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三章 讀書心得 文 / 張秋楓

    「能把詞評寫的如宋詞一樣美麗雋永,並世並不第二人。《人間詞話》的出現,多少令人想起了《文心雕龍》。一者是沖淡清新,一者是華麗輝煌,均為難得一見的傑作,流傳後世,當在意料之中。

    評論界的看法,比較一致,紛紛讚揚。

    在大家的推測來看,這本小書在千百年後,依然會為人津津樂道。如此評價一部堪堪登載的著作,連作者也不過十**的年紀,實在是非常罕見的。但《人間詞話》的質量,世所共見,稍有功底的評論者,都不難看出其中的好處。

    張斯令人驚訝,已非一兩次,此次毫無例外……」

    文壇的熱評,自開始就不曾停歇,隨這它的刊載,每日解析關注,十分熱鬧。這樣的舉動,終於引起了一般民眾的注意。他們頗為疑惑,這樣短小文章,有那麼多好處?許多人衝著張斯的名頭,也曾匆匆翻閱過,事後似懂非懂,滿腦袋漿糊。

    所以他部分的小說讀者,略有不爽。

    「張先生看來是閒的厲害,玩玩這個,搞搞那個,真不知要做哪樣。評論文章一篇接著一篇,詩歌也是一首接著一首,如今又要寫什麼文學評論了。全天下都知你才華橫溢,世所罕見,你還要證明什麼?

    須知貪多毋得,你若有那麼多空閒,何不多更些小說?都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寫那莫名其妙的東西,只有少數人能欣賞,娛樂大眾才是大俠本色。張先生難道被『招安』,要去跟那些老頭子混了?

    真有些擔心,什麼時候,張先生忽然看不上武俠小說了,就此停筆……」

    此類的戲謔文章,在網上能見著許多。作者並沒什麼惡意,反倒可以從另一方面,看出他們對張斯的喜愛。這些怨氣,其實是由於小說連載導致的,每日就那麼多,看完了意猶未盡,卻仍要等第二日的報紙。

    其實張斯的更新字數,已經是報刊小說的極限了,非常之大。但讀者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只要不能一氣讀完,他們就心存怨念。而《神雕》是如此吸引人,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以至於竟有人茶飯不思。

    這樣的文章,評論者見了,不免要好笑。

    《人間詞話》這類不世出的傑作,價值之大,難以估量,豈是隨便搞搞的東西?不過一般民眾難於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莫說是這本書的內容,他們連裡面的詞作,或是詞人,都不曾聽過幾個,如何能看的很明白?

    「暫且不論它的思想深度,單從文章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古典著作。張斯的文字功底,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一個現代人寫古典著作,卻如此得心應手,看不出絲毫勉強,實在令人驚奇。

    翻閱的時候,常常恍惚,彷彿捧的是百餘年前一位大學人的文章。這樣的語句,大概要從心底直接流露出來,不然便保不住它的清雋餘韻。許多作家也是可以寫些古文的,但那生硬的勁,總難以除去,看得出平日裡並不常用。

    在張斯這兒看不出分毫,這很讓人疑惑,他平日竟是處於何種狀態?又如何有那麼多的時間讀書……」

    他的大部分讀者,還是歡欣鼓舞的。

    偶像的身份又多了一層,正式跨入學術界,而且還走的這麼漂亮。他們也為《人間詞話》的文采韻味所傾倒,但若問幾人看懂了,怕是沒什麼人敢舉手。這些人的熱捧,一是愛屋及烏,張斯的東西,他們都喜愛;二是受專家的影響,那麼多學人推薦,那麼多文章分析,總有那麼幾分道理吧?

    偶像越有深度,證明粉絲越有品味,大部分人是這麼想的。

    而《明報月刊》一炮打響,終於有了效果。有《人家詞話》做先鋒,來了一個浪漫華麗的開場,想不吸引目光都難。至此,學界都知有這麼一份報刊,專門登載學術文章,供給同道交流切磋的。許多人不禁心動,自己或許也可以發上一兩篇。

    這樣一來,月刊的工作人員壓力驟減。

    外出邀約的時候,也有了可以介紹的東西,將《人間詞話》這一神作擺出來,報刊的形象格調立時拔高。然後就可以帶著微笑,從容溫和地告訴對方:「張先生見許多好文章隱沒無聞,心中可惜,想建立這樣一個報刊,供給大家發表之用。怕諸位猶疑,所以先作出表率,以拋磚引玉。」

    這樣一來,事情就好辦多了。

    說是拋磚引玉,放在人眼前的,卻是光彩奪目的玉石,還是那種最頂級。如此,大家心裡也就放心了,感覺很靠譜,便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或是心得,稍稍整理一下,拿出來與別人一道交流交流。

