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理想未來 文 / 張秋楓

    秋楓書院漸漸走上正軌,如初發之陽,將露光芒。

    當然,許多人還看不出它的威力,便是連張斯自己,也不曾預料到它將來會變成什麼模樣。大家只當它們是普通的學校,甚至連普通學校都不如,至少一般的學校,不會連校舍與老師都成為困難。

    「秋楓書院的出現,是一個巧合,並非許多教科書中說的那麼必然。至於它能聞名世界,更是由許多偶然湊成,不是純人力可以做來的。

    當然,成功就是成功,也沒什麼別的好說。

    而當它成功之後,便很難再跌回去了。因為與外間的學校相比,山間學生的起點實在太高,尤其幾所著名的首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之所以人才輩出,不可否認,與這些有著極大的關聯。

    正如當日我讀書的時候,教室中在教授簡單的字母,而邊上的圖書館內,則正開著國際語言研討會,各國的專家匯聚,交流著最新的學術成果。而教室與圖書館的距離,是如此之短,耳濡目染,學生認知的東西,是外間不能想像得見的……」

    這是後世一位學者的文章,說的簡略,但書院出於何種地位,大致還能看得出。

    另一位知名作家,是如此寫的:「學校周圍建的許多房屋,精緻可愛,是供校中老學者居住的。也有許多校外人,愛此處的風光氛圍,住下來修養。他們多是學界的知名人士,其中有位英國作家,喜在花園中散步。

    我時常碰見他,便坐下來與他聊天。於是,從他那兒,我聽到了世界各地的風俗,英國文壇的動向,此外,還有寫作的技巧,這些正是我創作的起點。許多同齡的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這或許就是我們成功的原因。

    當然,相對於那些偏僻的知識,我倒是感覺思維更重要些,我們由於接觸了各類奇怪的人物,早早便被培養的與別人不同了……」

    從這樣的敘述中,我們或許能猜測所謂的「起點」是什麼。

    這些說的是學校周邊的事情,而由於風氣開放,思想自由,更有許多退休的學人藏在校中。他們的行為往往特殊,由此生出了許多趣事,為人津津樂道。這樣的奇人異事,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學校的實力。

    「國文教師是位老先生,身形小小的,很消瘦,頭髮稀疏,帶著一破舊的眼鏡,總不時地推上一推。他不愛說話,平日裡顯得沉默,講起課來卻搖頭晃腦,萬分精神。

    背著雙手,在室中踱步,並不看書本,抑揚頓挫地吐著之乎者也,雖數萬字的文章,也不會有絲毫的偏差。

    或許是極喜愛文言,每每要向學生推銷它的好處,口沫橫飛,十分的興奮。六年級的老師,卻是推崇白話的,恰巧在我們對門。由於隔得近,聲音相聞,很是清晰。

    兩位先生知了對方的喜好,便相互排斥起來,初時還只關上門,自顧地講課。後來則忍不住要指責對方,罵上幾句狗屁不通。所以逢著國文課,只有上半節是認真教授,下半節則用來辯論。

    這是學生極喜愛的時刻,兩位老先生仍站在講台前,卻是面對面,隔空你一言我一語地辯駁。大段的史料脫口而出,許多莫名其妙的理論也傾洩而來,小學生自然聽不懂,雲裡霧裡的。

    但為著這眼前的熱鬧,卻拚命鼓噪。別的班被引動,也伸出頭來觀看,害的許多老師生氣,幾次去校長那兒告狀。

    兩位先生都是有脾氣的人,在校園裡見了,也不打招呼,哼上一聲,轉頭就走。在食堂進餐的時候,必定是一人坐在最南端,一人坐在最北端,似乎很嫌棄對方……」

    「陳先生身形稍小,其貌不揚,屬於那類丟在人群中找不到的。他是湘江人,普通話說的不好,結結巴巴,沒什麼人能聽懂。課講的急了,方言湧出,鄉音濃重,學生聽的莫名其妙,便在下面大聲笑鬧。

    時常拿他打趣,調皮些的,便模仿他說話,逗得許多師生前仰後合。

    他是溫和的性子,並不如何在乎,自己也在一旁微笑。那個時候,學生們都說他沒學問,只知講『鳥語』。還是一個意外的機會,我們班去打掃圖書館,發現了成排的著作,都印著他的名字……於是,我們便多了一個樂趣,找名字。

    越找越多,校長的,王老師的,小李先生的……發現圖書館裡有好多他們的著作,還有些是純外文寫的。如今想來,當然是格外的激動,自己竟生活在這些人周圍,總感覺有點夢幻。當時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只是覺得挺有趣……」

    「校長是個女人,倒不是如何刻薄,但大家都很怕她。整天冷著臉面,學生走過,都要屏住呼吸,擔心引起她的注意。她極愛花朵,見了之後,心情便非常好,會難得地露出笑容,非常神奇。

