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問鼎天下

《》第一卷 戰荊州 第五十二章 編練水軍督三郡 文 / 林半峰

    斟酌再三,劉表還是拿不定主意。他在猶豫,南陽郡這一年多來的變化,的確讓他非常欣喜,但若是在荊州境內推行,他卻覺得為時尚早。

    南陽郡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劉表看的很清楚,那不僅僅是劉琮一個人的能力所致。在南陽可以說彙集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如果沒有他們,只怕劉琮構想的新政再好,也會半途而廢,甚至根本無法展開。

    更何況劉琮這小子從自己手裡哄去了多少糧食財物?且不說修整水利動用了大量民夫,耗費了許多錢財物資,光是安置流民所需的種子、口糧就不是個小數目。南陽郡有荊州作為其後盾,那荊州要推行新政,又拿什麼做後盾?難道吃這兩年攢下的老本不成?

    劉表在堂上徐徐踱步,將這些顧慮對劉琮一一言明,劉琮皺眉想了半晌,不得不承認,劉表的考慮是很有道理的。

    人才、物資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貿然在全境推行南陽獲得成功的新政,只怕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適得其反。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

    自己在南陽可謂手握大權,一言九鼎,但若是在其他郡呢?如果某郡太守都不願實施新政,那下面的人又怎能進行下去?各郡情況又不盡相同,強行推行新政恐怕會遭到反彈,那時候自己這個始作俑者,又當如何?旁的不說,聲望肯定會一落千丈。

    想通了這點,劉琮心中暗自凜然,再看向劉表的時候,目光中便不自覺的帶出些欽佩。

    劉表對此非常受用,不過他自然不會得意忘形,而是越發嚴肅。在席間落座之後,對劉琮說道:「琮兒的願望自然是好的,但卻操切了些。」

    「父親教訓的是。」劉琮恭謹受教。

    劉表欣慰的點了點頭,對劉琮的態度很是滿意,他撫著長鬚,思慮片刻後問道:「琮兒今年有何打算啊?」

    「孩兒想編練一支水軍,擇機東進。」劉琮這個想法,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早在計劃之中,本來是要與推行新政同時進行,如今看來,新政之事恐怕要暫時擱淺,那麼這件事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

    對於劉琮這個想法,劉表並不感到意外。

    江東孫策,心腹之患啊!

    不過荊州已有水軍,為何還要重新編練?劉表很是不解,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略帶疑惑的看著劉琮。

    劉琮笑道:「現有的水軍只怕不敷使用,孩兒這麼做,也是未雨綢繆罷了。」

    「若是水軍編成之後,將由何人掌管啊?」劉表彷彿很隨意的問道,目光卻是一眨不眨地直視著劉琮。

    「這卻不是孩兒所應當考慮的問題了。何人掌管水軍,還不是由父親一言而決?」劉琮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劉表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那便放手去做,只是南陽又當如何?」

    「孩兒是這麼想的。」劉琮觀察著劉表的表情,很是誠懇地說道:「南陽乃是荊州門戶,北接雍、豫,西有漢中、益州,不可謂不重要。如今新政不過施行一年,尚有不少需要鞏固和改進之處,孩兒的意思,是仍領南陽太守之職,以驍騎將軍都督南陽、章陵、江夏三郡軍事。不知父親以為如何?」

    這樣明晃晃的伸手要權,劉琮可不是頭一次了,然而這次的胃口顯然比上次大多了。

    持節都督各州軍事,倒不是沒有先例可循,然而一州之內以雜號將軍都督各郡軍事,卻是聞所未聞了。

    劉表瞇著雙眼,似乎要看透劉琮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劉琮回望過來的眼神中,除了坦誠,便是熱切,倒看不出有什麼別的想法。

    這個提議,讓劉表不得不深思。

    他擔心的不是劉琮,而是蒯、蔡、黃、文等世家豪門對此的反應。

    劉表很清楚,自己與這幾家彼此之間互相依存,也互相制衡。可是劉琮的提議一旦實現,必將會打破這個平衡。

    如此一來是福是禍,劉表現在還有些拿不準。

    若是琮兒能在這個位置上站穩腳跟,那對於自己來說,無異於實力大增。可若是一旦有什麼閃失,將會引起怎樣的後果,劉表甚至不敢深思。

    看著劉表猶疑不定的神色,劉琮不得不加強一下他的信心,開口說道:「父親可是擔心有人反對?其實大可不必,孩兒的主要目的還是在編練水軍上,都督三郡軍事,無非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哼,你小子說的輕巧,以為別人都是傻子嗎?既然都督軍事,那就要聽你調遣,旁人不說,那黃祖是甘心俯首聽令的?

