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五四章 改變歷史 文 / 洱文
第二五四章改變歷史
「小歷,你剛才話裡的意思,是還有另外一種辦法吧?說來聽聽?現在這個,雖然我們討論得非常好聽,但是,咱們不可能統一華夏,所以這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咱們就用不著花費太多功夫在上面了。」
聽到張作霖的催促,杜歷不由得再次苦笑,呵呵他不可能統一華夏,所以這樣的事情就不必詳談了。想來,如果不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剛才的那些話張作霖也不想說吧。當然,杜歷還是非常樂意見到這類誤會的,不然他也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低估張作霖了。
「另外一種,也就沒什麼新意,也沒什麼進取心了,那就是守住自己現在的地盤,養精蓄銳,積攢力量。」
其他的不說,這個年代華夏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軍閥割據,混戰不休。而戰爭,除了後世的美國之外,沒有那一次動戰爭的國家或是地區是真正的勝利者。所以,杜歷覺得在現在這個時候,張作霖如果能夠養精蓄銳一段時間,顯然比動直奉戰爭,然後被趕出北平來得實在。
但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杜歷還是有些忐忑的。雖然,他知道即將到來的直奉戰爭,張作霖是取得了勝利的。那時候,是張作霖第二度入主北平,也算是張作霖人生的高峰了。他願意放棄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主意?如果能夠戰勝別人,獲取更大的地盤,我們的實力不就會增加麼?」
顯然,對於張作霖來說,杜歷已經帶給了他足夠的驚喜。所以,對杜歷也算是格外的優容。這一次面對直系,他已經有百分百的勝算了。但是,他居然沒有直接否定杜歷的想法,反而是詢問了起來。
這讓張松有些意外,在聽到杜歷說這個主意的時候。他還覺得張作霖會拒絕呢,因為剛才在杜歷來之前,張作霖才和他說起這件事情。對這種十拿九穩,可以擴大自己地盤的機會,張作霖可從未錯過。但是,沒想到這一次居然破例了。顯然,日本人給張作霖帶來的壓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大帥,少帥回來了,他想見您,您要現在見他嗎?」
就在這個時候,王忠的聲音傳了進來。而杜歷也有些心動,少帥啊,那可是真正的風雲人物。他的東北易幟,不放一槍一彈放棄整個東北,以及接下來的西安事變也都算是改變了歷史進程的事件了。顯然,相比於張作霖來說,杜歷對這個少帥的興趣更為濃厚。雖然,他們曾經千篇一律的罵過他放棄東北,但是不可否認少帥的一生都有著傳奇的色彩。
對杜歷感興趣的神色,張作霖也看在眼裡。更何況,他也覺得這種事情,還是讓自己的兒子多參與為好。畢竟,他的這也算是潑天的富貴了,總得傳下去不是?這個年代可沒有傳給外人的念頭。
「父親。」
很快,一個年輕軍官就走了進來,規規矩矩的給張作霖行了一個禮,然後和張松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輪到杜歷的時候,稍微有些愣,但還是向著杜歷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一個招呼。
張作霖把少帥叫到一邊,把杜歷給他介紹一下之後,就把他仍在了一邊,剛才和杜歷說話的時候,比較隨和的臉龐這會兒也就板了起來,很好的詮釋了嚴父這兩個字的意思,然後才示意杜歷繼續。
「我們地處東北,如果真要擴張的話,也就只有一個目標了。那就是現在的北平政府是吧?而顯然,我們的實力和接受了北洋時代絕大多數的現在北平政府相比,還是有些差距吧?
