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四章 |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二) 文 / 卡爾·馬克思

    因此,資本作為整體是同時地、在空間上並列地處在它的各個不同階段上。但是,每一個部分都不斷地依次由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由一種職能形式過渡到另一種職能形式,從而依次在一切階段和一切職能形式中執行職能。因此,這些形式都是流動的形式,它們的同時並列,是由於它們的相繼進行而引起的。每一種形式都跟隨在另一種形式之後,而又發生在它之前,因而,一個資本部分回到一種形式,是由另一個部分回到另一種形式而決定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斷進行著它自己的循環,然而總是資本的另一個部分處在這種形式中,而這些特殊的循環只是形成總過程的各個同時存在而又依次進行的要素。

    只有在三個循環的統一中,才能實現總過程的連續性,而不致發生上述的中斷。社會總資本始終具有這種連續性,而它的過程始終是三個循環的統一。

    就各個單個資本來說,再生產的連續性有時或多或少地會發生中斷。第一,價值總量在不同的時期往往以不等的部分分配在各個不同階段和職能形式中。第二,這些部分可以按照所生產的商品的性質,即按照資本投入的特殊的生產領域,進行不同的分配。第三,在有季節性的生產部門,不論是由於自然條件(如農業、捕鯡魚等),還是由於習慣(例如在所謂季節勞動上),連續性可能或多或少地發生中斷。在工廠和礦山中,過程是最規則地、最劃一地進行的。但是,各生產部門之間的這種差別,不會引起循環過程的一般形式的差別。

    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不僅包含著階級關係,包含著建立在勞動作為僱傭勞動而存在的基礎上的一定的社會性質。它是一種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為運動,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那些把價值的獨立性看作是單純抽像的人忘記了,產業資本的運動就是這種抽像的實現。在這裡,價值經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運動,在其中它保存自己,同時使自己增殖,增大。因為我們在這裡研究的首先是單純的運動形式,所以對資本價值在它的循環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革命就不去考慮了;但是很明顯,儘管發生各種價值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只有在資本價值增殖時,也就是在它作為獨立價值完成它的循環過程時,因而只有在價值革命按某種方式得到克服和抵銷時,才能夠存在和繼續存在。資本的運動所以會表現為產業資本家個人的行動,是因為他作為商品和勞動的買者,作為商品的賣者和作為生產的資本家執行職能,因而通過他的活動來促成這種循環。如果社會資本的價值發生價值革命,他個人的資本就可能受到這一革命的損害而歸於滅亡,因為它已經不能適應這個價值運動的條件。價值革命越是尖銳,越是頻繁,獨立價值的那種自動的、以天然的自然過程的威力來發生作用的運動,就越是和資本家個人的先見和打算背道而馳,正常的生產過程就越是屈服於不正常的投機,單個資本的存在就越是要冒巨大的危險。這是針對股市泡沫來說的嗎?因此,這些週期性的價值革命證實了它們似乎應該否定的東西,即證實了價值作為資本所獲得的、通過自身的運動而保持和加強的獨立性。

    處在過程中的資本的這個形態變化序列,包含著在循環中變化了的資本價值量和原有價值的不斷比較。如果說價值對於形成122價值的力量即勞動力的獨立性是在g——a行為(勞動力的購買)中開始的,並在剝削勞動力的生產過程中實現的,那末,價值的這種獨立性就沒有在這個循環中再表現出來,在這個循環中,貨幣、商品和生產要素只是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的互相交替的形式,過去的價值量是和現在的已經變化的資本價值量相比較的。

    貝利否定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徵的價值獨立性,而把它看作是某些經濟學家的幻想,他說:

