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五十章 悄然崛起 文 / 張秋楓

    一些《桃一些《桃源報》的老讀者,買了報,察覺出異常,發現報上開了一處大大的「天窗」。心下十分驚異,即算報社人員粗心,也不至於犯如此大的錯誤吧?

    翻來細看,才發現,原來是有文字的。

    一行小字,簡潔利索:「一星期後,本報將連載長篇武俠《射鵰英雄傳》。」

    沒有過多的宣傳,沒有詳解的介紹,也沒有引人注目的字眼,比如「百年奇書」「武俠巨著」之類的。

    說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通知。

    可是,什麼樣子的通知,需要報社在報紙上開「天窗」?

    適度的宣傳,才是最好的宣傳,讀者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起來了,許多人紛紛去信詢問,報社人員事先得了通知,並未回一封。

    而正如報上所言,「天窗」開足了一個星期,隨著讀者好奇心達到了頂峰,開始了小說連載:

    第一回風雪驚變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

    故事就在這種優美的敘述中,悄悄展開了。

    深厚的文字功底,中正平和,緩緩而談,不急不徐,令人如沐春風。

    但讀者疑惑了,這就是等了一個星期的小說?

    確實足夠老練從容了,可卻看不到多少新意。父母被惡人殺害,孩子遠避他鄉,因一番機遇,習得了本領,接著就該替父母報仇了。

    時下的武俠作家,似乎也都這麼寫吧?

    由於有了期望,難免會帶來失望。

    可往深處想,也就釋然了,《桃源報》畢竟是小報,更本邀不來名家連載小說,有了這本《射鵰英雄傳》應該說是極幸運的事了。

    至少,與現在報上那些中短篇比起來,這份長篇的質量,可就算非常高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放平心態,就易發現作品中的優點,似乎比別的武俠小說更細膩些,更個性化一些,等等。

    本來,「中平之作」的評價已在讀者心中悄悄形成了。

    可一個月後,就再也沒人這麼想了。

    這也金庸武俠小說的一個特點,開局極為平淡,無甚吸引力。讀者初看,並無什麼感覺,若是耐著性子,多多翻上幾頁,怕是再難以自拔。

    故而有人評論,說金庸的小說,就像水壺裡的水,隨著火的燃燒,水逐漸沸騰,直至翻滾不止。

    在《桃源報》上的連載情況,也確實是這個樣子。

    隨著情節的推移,盤根錯節的故事逐漸顯露出來,那些細微處的伏筆令人拍案叫絕。縱橫的筆觸,大氣宏偉的結構,從江南的溫柔,寫到大漠的蒼涼;從金戈鐵馬的征戰,寫到極細極微的烹飪;從英雄鐵骨錚錚的誓言,寫到小兒女喁喁嬌羞的情話。

    從來沒有一本武俠小說,如此遼闊,而又如此細膩。

    至黃蓉的出現,其言行舉止,給讀者的感覺,真可謂「驚艷」二字了。

    聰明伶俐,調皮活潑,思維總是跳個不停,武功不是最高,智慧卻令人叫絕,似乎沒什麼事不在她的預料之中,也沒什麼問題是她解決不了的,惹的人又愛又怕。

    這是武俠小說中,第一次出現的女性形象,也是第一次讓人發現,原來「智慧」如此重要,任憑你多高的武功,也會被耍的團團轉。

    而就是這麼個女子,喜愛上了一個傻小子,而且還死心塌地的,郭靖的機遇,實在讓人羨慕。

    當然,郭靖本身這一形象,其實比黃蓉來的更少見。

    以往的武俠,主人公常是風流倜儻,武功高強,翩翩的模樣,最易吸引人,而最大的特點,就是學武的天賦超群。

    可郭靖就差的太遠了,笨的連讀者都跟著著急。

    這種很有創建性的人物,實在令讀者佩服。

    至於其他人物,從江南七怪,到各路豪強,都寫的有聲有色,纖毫畢現。

    尤其到了洪七公一段,更是讓人擊節不止。

    何曾見過這麼風趣幽默,而又令人敬仰佩服的人物?神龍見首不見尾,明明一幫之長,江湖中響噹噹的大人物,偏有貪吃的小毛病,而且言笑無忌,極討厭規矩俗套,談吐可愛而有深意,加之光明磊落,令人驚訝。

    大家好奇,作者是何方神聖,竟能寫出如此的人物?

