的海上對立要麼派出艦隊直接攻佔英國本土,前者對於大明來說會是一場費時費力的角逐,而且還是費力不討好的那種,而後者,則會過早的把大明陷入到歐洲各國的注視之中,使得他們對自己心有防備,畢竟他們剛剛擺脫****不久,可不想再來第三次的****!{前兩次分別為:匈奴,和蒙古}

    雖然大明與前兩次的來客都有很大的差別,可是在歐洲人看來只要是來至於東方的黃皮膚人,就都是可怕的****,而唯一能引起整個歐洲齊心合力的敵人,也就只是這個****了,崇禎現在不懼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卻害怕整個歐洲的力量都聯合起來,那對於大明來說就真的是一場災難了,到時候就是動員一千萬的軍隊也是遠遠不夠的,而眼下,大明還承擔不起一千萬軍隊的開支!

    所以諸多原因使得崇禎不願意與英國開戰,這才導致了崇禎這一次動員了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大練兵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威懾英國,希望她不要為了印度而與大明全面開戰,而且現在英國應該也無暇顧及其他,要知道,因為教皇的號召聖戰英國,所以英國眼下正處於相對孤立的政治環境,而且伊麗莎白女王也是一個十分痛恨戰爭的人,不是因為他仁慈而是因為錢!他的大臣弗爾特斯糾這樣評價她:「因為它的簡單性,她痛恨直接的行動;因為它的必然性,她痛恨確信;因為它的費用,她更痛恨戰爭」!

    所以崇禎相信,只要自己展現出來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伊麗莎白不會向自己宣戰,而是會轉而退出印度,前去追求美洲或者其他地方的利益!不管怎麼說眼下整個印度的靠近大明的土地上都佈滿了大明的軍隊,銀白色的軍隊參雜著大量的黑色騎兵席捲了整個印度!

    原本還在享樂的那些新興統治者們,還沒有從女人的肚皮上起來,就被門外大炮的轟鳴給驚醒了,低矮的城牆抵擋不住大明軍隊的虎奔狼嚎,在短時間之內就被擊斃,對於這些靠著武力上台的人,崇禎可不需要他們的活口!

    艾德裡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他處於印度的東北部,哪裡靠近大明,作為當地最大的一座城市,這裡被選做了大明軍隊的前線指揮所,城市剛剛被打下來不到三個小時,指揮部就已經入駐了,而整個城市也是被軍隊所佔據,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軍隊!

    段俊鑫作為前線的參謀長,他也自然要在這座城市之中,因為戰鬥規劃早在出征前就已經規劃好了,所以眼下只有沒有什麼突發情況,那麼其實是沒有他們這些頂尖指揮官什麼事的,這也就讓段俊鑫可以來看一看這印度的城市!

    只不過在段俊鑫走了不到兩條街的時候,就已經整個人的臉都變綠了,印度的城市是在是太髒了,先不說那泥濘的道路,幾乎這一路上都是人與牲畜的糞便,本來因為軍隊的原因而不敢出門的印度平民因為在最大的清真寺哪裡明軍在發放食物所以他們如同一隻隻小老鼠一般行走在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上!

    而在清真寺,幾個懂得漢語的印度人被找來作為翻譯,他們站在清真寺的大門外,對著下面領取食物的印度人大聲宣讀著公告,主要就是說這一切的恩德都是來至於偉大的聖天子陛下,而大量的印度人則在明軍的要求下排列站好等待著領取屬於自己的食物,他們如同聽話的小鴨子,一步一步的向前行進,而幾個明軍就這麼提著上了刺刀的火槍在隊伍的外圍維持著秩序!

    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的大明軍人充實了這座因為戰亂而空曠的城市,原本的城主被吊在了清真寺的頂端,崇禎需要將這些阿三的信仰給打破,對於伊斯蘭教,崇禎並不是很喜歡,能在大明傳教的伊斯蘭都是得到了諸多要求的,而且也因為大明百姓對於外來宗教的不怎麼感冒使得崇禎並不擔心這些宗教,可是在印度就不一樣了,歷史上印度起來反抗英國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英國人侮辱了他們的伊斯蘭教義,在子彈上摸了豬油!所以對於印度的宗教,崇禎採取的是較為強硬的政策!

    既然穆罕穆德可以一手古蘭經一手持劍的傳教,那麼為什麼崇禎就不能同樣的消磨掉伊斯蘭教對於印度的控制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