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問題初露 文 / 張秋楓

    「闖哥,這次辛苦你了。」張斯微笑道。

    余德水的小餐館中,新舊好友到了許多,頗為熱鬧。除了沒有他的女性朋友們,人群來的還算齊整,張相文,謝敏振等人都在場。

    王闖憨厚地笑了笑,說道:「不辛苦,我挺喜愛這樣的工作。」

    身旁的孟遠聞言,笑道:「你玩的倒是痛快,可惜被曬的又黑又醜,本來就沒人中意,以後找媳婦怕更困難。」

    眾人聞言,不禁大笑。

    鄧曉翠也翹了翹嘴角,拍著胸脯說道:「闖哥兒莫怕,我有個侄女,年歲與你相當,正好介紹給你。」

    余德水撇了撇嘴,說道:「禍害人,你那侄女長的跟夜叉似的……」

    笑談了幾句,余德水吩咐三毛上飯菜,由於人數眾多,他無法親自下廚,只好做了幾樣重要的菜式。這是個美妙的時刻,余德水的廚藝從未讓著失望過,即便是最簡單的材料,經他的手,也能令人讚不絕口。

    飯後,又談起了正經問題。

    「現段時間的問題在哪?」張斯問道。

    王闖思索了一下,說道:「本來,最大的問題是屋舍,已經基本解決。由於提供午餐,許多人都願意送孩子來。目前最困難的,反而是師資上短缺……」

    張斯點點頭,又問道:「以你的觀察,當地人的情緒如何?」

    提到這一點,王闖露出了笑容,說道:「可以說是非常支持,大家將兒女教育看的異常重要,那種熱切的想法,有時簡直讓人不能接受。以前是沒人領導,現在你牽頭做這麼一件事,誰還能不樂意?」

    張斯「嗯」了一聲,說道:「這就好。」

    王闖歎息了一聲,道:「說起來還是挺心酸的。我領著施工隊建設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來免費幫忙。他們聽說我是你的代表,竟要給我下跪,以表示感謝……貧富差距,由此可見一斑,他們的生活……確實為難的很。」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本是歡聲笑語,不禁沉寂了下來。

    謝敏振也歎息,說道:「這是難於改變的現實,誰也沒有辦法。」

    張斯默然,過了一會兒,拍拍桌子,說道:「不提這些了,諸位幫忙想想,對於師資的問題,可有解決的良方?」

    大家七嘴八舌,倒是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議。

    最後,余德水還表示,希望自己能去任教,卻被張斯拒絕了,緩聲告訴他:「你在圖書館前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若能寒暑不輟,堅持三十年,必定功德無量。」

    余德水點頭,沒有再堅持。

    王鵬插嘴,熱切地道:「我呢?我行麼?」

    孟遠笑道:「誤人子弟。」

    張斯看了看他,微笑道:「教書怕是不行,簡單粗暴,可能要嚇著小孩子。不過老待在校中,也沒多少意義。」

    轉過頭,向著張相文說道:「我的意思是,將桃源高中的學生組織一下,由闖哥和鵬哥各領個頭。一者留在那支教,一者協助建設,以一個假期時間為限,多多歷練一下,如何?」

    張相文點頭,沉吟道:「想法倒是不錯,事關重大,須得與學生家長好好商量一下。」

    謝敏振說道:「這類事情,肯定是自願報名。既然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我看,還是很有實施價值的。回去之後,不妨細想想……」

    外界的氣氛不錯,反響熱烈。

    受他的感染,倒冒出了許多人做好事,一時之間,確實熱鬧不少。而此事已經官方確認,證明媒體沒有半分虛構,民眾止不住感慨,心緒也有了不少變化。

    「同類的文章已看了不少,能說的,大概已被說盡了。

    我也想誇上幾句,卻苦於被人捷足先登,又不願重複,只好另尋一個話題。且談談作品與為人的關係吧,順便瀉一瀉我心中的火氣。

    張斯是武俠作家出身,大家都知曉,巧合的是,在下也寫過一篇不入流的東西。

    若非武俠迷,讀者怕是不知其中的曲折。此一類型被禁多年,本是領先地位,跌扑的厲害,以至於大陸作家重新鋪開紙張,卻不曉得如何著筆。一脈餘香,還是在香江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的。

    而武俠由港入陸,經歷了許多挫折,備受指責,甚而要打要殺。評論界則一直不能諒解,以為妖言惑眾,將貽害世人。武俠作家忍辱負重,想要復興此一類型,頂著壓力,埋頭創作。可惜天資有限,加上多年不曾接觸,已不通外界潮流。寫出的東西,若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便是低俗不堪,難以入目。