    原本《桃源報》的老讀者,幾乎被一網打盡。

    而隨著口口相傳的稱讚,原本一兩千讀者的小報,一月之後,銷量已有萬餘。

    當陳德強得知具體數量時,禁不住嚇了一跳,他能看出《射鵰》的質量,可卻想不到它帶來那麼大的效果。

    這也跟小說長短有關,以前多是用的中短篇,讀者其實很不固定,許多人都是偶爾興起才買一張看看。如今有了長篇連載,那些入迷的讀者,如何肯再拋下?

    「小張,你這次真是立了大功,呵呵,說說,想要什麼獎勵?」陳德強坐在椅上,心情愉悅,難得露出幾分豪氣,有了些男人模樣。

    張倩依笑道:「要什麼獎勵,小說也不是我寫的。」

    陳德強擺手說道:「這話說得就不對了,報社有報社的規矩,誰找來的算誰的。」隨即又問道:「對了,那個作者到底是誰呀?」

    張倩依戲謔地說道:「張若虛呀,報紙上都寫著呢。」

    陳德強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說道:「我又不是瞎子,自己看得到,我說的是真實身份。」

    張倩依搖搖頭:「社長,這就不能怪我了,他不讓我說。」

    陳德強撇了撇嘴:「不說拉倒,我才不稀罕。」

    張倩依笑了笑,沒說什麼,與他打了個招呼,便回家了。

    儘管只是萬餘份地銷售量,可在她看來,已經足夠令人驚喜的了,甚而有幾分神奇的感覺。

    一篇小說,硬生生讓自己報社的報紙銷量翻了好幾倍,這若不叫神奇,還有王法麼?

    她漸漸有些相信張斯的話了,只是,這也令她越來越難看透自己的弟弟。

    記得上次,拿著報紙回家,報上有弟弟演講的情況,媽媽看了高興的不得了,眼睛都有些濕潤了,把報紙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對張斯的學識很疑惑,實在有些超出他的年齡限制。

    媽媽卻絲毫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對張斯的信任,不需要任何解釋與理由:「他本來就極聰穎的,連他父親也不如他,以前只是性格上有些缺陷,現在改過來了,學這些東西,對他而言,又有什麼難度呢?」

    張倩依聞言,呵呵笑了:「你呀,這麼誇自己的兒子,有意思麼?」

    媽媽也笑了,說道:「這可不是誇他,聰明人自然有聰明人的做法,愚鈍的人是怎麼也想不到的,所以會產生疑惑,不解之類的,也許,這些在人家來講,簡單的不得了呢。」

    張倩依沒好氣地笑道:「都是一個媽生的,你永遠這麼偏心,他就是聰明的,我就是愚鈍的,我都不想說你了,不,是不稀罕說你了。」

    媽媽聽了毫不在乎,笑嘻嘻仍拿著報紙看,看的張倩依頗感好笑。

    張倩依沒把小說的事告訴她,當時,確實也沒想到《射鵰》的影響力。

    再者,她也不想讓媽媽心煩。

    張斯性格變好可沒幾天,而寫小說這種事,那真可說得上是「不學無術」,媽媽若知道了,只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現在的媽媽,可是越來越顯年輕了,大概是因為心情愉悅的緣故的。

    同時,心態也越發活潑了,有時倒像個小孩子。

    張倩依很願意她能保持這樣,絕不想她像以前那般,整天愁眉苦臉的。

    在學校的張斯,尚不知外界對《射鵰》的看法,卻明顯能感覺到它的影響在擴大。

    因為辦公室的外面,常常站著一排被罰的學生,個個低著頭,虔誠地在表示著自己的悔過。上去稍打聽,只有一兩個,是因為打架鬥毆之類的緣故,大部分卻是因為上課時不好好學習,偷偷看報紙而被老師抓來的。

