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六章 |可變資本的周轉(六) 文 / 卡爾·馬克思

    第二,——這和第一點區別有聯繫,——b的工人和a的工人一樣,也是用那個在他手中變成流通手段的可變資本,來支付他所購買的生活資料的費用的。例如,他不僅從市場上取走小麥,而且349也用一個貨幣形式的等價物來補償小麥。但是,和a的工人不同,b的工人用來支付並從市場上取走生活資料的貨幣,不是他在這一年內投入市場的價值產品的貨幣形式,因此,他雖然對生活資料的賣者提供貨幣,但是,沒有提供任何可供後者用得到的貨幣購買的商品——不管是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相反,a的工人卻提供了商品。因此,在b的場合,從市場上取走了勞動力,取走了這種勞動力的生活資料,取走了b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形式的固定資本以及生產材料,而把貨幣等價物作為它們的補償投入市場;但是,在一年內沒有把任何產品投入市場,來補償從市場上取走的生產資本的各種物質要素。如果我們設想一個社會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而是**社會,那末首先,貨幣資本會完全消失,因而,貨幣資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偽裝也會消失。問題就簡單地歸結為:社會必須預先計算好,能把多少勞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用在這樣一些產業部門而不致受任何損害,這些部門,如鐵路建設,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較長時間內不提供任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會從全年總生產中取走勞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相反,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的理智總是事後才起作用,因此可能並且必然會不斷發生巨大的紊亂。一方面,貨幣市場受到壓力,反過來,貨幣市場的緩和又造成大批這樣的企業的產生,也就是造成那些後來對貨幣市場產生壓力的條件。貨幣市場受到壓力,是因為在這裡不斷需要大規模地長期預付貨幣資本。這裡完全撇開不說產業家和商人會把他們經營企業所必需的貨幣資本投入鐵路投機事業等等,以致這種貨幣資本要靠向貨幣市場的借貸來補償。——另一方面,社會的可供支配的生產資本受到壓力。因為生產資本的要素不斷地從市場上取走,而投入市場來代替它們的350只是貨幣等價物,所以,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將會增加,而這種需求本身不會提供任何供給要素。因此,生活資料和生產材料的價格都會上漲。此外,這個時候,通常是欺詐盛行,資本會發生大規模轉移。投機家、承包人、工程師、律師等一夥人,會發財致富。他們引起市場上強烈的消費需求,同時工資也會提高。至於食品,那末,農業當然也會因此受到刺激。但是,因為這些食品不能在一年內突然增多,所以它們的輸入,像一般外國食品(咖啡、砂糖、葡萄酒)和奢侈品的輸入一樣,將會增加。因此,在進口業的這個部分,就會發生輸入過剩和投機的現象。另一方面,在那些生產可以急劇增長的產業部門(真正的製造業、採礦業等等),由於價格的提高,會發生突然的擴大,隨即發生崩潰。這同樣會影響到勞動市場,以致把大量潛在的相對過剩人口,甚至已經就業的工人,吸引到新的產業部門中去。一般說來,像鐵路建設那樣大規模的企業,會從勞動市場上取走一定數量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的來源僅僅是某些只使用壯工的部門(如農業等等)。甚至在新企業已經成為穩定的生產部門以後,從而,在它所需要的流動的工人階級已經形成以後,這種現象還會發生。例如,在鐵路建設的規模突然比平均規模大時,情況就是這樣。一部分工人後備軍被吸收了,這一後備軍的壓力使工資保持很低的水平。現在工資普遍上漲,甚至勞動市場上就業情況一直不錯的部分也是這樣。這個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不可避免的崩潰再把工人後備軍游離出來,再把工資壓低到最低限度,甚至壓低到這個限度以下。(手稿上,這裡插入了下面這個準備以後加以闡述的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矛盾:工人作為商品的買者,對於市場來說是重要的。但是作為他們的商品——勞動力——的賣者,資本主義社會的趨勢是把它的價格限制在最低限度。——還有一個351矛盾:資本主義生產全力擴張的時期,通常就是生產過剩的時期。因為生產能力決不能使用到這個程度,以致它不僅能夠生產更多的價值,而且還能把它實現。商品的出售,商品資本的實現,從而剩餘價值的實現,不是受一般社會的消費需求的限制,而是受大多數人總是處於貧困狀態、而且必然總是處於貧困狀態的那種社會的消費需求的限制。但是,這個問題只是屬於下一篇的範圍。」)在b的場合,企業先從市場上取走生產資本的各種物質要素,造成各種物質要素供應緊張,需求過剩。然後,又供應大量的物質產品造成供給過剩,需求不足。這大概是造成社會經濟活動波動的主要原因。

