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四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上面已經說明,剩餘價值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因此,在剩餘價187值的形成上,必然有某種在流通中看不到的情況發生在流通的背後。(「在通常的市場條件下,利潤不是由交換產生的。如果利潤不是先前就已存在,那末,在這種交易以後也不會有。」(拉姆賽《論財富的分配》第184頁))但是,剩餘價值能不能從流通以外的什麼地方產生呢?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關係的總和。在流通以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發生關係。就商品的價值來說,這種關係只是:他的商品包含著他自己的、按一定社會規律計量的勞動量。這個勞動量表現為他的商品的價值量,而價值量是表現在計算貨幣上的,因此勞動量就表現為一個價格,例如10鎊。但是,他的勞動不能表現為商品的價值和超過這個商品本身價值而形成的餘額,不能表現為等於10鎊又等於11鎊的價格,不能表現為一個大於自身價值的價值。商品所有者能夠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但是不能創造進行增殖的價值。他能夠通過新的勞動給原有價值添加新價值,從而使商品的價值增大,例如把皮子製成皮靴就是這樣。這時,同一個材料由於包含了更大的勞動量,也就有了更大的價值。因此,皮靴的價值大於皮子的價值,但是皮子的價值仍然和從前一樣。它沒有增殖,沒有在製作皮靴時添加剩餘價值。可見,商品生產者在流通領域以外,也就是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觸,就不能使價值增殖,從而使貨幣或商品轉化為資本。

    因此,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它必須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產生。哲人式的經濟學家才能寫出這樣的話。

    這樣,就得到一個雙重的結果。

    貨幣轉化為資本,必須根據商品交換的內在規律來加以說明,188因此等價物的交換應該是起點。我們那位還只是資本家幼蟲的貨幣所有者,必須按商品的價值購買商品,按商品的價值出賣商品,但他在過程終了時必須取出比他投入的價值更大的價值。他變為蝴蝶,必須在流通領域中,又必須不在流通領域中。這就是問題的條件。這裡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罷!

    3、勞動力的買和賣

    要轉化為資本的貨幣的價值變化,不可能發生在這個貨幣本身上,因為貨幣作為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實現它所購買或所支付的商品的價格,而它如果停滯在自己原來的形式上,它就凝固為價值量不變的化石了。同樣,在流通的第二個行為即商品的189再度出賣上,也不可能發生這種變化,因為這一行為只是使商品從自然形式再轉化為貨幣形式。因此,這種變化必定發生在第一個行為g——w中所購買的商品上,但不是發生在這種商品的價值上,因為互相交換的是等價物,商品是按它的價值支付的。因此,這種變化只能從這種商品的使用價值本身,即從這種商品的使用上產生。要從商品的使用上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所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特殊屬性,因此,它的實際使用本身就是勞動的物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種特殊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但是,貨幣所有者要在市場上找到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必須存在各種條件。商品交換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己的性質所產生的從屬關係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從屬關係。在這種前提下,勞動力只有而且只是因為被它自己的所有者即有勞動力的人當作商品出售或出賣,才能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勞動力所有者要把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他就必須能夠支配它,從而必須是自己的勞動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勞動力所有者和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相遇,彼此作為身份平等的商品所有者發生關係,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買者,一個是賣者,因此雙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這種關係要保持下去,勞動力所有者就必須始終把勞動力只出賣190一定時間,因為他要是把勞動力一下子全部賣光,他就出賣了自己,就從自由人變成奴隸,從商品所有者變成商品。他作為人,必須總是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財產,從而當作自己的商品。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始終讓買者只是在一定期限內暫時支配他的勞動力,使用他的勞動力,就是說,他在讓渡自己的勞動力時不放棄自己對它的所有權。也是一種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今天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勞動者並沒有自己勞動力的所有權。這個所有權被掌管他的檔案的單位所擁有。實際上,這種單位最多只應擁有該勞動者一段時間內的勞動力的使用權。考慮到公有制的性質,這個所有權即使不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也應當歸全社會所有。因此,勞動者應當有在全社會的範圍內轉讓勞動力的使用權的自由。

    貨幣所有者要在市場上找到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第二個基本條件就是:勞動力所有者沒有可能出賣有自己的勞動物化在內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於他的活的身體中的勞動力本身當作商品出賣。

    一個人要出賣與他的勞動力不同的商品,他自然必須佔有生產資料,如原料、勞動工具等等。沒有皮革,他就不能做皮靴。此外,他還需要有生活資料。任何人,即使是未來音樂的創作家,都不能靠未來的產品過活,也不能靠尚未生產好的使用價值過活。人從出現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費,不管在他開始生產以前和在生產期間都是一樣。如果產品是作為商品生產的,191在它生產出來以後就必須賣掉,而且只有在賣掉以後,它才能滿足生產者的需要。除生產時間外,還要加上出售所需要的時間。

    可見,貨幣所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這裡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自由」的確常常與「一無所有」形影不離。

    為什麼這個自由工人在流通領域中同貨幣所有者相遇,對這個問題貨幣所有者不感興趣。但他對可能減少或增加這種相遇的事情是很感興趣的,美國大亨及其僕從——美國政府一直對計劃生育耿耿於懷。他把勞動市場看作是商品市場的一個特殊部門。我們目前對這個問題也不感興趣。貨幣所有者是在實踐上把握著這個事實,我們則是在理論上把握著這個事實。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自然界不是一方面造成貨幣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而另一方面造成只是自己勞動力的所有者。這種關係既不是自然史上的關係,也不是一切歷史時期所共有的社會關係。它本身顯然是已往歷史發展的結果,是許多次經濟變革的產物,是一系列陳舊的社會生產形態滅亡的產物。這種關係也是可以滅亡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