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章 |簡單再生產(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如果有人按照亞·斯密的說法,說什麼i(v+m)分解為iic,而iic分解為i(v+m),或者用他的更常見也更荒謬的說法,說什麼i(v+m)形成iic的價格(或價值,他稱為「交換價值」)的組成部分,而iic形成i(v+m)價值的整個組成部分,那末,同樣也可以說並且必須說,(iib)v分解為(iia)m,或者(iia)m分解為(iib)v,或者說(iib)v形成iia剩餘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反過來也是一樣:剩餘價值分解為工資,即可變資本,而可變資本形成剩餘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謬論確實可以在亞·斯密那裡看到,因為在他看來,工資是由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而這種商品價值又是由它所包含的工資(可變資本)的價值和剩餘價值決定的。他專心注意資本主義基礎上一個工作日的價值產品所分成的部分,即v+m,以致完全忘記了,以不同實物形式存在的等價物,無論由有酬勞動還是由無酬勞動構成,對於簡單的商品交換來說,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因為在這兩種場合,為生產它們而花費的勞動是一樣多的;他還忘記了,儘管a的商品是一種生產資料,b的商品是一種消費資料,儘管這些商品出售以後,一個是作為資本組成454部分執行職能,而另一個則進入消費基金,按照亞當·斯密的說法,即作為收入來消費,但這對簡單的商品交換來說,同樣是沒有關係的。單個買者如何使用他的商品,這不是商品交換的問題,不是流通領域的問題,也不涉及商品的價值。在分析全年社會總產品的流通時,必須研究該產品各個組成部分的確定用途,即消費因素,但這絕不會影響上述問題。

    在上面所考察的(iib)v和(iia)m的一個等價部分的交換中,以及(iia)m和(iib)m之間的進一步的交換中,完全不必假定,資本家——不管他們是iia和iib的單個資本家,還是作為各分部類的資本家整體——是按同一比例在必要消費品和奢侈品之間分配他們的剩餘價值。一個可以在這種消費上多用一些,另一個可以在那種消費上多用一些。有不同的「效用」函數,但由於價格已定,因此邊際效用必須相同。在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前提只是:一個和全部剩餘價值相等的價值額在消費基金中實現。因此,界限是已定的。在每一部類之內,有的人在a上多用一些,有的人在b上多用一些;但是他們可以互相補償,以致a和b這兩個分部類的資本家作為一個整體,按同一比例參加這兩類物品的消費。類似庸俗微觀經濟學中的「典型」概念。但在那裡,「典型」妄圖融合完全不同的資本家和工人,因而並不典型。而這裡只包含資本家中的一類。價值關係——a和b這兩類生產者在第ii部類的產品總價值中各自所佔的比例部分,從而提供上述產品的各生產部門間一定的量的關係——在每一具體場合,都必須是已定的。只有為舉例而規定的比例,才是一種假定的比例。如果作另一種假定,也不會使各種質的因素發生變化,只有量的規定會改變。但如果由於某種情況,a和b的比例量發生了現實變化,那末,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也會相應地改變。

    從(iib)v在(iia)m的一個等價部分中實現這一點可以得出455如下結論:年產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從而奢侈品生產中吸收的勞動力的數量越是增加,預付在(iib)v上的可變資本要再轉化為可以重新作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來執行職能的貨幣資本,因而在iib中就業的那部分工人階級要生存和再生產,——他們的必要消費資料的供給,——也就越是要取決於資本家階級的揮霍,越是要取決於他們的剩餘價值的很大一部分轉化為奢侈品。以銷定產。

    每一次危機都會暫時減少奢侈品的消費。危機使(iib)v到貨幣資本的再轉化延緩和停滯,使這種再轉化只能部分地進行,從而有一部分生產奢侈品的工人被解雇;另一方面,必要消費資料的出售也會因此停滯和減少。這裡完全撇開不說那些同時被解雇的非生產工人(工人並非都是生產工人),他們由於為資本家服務而得到資本家奢侈支出的一部分(這些工人本身相應地也是奢侈品),特別是在必要生活資料等等的消費方面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在繁榮時期,特別是在欺詐盛行期間,情況正好相反。在這個時期,貨幣的表現在商品中的相對價值已由於其他原因(並不是由於現實的價值革命)而降低,所以商品的價格不依商品本身的價值為轉移而提高。這是勞動價值理論受到攻擊的原因之一。但其它的價值理論雖然能夠解釋某種價格現象,但其不能成功解釋的現象要比勞動價值理論多得多。不僅是必要生活資料的消費增加了;工人階級(他們的全部後備軍現在都積極參加進來)也暫時參加了他們通常買不起的各種奢侈品的消費,此外,他們還會參加這類必要消費品的消費,其中絕大部分通常只對資本家階級來說才是「必要」消費資料,而這些又會引起價格的提高。某些商品的價格變動,是由於社會消費結構的變動。

    認為危機是由於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或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這純粹是同義反覆。除了需要救濟的貧民的消費或「盜賊」的消費以外,資本主義制度只知道進行支付的消費。商品賣不出去,無非是找不到有支付能力的買者,也就是找不到消費者(因為購買商品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但是,如456果有人想使這個同義反覆具有更深刻的論據的假象,說什麼工人階級從他們自己的產品中得到的那一部分太小了,只要他們從中得到較大的部分,即提高他們的工資,弊端就可以消除,那末,我們只須指出,危機每一次都恰好有這樣一個時期做準備,在這個時期,工資會普遍提高,工人階級實際上也會從供消費用的那部分年產品中得到較大的一份。按照這些具有健全而「簡單」(!)的人類常識的騎士們的觀點,這個時期反而把危機消除了。因此,看起來,資本主義生產包含著各種和善意或惡意無關的條件,這些條件只不過讓工人階級暫時享受一下相對的繁榮,而這種繁榮往往只是危機風暴的預兆。(供可能出現的洛貝爾圖斯危機學說的信徒們參考。如一百年後的某位自我感覺最好並以擴大內需為自身成就的中國總理。——弗·恩·)

    我們在上面已經看到,必要消費資料的生產和奢侈品的生產之間的比例關係,是以ii(v+m)在iia和iib之間的分割為條件的,從而也是以iic在(iia)c和(iib)c之間的分割為條件的。因此,這種分割從根本上影響著生產的性質和數量關係,對生產的總形態來說,是一個本質的決定性的因素。

    簡單再生產實質上是以消費為目的的,雖然攫取剩餘價值是單個資本家的動機;但是,剩餘價值——不管它的比例量如何——在這裡最終只是用於資本家的個人消費。

    既然簡單再生產是每個規模擴大的年再生產的一部分,並且還是它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這種個人消費的動機總是和發財致富的動機本身相伴而生,同時又和它相對立。實際上,問題表現得更複雜,因為掠奪物——資本家的剩餘價值——的分享者,會作為獨立於資本家以外的消費者出現。

    v、貨幣流通在交換中的媒介作用

    根據上面的闡述,不同部類的生產者之間的流通,按下列公式進行:

    1、第i部類和第ii部類之間:

    i、4000c+1000v+1000m

    ii、……2000c……+500v+500m。

    iic=2000的流通已經完成,它已經和i(1000v+1000m)相交換。

    暫且把4000ic撇開不說,這樣,在第ii部類內部還有v+m的流通。現在,ii(v+m)在iia和iib兩個分部類之間的分割如下:

    2、ii500v+500m=a(400v+400m)+b(100v+100m)。

    400v(a)的流通在它自己的分部類內部進行;由此得到報酬的工人,用這些報酬向他們的僱主即iia的資本家,購買他們自己所生產的必要生活資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