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二十五章 槍械聯想 文 / 張秋楓

    提到《狙擊電話亭》,就不得不提另一部猛片,好萊塢大導演斯蒂文監製的《雷霆萬鈞》。單以劇情而論,不及前者精彩,但格局極大,場面火爆,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

    糟糕的是,張斯的電影正好與它撞上。

    由於資歷有限,檔期調不開,《狙擊電話亭》只好等待著《雷霆萬鈞》,打一場不可避免的爭奪戰。至於勝負,暫時還不知曉,但大家普遍靠向後者。因為如今能與美國大片正面抗衡的,華夏還沒出現。

    儘管《狙擊電話亭》很出色,但勝出的幾率依然很小。

    隨著外界的好評如潮,張斯的新片,攻城略地,在第一天就收穫了一百多萬的票房。成績飄紅,十分搶眼,媒體也跟著喧鬧起來。因為這是一個標誌,第一天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只要能保持住,不出現意外情況,票房肯定大賣。

    而《狙擊電話亭》的投資不過百萬,加上宣傳的費用,也就兩百萬左右。兩天之內,成本已盡數收回。接下來的票房,則是純粹的盈利了。所以單從收支角度而言,它並沒有什麼壓力。

    第二日票房猛增,忽然突破了三百萬。

    第三日又增,達到了四百萬。

    連續幾日,票房都在增長,形勢喜人。就在此時,《雷霆萬鈞》正式投入放映,風雲變色,影壇震動。一星期內,與《狙擊電話亭》平分秋色,第二個星期,實現趕超,第三個星期,拉大差距。

    正如猛虎一般,所向披靡,沒有匹敵的對手。

    雖然現在的好萊塢大片,還沒有前世那麼進步,特效做的出神入化。但大筆的投資,畢竟不是白花的。一流的演員,一流的導演,一流的幕後團隊……所有的部分,都是頂尖的,就算是單純商業片,也值得一看。

    華語電影人,總說自己與之差的不多。

    單以每一項而言,差的確實不錯,演員差了一點,技術差了一點,編劇差了一點……將這些加起來,其實就是差了整整一個時代。那幾位大導演將檔期調開,是有道理的,想硬拚的話,死傷會很嚴重。

    《狙擊電話亭》的票房受到影響,有些滑落。

    至於這個時期其它的電影,紛紛遭擊,傷亡慘重。質量本就不高,想趁著空檔,賺一筆就走。那簡陋低俗的模樣,放在平日,觀眾也就忍了。現在有了《狙擊電話亭》這極具創意的電影,又有了《雷霆萬鈞》這氣勢恢宏的大片,誰還能看下去?

    就如一個粗笨丫頭,平日裡看著還行,忽然見了大美女,你再回過頭,就感覺十分醜陋了。所以這些電影的情形十分悲慘,每天生意冷清,門可羅雀。賠錢是肯定的了,現在在乎的只是賠多少的問題。

    真是慘嚎連天,哀鴻遍野,影壇一片愁雲慘淡。

    大家都感覺十分無奈,這明明是自己的地頭,怎麼被人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可見兩方的整體水平,確實存在著很大差距。連與人正面抗爭的勇氣都沒有,不得不說,這是華夏電影的悲哀。

    「作為一位影迷,我被《狙擊電話亭》深深震撼。像這種故事,真實時長與電影長度基本吻合的作品,非常少見。極富的代入感,情節更是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令人看了大呼過癮。可惜的是,它偏偏撞上了《雷霆萬鈞》。

    客觀地分析,《雷霆萬鈞》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大片,製作與投資上很有誠意,但內容上沒什麼新意。人物的結局,總是在意料之中,顯得中規中矩。與之相比,前者則極具創意,內容與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

    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兩部電影,我都在影院看了。

    但若是我只有一張票的錢,卻要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我大概會進《雷霆萬鈞》的放映廳。在此要承認我是個俗人,仍然對勁爆的視覺效果流連忘返,但我這個俗人是具有代表性的,相信許多民眾都與我有同樣的看法。

    《狙擊電話亭》自然是好的,但它的成本太小,儘管十分精彩,老讓人感覺虧了。而好萊塢那些飆車場面,與爆炸的戲份,則讓人感覺很值票價。張先生是個有想法的導演,他的電影應該取得好成績,在此只能說他運氣似乎有點差……」

