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十四章 一個包裹 文 / 張秋楓

    「一部精彩而深刻的電影,可能是本年華語影壇最輝煌的成就!」

    這是報刊上的評價,非常之高,萬分張揚。對於《狙擊電話亭》的熱評,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看過的影迷們沒有失望,對這部電影好評如潮,極盡誇讚之能事。媒體煽風點火,使熱潮越發大了。

    張澤浩則十分失望,在別人詢問這部片子的時候,他會淡然地說道:「一般」。

    實則心裡也知道,《狙擊電話亭》的質量,在華語影壇中是極為少見的。他在影院中觀看時,也被深深地吸引了,而忘卻了自己原是來挑毛病的。周圍聽說這部電影的人,越來越多,去觀看的人,更是成群結隊。

    他倒真想用上次的伎倆,讓上面停映它。可惜《狙擊電話亭》沒給那麼多由頭,難以抓住,民眾也不是傻子,很可能會激起憤怒。最關鍵的是,他只是個小明星,上次是借了輿論的力量,可以說十分討巧。

    若說真與張斯對抗,他根本不夠格。

    將張斯那些「華夏第一詩人」「通俗小說大師」「影壇新銳導演」等諸多名號,隨便搬幾個出來,張澤浩再張狂也知道,自己顯得很不上檯面。他止不住歎息,或許應該找其它途徑,即算打不過對方,也能噁心一下他。

    略過這個小插曲,再談電影的話題。

    電影宣傳的活動,是楊雨薇在主持,成效顯著。而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打著「張斯親自參演」的旗號,以吸引觀眾。要說張斯的魅力,可非一點半點,又是首次正式參與,他的那些書迷歌迷,怎麼也要來一窺究竟吧?

    而書迷與歌迷的數量,十分的嚇人。所以只要這條策略能成功,票房完全不用擔心。單憑這些人的貢獻,也能把其它影片甩的老遠。這是先天的優勢,別人完全做不來,只能單純地羨慕了。

    確實有人衝著這條去的,而在觀影結束後,網上的評價猛增。

    「在哪裡,在哪裡,我為什麼沒看到?!」

    「宣傳無下限,老娘被坑了,說好的四哥在哪裡?!」

    「四哥,難道那個電話亭是你變的……」

    「首先說一句,這是一部好片子,完全無尿點有木有。節奏緊張,懸念迭起,一浪接著一浪,我被淹沒其中,爽的不行。但公司真太下作了,睜眼說瞎話,這麼好的質量,又何必呢?白白抹黑了好名聲……」

    「……」

    傳統媒體受到影響,也有不少吐槽的言論。因為當時宣傳的時候,張斯不單是「參演」,而且還是「重要人物」。結果自始至終沒見人影,觀眾難免有被欺騙的感覺。若非片子十分精彩,估計大家會直接開罵。

    而公司的回復,沒有絲毫道歉的意思,依然理直氣壯地說張斯參演了。

    不知是否為楊雨薇有意安排的,網上竟然出現了兩方對立,互相打嘴仗。張斯聽到都不禁好奇,這有什麼好辯論的呢,根本沒有辯論點嘛。而事實會告訴他,打嘴仗需要的是扯淡,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越炒越熱,話題論盡,眼看快要結束了,公司拿出了證據。

    電影字幕的截圖放在網上,張斯作為演員之一出現,而他的前面寫著三個清晰的字:神秘人!

    當大家初次看到時,有些發傻,似乎忘了神秘人是誰。而經過幾秒鐘停頓,終於反應過來,各類語氣詞脫口而出。網上一片嘩然,眼看著就要掀起新的熱潮。報刊上也登載了此事,成為時下的一個熱點。

    大家反應這麼大,與楊雨薇的手段有關。事先一直壓著,就是不說他的角色是誰,接著安排論戰。等到了白熱化階段,忽然將證據拿了出來。觀眾本來全身心地在打嘴仗,突兀地見到,怎能不驚訝呢?

