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清色蓮華

《》第一卷 宮闈(上) 文 / 深海人魚

    懂得偷閒的人大多懂得用人!蘇宜爾哈這些年來深諳此道。

    皇宮向來就不是平靜之地,誰也無法保證所有的人都清白乾淨,她也沒白到以為自己一登上後位便渾身大發王八之氣得到所有人的臣服……有句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爭鬥,她只需穩坐後位,將權責分攤下去,將命令和任務頒發下去就行。

    就事處事,誰管事誰負責,出了問題找負責的人就是。

    要穩定人心,先熟悉宮務,要減少不安定因素盡快穩定局勢,就需要蕭隨曹規,其他的……過完了新年再說。

    包括長春宮。上面撥了多少奴才、什麼樣的奴才,她一個不落地收了下來,只暗中吩咐春雨她們幾個觀察著,反正是在自己地盤,這麼一段時間事兒又多,人的稟性是好是壞也都有個大概了,當然,也考驗他們經不經得住其他宮的拉攏收買,另外,又暗中送了消息給鈕祜祿府,讓凌柱和毓淇他們想辦法查一下這些奴才的旗籍和家人……

    隨著進入臘月底,皇宮內蘇宜爾哈能動用的人手全都被她調動了起來,她不是不懂裝懂的人,也沒有時間讓她去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她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去請教宮中長輩,例如佟貴太妃。

    皇后以晚輩的身份請教宮務,像佟貴太妃這些整日居於深宮的無聊妃嬪很是高興給予指導,畢竟蘇宜爾哈以後就是這皇宮的女主人了,處得好她們的日子也能過得有滋味些,靠太上皇……還是算了。

    佟氏家族對於這位改更玉牒記到孝懿皇后名下的皇帝也是不敢以正經外戚自居,隆科多的功勞也沒歷史上來得大,對於皇帝對佟氏家族的優待與尊敬倒是心存感激,不像蘇宜爾哈在現代歷史上看的那麼擁功自傲、驕橫跋扈了。

    在皇家,需要的就是這種有分寸的情誼。

    接觸了宮務,蘇宜爾哈才算開了眼界,以前就知道宮中宴會名目繁多,禮節也是從朝前到後宮,從宗親到大臣,各帶了一大堆,什麼都要主持宮務的人處理……好在她從沒想著將宮務攥在自個兒手心裡,不然累也會累死。這麼一想,禮部和內務府其實是很有存在必要的……蘇宜爾哈希望領導不尚奢華的風格不要改變,宴會少開幾個,不然她該頭大了,汗。

    不過,再怎麼省,新年國宴是必不可少的。

    國宴是在正午舉行。它更多的是一個禮節一個儀式,蘇宜爾哈只須露一下面,皇帝也只是親臨宴會發表一下一年工作總結以及鼓勵大家來年再接再厲,說完就可以退場了,而大臣們也只是意思意思地相互敬敬酒,聊一聊也就可以離開了……整場大宴持續時間不長,當然,大宴之前的準備佈置工作是要做很久的。

    重點在之後的家宴。

    一大早蘇宜爾哈就幫領導著上嶄新的朝袍,自己也在春雨和馨桂的幫助下穿上皇后朝袍,戴好后冠,帶著一群孩子到乾清宮給康熙拜年,完了又到慈寧宮給太妃們拜年。

    完了他們倆人還要接受百官、內命婦們的拜年……場面真是宏大,不過若要問蘇宜爾哈的感受是什麼,她只想說,小說中描寫的當了皇帝皇后的主人公,整天除了沒事讓人叩拜或給內命婦們的家庭問題打打醬油或無聊來個宮鬥什麼的……真的是太想當然了,皇后這工種,工作瑣碎繁重是一回事,這讓人叩拜的本事也不是件輕鬆活。光是頂著沉重的朝袍來去保和殿、及各宮殿之間的路途的時間就不短,中途還有換衣等等繁瑣得不行的規儀,讓人直想倒地不起。她這種有隨身空間這種作弊器在、將身體養得倍棒的人這麼一早下來都覺得疲累無比,也怪不得清朝歷史上的皇后一個賽一個地早逝,真不是普通人幹得來的體力活啊!最後這一句蘇宜爾哈以詠歎的方式在心裡反覆很了很多遍很多遍……