    說到這一點,倒不得不提起王鵬同學。

    學校裡都是學生,對一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雜誌,或會有些興趣,至於報紙上的中短篇故事,興趣缺缺,故而《桃源報》的針對人群並不包括學生。

    王鵬曾買過幾份《桃源報》,還在同一樓層的班級各扔了一份,這是同學們接觸這份報紙的初始。

    之後幾天,他找「雜誌」的時候,對這份報紙隨手翻了翻,發現了有關《射鵰》的內容。

    作為一個武俠迷,他第一個反應是,買回來看看。

    作為一個愛人鬧的人,他的第二個反應是,讓別人一起看。

    作為一個囊中不羞澀的人,他的第三個反應是,買了許多份。

    見了同道中人,或是好朋友,隨手便扔一份過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如今在大陸最吃香的武俠,無疑是港台傳過來的。

    報紙上能看到許多連載,不過,卻並未造成很大的影響。

    倒不是這些書寫的不好,或是飄過來之後,水土不服。

    只因為大陸的盜版事業,實在發達的很,報紙在連載時,書販們已在兜售完結的實體書了。尤其廣州一代,書類繁多,品種齊全,應有盡有。

    再加上專門雜誌的競爭,報紙上的港台武俠只能錦上添花,起不了太大作用。

    倒是大陸作家連載的武俠,雖然質量難如人意,卻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緣故,為報紙增了不少榮光。

    港台武俠小說繁榮,作品極多,但並非無限,尤其名家作品。

    當看完的時候,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尋找新書,二是再翻舊書。

    王鵬這類武俠迷,名家作品早就閱遍了。

    不願翻舊書,就只能找新書,因為「雜誌」不能天天看,有害身體健康。

    《射鵰》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段時間的空缺。

    他對這本書的期望不高,就像對其他大陸的武俠作家一樣,完全是衝著原創來的。

    其他人的心理,大抵與他一樣,可是不看不打緊,一看就出事了。

    對於一個不看武俠的人來說,這篇小說會有兩個字的評價「好看」。

    對於武俠迷來說,第一印象是「驚艷」,還有兩個心酸的字眼「難得」。

    確實難得,就像等了多少年,才出現一樣。

    苦苦期待了如此久,終於有這麼一篇出現了,對於這些人來說,實在是莫大的慰藉。

    一時間,《射鵰》的名氣傳遍了校園,處處都有談論「郭靖」「黃蓉」的聲音。

    這也得歸功於學校學生的密集程度,對於傳播信息,總是人越密集,傳播的越快,報紙也在傳播中變得破爛不堪。

    中學生讀武俠,就像吸毒,會上癮的。

    青春期最易幻想,學習壓力也大,武俠在此時是與之最相合的讀物。

    只要開了頭,就很難再停下來了。

    無論是老師切責,父母的阻攔,抑或是朋友的勸告,均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往往轉眼便忘了。

    尤其像《射鵰》這樣的作品,怕的是你根本不注視一眼,只要把書打開翻上幾頁,無論是武俠迷,或是初讀者,就再也逃脫不了。

    王鵬同學為大家買了第一份,打開了一道門。

    接著便是大家蜂擁而至,好在報紙便宜,實在算不上什麼花費。

    再者,少有人單獨買一份,大多五六人合買一份,平均算來,每個人每星期也只買了一份而已。

    但總體算來,報亭賣出得報紙還是很可觀的。

    報亭的老闆有寫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六月二十二日晴

    吃了飯,倚在報亭的窗台上,頗感睏倦。

    翻了翻手頭的報紙,沒什麼重大新聞。

    學校裡的學生來買雜誌,賣出去了兩份,都是娛樂明星類的。那個叫王鵬的學生來了,問我還有貨麼。

    東西倒還有一些,卻都是以前的舊物,他翻了翻,說是都看過了。我也沒辦法,隔一段時間,我再尋進一些吧。

    王鵬看了看一份小報,似乎有些興趣,一下子買了好幾份走了,這小子就是這個樣子,做事爽快,也魯莽。

    六月二十三日晴

    與老婆吵了一架,很氣憤。

    我早就懷疑她背著我跟別人鬼混,只是一直沒什麼證據。

    今天吃飯時,老在我面前提吳四那個傢伙,怎麼對老婆好之類的。

    我一聽就氣了,媽的,我對你還不夠好麼?

