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六) 文 / 卡爾·馬克思

    在採掘工業中,例如在採礦業中,原料不是預付資本的組成部分。這裡的勞動對像不是過去勞動的產品,而是由自然無償贈予的。如金屬礦石、礦物、煤炭,石頭等等。這裡的不變資本幾乎完全由勞動資料組成,它們能很容易地容納增加了的勞動量(如工人日夜換班)。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產品的數量和價值同所使用的勞動成正比地增加。在這裡,正像生產的第一天一樣,形成產品的原始要素,從而也就是形成資本物質成分的要素,即人和自然,是同時起作用的。由於勞動力具有伸縮性,即使不預先增加不變資本,積累的領域也能擴大。

    在農業中,不預付追加的種子和肥料,就不可能擴大耕地。但是,一旦預付了追加的種子和肥料,那末,即使對土地進行純粹機械性的耕作,也會對產量的提高發生奇跡般的作用。只要原有數量的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量,不必預付新的勞動資料,也可以提高肥力。這又是人對自然的直接作用,這種作用無需新資本的介入,也會成為擴大積累的直接源泉。既然無需新資本的介入,就可以在數學處理上,假定資本不變而求產出對勞動的偏導數,即勞動的邊際產出有其現實的含義。但沒有新勞動的介入,資本的增加毫無意義,從而資本的邊際產出並無現實的含義。

    最後,在本來意義的工業中,任何追加的勞動消耗都要求相應地追加原料的消耗,但是不一定要追加勞動資料的消耗。因為採掘工業和農業給加工工業提供了它本身需要的原料和它的勞動資料的原料,所以採掘工業和農業無需追加資本就能生產的追加產662品,對於加工工業也是有利的。

    總的結論是:資本一旦合併了形成財富的兩個原始要素——勞動力和土地,它便獲得了一種擴張的能力,這種能力使資本能把它的積累的要素擴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確定的範圍,即超出由體現資本存在的、已經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所確定的範圍。

    資本積累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體現一定量價值從而一定量剩餘價值的產品量也會提高。在剩餘價值率不變甚至下降,但其下降比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緩慢的情況下,剩餘產品量也會增加。因此,在剩餘產品分為收入和追加資本的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家的消費可以增加,而積累基金並不減少。積累基金的相對量甚至可以靠犧牲消費基金而增加,而同時由於商品變得便宜,資本家享用的消費仍和過去相等甚至比過去還多。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工人之變得便宜,從而剩餘價值率的增加,是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攜手並進的,即使在實際工資提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實際工資從來不會和勞動生產率按同一比例增加。現代庸俗經濟學對實際工資的強調,意在排除工人階級本應享受的社會進步的利益。這樣,同一可變資本價值可以推動更多的勞動力,從而可以推動更多的勞動。同一不變資本價值可以體現在更多的生產資料上,即體現在更多的勞動資料、勞動材料和輔助材料上,從而會提供更多的形成產品和價值的要素,或者說,提供更多的吸收勞動的要素。因此,在追加資本的價值不變甚至降低的情況下,積累仍然可以加快。不僅再生產的規模在物質上擴大了,而且剩餘價值的生產也比追加資本的價值增長得更快。

    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也會對原資本或已經處於生產過程中的資663本發生反作用。執行職能的不變資本的一部分是由勞動資料如機器等等構成的,這些勞動資料只有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才會被消費掉,因而被再生產出來或被同一種新的物品所替換。但是,這些勞動資料每年都有一部分死亡,或者說,達到了它的生產職能的終點。因此,每年都有一部分是處在週期的再生產或被同一種新的物品所替換的階段。如果生產這些勞動資料的部門的勞動生產力發展了(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舊的機器、工具、器具等等就為效率更高的、從功效來說更便宜的機器、工具和器具等等所代替。撇開現有的勞動資料在細節上的不斷改進不說,舊的資本也會以生產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產出來。不變資本的另一部分,即原料和輔助材料在一年當中不斷地再生產出來,而其中由農業生產的大多是一年再生產一次。因此改良方法等等的每次採用,在這裡對追加資本和已在執行職能的資本幾乎同時發生影響。化學的每一個進步不僅增加有用物質的數量和已知物質的用途,從而隨著資本的增長擴大投資領域。同時,它還教人們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料投回到再生產過程的循環中去,從而無需預先支出資本,就能創造新的資本材料。正像只要提高勞動力的緊張程度就能加強對自然財富的利用一樣,科學和技術使執行職能的資本具有一種不以它的一定量為轉移的擴張能力。同時,這種擴張能力對原資本中已進入更新階段的那一部分也發生反作用。資本以新的形式無代價地合併了在它的舊形式背後所實現的社會進步。當然,生產力的這種發展同時會使正在執行職能的資本部分地貶值。只要這種貶值通過競爭被人們痛切地感覺到,主要負擔就會落到工人身上,資本家力圖用加強對工人剝削的辦法來彌補自己的損失。

    勞動把它所消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上去。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勞動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是同勞動的生產效率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的。因此,雖然同量的勞動始終只是給自己的產品增加同量的新價值,但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由勞動轉移到產品上的舊資本的價值仍會增加。