    領導比她更忙一些,不過他老人家在上輩子做過皇帝了,不會像她這般什麼都是頭一次,免不了手忙腳亂,唉。

    因為太上皇健在,所以皇室宗親們還是要來給他拜年的。康熙就一牛人,光那些皇孫湊到一起就麻麻地一大片,太震撼了,有些第四代甚至因為太小沒來……囧。蘇宜爾哈看了看身邊的領導,完全想像不能他也有這麼多子子孫孫的模樣……大清的皇帝要個個這麼開枝散葉,國庫也不用等著朝臣**光了,不出三代就會被吃窮——

    胤禛沒錯過她古怪的眼神,直接瞪了她一眼,一看就知道她的小腦袋瓜子在想什麼,她就不能想點正常的?不過看向那片侄子侄孫……他嘴角抽了抽,腦袋卻不受控制地想著若他跟小蓮花生這麼多,一年抱三……得生多少年?

    呃,這種無厘頭聯想絕對是被她傳染了,一堆小包子從她肚子裡跑出來的景象太過驚悚,他絕對不允許他的兒子們將來也上演一出奪嫡戲碼,他也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後代再像弘歷那樣疏忽血脈的傳承,導致大清的皇帝越來越平庸……教育比較重要……

    兩個人這邊胡思亂想著,康熙卻很是高興,不當皇帝了,看兒子們也順眼多了。不過他愛訓斥的人毛病沒改,皇孫們還好,不過考考他們的功課什麼的,兒子就免不了眉不是眉眼不眼地訓了——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挑剔。

    「……允禎,朕怎麼又聽太貴人在你府上又住得不開心了?人老了腦筋不免糊塗,你不要跟她一般見識……」

    義忠親王頹著腦袋,臉色陣青陣紅,比剛才他的那些哥哥們精彩多了。

    三阿哥看得等暗暗吐氣,自己還不是最慘的。

    筵宴開始,手捧著一道道佳餚妙饌的侍膳太監從各路魚貫而來,彙集到筵宴大殿,將美饌擺在百來張筵桌上,宛若天女散花,蔚為壯觀。

    終於開始了,幾位親王郡王貝勒們暗舒了口氣,如蒙大赦地各找了位子坐下。

    大宴桌上擺滿了滿漢族南北名餚和滿、蒙、維、回美食。雖不像登基大宴時佳餚數量多達上千道,可也不少了,像燕窩口蘑鍋燒雞、紅白鴨子、鹿筋拆肉、膾銀絲是漢族北方名菜;酒燉八寶鴨子、冬筍口蘑雞、龍鬚散子、蘇州糕等為漢族江南菜點;鹿尾醬、燒狍肉、敖爾布哈(奶餅)、塞勒卷(脊骨麵食)等為滿洲餚饌;額思克森、烏珠穆沁全羊、喀爾喀燒羊、西爾占(肉糜)等是蒙古名食;谷倫杞、滴非雅則、薩拉克裡也等是維爾吾族名菜……

    不知是材料好還是大廚的手藝好亦或是看著平時威嚴萬分的阿瑪被皇瑪法訓斥……這些皇孫們竟覺得比起往年來東西好吃了不少。

    他們一活躍,宴上的氣氛頓時更加溫馨暢快。尤其是弘旻弘昊這兩個才六歲的,仗著在康熙面前兒得寵,吃了什麼好吃的就跑到康熙面前兒推薦,一會兒讓他吃這個,一會兒讓他嘗那個……直喜得康熙直誇他們有孝心(合著其他人就沒孝心了?!),若不是看著皇帝兒子那臉黑得沒法看,規矩也不能太過無視,他還真想拉著兩個小傢伙坐身邊呢。