    劉表抬眼看看劉琮,緩緩搖頭道:「此事恐怕不易。」

    不易在何處,劉琮心裡自然也明白,只是時不我待,他必須在穩固南陽的同時,打造出一支能夠順江而下掃蕩江東的水軍。否則等孫策身亡,孫權座大之後,再要消滅東吳就將耗費更多的力量,更何況隨著自己日漸崛起,必將影響到歷史的走向,未來不確定的因素,只會越來越多。

    「父親既然覺得為難,何不將文將軍和黃將軍召回襄陽,悉以咨之,或許兩位將軍同意,也未可知啊。」劉琮見劉表不肯輕易表態,不得不如此說道。

    劉表有些訝異地看了看劉琮,心說他們會同意?讓老夫提出此議,你小子卻躲在後面,成了固然可喜,不成,丟的也是你老子的面子。

    這麼想著,劉表的臉色就不大好看了。

    「嘿嘿,孩兒倒是想著,無論是文將軍或是黃將軍,只怕都不會反對。」劉琮一看要壞事,連忙說道:「去年文將軍領兵赴南陽助戰,曾對孩兒大加讚賞,而那年去沙羨,黃將軍對孩兒也相當不錯。如今文岱、黃射都與孩兒交情頗深,編練水軍之事,他二人自然也當參與其中,因此孩兒認為,兩位將軍定然會給予支持,而不是反對。」

    劉表聽了,不由深深地看了眼劉琮,心中暗道,你這小子倒會做人,將文、黃二人的兒子拉攏到身邊,原來是打著這樣的主意。

    饒是劉琮臉皮再厚,被劉表這個眼神盯著也有些面皮發燙,只好低著腦袋做謙遜狀。

    其實他與文岱、黃射二人年紀相仿,因都喜歡舞槍弄棒,不覺關係便親近起來,倒不是故意示好而加以籠絡。

    「罷了,就依琮兒所言,即刻派人請兩位將軍回襄陽。」劉表見兒子眼睛一亮,喜上眉梢,不由斥道:「成與不成尚未可知,你高興個什麼?如今你也是一郡太守,朝廷冊封的驍騎將軍,卻如此不穩重,讓人如何放心的下?」

    「嘿嘿,那不是在父親面前,孩兒才會如此嘛?」劉琮厚著臉皮說道:「旁人眼中,孩兒可是威風的緊。」

    劉表被他逗得沒繃住,噗嗤一笑,這才正色道:「前者聽說蒯異度親自拜訪過你?所談何事啊?」

    其實那天情形,自然有人報於他知曉,現在不過是提個話頭罷了。

    對此劉琮心知肚明,將那天會面時所談論的話原原本本的複述了一遍。

    「你這孩子,好不知禮!」劉表作色道:「蒯先生是你的長輩,怎麼能那樣當眾毫不留情呢?」

    劉琮故作委屈地說道:「孩兒沒說什麼啊,倒是蒯先生後來有所悟,才匆匆告辭的。本來孩兒還想請教他許多問題呢。」

    之所以提起這茬,是因為劉表深知蒯越的能力是很強的,不想讓劉琮因此而將其得罪,現在看來,似乎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嚴重,劉表便放心了幾分。

    讓劉表沒想到的是,當他就劉琮編練水軍、都督三郡軍事之事和蒯越商議的時候,蒯越毫不猶豫的表示贊成。

    這就讓劉表有些看不懂了。莫非蒯越真的已經對劉琮毫無芥蒂,甚至轉為擁護了?

    蒯越還真是這麼想的。

    他自那天被劉琮點醒之後,回到府中思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跑去找兄長蒯良,將自己的想法言明之後,蒯良哈哈大笑,指著蒯越的鼻子說道:「汝如夢初醒矣!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既然選擇了支持劉琮,那蒯越在這件事上表示贊同,就毫不意外了。

    因章陵離得近,文聘先回到襄陽,對於此事他自然也很贊成,這其中,倒不是因為兒子文岱與劉琮交好的緣故。

    在文聘看來,劉琮的能力是不錯的,去年的宛城之戰,以及後來南陽的種種變化,他都看在眼裡。

    保境安民,抵禦外辱,能做到這些的人,哪怕年紀比自己小又如何?

    而隨後趕到的黃祖,對於編練水軍的事大感興趣。至於都督三郡軍事,他倒也不怎麼在乎,真若是有個什麼,看部眾是聽自己的,還是聽劉琮的?

    於是建安三年二月初五,劉琮正式以中郎將領南陽太守,都督南陽、章陵、江夏三郡軍事,編練水軍,移屯夏口。

    消息傳出,各方反應自不相同。

    曹操對此心生警惕,卻無暇南顧。袁紹因曹操與劉表議和,對荊州越發關注,特意派遣使者祝賀。至於呂布、劉備等,彼此相互提防,倒是沒什麼感覺。公孫瓚被困易京,這消息都不知道,袁術窮途末路,更是自顧不暇。

    因此感受威脅最大的,便是江東小霸王孫策。

    編練水軍,移屯夏口,意欲何為?看看地圖,其目的再明顯不過了。

    這是擺明了要對付自己啊。

    而劉琮得償所願,緊接著便要安排一大堆事情。

    水軍不好練,都督更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赴任之前,劉琮首先要做的,便是將南陽這塊根據地,更緊地攥在手心。非但如此,還要將其治理的更好,才能成為自己堅實的後盾。

    當然在這之前,他還得和某人先攤牌,劉琮感覺到,說服他的時機,正在此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