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五十七章 橫掃學府 文 / 張秋楓

    「在座諸位,大多比我年長,故而不需我來教訓什麼。自己做出的選擇,才不致生出後悔,我只有一言須得交代明白:我並非來求大家幫忙的,義學的孩童,亦不必大家來同情。我只提供一個機會,非了自己,非為了孩童,只是為了在座諸位!

    至於能否成全你們自己,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我無干。

    但醜化要說在前頭,申請報名儘管去,我卻不敢保證都會得到錄取。所關教育大計,寧缺毋濫,若非品德篤厚,才學過人,我們一律拒之門外!」

    ————引自《張斯在燕京大學演講》

    「當日與政府商談,他們曾經提及,可下一條規定,強制調畢業學生,前去支教。我們予以拒絕,這雖是一個辦法,可迅速解決眼下困難,卻實在是華夏人的恥辱!

    逢此眾志成城的時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卻不見年輕的學子主動站出來!得受高等教育多年,這便是你們學得的東西?你們的勇氣,你們的擔當,都跑哪去了!若只能教出這樣沒出息的人才,我們寧願毀棄校舍,絕口不提興辦義學之事!」

    ————引自《代表團在水木大學》

    「進校門之前,有無數的人勸我,讓我不要再徒費功夫,轟轟烈烈的時代過去了,讓大學生做些熱血正義的事,比登天還難。

    他們說的是對的,你們懦弱的如同臭蟲。

    當我站在這兒的時候,許多人見過看過去,紛紛低下頭,不敢接觸!能告訴我,是什麼讓你們心虛麼?是什麼讓你們慚愧麼?是什麼讓你們面紅耳赤麼?若有人敢站出來,義正言辭地告訴我,我立即率人離開,絕不多言一句!」

    ————引自《在東南大學行跡》

    「我們想看到有活力,有責任的學子……」

    「社會上的評價,總結起來只有兩個詞,說來與諸位聽聽:假冒偽劣,暮氣沉沉……這非我編造虛構,諸位也該想一想,為何得到這樣的評價……」

    「我有一個夢想……」

    「……」

    張斯等人,一直未停下腳步,根據媒體人提供的信息與安排的場次,從北到南橫掃了一遍。這一兩個月,若非在車上,便是在學校的禮堂中。高校陷入了一篇狂潮,被他們鼓動的難以遏制。

    許多學生都在翹首企盼,等待他們一行人到自己的學校。

    學校方面,也比較支持,甚至主動與他們接觸。因為在媒體的大力宣傳下,視頻媒體與平面媒體,通力合作,影響巨大,民眾時刻關注,緊緊跟隨著他們的腳步。而代表團的口號,就是「我們只到最有實力的學校,尋找最精英的學子」,他們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這麼一來,他們的行程軌跡,將華夏最出色的大學串了起來。在民眾看來,若是張斯沒來哪所大學,證明它還不屬於一流。所以各地學校,也很關注,希望代表團也能來自己這兒「橫掃」一下。

    風潮鼓動,天下震驚。

    所過之處,人頭聳動,圍觀探看者無數。為了不影響他們的清靜構思,媒體特請了保安,一路護衛,除了自己人的拍攝採訪,其他人一律不得靠近。張斯諸人並不理會這些,心思全放在了演講上,其它都交由合作的媒體人處理。

    為了擴大影響,媒體也會在適當的時間,安排他們與民眾見面。

    就如他們抵達金陵時,民眾歡呼,聽聞幾位老師廢寢忘食,身體十分孱弱,於是湧現了許多熱心的大嫂,精心熬製了雞湯,提地提來給他們補充身體。張斯原不打算接見的,媒體人員卻勸說,這樣可以鼓舞民氣。

    於是,老師們喝上了雞湯,大嫂們也滿足了心願。

    這類事情雖屬細節,但放在電視上,為萬千民眾看見,影響可就不同了。如此一來,頓時拉近了代表團與民眾的距離,使得民眾對他們的行為,也產生了認同感,紛紛支持學生支教。那股無形的壓力,在學生心頭發生莫大的影響。

    一群文化界的長衫先生們,成為社會的焦點,比任何明星都要走紅。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堂堂正正,天下為公,又不是什麼歌手明星,或是網絡紅人可比的了。媒體在此事上的表現,也難得地被人讚頌,獲得極好的評價。

    而實際的影響,終於慢慢顯現了出來。

    從他們進入第一所大學開始,精英熱血的學子,陸續向學校遞上申請,要求支教。一路演講,一路背起行囊上路,越往後走,人數越多,簡直洶湧澎湃,難以抵擋。等他們兩個月的時光用盡,一百餘所的希望小學,已經人滿為患!

