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一卷 戰荊州 第四十三章 玄甲為營漸成軍 文 / 林半峰

    正如劉琮自己所言,農事他不懂,也不想腦袋一拍就胡亂決策。屯田方面的事情,他主要交給了杜襲杜子緒負責。

    杜襲和司馬芝年紀相仿,面容清瘦,無論是樣貌還是性格,都比較老成。他算是來荊州避難比較早的名士,和同鄉趙儼、繁欽相交莫逆。

    如今天下紛亂,各路豪傑為了擴大實力,壯大力量,競相招攬天下英才。而這些賢達學士,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實現安邦定國的夙願,也以謹慎的態度來抉擇自己滿意的投靠對象。

    本來杜襲來到荊州以後,通過自己的觀察認定劉表並非可以投靠的明主,準備舉家遷往長沙,就在將要動身之前,卻在宴會上見到了劉琮。

    「迎天子以令諸侯,據九鼎,案圖籍,然後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天下亂勢可定!」這鏗鏘有力的話語,目標明晰的策略,如同驚雷般喚醒了杜襲,從宴席歸來之後,他和好友繁欽有過一番深談。最終決定繼續留在襄陽,以便繼續觀察劉琮的表現,是否如同他所說的那樣。

    後來劉琮外出遊歷,杜襲得知消息之後劉琮已經離開襄陽,讓他頗為懊悔。等到劉琮破山賊,滅水匪率領部曲回到襄陽,他便投了名刺拜訪。經過幾次坦誠的深談,杜襲認定劉琮是值得追隨的明主,於是當劉琮自請出鎮南陽,就任太守之後,他和繁欽一起隨之到了南陽,先是擔任太守府的記室,現在則成為專門負責屯田事宜的典農校尉。

    而在追隨劉琮這件事情上,杜襲和好友趙儼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自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發佈「唯才是舉令」,並實施屯田制以後,趙儼就對杜襲說:「曹鎮東應時順世,必能匡濟華夏,我知道我的去處了。」試圖勸說杜襲和繁欽一起舉家北還。

    當時杜襲反過來勸說趙儼:「劉公子志向宏遠,又頗能省時度勢,其政略若得以施展,未嘗不能建霸王之業。請伯然兄與我等一起效力於公子麾下,以實現往日夙願、」

    兩位好友各執己見,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趙儼舉家北返,杜襲赴南陽上任。不過雖然陣營不同,卻並不妨礙兩人的友情得以延續。那篇《宛城戰記》就是杜襲抄錄了一份派人送給趙儼,後來為曹操所得。

    通過此事,劉琮也意識到,自己的名望還是不夠高,根基淺薄,以至於人才不能全部為自己所用。荊州藏龍臥虎,別的人也還罷了,臥龍鳳雛和徐庶,那是萬萬不能被旁人截胡的。

    不過現在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名聲不顯,而且年紀尚小,劉琮還不打算過早的干預他們的發展。但是徐庶則不同,自從上次外出歸來與之相見後,劉琮曾邀請過徐庶相助,但那是徐庶之母正在病中,此事便擱置下來。後來徐母病情好些,卻又趕上宛城之戰爆發,徐庶便一直拖到今年才來到南陽。

    其實他到南陽還有些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和住在隆中的好友諸葛亮能更經常見面。不過到了南陽之後,才發現劉琮給自己安排了許多事情,比起在襄陽時的悠遊度日,如今可謂忙的腳不沾地,哪兒有時間去見諸葛亮?

    自三月初到宛城,劉琮便請徐庶幫助王粲篩選曹軍降卒,同時給了典軍書記的名號。待到四月中旬此事忙完,劉琮便下令各軍重編,徐庶這個典軍書記自然要參與其中,待五月初新軍初成,劉琮便提出要辦士兵補習所,教育普通士卒識字。

    這個大膽而超前的想法讓徐庶很是不解。在他看來普通士卒只要訓練其戰陣廝殺即可,難道識字多,還能多殺人不成?

    不僅是徐庶不理解,張繡、甘寧等將領也不明白劉琮此意目的何在。

    只有長期跟隨劉琮的王粲和魏延,對此稍有些理解,雖然還很不透徹,卻也多少明白一些劉琮的目的。

    在這個時代,普遍的認知是士卒乃是消耗品,死了之後再行招募或者征發就是,普通士卒除非作戰勇猛,否則很難得到陞遷。即便是陞遷,不當到校尉或是偏將之類,在軍中也沒有什麼前途。

    如今又是戰亂頻繁的亂世,別說校尉偏將了,便是朝廷冊封的有名有號的將軍,這些年死的還少嗎?

    費時費力的教會那些士卒識字,戰死了豈不是白白費力?

    對於眾人的疑惑,劉琮並沒有給出太多解釋。有些話,站在他的角度還真不好宣之於口。

    劉琮深知,任何改革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根基,並且遭受其抗拒和反撲,如果自己的實力不足的話,甚至會被他們連骨頭帶皮吞得一乾二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商鞅、吳起的下場,還需要別人來提醒自己嗎?

    即便在後世,還有很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傢伙,更何況自己在南陽推行的新政,必然要打破舊有的利益格局,建立全新的,完全忠於自己的各級體系呢?