    此外,則是張斯扮演的角色太特殊了,正如一位網友所言:「這部電影很特殊,劇情的推動,完全是靠電話交談。而神秘人的做法,則構成了劇情的轉折,自始至終,懸念都是由他牽引的。他的存在時間極長,僅次於主人公,而對於劇情又如此重要。所以宣傳中的言論,嚴格來說,並沒有錯誤……」

    這就是關鍵,觀眾哭笑不得,又跳又鬧。

    「簡直不能忍呀,通片下來,他說了那麼多話,我竟然沒聽出來!」

    「尼瑪,這個不算,又沒露臉……」

    「表示懷疑,張斯的聲音可不是這樣!」

    「啊……聲音太性感了,我受不了了……」

    「……」

    觀眾之所以一直不曾注意到,因為在他們慣性的思維中,演員自然是要露面的,不然便算幕後人員。所以他們看電影時,只在意出現的人物,卻忽略了聲音。在一般情況下,這樣做是沒什麼錯的,但《狙擊電話亭》比較特殊,不算在內。

    神秘人雖然只露出了聲音,但他的重要性,僅次於主人公,這在以往的電影中是看不到的。他的話語擔負著推動劇情,製造懸念,塑造氛圍,產生轉折……諸多的責任,與電影密不可分,觀眾怕還是首次遇到這種事。

    就因為重要,張斯才決定親自上陣。

    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他更瞭解這部電影的了,別人不見得能掌握不住其中的分寸,還是自己來靠譜些。為此還特地練了練嗓子,以使它顯得成熟深沉。效果非常棒,他在這方面有天賦,不然《春江花月夜》也不能那麼火。

    張斯扮演了神秘人,觀眾勉強地接受了。

    許多人為了這一特殊的角色,進電影院又看了一次。而那些發燒友,則在模仿他的聲音與說話方式。所以有媒體工作者,好笑地說:「張斯是個奇葩,從此次事件就可以看出來。以一個始終不露臉面角色,卻可以與主演平分秋色,不單獲得觀眾的一致讚揚,更能換來大筆票房。如果排列今年奇事,這個應該上榜……」

    這是意料之外的事,至少張斯不曾想到。他親自上陣,完全是為了質量考慮,根本沒想過這些。當然,能獲得這樣的效果,還是要歸功於楊雨薇的能力。所以張倩依很喜愛她,不但不插手影視公司的事,還拉了她去《桃源報》幫忙。

    楊雨薇現在的職位有很多,除了張斯在南方的產業,其它的她都有參與。目下的主要精力,仍放在影視公司上,但隨著時間推移,憑她的能力,遲早會獲得更多權利,成為僅次於張倩依的存在。

    回到原來的話題,《狙擊電話亭》的上映,評論界的反應很明顯。

    「影壇遭到強勢狙擊,張斯的光環依舊,而評論《活埋》只是個意外的人,現在可以閉嘴了。從場景控制上,就可以看出,張斯保持了小成本的特點。由棺材變成了電話亭,上回是一個手機,現在是一部電話,很容易讓人誤會,他與現代通訊設備幹上了。

    《活埋》可以說,是張斯的個人作品,至於是否屬於華語電影,實在難以判斷。而《狙擊電話亭》則是純粹的國產,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模仿《活埋》的人,大都失敗了,張斯這回則是在手把手地教大家,怎麼拍好小成本。

    若是國人還沒有進步,那真該買塊豆腐撞死。

    倒是本片開頭那個長鏡頭,讓人看出了張斯的控制能力。儘管只拍過兩部小成本,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張斯對於大片,可能有異於常人的駕馭能力。在此表示期待……」

    這是在說《狙擊電話亭》的特點,最大的就是小成本。

    在一個電話亭中,講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張斯已經屬於第二回了。觀眾並沒有第一次那麼驚訝,但依然感到高不可攀。大家非常難於理解,這些衝突與轉折,是如何想出來的。尤其影壇中人,倍感壓力,一些前輩面對這樣的人,時常會感覺自己老了。