    例如,一個英國的紡紗工人和一個中國的紡紗工人以同樣的強度勞動同樣多的小時,那末在一周當中他們會創造出相等的價值。但是,儘管有這種相等,使用一架強有力的自動機勞動的英國人一周的產品的價值和只使用一架手搖紡車的中國人一周的產品的價值,仍有大得驚人的差別。在同一個時間內,中國人紡一磅棉花,英國人可以紡好幾百磅。一個幾百倍大的舊價值總額使英國人的產品的價值膨脹了,這些舊價值以新的有用形式保存在產品中,因而又可以重新執行資本的職能。弗·恩格斯告訴我們:「在1782年,(英國(前三年剪下的全部羊毛都因為缺少工人而沒有加工,假若不是新發明的機器幫助把所有的羊毛都紡出來的話,這些羊毛還得這樣擱下去。」在機器形式中物化的勞動自然沒有直接創造出任何一個人,但是它使為數不多的工人通過追加相對少的活勞動,就能不僅把羊毛生產地消費掉,加進新的價值,而且還以毛紗等等的形式保存它的舊價值。同時,它又提供了羊毛擴大再生產的手段和刺激。在創造新價值時又保存舊價值,這是活勞動的自然恩惠。因此,隨著勞動的生產資料的效能、規模和價值的增長,從而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而造成的積累的增長,勞動在不斷更新的形式中把不斷膨脹的資本的價值保存下來並使其永665久化。(古典經濟學由於對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作了不完全的分析,所以從來也沒有真正瞭解再生產的這一重要因素。例如,我們在李嘉圖那裡就可以看到這種情形。例如他說:不管生產力發生怎樣的變化,「一百萬人在工廠裡總是生產出相同的價值」。在他們的勞動的外延量和內含量己定時,這樣說是對的。但是這一點不會妨礙下面的事實,即在勞動生產力不同的情況下,一百萬人會把極不相同的生產資料量轉化為產品,因而會把極不相同的價值量保存在他們的產品中,也會提供極不相同的產品價值。而李嘉圖在作某些結論時把這一情況忽視了。即李嘉圖只注意到可變資本創造的價值(價值產品),而忽略了不變資本所轉移的價值(這一價值與價值產品之和是產品價值)。順便提一下,李嘉圖妄圖用上述例子向讓·巴·薩伊闡明使用價值(在這裡他把它叫做wealth,即物質財富)和交換價值的區別。薩伊回答說:「李嘉圖說,應用較好的方法,一百萬人可以生產出多一兩倍的財富,而並不生產更多的價值。李嘉圖提出的這一難題,只要我們把生產看作(也必須看作)一種交換,即人們為了取得產品而在其中提供自己的勞動、土地和資本的生產服務的那種交換,就能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通過這些生產服務才獲得世界上的一切產品……因此……在名為生產的那種交換中,我們的生產服務所產生的有用物的量越多,我們就越富,我們的生產服務的價值就越大。」(讓·巴·薩伊《給馬爾薩斯先生的信》1820年巴黎版第168、169頁)薩伊想要說明的「難題」(這種「難題」對他來說是存在的,對李亮圖來說並不存在)如下:為什麼在使用價值的量由於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增加時,使用價值的價值不會增加?回答是:只要我們把使用價值叫作交換價值,這個難題就解決了。交換價值是一種以某種方式與交換相聯繫的東西。因此,我們把生產稱為勞動和生產資料同產品的「交換」,同時十分清楚,生產提供的使用價值越多,所得到的交換價值也就越多。換句話說,一個工作日給織襪廠主生產的使用價值例如襪子越多,工廠主也就越富有襪子。但是薩伊先生突然想起,隨著襪子「量的增加」,襪子的「價格」(它當然與交換價值毫無關係)就會下降,「因為競爭迫使他們按照他們在產品上花去的費用出售產品」。但如果資本家按照他在商品上所花的成本價格出售這些商品,那末利潤又從什麼地方來呢?這不要緊。薩伊解釋說,由於生產率的提高,每一個人用從前換一雙襪子的同一等價物,現在可以換兩雙。他所得出的結論正是他想反駁的李嘉圖的論點。經過了這樣一番苦思之後,他洋洋得意地對馬爾薩斯說道:「先生,這是個有充分根據的學說,我敢說,如果沒有這個學說,便無從解決政治經濟學上一些非常困難的問題,特別是解決這樣的問題:財富代表價值,但在產品價值下降時,一個國家怎麼會變得更為富有。」(《給馬爾薩斯先生的信》第170頁)一位英國經濟學家對於薩伊在信中所玩弄的類似手法說道:「這些裝腔作勢的說法大體上就是薩伊先生喜歡稱之為自己的學說的東西,他還力勸馬爾薩斯在哈特福講授這種學說,就像人們『在歐洲許多地方』已經做過的那樣。他說:『如果你發現這一切論斷中有什麼似乎矛盾的地方,就請你考察一下它們所表現的那些事物吧,我敢相信,你會覺得這些論斷是十分簡單,十分合理的。』毫無疑問,通過這種手法,這些論斷決不會表現為獨創的或重要的。」勞動的這種自然能力表現為合併勞動的資本所固有的自我保存的能力,正像勞動的社會生產力表現為資本的屬性,資本家對剩餘勞動的不斷佔有表現為資本的不斷自行增殖一樣。勞動的一切力量都顯現為資本的力量,正像商品價值的一切形式都顯現為貨幣的形式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