    於是,那些犯了錯的學生,常常連夜上山,採摘花朵。當校長第二日走進辦公室的時候,花香撲鼻,眼前五顏六色,繽紛燦爛,滿屋都是花朵。本來可能要打手心的,也就變成了幾句溫和的訓斥……」

    秋楓書院的主力教育人員,依然是年輕的學子。

    但在今後的日子裡,每年有大量學者進山修養,治學之餘,常在校中講授些東西。不單是學者,作家,詩人,思想家,藝術家……也都湧了進來,書院自然來者不拒,能收的都收下來。這樣一來,山間的氛圍自然變了,吸引他們的本是秀麗風景,而他們來了之後,形成的人文環境,又足夠吸引下一批人了。

    這樣,也便形成了良性循環,使每所書院,總有一些大神坐鎮。

    當然,對於他們的教育學生的水平,還是存在許多質疑的。年輕的老師們,就一直比較反對,常對學生說:「他們的功底深厚,自然是值得尊敬的,但大家能學到的東西卻很少。出於尊老的禮貌,逢著他們的課可以聽一聽,聽完便忘了最好……」

    這樣的說法,有些戲謔,多是出於開玩笑的目的,但確實有些實際上的根據。由於簡略,也就顯得草率,研究人員的看法是這樣的:「教授學者入山,對小學生來講,並沒什麼影響。由於不瞭解實際情況,他們講授的課程,往往艱深,學生根本摸不著頭腦。

    倒是年輕的教師們,受益頗多,遇著自己學業上的問題,可以多加請教。所以,他們進山,說是為了小學生,倒不如說是為了年輕老師。

    當然,也不是所以學生都不受影響。一些天賦高的學生,理解能力超群,便會被選拔出來,送給他們教育。這樣的天才學生,都是少數,一屆能出一兩個便屬慶幸。學者們努力培養,並通過自己的關係,將他們送去適合的地方。正是這每屆一兩個的少數,將秋楓書院的名聲無限提高,打進國際……」

    這些都已經是後世的情況了,與眼下沒多少關係。

    經過兩月奔忙,在幾股合力的推動下,秋楓書院終於開課。那麼多人才彙集,牽動天下人的心,可謂一樁盛事。而份報道的中心卻失去了,熱鬧的焦點已經消散,人們的關注度開始下滑。

    儘管有記者入山,進行後續的報道,向外界公佈上課的情形,但繼續圍觀的人,已是少數。大家似乎是經過了一場狂歡,需要暫時休息一下。他們心中甚為滿足,畢竟在輿論上,自己也是出了力的,對於促成此事,多少有些欣喜。

    至於張斯等人,疲憊不堪,終於回家了。

    在車站便於別人道了別,被司機接回了家。母親大人已經為他放好了熱水,準備了更換的衣物。他徑直去洗漱,事後精神稍稍好些,出來與大家見面。

    馮軒軒的肚子又大了幾分,手撐著腰,似乎也累的很。面上卻帶著溫和的笑意,光彩照人,這段時間,大概過的頗為舒適。張倩彤一直跟在她身邊,幫她做些事情,不時伸手摸摸她的肚皮,目中既疑惑又好奇。

    張斯大概能猜到,雖然還未交流。

    方才進門的時候,張倩依笑著給他打了個「萬事ok」的手勢,看她那得意的模樣,一家人相處的應該挺和睦。張斯心中有股滿足感,外間的事情暫時已了,家裡的情況又令人舒心,這樣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你讓我辦的月刊,已經在籌備了……」吃飯的時候,張倩依說道。

    這本是單雲清極為反對的事,一家人好好用餐,偏偏要講工作上的事情。可惜眼前的兩個傢伙,屢教不改,她已經放棄了。輕哼了一聲,給馮軒軒夾菜,說道:「別理他們,一群混蛋……」

    張倩彤委屈地說道:「媽媽,我不是。」

    單雲清呵呵一笑,說道:「你什麼都不懂,膽子還小,不是混蛋,是鵪鶉蛋……」此言一出,除了張倩彤,大家都樂了。看著小姑娘翻白眼的模樣,撅著嘴巴,雖然氣憤,卻又不敢反駁,確實有趣的緊。

    張斯說道:「有什麼困難麼?」

    「遇到了一些問題……」張倩依皺著眉,說道:「以你的意思,要將它辦成學術報刊。以我們的號召力,邀請評論家還好些,對於那些著名學者則有些吃力。」

    張斯點點頭,說道:「我在學術上沒有成就,確實也沒什麼號召力……先辦著吧,注意多招收些專業人才。免得以後去採訪人家,連基本的學術詞彙都不懂,鬧笑話倒在其次,別人肯定不願意多談的。」

    張倩依點頭,表示自己會在意的。

    「學術……」張斯開始沉吟,考慮這方面的事情。自己有了這麼方面的成績,才好去邀請別人,那麼,該從哪裡著手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