    我衝著她說:「感覺他好,你怎麼不去跟他過?!」

    她當時就回了句:「你以為我沒跟他過?」

    當時在氣頭上,沒注意這句話,現在回想,越想越懷疑。

    在報亭待了會兒,沒什麼生意,來了幾個男生,把一份小報都買走了。心裡不安,不想待在那兒,匆匆回家了。

    還好,老婆一直在家裡,並沒出現什麼不好的狀況。

    六月二十四陰

    天氣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模樣,悶悶的,呼吸有些不暢。

    心情不怎麼好,買球下的賭注輸光了,吃飯都感覺沒什麼味道。

    中午的時候,陸續有人來買報紙,奇怪的很,都點名要一份《桃源報》。

    報紙不多,很快賣光了,那些遲來的學生,之能空手而歸了。

    看來,明天要多準備些才是。

    六月二十四雨

    夏天的雨,下的非常爽快,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待在報亭裡,有種涼颼颼的感覺,希望不要感冒吧。

    依然有許多同學出來買報,好在我已經多準備了許多。

    出乎意料,還是沒有夠賣的。

    學生對《桃源報》似乎出奇的喜愛,連一些小女孩都來買,真讓人奇怪。

    後來王鵬那小子來了,我向他打聽了一下,原來是因為一部武俠小說的緣故。

    六月二十五晴

    找出前些時候的報紙,看了一下那部武俠小說,名字叫《射鵰英雄傳》。

    寫的挺棒,好久沒看到這樣的武俠小說了,或者說,根本沒看過這樣的武俠小說。

    學生來買報的時候,我特地為自己留了一份。

    六月二十六晴

    天氣熱的厲害,買了個西瓜,先冰鎮了一下,吃著很爽。

    王鵬那小子來了,被他拿走了一半。

    《桃源報》銷售一空,這幾天都是這個狀況。

    看來,《射鵰英雄傳》在學校裡很受推崇。得想辦法再進一些報紙,看見許多學生在這兒沒找到報紙,便去了別的地方繼續找。

    六月二十七晴

    我愛《桃源報》,我愛《射鵰英雄傳》

    一如既往,銷售一空……

    ………………

    當朱紅一臉奇怪地看著張斯時,張斯只是聳聳肩。

    書稿沒有交給朱紅,原因給她解釋過了。

    同時,關於馮軒軒的那件事,她也是知根知底的。

    無論如何,她都會支持張斯的行為,至於對不對,到時再說吧。

    即或張斯不給他解釋,她也不會有什麼不開心的。因為顧郁馨告訴她,男人都不喜愛女人追著他求解釋,那樣會使他厭煩。

    在這方面,她一直比較相信顧郁馨。

    有解釋最好,沒有解釋的話,就把它忘掉,她不想令張斯感到厭煩。

    報紙上的內容,朱紅都看過,基本上沒什麼變動。

    張斯看了看,也很滿意,經典東西,他不希望出現什麼誤差,所以很反對別人更改他的文章。

    張倩依給了他保證,無論如何,保證一字都不動,哪怕是錯誤的。

    朱紅有種優越感,當別人還在熱議小說的開頭,做出種種猜測時,她已經知道中間的發展狀況了。

    不過張斯讓她不要說出去,包括小說是他寫的。

    朱紅不理解為什麼,這似乎又是個出風頭的好機會。

    不過,既然是張斯的要求,答應就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