    「價值是同時存在的各商品之間的關係,因為只有這樣的商品能夠互相交換」。

    他這樣說,是為了反對對不同時期的商品價值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只要把每個時期的貨幣價值固定下來,就僅僅是在不同時期為生產同一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消耗的比較。他的這種看法是由他的總的誤解產生的。他認為,交換價值=價值,價值形式就是價值本身;因此,如果商品價值不是能動地作為交換價值執行職能,從而在實際上不能互相交換,那末,它們就是不能互相比較的。這樣,他就絲毫沒有覺察到,只有價值在自己循環的不同階段(決不是同時存在的,而是相繼進行的)保持著它自身的同一性,並且和它自身進行比較,它才作為資本價值或資本執行職能。「交換價值=價值」的看法與「重量=質量」的看法一樣荒謬。儘管重量與質量的單位都是千克,但一個物體的質量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而其重量則會隨著重力加速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為了純粹地考察循環公式,僅僅假定商品按照價值出售是不夠的,還必須假定這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以p…p形式為例,我們把生產過程範圍內會使某個資本家的生產資本貶值的一切技術革命撇開不說;把生產資本的各種價值要素的變動對現有商品資本價值所產生的一切反作用(如果有商品資本的儲備,它的價值會因此提高或降低)也撇開不說。假定w』,10000磅紗,按照它的價值500鎊出售了;8440磅=422鎊,補償w』所包123含的資本價值。但是,如果棉花、煤炭等等的價值提高了(我們這裡把單純的價格波動撇開不說),那末,要全部補償生產資本的要素,這422鎊也許就不夠了,而必須有追加的貨幣資本,貨幣資本就被束縛起來。如果這些東西的價格跌落了,情況就會相反,貨幣資本就被游離出來。只有在價值關係保持不變時,過程才能完全正常地進行;只有各種干擾在循環反覆中被排除,過程才能夠在事實上正常進行;干擾越大,產業資本家就必須持有越是大量的貨幣資本,才有可能排除干擾;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每一單個生產過程的規模會擴大,預付資本的最低限量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除了其他情況外,又加上這個情況,使產業資本家的職能越來越轉化為各自獨立或互相結合的大貨幣資本家的壟斷。如果用標準差的大小代表干擾的大小,那麼whalen提出的預防性貨幣需求模型,雖然有點其它方面的瑕疵,但與這裡的觀點相吻合。參見《經濟科學與經濟學的劃分》。

    這裡要附帶指出:生產要素的價值一有變動,g…g』形式同p…p和w』…w』形式之間就會顯示出差別。

    在g…g』這一最初作為貨幣資本出現的、新投入的資本的公式中,如果原料、輔助材料等等生產資料的價值降低了,那末,開辦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需要花費的貨幣資本,就會比價值降低以前少,因為生產過程的規模(在生產力的發展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一定量勞動力所能掌握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和規模,而不是取決於這種生產資料的價值,也不是取決於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的價值只會影響價值增殖的量)。反過來說,如果形成生產資本要素的商品的生產要素的價值提高了,那末,開辦一個具有這樣規模的企業,就需要較多的貨幣資本。在這兩個場合,受影響的只是新要投入的貨幣資本的量;如果新的單個產業資本的增加在某一生產部門是按照通常的方式進行的,在第一個場合,貨幣資本就會過剩,在第二個場合,貨幣資本就會被束縛。

    p…p和w』…w』循環,只有在p和w』的運動同時就是積累時,也就是說,只有在追加的貨幣g轉化為貨幣資本時,才表現為g…g』。如果撇開這點不說,生產資本的要素的價值變動對上述兩個循環的影響,就會不同於對g…g』的影響。在這裡,我們再把這種價值變動對於已經處在生產過程中的資本的組成部分的反作用撇開不說。在這裡,受到直接影響的,不是原來花費的資本,而是處在再生產過程中、不是處在第一次循環中的產業資本,因而是w』…w=a+pm,即商品資本向它的由商品組成的生產要素的再轉化。在價值降低(或價格降低)時,可能有三種情況:再生產過程以相同的規模繼續進行,這時,原有貨幣資本的一部分被游離出來,從而發生了貨幣資本的積累,但沒有發生現實的積累(規模擴大的生產),即沒有發生先於和伴隨這種積累的由g(剩餘價值)到積累基金的轉化;或者是再生產過程以大於過去的規模擴大,如果技術的比例允許這樣做;或者是原料等等有較大的儲備。注意貨幣資本的積累與現實的積累的區別,還要注意金融貨幣資本的積累與紙幣貨幣資本的積累的區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