    至於提到的「國產」問題,是張斯有意為之。

    《活埋》拍成英語,出於不得已的苦衷。一是擔心它的鋒芒太過,遭到封殺;二是因為它的內容特殊,難以改動。

    《活埋》的魅力,與美國對外戰爭密不可分,正是借助這個切口,才得以批判美國的社會現實。小成本的形式並沒有想像那麼重要,就如大家都看到了《活埋》,但卻模仿不來。因為他們想不出內容,單純將一個人放在棺材裡,可不是什麼好故事。

    正因為這樣特別的設定,導致張斯難以改動。

    而《狙擊電話亭》不同,他在講一個已婚男人的虛偽,暴露的是人性黑暗。而人性具有普世價值,每個國家相差不錯。就像已婚的男人,都期待外遇一樣。這才給了他改動的機會,將社會背景換到了華夏。

    「從詩歌到小說,從小說到電影,大家能看出張斯的特點,絕不『為藝術而藝術』。

    《電話亭》首先個好故事,這是張斯極為擅長的,不必多說。難能可貴處則在於,他的電影,正如他的社評,彷彿一柄利刃,寒光閃爍,有著批判的鋒芒。這是一位真正藝術家,當作責任要堅持下去的事情,單憑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對他表示尊重。

    可以說,這次的揭露,是非常深刻的。

    一個已婚的男人,在幹些什麼事情?騙自己老婆,騙自己朋友,騙遇到的每一個人……虛榮,自大,無聊始終圍繞在他身邊。而社會又是什麼樣子呢?遍地的乞丐,妖艷粗俗的妓女,張狂凶狠的蛇頭,這是以前未在華夏電影裡出現過的,現在大家終於看到了真實的世界。

    你還能看到,主人公命懸一線,媒體人員卻如同參加一場盛宴;不問青紅皂白,警察就簡單粗暴地下判斷;演藝圈藏污納垢,弄虛作假……這是張斯編造的麼?相信有一點判斷力的人,都不難看出真假。

    主人公在電話亭中,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如同看完了自己的一生。終於幡然醒悟,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而神秘人則留下警告,飄然而逝。這是一個不錯的結局,卻有些令人難以滿意。

    對於主人公的誠意,肯定有許多人表示懷疑,我就是其中之一。而虛構出來的神秘人,也頗不可解,這是上帝的行為,他是否代表了某種意思?他又如何判斷主人公是真心實意的……」

    這是對內容的分析,基本沒錯。

    張斯改動的時候,根據華夏國的情況,填入了許多東西。這樣一來,批判的力量,較原作為強。對於社會與人性的黑暗有許多揭露,同時又不影響故事的進展,這才是他被許多業內人佩服的地方。

    當然,張斯的「膽大妄為」是出了名的,真沒什麼人敢與他比。

    這樣一來,他在業內的起點就非常高,形象豎立與一般導演不同。雖然拍的是商業片,卻被當作一個批評家,或是思想家。年輕人對他尤為追捧,新一代的導演,已漸漸向他靠攏。所以「新生代導演領軍人物」的稱號,也就隨之出現了。

    他的風格自成一派,在華夏已是聲名卓著。

    「在被放逐的年歲中,他漂泊天下,拍了大量的電影,不拘類型,不拘風格。有些好的演員,會被人稱為『千面影帝』,他則是名副其實的『千面導演』。令人驚異處在於,無論怎樣的電影,他都拍的極為出彩,從未失手……」

    ————《大師的放逐》

    也有些影評,是在評論演員表演的。

    其中不乏人對他的聲音進行了分析,這沒什麼意義,但因為有讀者愛看,所以才會有人寫。最出風頭的,自然還是李賽格。這是一部單扛的電影,他若不出彩,證明整部影片都出了問題,那可就糟糕了。

    「恭喜李賽格的回歸,在張斯手中,再次光芒煥發。

    將一個虛偽男人演的入木三分,可以說,各方面都很到位。這次似乎放的挺開,不像前些時間接的片子。情感起伏變動,十分自然,故而有感染人的力量,這裡的可信度是非常大的。經過此片,李賽格在影壇的地位應該又進了一步。

