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國際獲獎 文 / 張秋楓

    「大膽的創意,詭異精妙的情節,新穎的拍攝手法,諷刺的結局,讓一個成本如此小的電影迸發出精彩的光芒。」

    ————聖丹斯電影節獲獎評價

    關於張斯與馮軒軒的最後一點議論,徹底被一件突如其來的事件衝散。新聞報道稱,據美國傳來消息,華夏導演張斯導演的影片《活埋》,在擊敗強勁的數位對手後,獲得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榮譽!

    民眾的思緒稍稍凌亂,這就獲獎了?

    第一次拍電影,而且還那麼倉促簡陋,就獲獎了?

    他們實在有些搞不懂,獎竟是這麼容易拿?很快,即有人傳言,聖丹斯電影節是個很小的電影節,在國際上沒什麼地位,根本沒什麼人去參加,張斯獲獎,屬於瞎貓碰到死耗子,既屬意外,也沒什麼好欣喜的。

    這麼說,倒是講得通。

    可是,作為一項重大新聞,報刊怎麼可能不為大家解釋呢?《桃源報》首先登文:「熱烈慶祝張斯獲國際大獎,為華夏電影爭光。」

    下面介紹了《活埋》獲獎的具體細節,突出了其中的艱難,另外還有電影節的介紹。

    「聖丹斯電影節出現於一九八四年,由好萊塢著名電影人羅伯特?雷德福一手創辦,經數年積累,已成為美國小成本電影獨立製片業的精神支柱,同時也是其國內三大電影節之一。很多好萊塢電影大師,都由此發端。

    正因如此,好萊塢對此一直比較關注,藉機發掘新人。

    由於其尺度的開放,對創意的要求,與評選的公正,為世界各地小成本電影製作者所喜愛,也是獨立電影的聖地。每年均有大量才華橫溢的電影與導演湧現,由於不缺實力的參與者,競爭一直比較激烈。

    亞洲電影雖數次參與,此前則一直無甚斬獲,張斯的出現,恰好打破這一紀錄……」(作者按:借用電影節的名字,由於非原來時空,所以做了許多改動,讀者不必計較太多)

    民眾讀了介紹,腦袋更加混亂。

    華夏電影在國際獲獎,倒並非什麼稀奇的事。第五代的強勢崛起,已將除奧斯卡之外的重要電影節轉了一遍,頗有些成績。但他們畢竟是專業出身,又浸淫此道多年,若能獲個什麼獎,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他們獲得的都是藝術獎,並不合於一般民眾的胃口,像聖丹斯這樣有著濃烈商業氣息的,倒是少見。再有那個「亞洲電影首次」的說法,還是很受人追捧的,中國電影界終於有走在前列的時候了。

    「實在令人感到驚喜,可以說完全出乎意料。

    畢竟是做了幾年的電影,儘管成績不佳,對一些獎項倒有些瞭解。聖丹斯電影節在國際上還是頗有聲望的,注重創意是它最大的特色,這在電影節裡也算是獨一份的。正因如此,那也被稱為鬼才的聚集地。

    凡是敢來參賽的人,總有些奇思妙想。華夏電影在這一塊做的不好,常年處於劣勢,所以很少參與賽事,幾個好些的片子,與人家一比,也覺得寒磣了些。

    這個時候,就不能提投資不如人,特效技術不如人的話題了。這本就是個考驗想像力的地方,成本越小,越能得到別人的贊同。張斯能脫穎而出,定然是依恃了這一條,這倒令我好奇,他拍的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這是專業人士的談論,給大家指點賽事的特點。

    讀者有些理解了,若是單純注重創意,其它確實可以忽略不少。不過兩個星期的拍攝時長,與幾萬元的投入,還是令人感覺不靠譜,這能拍出什麼電影?

    不會是那種看得人云裡霧裡,莫名其妙的文藝片吧?

