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三章 |機器和大工業(一十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關於這一點,還要作某些說明,其中我們將部分地談到理論敘述本身還沒有涉及到的一些純粹事實方面的情況。

    只要機器生產在一個工業部門內靠犧牲舊有的手工業或工場手工業來擴展,它就一定取得成功,就像用針發槍裝備的軍隊在對付弓箭手的軍隊時一定取得成功一樣。機器剛剛為自己奪取活動範圍的這個初創時期,由於借助機器生產出異常高的利潤而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這些利潤本身不僅形成加速積累的源泉,而且把不斷新生的並正在尋找新的投資場所的很大一部分社會追加資本吸引到有利的生產領域。突飛猛進的初創時期的這種特殊利益,不斷地在新採用機器的生產部門重現。但是,一旦工廠制度達到一定的廣度和一定的成熟程度,特別是一旦它自己的技術基礎即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一旦煤和鐵的採掘、金屬加工以及交493通運輸業都發生革命,總之,一旦與大工業相適應的一般生產條件形成起來,這種生產方式就獲得一種彈力,一種突然地跳躍式地擴展的能力,只有原料和銷售市場才是它的限制。一方面,機器直接引起原料的增加,例如軋棉機使棉花生產增加。另一方面,機器產品的便宜和交通運輸業的變革是奪取國外市場的武器。機器生產摧毀國外市場的手工業產品,迫使這些市場變成它的原料產地。例如東印度就被迫為大不列顛生產棉花、羊毛、大麻、黃麻、靛藍等。大工業國工人的不斷「過剩」,大大促進了國外移民和把外國變成殖民地,變成宗主國的原料產地,例如澳大利亞就變成了羊毛產地。一種和機器生產中心相適應的新的國際分工產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為主要從事農業的生產地區,以服494務於另一部分主要從事工業的生產地區。所謂的經濟全球化。這種革命是同農業中的各種變革聯繫在一起的,關於這些變革,我們在這裡還不需要作進一步的說明。

    1867年2月18日,英國下院根據格萊斯頓先生的提議,編製了一份關於1831年到1866年期間聯合王國各種穀物和麵粉的總輸入和輸出的統計材料。我把總結果列舉如下。麵粉折合成以誇特為單位的穀物。(見下表)略

    工廠制度的巨大的跳躍式的擴展能力和它對世界市場的依賴,必然造成熱病似的生產,並隨之造成市場商品充斥,而當市場收縮時,就出現癱瘓狀態。工業的生命按照中常活躍、繁榮、生產過剩、危機、停滯這幾個時期的順序而不斷地轉換。由於工業循環的這種週期變換,機器生產使工人在就業上並從而在生活上遭遇的無保障和不穩定狀態,已成為正常的現象。除了繁榮時期以外,資本家之間總是進行十分激烈的鬥爭,以爭奪各自在市場上的地位。這種地位同產品的便宜程度成正比。除了由此造成的資本家競相採用代替勞動力的改良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以外,每次都出現這樣的時刻:為了追求商品便宜,強制地把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生產是否過剩,是判斷經濟繁榮還是危機的先行指標。

    可見,工廠工人人數的增加以投入工廠的總資本在比例上更497迅速得多的增加為條件。但是,這個過程只是在工業循環的漲潮退潮中間實現。而且它還經常被技術進步所打斷,這種進步有時潛在地代替工人,有時實際地排擠工人。機器生產中這種質的變化,不斷地把工人逐出工廠,或者把新的補充人員的隊伍拒之門外,而工廠的單純的量的擴大則不僅把被驅逐的工人吸收進來,而且還把新的人員吸收進來。工人就這樣不斷被排斥又被吸引,被趕來趕去,並且被招募來的人的性別、年齡和熟練程度也不斷變化。有人非議發達國家的一些工人寧願失業領救濟,也不願工作。可誰願意象羊一樣被趕來趕去呢?有些中國人願意,那不過是他們對各種屈辱麻木了。