    宛城之戰中出現的流言事件,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內部的矛盾和鬥爭,被殘酷的對外戰爭一時掩蓋了而已。

    對於這一點,劉琮認識的非常清楚,他的對應手段,也早已逐步落下。

    政權方面,劉琮主要依靠的是外地來的少壯派,南陽本地的大族豪門,則根據其對自己的態度,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式,逐漸強化自己在南陽郡的統治。

    軍事方面,除了組建完全忠實於自己的軍隊,大量提拔和任命沒什麼根基的年輕軍官將領,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這個士兵補習所。

    識字只是第一步,唯有識字之後,士兵們才能不為上所欺,不為人所騙。在教育士兵識字的同時,一同進行忠誠度的培養。在劉琮的構想中,這些士兵將來若是因年老體弱或受傷退役,就將成為自己的基層行政官員,從而在根基上保證自己的統治。

    而士兵補習所教給士兵們的第一個字,就是「忠」字。

    在提拔軍官的時候,也以忠心為首先考慮的因素。這個忠心自然是對於劉琮而非天子,甚至不是劉表。不過這一點比較隱晦,但響鼓不用重錘,很多人當然明白。

    很快,徐庶就回過味來了,對此他倒沒有什麼牴觸的地方。在他看來,劉琮這種做法無可厚非,誰不願意自己的屬下完全忠誠呢?甚至徐庶一度還對此非常感興趣,認為劉琮這個辦法雖然出人意表,卻又非常實用。

    他發現劉琮對於軍隊的重視,完全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不但親自製定了許多軍令條例,還時常深入到軍中,與各級將領甚至普通士卒打成一片。而軍隊的待遇在整個南陽郡,可以說非常之高。和普通百姓不同,軍中實行的是三餐制,要知道即便是許多官宦人家,也不曾如此。

    早飯也還罷了,午飯必定有肉,雖然很少,但油水頗足,徐庶因此都長胖了幾斤。

    與如此高的待遇相對應的,是非常嚴格的訓練,幾乎從清晨一睜眼,各種訓練就一直持續到傍晚。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人不適應,但衝著那份伙食硬是堅持下來。說來也怪,適應了之後大夥兒便習以為常,若是哪天放假休息,反倒覺得渾身發癢,很不舒坦。

    幾乎每隔幾天,劉琮便會到各軍中的士兵補習所親自上課。

    上課的內容,和當初給少年部曲們所講的大同小異,除了讓士兵們瞭解天下發生的各種事之外,就是要為他們勾畫一副美好的藍圖。同時深刻揭露曹操等群雄名為漢臣、實為漢賊的本質。

    這些內容有些來自於劉琮的記憶,有些則是正在發生的事,比如今年年初,袁術在淮南稱帝……

    至於呂布「三姓家奴」,袁紹志大才疏等等評語,更是讓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士卒們,覺得那些當初聽起來很厲害的群雄,也不過如此。

    就連一向名聲不錯的劉備,在劉琮嘴裡也成了「食人之祿而謀其主,駐人之地而奪其城」的卑鄙無恥、反覆無常的小人。

    當然這可不是劉琮信口胡柴憑空污人清白,這些事劉備還真幹過,不過人家手段巧妙,又善於偽裝,一直不曾被人揭破而已。

    在培養將領和士卒們的忠誠度的同時,劉琮也一步步地豎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六月中旬,屢次擴編匠戶營的正式拆分,除了一部分合併入軍械營,其他的按照專業則分為鐵器營、匠作營等等。各營分置校尉,以便管理。

    老王頭在這次拆分之後,也被任命為鐵器營的大匠師,成為首批大匠師之一。不但待遇提高,還有了官身,讓做夢都沒想過此事的老王頭,對劉琮更加死心塌地。經常教育徒弟們要知恩圖報,才能對得起公子的厚愛。

    此次老王頭能夠成為大匠師,緣於明光鎧的成功打造。第一次造了三幅不同樣式的,經過諸位將領的試用和品評,最終確定了其中一種,作為將來騎兵的制式盔甲。

    這幅鎧甲乃是由上好的犀牛皮為襯裡,前胸兩塊被打磨得明晃晃的銅護甲,後背一塊鐵護甲,束腰、披膊、護襠乃至戰靴,都覆有鐵片,防護力非常強大。比起由諸多鐵葉子或鐵圈綴成的鎖子甲,重量上減輕許多,穿戴起來也很便利,尤其重要的是行動自如,深的諸位將領的好評。

    因整體上還是以黑色為主,大伙更願意稱之為玄甲,這讓劉琮很是鬱悶了一陣。

    當然這樣一幅鎧甲造價不菲,好在劉琮如今將南陽治理的欣欣向榮,背後又有劉表的支持,等若是整個荊州的財力物力都在向南陽傾斜。

    即便如此,劉琮在咬牙思慮良久之後,也才先訂了一千幅明光鎧。打算首先裝備騎兵,這讓如今已是騎都尉的魏延和胡車兒樂的見牙不見眼。甘寧眼紅不過,硬是搶走了其中兩百幅的名額,被劉琮好一頓鄙視。

    「這種玄甲真不適合步卒,你且等些日子,以後步卒全都要裝備鐵扎甲,急個什麼?」劉琮看著甘寧無奈問道。

    甘寧嘿然一笑:「這明光鎧亮晃晃的,好看!」

    得,錦衣賊就是錦衣賊,穿個鎧甲還要圖好看,不知道別人專門挑亮瞎眼的將軍襲擊嗎?自求多福吧我的甘興霸!

    ps:哎呀呀,又回到新書籤約榜前列了,兄弟們敢不敢再給力點啊?急需各種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