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五十五章 相信未來 文 / 張秋楓

    石碑上的文字,是毛筆所寫,經匠人鑿刻而成。作者都寫著張斯,現代詩是張相文所書,下筆溫和,柔軟舒心;文章則是謝敏振所書,恣肆縱橫,一字一句,彷彿斧削刀砍,而又沒有絲毫滯澀。

    詩名《相信未來》,共分七段,著實不短。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作者按:原詩並無標點,為方便閱讀,特據朗誦的稿件添加。)

    「蜘蛛網」「爐台」「余煙」「灰燼」幾個意象的詞一出,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荒涼,窮困,艱難的畫面。這是在敘述山間的實情,他們都是貧窮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都處於難於更改的劣勢。

    這荒涼的地方,給了大家太低的起點,令所有人感到悲哀。

    而「雪花」象徵了純潔,只有如此乾淨的東西,才是質樸的,而只有質樸的東西,才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所以「我」可以「固執地」丟棄失望,再次上路。經這麼一轉折,昂揚的態度,躍然紙上。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籐。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文辭極為優美,無論是「紫葡萄」,還是「深秋的露水」,都透露出一種美感。而這美感,卻加重了人們心頭的無力感,似乎難以抵抗。「鮮花」會成為別人的,「我」只剩下「凝霜的枯籐」,既冷冽又頹然。

    但「我」不放棄,儘管大地如此淒涼,也要努力地展望。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寫到此處,調子忽然高昂起來,簡直是在激烈的吶喊。許多讀者熱淚盈眶,這美麗的文辭,竟然又這樣的威力。尊敬的食指先生,當年寫下這首詩,「拯救了一代人的靈魂」,可見其威不可擋的感染力。

    這深沉的筆觸中,是無限的愛意,令人感覺溫暖。

    張斯的用意很明顯,要給貧困區的孩子們一個希望。具體的方法倒在其次,首先得讓他們有勇氣,只有堅持自信的人,才能打破環境的限制,去創造奇跡。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這是一種預見性的表達,氣勢恢宏,令人深信不疑。

    換一種想法,這也是一種呼籲,並非對著未來,而是對著現在的人們。張斯辦了義學,校舍齊全,能否走下去,就要靠大家的支持了。那麼,讀者就成為了歷史的主人,此時此類,他們的做法,會改變事情的整個進程。

    張斯也在質問大家:你們願意表現出正義麼?你們願意看見事實的真相麼?

    讀者們不禁心潮澎湃,難以遏制。為這深沉大氣的表達所折服,心中不停地說:我們是歷史的主人,我們可以決定這件事的未來……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全詩至此結束,有對失敗的描寫,有對未來的期望,有對成功的肯定。

    張斯已經不再是事情的倡導者,只是一個朋友,在對山間的孩童呼喊:你們,注定要有苦痛與艱難,因為你們得從頭學起!這兒沒有更好的課桌,沒有更好的安排,沒有更好機會,外界的支持,只是一個簡單的前提!

    想改變未來,你們首先要學會相信,不是相信救世主,不是相信我,不是相信任何人,你們要相信自己!

    你們要學會堅強,接下來的日子裡,會有輕蔑,會有嘲諷,會有冷笑。

    那並不很重要,更艱難的是,你們自己會有迷惘,會有失落,會有傷痛,會有一次又一次的跌扑!可是沒人能來扶你們,你們需要自己站起來!當泥潭裡的污泥,遮蓋了你們的雙眼,也請繼續前行!

    這沒什麼好怕的,因為你們年輕!

    你們本身就是希望,身後有無數的人在期盼。

    年少的朋友,帶著熱愛,前行吧!