    清一色的精英學子,精神飽滿,義氣昂揚,彷彿有無窮的精力,要灑在這希望的土地上。課程立即被提了上來,學子們都是高素質的人才,經過了本校和秋楓書院那些老教授的把關,能力毋庸置疑。

    所以只在開始時有些手忙腳亂,磕磕絆絆,待稍稍熟悉了教課的工作,那份天資終於得以體現。課程旋轉如輪,各種新奇的教育方法,從這些年輕人的腦袋裡冒出來,並得以實施。記者大略地統計了一下,希望小學的課程竟比外間的學校,快了整整三分之一!

    而經過詢問,學生們掌握狀況良好,並無絲毫不適應的狀況。

    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一時之間,形勢逆轉,民眾目瞪口呆。這還是希望小學的學生基礎不好,老師不敢過於奔放,一直在克制著自己的速度。

    不瞭解始末的人,一方面驚異於希望小學的成效,一方面仍對忽然冒出的年輕教師好奇。他們不明白,當時許多人都在歎息,說張斯的夢想定會破滅的,何以這麼快便出現了偏轉?高等學校的學子,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實很好理解,將近來的重要事件羅列一下,就明白他們何以轉變了。

    首先是張斯興辦義學,轟動了一下;接著是眾多教授學人的支援,使得秋楓書院有了根基,許多學子都是衝著這些人去的,想在山間教課之餘,慇勤詢問,修煉一下自己的功力;桃源的行動一直不曾停下,無論是組織學生授課,還是捐獻大量書籍,都在加大影響。

    等《相信未來》與《少年中國說》流傳天下時,已湧起難以抵擋的潮流。民眾輿論已勢成滔天,社會被這兩篇傑作激的火花四濺,忽然間湧起無限的正義之感。讀者議論,紛紛鼓舞大家,自己也要獻上一份力量。

    這種大的話語環境,有時候,雖然尋不到具體突出的力量,但它卻能產生很大的作用。若是風氣刻薄,你撿了錢,去交還失主,可能要被周圍的人嘲笑。那麼,你還能堅持地去還錢麼?

    大家都知道做一件事很高尚,但出於實際利益考慮,卻要去譏笑做的人。在這種社會語境下,能站出來做的人,是非常少的,因為他們也抵不住譏刺的壓力。如果倒過來的話,情況將會極大的轉變,你會忽然發現,竟有那麼多善良仁義之人。

    代表團的演講,則成為最直接的導火線,使大部分人下定了決心。

    年輕人難免有些熱血,當社會壓力不再那麼大時,他們能擔當一些東西的。張斯與代表團的人商量好了,今次演講,不能溫聲細語地給大家講道理,勸大家做善事。而要用義正言辭的語言,壓迫大家,使他們感到羞愧。

    所以代表團的人,對待學生,句句如利刃相加,偏向傷口裡撒鹽。

    尤其謝敏振,言辭尖刻,又十分嚴肅,在金陵大學的時候,當著成百上千人面,指著他們說:「謝某活了數十載,見過學生無數,像你們這樣沒出息的,尚是首次。做事瞻前顧後,沒有絲毫膽色,我將女孩子撇出去,要對所有男生說一句:一群娘娘腔!」

    當時現場忽然陷入沉寂,學校的老師,冷汗直冒。

    氣氛非常怪異,就連一旁的張斯,也不禁有些擔心。

    須臾,有一個男生站了起來,大家看向他。他有些膽怯,畏畏縮縮,嚥了口唾沫,卻堅持著鼓了一聲掌。接著,有第二人站了起來……最後,掌聲如潮,所有的師生都站了起來,激動地拍著手掌。

    為此,報上的標題還寫作:想當個真正的男人,先承認自己是娘娘腔!

    代表團的策略很奏效,一路橫掃,都是以這種居高臨下,狠批狠刺的態度進行的。而安逸頹廢的大學生,已經沒有多少慷慨激昂,若不以這樣的猛藥,確實激不出他們的血性。好在張斯是義學的倡導者,自己出力最多,以至於代表團說出怎樣的話,都有足夠的底氣。

    政府部分,與張斯等人商量一番,決定添一把火,所有支教的學生,都有固定薪水!

    薪水由政府來發,數量不多,堪堪是正常老師的一小半。算起來,還是非常少的,但聊勝於無。而且,學生支教,本沒有抱著拿薪水的心,憑空得了好處,非常欣喜。政府部門這後發制人的手段,倒頗有些水平。

    大學生成批進山,接下教學工作,桃源中學的學生,任務已盡,開始陸續回校。

    代表團經過艱苦的奮鬥,疲憊已極,終於可以回校休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