    「據同去參賽的香江電影人劉先生透露,張斯的影片在電影節上非常搶眼,由於自始至終只有一個演員,所以有評委稱『一個人的電影』,並且通通給予好評。在觀影結束後,現場掌聲雷動,不論評委還是觀眾,都大家稱讚

    令同行們佩服的是,他不單有了這個新奇的想法,控制能力也極高。儘管只有一個人,卻始終保持著節奏,使人的心跳難以歇下來。由於那股強大的張力,感染力很強,觀眾中有幾個人不適應,提前退了場。

    可惜當時張斯不在,許多人都在尋找他,希望能和他交流一下……」

    報紙在勾起人的好奇心,同時也透露了一些消息,至此,大家才知道這是「一個人的電影」。似乎有些恍然,明白為什麼投入那麼小了。同時卻也更加疑惑,一個人怎麼表演,自說自話?豈不很無聊?

    可是上面明明又說了,這部電影「始終保持這節奏,使人心跳難以歇下來」,肯定不屬於那種白開水的電影。

    但大家想破腦袋,也弄不明白,一個演員的表演能玩出什麼花樣。

    至於投資那麼小,也是張斯刻意處理的結果。原作的《活埋》,花費有三四百萬美元,換成華夏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但大部分都進了演員的腰包,導演又拿了一部分,真正花在電影上的錢寥寥可數。

    而他卻找了李賽格,因為他只需要有演技的人就行,對於名氣,可以不用在乎。因為要參加國外的賽事,而國外的人並不認識華夏的演員,所以即便請了大明星,也不會給影片加分的,反倒花去一筆不小的開銷。

    就在民眾議論紛紛的時節,報刊又丟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張斯已與好萊塢獅門影業達成協議,將北美發行權轉讓,價格高達四百萬美元!」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不單是普通民眾,華夏電影人也震驚了。四百萬美元,即幾千萬的華夏幣,這可是一部質量高等的華夏電影在大陸的總票房呀,而張斯的投入不過幾萬,回報率竟達千倍!

    更令人羨慕的是,這是部獨立電影,完全是張斯個人投資,除去要交稅的錢,剩下的全歸他個人所有。並且,被買斷的只是北美發行權,其它地方的收益,加起來又能有所少呢?肯定少不了。

    有人將這個錢數的分析一公佈,頓時引起轟動。

    只在北美一地,便賺了那麼多錢,電影竟這麼容易拍?

    張斯之前也是有錢的,畢竟他是華夏最暢銷的作家,版稅之多,非其他人可比。但那錢來的甚慢,總需一天一天地寫,待到出版,怕已過了一年多。

    電影不同,他只花了一個月,便解決的乾乾淨淨了。

    華夏電影人眼睛都紅了,何曾見過這麼賺錢的電影?尚未回國,只在國外,便狠狠賺了一筆。關鍵是投資還那麼小,連給大劇組買盒飯的錢都不夠。

    民眾的胃口,徹底被吊了起來。

    這到底是一部怎麼的電影,竟能賺如此多的錢?

    他們自然不會懷疑獅門影業的人腦袋出來問題,那可是一群精明的商人,目光犀利,手法高明,絕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張斯的電影被他們看上,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電影的質量。

    而就在此時,港台已經有人來接洽,商量在南邊的上映事宜。這次的事,張倩依也搞不懂,只好請出專業人士幫忙。經過幾次的接觸,終於達成協議,安排放映事宜去了。

    隨著在港台一帶的上映,張斯的腰包又鼓了幾分。

    儘管獲得利潤不如美國來的大,但評價一直很好,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專業影評人,都豎起大拇指,表示贊同。這一些評價傳到內陸,可以想像會引起什麼反應,民眾不禁焦急起來,怎麼大陸還不上映?

    由於接二連三的輿論推動,他們對這部影片的好奇程度,已無以復加。

    而內陸的辦事效率,實在慢的可以,大家不禁有些氣憤,明明是內陸拍的電影,卻先在美國上映,又在港台出現,偏偏內陸沒有!

    導演與劇組都在內陸,打探消息,卻要考港台轉載,這豈不很坑爹?

    終於,新消息來了,近日《活埋》將安排上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