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十四章 詩意 文 / 張秋楓

    「寫詩除了天賦,並無其它可依恃,故而一個人若是能作得好詩,便是當之無愧的『天才』,要多謝上天的厚愛。而上天也是偏心的,鍾愛的永遠只是微微的少數,詩人由此也就成了稀有物種。

    人類能做的,大概便是製造一個適宜的氛圍,等待他們誕生。

    近來的熱潮,讓人迷糊又歡喜,這個模樣,差幾就是了。教學的空閒,見著許多學生湊在一處,活潑潑地討論,將紙上的字念了又念。好奇之下,便討了一張,邊讀邊聽著他們閒談,這才恍然……」

    這是一位文學教授的隨筆,記下了此時的情況,言語比較隨意,內容卻很真實。寥寥幾筆,也將學生們的狀態,刻畫的清晰透亮。

    「達達的馬蹄」已跑遍了大江南北,在各個角落,踏出清脆的聲響。

    它被提到的頻率,已經超越「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成為時下最流行的詞彙。而這一首美麗的《錯誤》,備受推崇,無分男女,不論老幼,均能隨口背出。即或是最紅的歌曲,在它面前也要低頭。

    所以提到此事,一些著名歌手,也顯得哭笑不得。

    還好張先生忙的很,總有麻煩纏身,若是待他清閒了,說不定要進入樂壇的。大家對《東風破》還記憶猶新,那是一首里程碑式的作品,至今還令許多人崇拜又嫉妒。

    而《錯誤》與《斷章》相比,似乎多了些故事,並不很難理解。

    許多讀者,都不自覺地在腦中勾畫,試圖描繪出場景。

    那正是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江南浪漫的時節。

    河岸已鋪滿青蔥的綠意,微風一吹,浮來溫和的馨香,透著難以言喻的清新。柳枝則如柔髮,悠閒地漂浮,在水中輕輕地招搖,點起圈圈漣漪。

    小船划過,無聲地游遠,驅開許多鴨鵝。

    美麗的少婦卻閉戶不出,玉手支頤,目中結著憂愁。

    隔窗的地方,傳來熱鬧的聲響,人們大概在自在的嬉戲,這卻使她越發的寂寞,汪汪的水波在眼中蕩漾,又想起了在天涯的遠人。

    輕輕地放下帷幕,要隔絕這誘人的雜音,將自己困在孤寂的小城。

    暮色漸近,眾人散去,天地重歸了寂靜。

    夕陽下的街道,空無一人,兩邊的房簷墜著可愛的風鈴,正空靈作響。此時詩人騎馬走過,用手遮著絢爛的夕陽,緩緩地觀看。

    馬蹄踏在整齊的青石板上,發出達達的聲響。

    少婦驀然抬頭,傾聽這熟悉的聲響,內心的情思湧動,使得她面色暈紅。她匆匆跑來,打開了門,正巧看了到詩人,兩人靜靜地對視。

    少婦臉上的笑容消逝,無力地倚在門邊。

    詩人看懂她的神情,只好歉意地點頭,為自己的到來而難過。緊了緊手中的繩,輕輕地呼上幾聲,駕著馬慢慢走遠。

    夕陽下,只留下他漸沒的背影。

    遠處的青石板,尚傳來達達的馬蹄聲。

    「全詩不足百字,而故事情節卻隨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長的期待,然後是聽到馬蹄聲的驚喜,最後是失望,再後來又是無盡的等待。言已盡而意無窮,可謂餘音裊裊,耐人尋味。」

    評論已經連篇累牘,高下有別,差距很大,但對於這一主題均能把握住。

    大家明白,這便是張斯對余雅的回復,透著溫柔的文人氣息,即算是拒絕,也美的令人心碎。

    另一位女作家如此評價:「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那便是愛的錯誤。」

    張斯的意思很明顯,表達卻如此含蓄,正如那達達的馬蹄聲,聽著充滿了惆悵,卻又如此優美,在遠方迴響。大家也許能猜到他的態度,卻絕未猜到他的方式,如此不同凡俗,將全部的風流,用長長的袖口,輕輕地捲走。