    因為沒有出眾的作品基礎,大家腰桿挺不直,壓力就更大了。

    在這進退維谷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

    《射鵰》橫空出世,席捲華夏,湧起陣陣狂潮。不單抵擋了港台同行的入侵,將他們一一挑落入水,還在守衛的時候,殺了個漂亮的回馬槍,直接入主港台,爭得了無數榮譽。而憑著宏達的構思,雅致的格調,也使得評論界稍稍鬆口。

    許多人見出了其中的好處,大批生力軍開始湧入,圍在張斯周圍,努力創作。一部部作品誕生,現在每年至少有十位大陸武俠作家的書,可以遠銷海外。隨著《神雕》豎起了另一桿大旗,大陸武俠在三十餘年後,終於又奪回了霸主地位。

    我等歡欣鼓舞,這畢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而評論界的風向轉變,實在令人喪氣。因為無法否者《神雕》與《射鵰》的價值,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武俠小說是最虛偽的文學』,因為作者是『文弱不堪的書生』,只知道『為了利潤鑽營』,根本『沒有一點俠義的行徑』。

    這個說法相當可笑,讓我想起早先,有人說過『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東西,我不用看,就像臭鴨蛋,不用吃,聞一聞就知道了』。

    雖然不值一哂,卻是我們無法辯駁的。

    我們確實是『文弱書生』,賣文為生,也涉及到了『利潤』,但以此便能證明,這是『最虛偽的文學』麼?

    天下之大,能與自己所寫作品保持一致的人,有幾個?

    但我今日不想用這樣的反問,來駁斥這個問題。我尋到了一個正面的答案,張斯就是武俠作家,乃大名鼎鼎的『張若虛』,大陸俠壇的領軍人物。從高架橋的仗義執言,到暗中興辦義學,可算俠義之舉?

    想起他寫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與他的行為相較,豈非分毫不差?

    由此,可還有人敢站出來,說武俠是最虛偽的文……」

    文章中有怨氣,讀者一看便知。想來也是,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哪有人會輕易服氣別人?平日的說法,不過是自謙,內心深處,對自己終究還是會有些偏袒的。

    武俠作家提起「張若虛」三字,都要豎起大拇指。

    這是一個神奇的人物,為這個類型爭得了無上光榮,為這個行業拓寬了極大的市場。能有所成就,大陸的武俠作家,確實應該感謝他。

    所以,若有人說他們比張若虛差,他們會點頭承認。

    但若說他們比別人差,可就麻煩了。

    這樣的論題,張若虛身份曝光的那段時日,便有人想好好做一做了。但輿論焦點,都集中在了師生戀上,沒人在意這些。

    一直等到此際,作者終於尋著機會舊事重提,藉著張斯的風光,好好露了個臉。由於論據找的好,得到許多贊同,為武俠這一類型爭了不少光。

    至於其它的新聞或是論爭,就更多了,滿滿地遮住了報紙。

    「有關部門透露,教育之事,關係重大。張斯做出了這樣的功績,值得表率。政府部門會酌情考慮,給予獎勵,以示表彰。

    此外,相關負責人表示,張斯一人之力,畢竟有限。政府部門很可能大力介入,調動經濟人力予以支持。師範類學校,已經開始動員,有望在本年度說服近千名畢業學生,前往山區或偏遠地區支教……」

    「據聞,某省貧困地區,希望小學已投入使用。當地居民反響熱烈,聽聞學校為張斯投建,非常感激。特地取當地木料,刻制『天下為公』四字牌匾,想贈與張斯,以表達感激之情。張斯聽聞此事,托人致謝,連稱不敢接受……」

    「希望小學的新建,是件轟轟烈烈的大事,目前卻遭遇了困境。由於師資缺乏,儘管校舍齊整,但無法開課,各地孩童眼正巴巴地等待。幾位負責人正在進行緊急商談,希望能快些尋到解決方案……」

    「許多人提議,學校老師可由當地居民中有識者暫時代理,如此庶可盡早開課,以應貧困區孩童的慇勤期盼。後方則緊急動員,將城裡老師調往。而此項提議,已為張斯否決,磋商進入白熱化……」

    「張斯作為牽頭人,對此事十分關心,不願馬虎了事。聽民間負責人之一的王闖透露,張先生因為否決提議,已與負責官員起了衝突,曾大聲斥責『教育是國民大計,非為作秀,豈可用此等簡陋方法欺騙世人!當地居民並不識外界情形,因循守舊,只能教學生一些古董。

    至於城中老師,不情不願,如何令他們盡心教學?張某並不在乎名利,也請諸位放棄那些取巧手段,切切實實做些事情!』

    在場之人,被他說的面紅耳赤,羞愧難安……」

    「……」

    新的問題浮現,大家非常關注,對於此件事情,也不知如何解決。民眾倒是頗為諒解張斯,畢竟不該由他負責,花那麼多的心血,已經很令人尊崇了。

    而此時的《桃源報》發佈消息,稱張斯將在桃源中學,召開發佈會,屆時希望各家媒體派人到場。

    讀者疑惑,這是什麼狀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