    這是網民寫的一篇文章,是關於自己的觀影感受。其中提到了兩部作品的對比,結果令人喪氣,《狙擊電話亭》沒有任何優勢。文章雖然只是很隨便的感想,但比較客觀,很能說明眼下的情況。

    《狙擊電話亭》的票房進一步萎縮,成逐日遞減的狀態。

    這樣下去,很快就要退出放映廳了。儘管影評人仍然在推薦這部電影,卻擋不住好萊塢大片的赫赫威勢,可算節節敗退。張澤浩之流,見狀則十分快活,他們本就看不慣張斯,他被人比下去了,正合心意。

    「兩部電影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好似拿著步槍的人,與開著坦克的人幹上了。而張斯與斯蒂文大導演比起來,也還是個毛孩子,根本不值一提。去看他的電影,不如留著錢,看馮曉的喜劇片好了……」

    「小成本的電影,在影院看,與在家看,並沒什麼差別。等過段時間,光碟就該出現了,網上也會有資源,何必花那冤枉錢去影院呢……」

    「報紙上將張斯吹的神乎其神,我看都是在說大話。他的書確實寫的不錯,人品也好,但電影就很一般了。就是一個人站在電話亭裡不停地說,一會兒哭,一會兒鬧,連個地方都不能換一下,有什麼好看……」

    「票房的成績存在問題,初起的一段時間,之所以節節攀升,那是張斯的粉絲在強推。而普通民眾的關注度並不高,隨著好萊塢大片的到來,影迷的目光被吸引,張斯的粉絲也無力再支持,票房自然疲軟……」

    「……」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火上澆油,散佈各種消息。真假參半,但總體都是在說喪氣話,其中有許多都是在詆毀《狙擊電話亭》。看過的人,自然不信,而未看的觀眾,讀到這樣的言論,難免猶豫,到底是否要去看呢。

    這樣一來,情況就非常糟糕了,大家很為張斯歎息。

    「張斯的失敗,是大勢所趨,倒非他個人的原因。

    以一個導演身份來看,他拍出這樣精彩的電影,已經非常難得了。無論是影片的深刻程度,或是故事的精彩程度,都令人讚歎。即便是他們公司的宣傳,也並未出什麼差錯,倒是頗有幾個亮點。

    而遭遇好萊塢大片的時候,依然這樣窘迫,不得不令人感到可惜。

    總結起來,導致這種結果的,不外乎三種原因。一是排片有誤,將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放在如此檔期,當作炮灰使用,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它起到的作用並不大,而又影響了它本身的票房,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國人的心理問題,還是那四個字:崇洋媚外

    美國的影片確實強大,各個方面,都有出色的成績,這不可否認。而國人閱片有限,正如鄉下做力氣活的,大魚大肉見了就饞,一些精緻小巧的食物,反倒看不上眼。眼下就是這樣的情況,《狙擊電話亭》要是放在大洋彼岸,定能有個好成績,在這兒就沒什麼好下場了。

    而《雷霆萬鈞》這樣簡單粗暴的電影,滿場都是砰砰的爆炸聲,正對國人的胃口。同時在國人的心中,看外國的電影,才算一種時尚,本國的就顯得老土。所以影迷談論,都是外國居多,難得有國產的。

    三是被國產拖累,這就無可奈何了。

    雖然要批評好萊塢大片的爆米花性,但國產電影連這個也達不到。整天喊口號,就是不知埋頭苦幹,好好鍛煉本領。內容不如人,技術不如人,連宣傳手段都不如人……簡直就找不到絲毫亮點。

    粗製濫造,老抱著多快好省的心態,實在太過於急功近利。這些年的成績擺在那兒,觀眾的心也實在被傷透了,大家對國產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張斯與人對決的時候,影迷們下意識地就選了外國作品……」

    事實情況如此,誰也沒有辦法。

    對於這種問題,張斯這樣的穿越者,都不知如何解決。反正作品是擺在那兒了,觀眾不願意去看,他總不能掐著別人脖子強迫去吧。好在即算現在就下線,依然是賺了豐厚的一筆,不過上映三個星期,已是幾千萬的票房了。