    「該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好好地生活,怎樣自我鼓勵,怎樣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

    沒有任何意外,此詩一出,立即風行天下。

    讚譽無數,議論紛起,不單大陸,即或港台,也到處傳唱。大江南北,已鬧成一團,許多人邊誦著詞詩,邊握拳捶案。那些苦難中的人們,已熱淚盈眶,他們不懂詩歌,卻已經用心感受到了。

    「華夏第一詩人,當之無愧!」

    這是海外一位華人作家的評價,雖然不屬於一個系統,審美也存在差別。但大洋彼岸,依然傳來了消息,此詩出現,他們也被震的七葷八素。本有些高調的姿態,霎時改變,心悅誠服地讚了一聲。

    「張斯的詩,首首精彩,令人歎服。

    若要評品一個高低,殊為不易,因為每首詩各有其特色。《斷章》與《遠和近》偏於哲理,意境高遠,難於捉摸;《沙揚娜拉》與《錯誤》純是言情,美麗動人,醉人心魄;若論這首《相信未來》,倒是奇特的很,似乎只有《一代人》與之相似。

    而《一代人》可用『驚艷』二字評價,這首詩則一言難盡。

    它也是極美的,字詞優雅,精緻可愛。除此之外,它則有恢弘的氣魄,令人心胸大開,似乎是一種新的類型。詩意昂揚,在立國以來的作品中,尚是第一次碰見。

    以前的幾首,都是小巧玲瓏的,彷彿小姑娘的玩物,捏在手裡,輕輕放在眼前觀賞。彷彿吹一口氣,也會產生不好的破壞。而那樣的詩歌,也有種富貴後的優雅氣息,似乎只屬於那種閒人的欣賞品。

    個人的情愛,或是趣味,都是精巧有餘,大氣不足。

    這首一改過往的作風,寫起群像,而內中的苦難深刻入骨,令人心碎。由此也倍能體現出詩人的堅持,不論受到怎麼的懷疑,無論得到如何的結果,他也要抱著希望,努力地向前衝去,任風吹雨打,也絲毫不退讓。

    詩人有此心性,我們卻在為失落的結果惋惜,豈不可笑?為他難過,他卻依然在拚搏,我們則仍在悲歎。這悲歎是可恥的,我面上紅燒,難以鎮定……」

    這是一首傑作,充滿希望。

    無數年輕人為之奮起,無數頹喪者重獲新生,無數迷路人尋到正途。詩歌是離心靈最近的文學作品,可以直擊人心。《相信未來》傳達的信念,非常明顯,以王者登臨的姿態,將那些明星的花邊新聞通通壓下,堂堂正正地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在這樣的時代,是如此難得。

    他用幽默的言語,將無知的讀者,帶進歷史的殿堂,知曉自己的由來;他用悅耳的歌聲,將庸俗的聽眾,拉回風雅的年代,理解唐宋的精彩;他用空靈的筆觸,將冷漠的人群,領去純潔的天地,淨化他們的靈魂……

    在報紙上,總有他的位置。

    僅憑著文學作品,也能成為民眾的議論中心,使大家脫離歌手明星的浮誇,生活瑣碎的牽絆,功利俗見的誘惑,靜靜享受文化的熨帖。已經不知如何評價他,連最冷門的東西,從他手裡脫出,也能引起萬人圍觀,津津樂道。」

    這確實是將奇怪的事,明明是為作家,偏偏比最大牌的明星還出風頭。

    坊間還有傳聞,張斯的出場費,放在娛樂圈,可以壓香江幾位巨星一頭,前提是他願意出場。這種事無從考證,不過總有些源頭,至少是有人如此提過。

    「字裡行間,滿是張斯對貧困區孩童的期盼,那濃濃的關心,令人感動。

    他們能否看懂,我不清楚,但這首詩在感染他們之前,已經感染了外間的人。許多年輕學子痛哭流涕,他們因為自己的私事,將申請要了回去。如今的時刻,面對此詩,怎能不心懷愧疚?至於能不能痛定思痛,則要看他們自己的勇氣了。

    而許多教授學者,已經收拾行囊,準備踏上路途了。只有這樣的結果,才不至於辜負如此深情的傑作。若非用身體力行的舉動,怎能對得起詩中透露出的,近乎偏執的堅持呢?對於如此充滿希望的作品,除了立時動身,做其它一切都是多餘的。

    寫下這最後一行文字,我也該出發了……」

    與此同時,流傳天下的,還有那篇文章。那種令人心靈悸動的激情,那種撲面而來的豪氣干雲,那種洶湧澎湃的舞動……一切的一切,都讓人發狂,讀者捧著書卷,已經陷入某種癲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