    倒是張斯被自己報社的編輯糾纏著,讓寫一篇讀書心得,以解釋外間的疑惑。張斯沒有辦法,雖然覺得無聊,也只得交上一篇了。

    「或許有人認為我博學,那該是誤會的想法。我的見聞閱歷,可算淺薄了,儘管平日裡尚還勤勉,與別的許多人比起來,仍然是沒什麼學問的。本想藏拙,讀者偏讓我來揭自己的短,真令人無奈。

    曾聽聞一說,傑出的著作,都是上帝在握著作者的筆桿。我並不信奉上帝,所以他大概也不願碰我的筆桿。但那些美好的文章,確實不是我寫的。有那麼一群天才大師,活在我的腦海裡,他們才是握著筆桿的人。

    在此,要感謝這些人,多謝他們的饋贈。

    當然,時至今日,要說我腹內草莽,沒有丁點的墨水,怕是沒人相信。我亦不敢如此說,以免顯得矯情。這些許的學識,正是我勤懇所致,或可與大家說說。外間傳我是『天才』,有些讀者不知從哪聽得的謠言,稱我『過目不忘』。

    這是極冤枉的事,自小到大,我從不曾有過這樣的技能。因為年輕,記憶力確實不錯,但也只是一般人的水平,並沒什麼出奇的地方。故而我的依恃,不在此處,仍要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以記住那些東西。

    別人的習慣,不知是什麼模樣,僅談談我自己的吧。

    進入這般社會,有那許多便利,確實值得慶幸。但有一點不好,因為選擇過多,大家的注意力普遍不能集中。莫說是讀書寫字,即便是看電視,也難停留在一個頻道,大部分時間,倒是花在了換台上。

    而我的生活,相對是比較單純的,沒有其它許多事情。瞭解我的讀者都知道,我身上並不帶手機,平日通訊,不過是打打電話。逢著問候親友,或是與讀者交流,仍要拈筆鋪紙,一個字一個字地寫。

    至於其它的娛樂,少的可憐,偶爾與相識的老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而已。

    每日除工作與鍛煉,只是看書。也沒什麼好急的,一頁接著一頁翻就是了,再厚的書,也終究能看完的。我家衛生間裡,便擺著幾摞書,那些漫畫雜誌,是母親大人幾位的,幾本大部頭則是我自己的。說起來似乎不大雅觀,有好多書,正是我在廁所中看完的呢。

    至於我衣服口袋中,向來是不缺的,走到哪看到哪,十分便利。

    許多朋友好奇,來信問我,何以看的那麼迅速。

    說來沒什麼好奇怪的,我本沒什麼其它愛好,若非寫作,便是看書,一坐常常整個下午。因為環境不錯,沒什麼人來打擾,看的自然很快。吃飯洗衣的事,不需我來操心,便是連生計,也絲毫不必在乎。

    瑣碎的時間,仍是在做這樣的事,綜合起來,較之常人,大概能多看幾本吧。

    我還有個習慣,極愛買書,看見擺攤的便邁不開腳步。拎著大摞的書回家,沒少受母親責備,而對於新買的書,向來是今日買,今日畢。不論幾本,拿起來便讀,將其它事情均發下,除了吃飯睡覺,定要看完為止。

    這是一個怪癖,不值得提倡。

    即算看書這件事,亦不該過於勉強。這與打球玩遊戲,本是同等的,原無高下之分。若是無此愛好,父母莫要強求,親友也不可催促。世界能做的事那麼多,又何必偏偏執著於此?世人於此多有誤會,怕還是受了傳統的影響。

    讀書的人,也要多注意身體,不可廢寢忘食。我雖然有些不好的怪癖,但功夫一日都不曾擱下,故而身上無病無痛。許多人則早早得了頸椎炎……」

    張斯的本意,原不過談談自己瑣事,對於讀書一事,並不如何提倡。而這篇文章出現後,許多人來了興趣,也來寫些類似的東西。有些是在暴露自己的「怪癖」,有些在記述前輩的逸事,都與讀書有關。

    這倒掀起了一些風潮,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

    民眾受了影響,許多都來了興致,立志要多看幾本書。聽了這件事,張斯哭笑不得,自己本意似乎不是這樣吧?

    這是一段小插曲,很快便風輕雲淡了。

    而《明報月刊》走上正軌,許多學人已答應寫稿。工作人員精心編輯,將收到的稿件鋪排齊整,終於可以正式發刊了。出乎張斯的意料,本以為沒什麼銷量的,而各大高校的預定單目,已累的老高。

    看來,終究是有感興趣的人。

    簡單計算了一下,《明報月刊》賺錢的可能性不大,但自給自足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此,張斯也就心滿意足了,能支持本身發展,而不必從其它部門撥款,這有利於它長久地堅持下去,更不會引起內部矛盾。

    他開始準備下一部作品,以將它的基礎徹底打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