    將這個成績單獨抽出來,還是十分耀眼的,調檔期的幾位大導演也就這個數。

    但《雷霆萬鈞》明明遲幾天上映,偏偏還比他多上兩千萬票房,硬生生地將它的風頭逼下去了。如此一來,倒像是吃了不少虧的樣子。而以目前的勢頭來看,這部大片後力強勁,還是大有可為的,而張斯的電影,已走到了下線的邊緣。

    這樣灰溜溜地走掉,似乎有些落魄,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而有些人嫌他不夠倒霉,還想他再狼狽些,比如張澤浩。經他的授意,許多人配合,炮製了不少的虛假消息。什麼「中美電影爭霸,落魄收場」「張斯新人領軍人物之稱,不符合實際」「某人在電影上映前就透露,要與外國片一爭雌雄」。

    ……

    將張斯提出來,說他代表了華夏電影,與美國大片打了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還虛構種種他之前信誓旦旦的情形,說的天花亂墜。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假的,純粹是為了噁心張斯,但它還是引起了一些反響。

    現代人脾氣暴躁,尤其國人,情緒很不穩定。

    聽到與外國比較,經常出現兩極分化,大家過於極端,很少能心平氣和的討論。就如此次情況,許多人都說「國產就是垃圾,看了污眼,寧願把錢扔了,也不進影院」,另一群人則說「看外國電影,就是漢奸,不是華夏人」。

    如此情形,實則離開原題已經十萬八千里,與張斯本人沒什麼相干了。

    而實際的影響是,由於議論漸漸湧起風潮,牽連甚廣。儘管對張斯有許多污蔑之詞,但人們的關注度在增高。《狙擊電話亭》似乎在回暖,漸漸有升溫的跡象。過了幾日,票房竟然又長了不少。

    此事頗出張澤浩意料,不免後悔,怪自己多事。

    但與《雷霆萬鈞》的氣勢恢宏相比,這些許細微的漲幅,顯得十分小家子氣,實在沒多少意思。而在這兒尷尬的時刻,發生了一件事,使得局面發生了轉變。

    「以張斯的性格,不可能單純為了拍電影而拍電影,看他寫的小說詩歌就知道了。

    《活埋》的原因何在,我就不必細說了,免得被請去喝茶。地球人都知道,確實也不用多嘴。但大家知道《狙擊電話亭》的目的何在麼?小弟不才,恰恰能猜透一二。

    這需要對時事有些瞭解,關於電話亭的事,我不是很明白,大概張先生另有隱秘。但看到那個紅點,我卻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關於狙擊槍的。

    說到這裡,許多人就恍然大悟了。

    我想大家猜的不錯,華夏境內,是禁止槍械的。所以在報紙上看到一些社會案件,大都是刀劍棍棒,連自製土槍都很少見,更不要說狙擊槍這樣的稀罕玩意了。你要是拿著一把,走在大街上,不用擔心警察追捕,所有人都會懷疑那是玩具,因為內陸根本沒這玩意。

    而前段時間,出了起槍殺案件,記憶猶新。

    兇手是誰,至今尚無人知曉。似乎是流竄作案,行蹤飄忽,已殺害多人。奇怪的是,此人非官員富商,絕不動手,彷彿有某種仇恨心理。這樣一來,與我等平民百姓就沒啥關係了,樂得看熱鬧。

    而那起槍殺案件,現場有張紙條,寫著「不知悔改」四個字。大家再想想電影中的場景,就因為主人公改正了,所以才逃過一劫。辦公室與電話亭差別不小,但那是合理創作,還是要准許的。

    所以,我在懷疑,張先生是試圖通過電影來告訴大家一些東西。片中對於那個神秘人的描述,實在太精彩了。雖然未露一面,卻能令人深深記住。或許現在有人聽到電話鈴響,要嚇尿褲子呢。

    沒有道理將一個殺手,塑造的這般正義從容,彷彿古道熱腸的俠客一樣。除非,那個尚在流竄的傢伙,確實如此,而張先生恰巧知道其中內幕……」

    看到這篇沒有文采的解析,可以證明兩件事,一是某些人確實挺無聊,整天意淫一些奇人異事。二是某些人確實挺聰明,即或只是一點點的關聯,也能被他們很敏感地察覺出來。

    張斯讀完也皺起了眉頭,思考半天,決定不參與此事。

    寫的人是個無名小卒,他並不認識,應該是出於無意,更大的可能只是在開玩笑,顯擺一下自己的洞察力。而這篇文章,也沒有任何指向,並不會傷害到張斯,或是劉天明。只能說,這是個巧合。