    其他皇子皇孫們就算羨慕也只能邊吃邊欣賞滿洲特有的鼓樂舞蹈,暗地裡嘀咕兩聲「偏心」罷了,誰讓雙胞胎確實俊俏可愛呢。

    心情一好,康熙胃口也跟著好起來,雖然他吃的不多,但細嚼慢咽,每道品上一兩口也夠美了。

    相比太上皇的悠閒,胤禛和蘇宜爾哈顯然要忙得多,做為皇帝,他要跟叔伯兄弟宗親們敬酒聯絡感情,東西沒吃多少,酒倒是喝了一肚,好在他們倆個身體被各自的功法改造得不錯,感覺暈眩的時候去「換一下衣服」調息一陣就又跟沒事人一樣,那喝酒的爽快勁直讓幾位親王郡王側目,暗裡嘀咕:以前咋沒看出來這老四這麼能喝?不虧是深藏不露的主兒。

    家宴完了後,胤禛和蘇宜爾哈是到慈寧宮跟太上皇、太貴妃他們一起守歲的。

    弘曄他們則帶著一群豆丁跑去觀看禮炮煙花了。因為迎的是雍正元年,禮部和內務府這次下了大血本,各種格樣花樣繁多的煙花炮竹不要錢似地猛放,有平地一聲雷、滿天繁星、福滿天、火樹銀花、慢吐蓮……還有各種炮仗,時而齊放,時而你來我往地,顯得格外熱鬧喜慶,蘇宜爾哈遠遠看了,覺得一點也不比現代的煙火差多少。

    ******

    承乾宮。

    裕妃耿氏扶著一身嬤嬤打扮的秋紅,仰頭看著滿天的煙花,一股深深的寂寞攫住心頭。久久,她才問:「皇上皇后跟太上皇在慈寧宮守歲嗎?」

    「這是當然的,娘娘。」秋紅答道。

    「弘晝呢?」

    「六阿哥跟七阿哥他們一道去看煙花炮竹了……」

    「這就好。」耿氏笑了笑,到她這把年紀再像年氏完顏氏賈氏她們那般想著去爭寵那是犯傻,過了年,這皇宮就又要添新人了……只要她的兒子好好的,跟四阿哥七阿哥交好,她這個妃子就會一直穩當下去。

    「這兩天翊坤宮沒什麼動作罷?」若不是自己謹慎,還不知道那女人有那麼大的能力,居然能通過內務府將釘子放到承乾宮來。

    耿氏身後的金嬤嬤上前低聲道:「若不是娘娘叫老奴盯著還發現不了,估計是沒辦法在長春宮放釘子,翊坤宮的大宮女宛紅正想著法子跟長春宮的宮女嬤嬤們套近乎呢……」

    「也不嫌手伸得太長了!」耿氏聽完笑了笑,做為一宮主位的嬪妃,皇宮確實比雍親王府更能讓她們發展自己的勢力,不過,年氏估計是雍親王府的日子過得太安逸了,以為皇后是個好欺的,打量著她目前忙於宮務就想趁著長春宮人心未穩收買人吧……哼,就算皇后有所疏漏,皇上也不會不管的,這麼多年竟還看不透。

    「娘娘,您就不想……爭上一爭?」六阿哥健康聰明,未嘗沒有機會啊。

    耿氏銳利的眼光掃來:「我這承乾宮未來可沒有那潑天的富貴可享,金嬤嬤若懷著那心思早早離了兩下便宜——」

    金嬤嬤一驚,忙跪下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為主子著想。」

    「為本宮著想是好的,不過千萬別自作主張,知道嗎?」耿氏冷睇著她,這些內務府撥下來的奴才,能不能用,當不當得了心腹還有待考驗啊。

    「是,主子怎麼說奴才就怎麼辦。」

    「起來吧。」耿氏扶著秋紅回了屋,接過大宮女秋雲端上來的熱湯,啜了一口,才對著忐忑不安的金嬤嬤道:「我瞧著嬤嬤是個有心智的才想著重用,不過,也別聰明過頭了,這爭也要看形勢,看條件,不夠格卻上趕著表現那是笑話,知道麼?」話不能說得太明白,若是讓金嬤嬤這些人以為自己是個怕事可欺的那也不好。

    「是。」看來裕妃娘娘挺理智的……也好,日子過得更安生些。金嬤嬤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試探也大略摸清了耿氏的打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