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章 |簡單再生產(九) 文 / 卡爾·馬克思

    相反地,第i部類的6000商品產品中價值等於工資和剩餘價值的那一部分(=2000),不會進入而且按它的實物形式來說也不能進入它的生產者的個人消費。它倒是必須首先和第ii部類交換。另一方面,這個產品的不變價值部分=4000,卻處在這樣一種實物形式上,這種形式的不變價值部分——如果把第i部類的資本家看作整體——能夠直接再作為第i部類的不變資本執行職能。換句話說,第i部類的全部產品是由這樣一些使用價值構成的,這種使用價值按照它們的實物形式來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只能作為不變資本的要素發生作用。因此,在這個價值6000的產品中,1/3(2000)補償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其餘2/3則補償第i部類的不變資本。

    第i部類的不變資本,由大量的不同的資本群構成。它們被分別投入不同的生產資料生產部門,有若干被投入鑄鐵廠,有若干被投入煤礦,等等。每個這種資本群或每個這種社會的群資本,又由許多大小不等的獨立執行職能的單個資本構成。首先,社會資本,比如說7500(可以用百萬等等來表示),分成不同的資本群;價值7500的社會資本分成各個特殊的部分,其中每個部分都被分別投入一個特殊的生產部門;投入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那部分社會資本價值,按照它的實物形式,部分地由各特殊生產部門的生產資料構成,部分地由它們的經營所必需的、具有相應的熟練程度的勞472動力構成,這種勞動力由於分工,並按照它在每個個別生產部門承擔的勞動的特殊性,而各不相同。投入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那部分社會資本,又由投入該生產部門的獨立執行職能的單個資本的總和構成。不言而喻,這裡所說的,既適用於第i部類,也適用於第ii部類。

    至於說第i部類中以它的商品產品形式再現的不變資本價值,那末,它有一部分作為生產資料再進入把它當作產品生產出來的特殊生產部門(或者,甚至就是它那一個企業)。例如,穀物進入穀物的生產,煤炭進入煤炭的生產,鐵以機器形式進入鐵的生產,等等。

    當構成第i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的部分產品不再直接進入自己的特殊生產部門或自己那個生產部門的時候,這些產品只是變換了位置。它們以實物形式進入第i部類的另一個生產部門,而第i部類其他生產部門的產品則對它們進行實物補償。這只不過是這些產品的換位。它們全部作為補償第i部類的不變資本的因素再進入第i部類,但不是進入第i部類的這個部門,而是另一個部門。在這裡,只要交換是在第i部類的各個資本家之間進行的,這種交換就是一種實物形式的不變資本和另一種實物形式的不變資本的交換,就是一種生產資料和另一種生產資料的交換。這是第i部類的不同的單個不變資本部分的互相交換。只要產品不是直接在本生產部門作為生產資料使用,這些產品就離開它們自己的生產場所,進入另一個生產場所,因而,互相得到補償。換句話說(和第ii部類剩餘價值的情況相似),第i部類的每個資本家按照他作為這4000不變資本的共有者所佔的比例,從這個商品總量中取出他所需要的相應的生產資料。如果生產是社會公有的,而473不是資本主義的,那末很明顯,為了進行再生產,第i部類的這些產品同樣會不斷地再作為生產資料在這個部類的各個生產部門之間進行分配,一部分直接留在這些產品的生產部門,另一部分則轉入其他生產場所(這正是投入產出表所要表達的),因此,在這個部類的不同生產場所之間發生一種不斷往返的運動。

    vii、兩個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

    每年生產的消費資料的總價值,等於當年再生產的第ii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新生產的第ii部類的剩餘價值(即等於第ii部類當年生產的價值),加上當年再生產的第i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新生產的第i部類的剩餘價值(也就是加上第i部類當年生產的價值)。

    因此,在簡單再生產的前提下,每年生產的消費資料的總價值,等於年價值產品,即等於社會勞動在當年生產的全部價值。在現代庸俗經濟學看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用收入法與用產出法的結果相同。其所以必然如此,因為在簡單再生產中,這全部價值將被消費掉。

    整個社會工作日分為兩部分:1、必要勞動;它在一年中創造1500v的價值;2、剩餘勞動;它創造1500m的追加價值或剩餘價值。這兩個價值之和=3000,等於這一年生產的3000消費資料的價值。因此,一年生產的消費資料的總價值,等於社會總工作日在當年生產的總價值,等於社會可變資本的價值加上社會剩餘價值,等於當年的全部新產品。

    但是我們知道,雖然這兩個價值量是一致的,第ii部類的商品即消費資料的總價值,絕不因此就是在社會生產的這個部類內生474產出來的。這兩個價值量一致,是因為在第ii部類再現的不變資本價值等於第i部類新生產的價值(可變資本價值加上剩餘價值);因此,i(v+m)能夠購買對第ii部類的產品生產者來說代表著不變資本價值的那一部分產品。這就表明,為什麼儘管對第ii部類的資本家來說,他們的產品價值分成c+v+m,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這些產品的價值卻可以分成v+m。其所以如此,只是因為iic在這裡等於i(v+m),社會產品的這兩個組成部分通過交換來互相交換它們的實物形式。在這樣交換以後,iic就再以生產資料的形式存在,而i(v+m)則再以消費資料的形式存在。

    正是這種情況,使亞·斯密斷言,年產品的價值分解為v+m。這種看法,第一,只適用於由消費資料構成的那部分年產品;第二,其所以適用,並不是指這全部價值都是第ii部類生產的,因而它的產品價值等於第ii部類預付的可變資本價值加上第ii部類生產的剩餘價值,而只是指:ii(c+v+m)=ii(v+m)+i(v+m),或者說,因為iic=i(v+m)。

    由此得出如下結論:

    雖然社會工作日(即整個工人階級全年耗費的勞動)和每個單個工作日一樣,只分成兩部分,也就是分成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因而,雖然這種工作日所生產的價值同樣也只分成兩部分,也就是分成可變資本價值即工人用來購買他自身再生產的資料的那部分價值,和剩餘價值即資本家可以用於他自己的個人消費的那部分價值,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社會工作日的一部分是專門用來生產新的不變資本的,也就是用來生產那種專門供在勞動過程中作為生產資料,從而在伴隨而來的價值增殖過程中作為不變資本執475行職能的產品的。按照我們的假定,整個社會工作日表現為一個3000的貨幣價值,其中只有1/3=1000是第ii部類生產的,這個部類生產消費資料,即生產那些最終實現社會全部可變資本價值和全部剩餘價值的商品。因此,按照這個假定,社會工作日的2/3是用來生產新的不變資本的。雖然,從第i部類的單個資本家和工人的觀點來看,社會工作日的這2/3,完全像社會工作日的其餘的1/3在第ii部類那樣,僅僅用來生產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從產品的使用價值來考察也一樣,——社會工作日的這2/3,只是生產那種正處於生產消費過程中的或已經耗費掉的不變資本的補償物。個別地進行考察,雖然工作日的這2/3生產的總價值對它的生產者來說只等於可變資本價值加上剩餘價值,但工作日的這2/3不生產可以使工資或剩餘價值花費掉的那種使用價值;它生產的產品是生產資料。

    首先必須指出,無論在第i部類還是在第ii部類,社會工作日沒有任何部分是用來生產這兩大生產部門所使用的並在其中執行職能的不變資本的價值的。它生產的只是追加的價值2000i(v+m)+1000ii(v+m),這個價值是追加到不變資本價值=4000ic+2000iic中去的。以生產資料形式生產的新價值,還不是不變資本。它不過要在將來作為這種不變資本執行職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