    而這個巧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某些事情,如果你沒有察覺,那麼你會感覺一切都很正常。而當你猜到了蛛絲馬跡之後,好奇心就再也忍不住了。這篇玩笑的文章,就起到了打開人們好奇心的作用。大家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再去看這部影片感覺就不一樣了。

    再聯繫那位殺手的諸多案件,尤其那起槍殺案。

    大家會自作聰明地發現,這部電影裡的台詞高深莫測起來,不單是對人性的揭露,還有對現實的影射。彷彿處處都透著玄機,導演一定是想對大家說些什麼。於是,各種解讀就出現了,簡直是漫天飛舞。

    「其實,張斯是想為這位殺手正名,告訴大家,他其實是為值得敬重的俠客……」

    「電影中出現的那位披薩夥計,其實是暗指某某食品集團老總,此人確實有戀童癖,曾因侵犯孩童而入獄……」

    「張斯是在給某些人警告,你們做的那些齷齪事,其實都被人看在眼裡。只是時候未到,待時機成熟,你們就會接到電話……」

    「……」

    不同的人,能解讀出不同的東西,五花八門,難以計數。

    就如張斯的家人,看完這部電影,完全是另一種心態。看他時的神態,非常奇怪,問了卻不回答,搞得他自己都有些疑神疑鬼。待回房之後,馮軒軒短暫的沉默之後,說道:「你何必這麼麻煩……我自始至終不曾想過要管你……只別在我眼前,令我難堪……」

    「嗯?」張斯愣了一下。

    「我並非粗心的人,那些唇印我都看見了……你在外面養小情人,或是怎麼樣的,我管不了……但別對我說謊,如果我問的話……」

    一番話下來,張斯算是聽懂了,同時也傻了。

    全家人都誤會了,以為張斯有外遇,被馮軒軒知曉了。心中愧疚,所以拍一部片子,一是向她道明實情,二是表示歉意。這是小夫妻間的私事,鬧大了不好,所以連單雲清也沒有插手,只面色奇怪地看他。

    張斯真是哭笑不得,他在外面有「情人」是真的。

    就如與雪倫的關係,馮軒軒知道的一清二楚。而與柳璃或其她幾位,只是隱約能感到,具體則不大清楚。事實不可否認,但他從未想過要借電影來表達,真是……太奇葩了。

    但事到臨頭,他反而不解釋了。

    反正被誤會也不是一兩次了,他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好在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馮軒軒心平氣和地接受了這個事實。抬頭看她,那羞澀幽怨的模樣,實在有種別樣的美麗。

    自打有身孕,好久不曾真的親熱了。

    他心中一熱,竟有些難以克制。美女老師恢復的很快,身材依然那樣性感,因為生孩子的緣故,倒多了幾許成熟的風韻。他走到床邊坐了下來,一言不發,靜靜地看了幾眼,這才伸手。

    馮軒軒以為他要握著自己的手,好生安慰幾句。卻未想,張斯的手直接塞進了她的衣服裡,這下真是又羞又驚:「你……」

    一言未出,張斯已摟著她躺在了床上。

    滿夜春光,幾番**,至朝方歇。房中凌亂,衣裂被拆,十分駭人。而聲響盈屋,徹夜未息,致使其她諸位滿眼血絲,第二日吃飯時瞌睡連連。更有漫天怒火,要將二人焚化。

    單雲清最為直接,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照料,至於父母,立即掃地出門。

    小夫妻沒辦法,只好去了新房間。回念當日結體之緣,亦是在此屋內,恍然如昨,而世事已多有變化,令人唏噓感慨。

    兩人獨處,再沒許多顧及,十月忍受之寂寞,頓時迸發。畫眉調笑之餘,亦有白日宣淫等事。而張斯自柳璃別後,終於又嘗了那份暢爽之味。連續幾日,彷彿新婚燕爾,竟難以止息。待到旺火漸溫,才攜手回家,神態滿足。

    馮軒軒因臉薄,見不得單雲清意味深長的笑容,回娘家又住了幾日。

    未曾想電影一事,竟導致有此變動,真是意外。而外界的議論,遠較小夫妻私事來的猛烈,影響所及,電影票房迎來第二春,開始發力。至於能否追上,此時尚在未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