    周轉期間的長短,就它取決於真正的勞動期間,即完成可進入市場的產品所必要的期間而言,是以不同投資的各自物質生產條件為基礎的。這些條件,在農業上,更多地具有生產的自然條件的性質,在製造業和絕大部分採掘業上,是隨著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發展而變化的。

    勞動期間的長短,就它以供應數量(產品作為商品通常投入市場的數量的多少)作為基礎而言,具有習慣的性質。但是習慣本身也以生產規模作為物質基礎,因此,只有在個別考察時才具有偶然性。

    最後,周轉期間的長短,就它取決於流通期間的長短而言,部分地要受到下列情況的限制: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出售的難易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把產品一部分投入較近或較遠的市場的必要性。撇開需求量本身不說,價格的運動在這裡起著主要的作用,因為在價格降低時,出售會有意識地受到限制,而生產會繼續進行;反之,在價格提高時,生產和出售可以齊步前進,或者出售可以搶在前面。但是,由生產地點到銷售市場的實際距離,必須看作是真正的物質基礎。

    例如,英國的棉紡織品或棉紗要賣給印度。假定出口商人把錢付給英國棉紡織廠主。(出口商人要在貨幣市場情況良好時,才願意這樣做。如果工廠主自己要靠貸款來補償他的貨幣資本,情況就已經不妙了。)出口商人後來在印度市場上出售他的棉紡織352品,他的預付資本則從印度市場匯回。在流回之前,事情就同在勞動期間延長的場合下,要使生產過程按已有規模繼續進行,就需要預付新的貨幣資本完全一樣。工廠主用來付給他的工人的報酬的以及更新他的流動資本的其他要素的貨幣資本,不是他所生產的棉紗的貨幣形式。只有在這個棉紗的價值已經以貨幣或產品的形式流回英國時,情況才能是這樣。和勞動期間延長的場合一樣,這種貨幣是追加的貨幣資本。區別不過在於:預付這種追加貨幣資本的,不是工廠主,而是商人,並且商人或許也是靠貸款得到這種追加貨幣資本的。同樣,在這個貨幣投入市場以前或與此同時,不會有追加產品投入英國市場,可以讓人們用這個貨幣去購買並進入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所以,如果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較長,規模較大,它就一定會和上述勞動期間的延長引起一樣的結果。

    其次,棉紗可能在印度再賒賣出去。以此在印度賒購產品,作為回頭貨運回英國,或把一張金額相當的匯票匯回英國。只要這種狀態延續下去,就會對印度的貨幣市場造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是由於信用制度造成的,而不是由貿易造成的,特別是在有回頭貨運回英國的場合下。它的反作用可能在英國引起一次危機。這種危機,即使在它伴隨著向印度輸出貴金屬的情況下,也會在印度引起一次新的危機,因為曾經從印度的銀行取得貸款的英國商行和它們的印度分行會陷於破產。因此,出現貿易逆差的市場和出現貿易順差的市場會同時發生危機。這種現象還可以更加複雜化。例如,英國把銀塊送往印度,但是,印度的英國債權人現在會在印度索債,於是印度隨後不久又要把它的銀塊送回英國。

    向印度的出口貿易和從印度的進口貿易大致平衡是可能的,雖然後者(除了棉花漲價這一類特殊情況)的規模是由前者決定的,並受前者刺激的。英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差額,可以看起來是353平衡的,或者只是顯出偏向這方或那方的微小的擺動。但是,危機一旦在英國爆發,就可以看到沒有賣出去的棉紡織品堆積在印度(就是商品資本沒有轉化為貨幣資本,從這方面說,也就是生產過剩);另一方面,在英國,不僅堆積著沒有賣出去的印度產品的存貨,而且大部分已經賣出、已經消費的存貨還絲毫沒有得到貨款。因此,在貨幣市場上作為危機表現出來的,實際上不過是表現生產過程和再生產過程本身的失常。

    第三,至於所使用的流動資本本身(可變流動資本和不變流動資本),由勞動期間的長短引起的周轉期間的長短,會產生這種區別:在一年周轉多次的場合,可變流動資本或不變流動資本的一個要素可以由它本身的產品供給,例如煤炭生產,服裝業等等。在不是這樣的場合,就不能這樣,至少在一年內不能這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