    只要粗略地看一下英國棉紡織業的命運,就可以再清楚不過地瞭解工廠工人的命運。

    從1770年到1815年,棉紡織業有5年處於不振或停滯狀態。在這最初的45年,英國工廠主壟斷了機器和世界市場。從1815年到1821年,不振。1822年和1823年,繁榮。1824年,廢除禁止結社法,工廠普遍大擴展。1825年,危機。1826年,棉紡織業工人極端貧困,發生暴動。1827年,略有好轉。1828年,蒸汽織機和輸出量大增。1829年,輸出(特別是向印度的輸出)超過歷年。1830年,市場商品充斥,境況艱難。1831年到1833年,連續不振;東印度公司對東亞(印度和中國)貿易的壟斷權被取消。1834年,工廠和機器大增,工人不足。新濟貧法促進農業工人向工廠區流動。農業各郡的兒童被劫掠一空。白奴貿易。1835年,大繁榮。同時,手工織布工人飢餓待斃。1836年,大繁榮。1837年和1838年,不振狀態和危機。1839年,復甦。1840年,嚴重蕭條,發生暴動,軍隊出動干涉。1841年和1842年,工廠工人遭到可怕的窮困。1842年,工廠主解雇工人以便迫使廢除穀物法。成千上萬的工人湧向約克郡,又被軍隊驅回,工人的領袖被提交郎卡斯特法庭。1843年,嚴重貧困。1844年,復甦。1845年,大繁榮。1846年,起初是繼續498高漲,以後有相反的徵候。穀物法被廢除。1847年,危機。為慶祝「大圓麵包」,(反穀物法同盟擁護者通過蠱惑性的宣傳要工人們相信,隨著貿易自由的實行,他們的實際工資將要提高,工人們將提到比從前大一倍的大圓麵包。而且,他們還拿著兩個寫著有關字句的麵包——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在街上形象地進行鼓動。現實生活揭穿了這些諾言的全部欺騙性。由於穀物法的廢除而得到鞏固的英國工業資本加緊對工人階級的切身利益的進攻。保護大地主和貴族的穀物法應當廢除,但工人階級在幫助資產階級進行廢除穀物法的鬥爭時,要注意爭取自身的利益。今天,各種蠱惑性的欺騙依然很多。學習《資本論》,有助於我們識破這些欺騙。)工資普遍降低10%或10%以上。1848年,繼續不振。曼徹斯特處於軍隊保護之下。1849年,復甦。1850年,繁榮。1851年,商品降價,工資低微,罷工頻繁。1852年,開始好轉。罷工繼續發生,工廠主以輸入外國工人相威脅。1853年,輸出增加。普雷斯頓罷工持續八個月,嚴重貧困。1854年,繁榮,市場商品充斥。1855年,破產消息從美國、加拿大和東亞市場紛紛傳來。1856年,大繁榮。1857年,危機。1858年,好轉。1859年,大繁榮,工廠增加。1860年,英國棉紡織業達到頂點。印度、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市場上商品過剩,直到1863年幾乎還沒有銷完全部存貨。同法國締結貿易協定。工廠和機器激增。1861年,高漲持續了一些時候,隨後出現相反的趨勢,美國南北戰爭,棉荒。1862年到1863年,完全崩潰。

    棉荒的歷史太有代表性了,我們不能不略為敘述一下。從1860年到1861年的世界市場狀況的簡述中可以看出,對於工廠主來說,棉荒發生的正是時候,部分地說對於他們是有利的。這是個事實,它已被曼徹斯特商會的報告所承認,帕麥斯頓和得比在議會中也宣佈過,而且也為實際情況證明了。當然,1861年聯合王國的2887家棉紡織廠中,有許多是小工廠。在這2887家工廠中,有2109家是屬於工廠視察員亞·雷德格雷夫的管轄範圍。根據他的報告,在這2109家工廠中,使用還不到10蒸汽馬力的有392家,占19%;使用10到20馬力之間的有345家,占16%;使用20馬力和20馬力以上的有1372家。小工廠多半是在4991858年以後的繁榮時期建立起來的織布廠,而且大部分是靠一些投機家分頭出棉紗、出機器、出廠房建立起來的,交由以前的監工或其他沒有資財的人經營。這些小工廠主大部分已經破產了。其實,棉荒避免了商業危機,不然他們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雖然他們佔工廠主總數的1/3,但是他們工廠的資本只佔投入棉紡織業的資本的很小很小一部分。至於癱瘓的規模,據可靠估計,1862年10月有60.3%的紗錠和58%的織機停工。這是整個工業部門的情況,各個區的情況當然是很不同的。只有極少數的工廠開全工(每週60小時),其餘工廠都有停工現象。即使那些做全工並且照例拿計件工資的少數工人,由於次棉代替好棉,埃及棉代替海島棉(在精紡廠)、蘇拉特棉(東印度)代替美棉和埃及棉,以及飛花摻蘇拉特棉代替純棉,所得到的周工資也不可避免地減少了。蘇拉特棉纖維較短,質地不純,棉紗易斷,經紗上漿不用麵粉而用各種重拼料,以及其他等等,這一切都減低了機器的速度,或者減少了一個織工所能看管的織機台數,增加了糾正機器差錯所花的勞動,在減少產量的同時也減少了計件工資。使用蘇拉特棉時,做全工的工人也要遭受20%、30%或更多的損失。而多數工廠主又把計件工資率降低了5%,7.5%和10%。因此,那些每週只勞動3天、3天半、4天或者每天只勞動6小時的工人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1863年時,情況已經比較好轉,織布工人、紡紗工人等的周工資也只有3先令4便士、3先令10便士、4先令6便士、5先令1便士等。即使在這樣悲慘的狀況下,工廠主在剋扣工資方面的創造精神也沒有絲毫減退。工廠主的棉花不好和機器不合用等等使產品出了毛病,這也成了罰扣工資的部分原因。如果工廠主還是工500人住的小屋的房主,那他還要從名義工資中扣除一部分算作房租。工廠視察員雷德格雷夫談到走錠精紡機的看管工(他們每人看管兩台走錠精紡機)時說道:他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