    「詩歌深得宋詞的長處,意境幽婉而朦朧。表現手法純熟,句式整飭,語調輕快,富於節奏感。開頭和結尾的兩句都使用了短句,這恰恰是對過客的描寫: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來不及停下就消逝在歲月的長河裡。

    中間的句子都是用長句,採用輕俏的詞語,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寫婦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懷念。詩中的意象都是詩歌手法的表現,比喻也用得恰到好處。」

    這是專業的分析,比較常見,儘管正確,並不如何好看。

    讀者需要更溫柔的解析,在他們看來,如此難得的事情,不該用冷冰冰的語言去敘述。唯有本身就具有詩意的文辭,才配為這段故事寫份導言。

    之前那位女作家,還曾說過:「儘管被拒絕,我也願意是余雅,因為能與此詩結緣。」

    這才是讀者喜愛的語言,她雖然不是余雅,此詩也非為她而寫,她卻因此句評價「結緣」,從此之後,只要論及此詩,這句話必會被提到,作為此詩受人喜愛的註腳。

    北大的校長,也被引動了,要親自寫篇文章。

    「說是文壇的盛事,想來,並不會有許多人反駁。

    回念一下,似乎有些好笑,這本是年少男女的一場玩鬧,卻如此令人神往。或許,只有純潔的心靈,才能作出美麗的詩篇,與做什麼反而沒什麼相干。

    我相信,這將被載入歷史,被一代又一代人翻閱,被一群又一群人羨慕。

    我們是幸運的,竟能親歷此事。在此我們要感謝那些推波助瀾的人,不要管他們出於何種惡意的目的,說過怎樣污濁的言語。沒有他們,此事可能便輕輕掠過了。

    與一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事件相比,他們的缺點,又算什麼呢?

    當所有繁華落盡,我們將被遺忘,事件的故事與主人公卻會被人記住,一代又一代地傳接,這便是它該有的結局……」

    如此抒情的筆觸,確實有一種動人的魅力,當靜下心來讀時,或許能有莫名的感動。大家不知道事件的結局,更不知後人會如何評價。但校長畢竟是博學的鴻儒,他的見識或許能穿透歷史。

    此時此刻,大家才恍然,自己竟參與了這樣的事情。

    另一位作家,是如此寫的:

    「不曾見過如此美麗的拒絕,以後,怕也不會見到了。

    文壇總是亂糟糟的,雖有許多文雅的人,卻總透不出文雅的氣息。逢著爭論,若非你罵我,便是我罵你,不能刻薄的文字,總是被人無情地丟在一邊。

    我們知道優雅的故事,不是在傳說中,便是在書本上。

    所以,當我見著眼前的事,總不能相信他是真的,我們當中似乎並沒有這樣的人物。如今我已慢慢接受,卻仍然把它視作傳奇,絕無僅有的一份。

    這個故事本身,與詩是一樣的,既美麗又淒涼。

    張斯像一位古人,身上沒有市儈的氣息,除了書卷的味道,找不到其它。若有人喜愛上他,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唯一可惜的是,他不見得能愛上你。所以,余雅犯了一個美麗的錯誤,值得人同情……」

    這樣的評價不在少數,人們的情感,難得地昇華。

    或許是受了氛圍的影響,總要想方設法,尋找詩意的表達。

    「這自始至終便是一個錯誤,心存愛慕的人無法得償所願,內藏愧疚的人只是輕輕點頭,駕著馬兒達達地走遠……」

    「溫柔文雅的過客,且歇歇你的馬兒,在簷下稍立。不要害怕,我依然要等待我的歸人,我只是想靜靜地看看你,不作一聲,終會放你走遠……」

    「這深情的拒絕,大概比任何的應答都迷人,只憑著文字,我也能想像出詩人的眼神。」

    「沒有結局的情緣,似乎是最美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