    由於看到了他的成就,許多演員蠢蠢欲動。不說那些還在跑龍套的,想一夜成名的人,即或是影壇的大腕,也想嘗試著與張斯合作,接觸一下新的東西,並磨練一番自己的演技。儘管新片還在上映,大家已經開始期待他的新片了……」

    至於扮演妻子的李悅染,扮演少女的楚韻,都有提及。

    當然,這些人物戲份沒那麼中,因為表現的空間小,出彩的地方也就不多了。沒有任何意外,他們成了李賽格與張斯的陪襯。倒是那些群眾演員,這次算是露了一把臉。

    他們都是張斯書迷,能在偶像的電影中出現,已經欣喜若狂了。

    而一些人物確實特別出彩,比如那位扮演蛇頭的作家,扮演妓女的三位女大學生們,受到了一致的讚揚。影評人倒是不吝溢美之詞,對這些非專業人士,給予了肯定。而有些人,確實因此而走上了演繹道路。

    人生的轉折,往往就因為這些微小的原因。

    而這些人的參與,不單是節省了拍片的成本,而且還有其它作用。因為他們的存在,張斯的粉絲們熱情高漲,紛紛走進影院,想一睹同道中人的風采。同時在心裡意淫,下次也要在張斯的電影裡露臉。

    「張先生,今天的報紙。」

    助理將報紙捧了過來,供他閱讀。同時還遞上一份包裹,說道:「這是一個小孩送來的,說是請您親自拆閱,務必小心。」

    「嗯?」張斯抬頭,疑惑地看了一眼,問道:「孩子在哪?」

    「送完就走了。」

    「嗯,知道了。」

    助理走開,張斯將載有關於電影消息的報紙,暫且擱置在了一旁。拿起包裹,沉甸甸的,不知是什麼東西,更不知是誰寄來的。或許是他的粉絲,平日沒少給他寄東西,這樣鄭重其事,倒還是首次。

    撕開了包裹外皮,裡面是滿滿的文件,還有許多照片,甚至是錄音帶。

    他拿起來看了幾眼,臉色頓變,「啪」的一聲合上。這突兀的聲音,將周圍人嚇了一跳,紛紛轉頭來看。張斯搖搖頭,示意沒事,大家這才放心。

    他吸了口氣,重新打開。

    一份份清晰的文件,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錄音帶雖然沒聽,也大概能猜想出其中的內容。他心中翻江倒海,難以遏制。既憤怒,又難過,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

    內中還有一封信,是寫給他的。

    「尊敬的張先生:

    您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仍在亡命天涯,或許逃不了多久了。他們派了高手來追蹤我,我孤身一人,結局可以預料。

    但我並不害怕,也不難過,對於做的那些事,我十分自豪,就算此刻死了,也心滿意足了。我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沒有文化,是個不折不扣的粗人。能做的事,太過微薄,不能像先生那樣,興建義學,或是用文藝作品,對人的精神進行改造。

    先生的評論,我一直在看,那給我指明了方向,也給了我莫大的勇氣。我們雖然只通過一次電話,但在我心中,先生是我的老師。之所以要寄這些東西給您,一是無人替我保管,二是希望能作為先生的護身符。

    先生的為人太過正直,不能容忍黑暗,長此以往,必定惹起許多災難。包裹裡的證據,切莫公開,只有藏在暗中,才能產生作用。那些人受到了威脅,自然想法設法保護您,免得自己的事被人知曉。

    前段時間,一直在您身邊晃悠,今後不能再保護您了,您自己務必小心。這封信就是告別書,後會無期。

    另:您的電影我看了,十分精彩,那大概是為我拍的,謝謝您對我的誇獎。」

    信件不長,至此就結束了,最後的署名是「劉天明」。說起來,算是老相識了,確實有些淵源。儘管尚未謀面,但張斯對於這個人,一直十分佩服。這是真正的俠客,有一顆單純而正義的心。

    令他難過的是,這樣的人,只能有悲劇的下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