就算是,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我們最後會取得勝利,但是對我們本身實力也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納入我們統治的地盤呢?也就直隸地區而已。但是,直隸地區有什麼?那點兒稅收,還不夠填補戰爭的損耗以及軍費開支呢。所以,這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啊,您說是吧?」
雖然杜歷組織了一下語言,但是他的話依然不是很中聽。畢竟按照杜歷說的,實力不如人家,在這個年代,顯然是最讓人憋屈的事情。更何況,比較的對象還是他們一直渴望征服的目標。
張作霖和張松兩人倒還好,兩人已經算是接受了杜歷的一些個觀點。也明白了杜歷說話的一些方式,或者說是已經接受了杜歷。所以,在聽到杜歷之後,先做的就是思考,而不是反駁。倒是少帥,頗有些年輕氣盛的樣子,眼睛一瞪就想反駁。但是,不知道想到了什麼,最後並沒有說出來。
「小歷,我們已經開始準備和他們的戰爭了,而且已經得到了英美日等國的支持。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代表著我們可以用不著花費太多的功夫就打敗吳佩孚他們,意味著我們可以掌握中樞政府。雖然,現在這個年月已經沒有天子了,但我們依然可以佔據大義的名義。而大義的名義,對我們統一華夏顯然有著巨大的幫助,雖然這個幾率不大。」
「據我的瞭解,支持您的最多也就日本人一個吧?英美他們的支持者應該不是您,反而是吳佩孚他們才是。」
老實說,杜歷知道二次直奉戰爭是張作霖獲得了勝利。但是,杜歷並不知道這個勝利究竟是怎麼來的。要知道,從這個時代他獲得的訊息來看,直系軍閥的實力要遠遠強過奉系。現在,聽到張作霖說英美會支持他,杜歷才想到了其中的一些個緣故。
要知道,英美以前支持的是直系,如果英美在這個時候轉而支持張作霖的話,那可不是簡單的一加一減的事情,對於直系來說幾乎算是毀滅性的打擊。
「還能有什麼,無非是現在吳佩孚他們一枝獨秀,聲勢太大了,他們奉行的方針是武力統一華夏。雖然,這個念頭只要有點兒實力和進取心的人都會這麼想,但是第一個打出這個口號的也唯有他們。而且,現在看來也唯有他們有這個實力。但是,英美並不希望一個統一的華夏出現,所以讓我們來遏制他們的野心。」
說到最後,張作霖的聲音也越來越小。最後,更是長歎了一口氣。在杜歷來之前,他和張松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英美等列強並不希望一個統一的華夏出現。但是,剛才他還是忍不住會想,如果在英美日的支持下,打敗直系,佔據北平,手握中樞大義,沒準兒會有統一的可能呢。這算是典型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吧。任何事情,輪到自家頭上,和自己的利益相關的時候,總歸是有些看不清。
「呵呵,剛才還和小松說起這事兒呢。說他吳佩孚敗就敗在想要武力統一華夏,所以英美才會轉而支持我。如果,等我進入北平之後,要不了多久,也就會有下一個人來替代我吧。」
「我們如果能夠進入北平,完全可以把直系給打殘了,到時候還會有誰有那個實力來挑戰我們?」
顯然張作霖的悲觀讓少帥有些不服氣了,進屋之後一直沉默的少帥終於忍不住了,開口說道。對少帥的插嘴,張作霖並沒有生氣,而是示意張松,讓他解釋。而他本人,則揉著腦袋想著杜歷的建議,究竟要不要聽從。
老實說,上一次被吳佩孚他們趕出了北平,這對張作霖來說,簡直是一樁奇恥大辱的事情。現在,報仇的機會已經出現了,只要他用手輕輕一碰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就這麼放棄,還真是有些不甘心。
「少帥,我們能夠在不損傷實力的情況下打敗他們,那是因為多了英美的支持。但是英美是絕對不會允許我們趕盡殺絕的,畢竟那是他們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代表著他們在華夏的利益。如果,被我們完全打殘了,他們又會花費功夫扶持新的勢力,這顯然是多此一舉。我們能夠做到的,最多也就是把他們趕出北平。但是,這又和杜先生說的那樣,有些得不償失的感覺。」
老實說,現在張松已經有些接受杜歷的觀點了。既然直繫在有實力統一華夏的時候,一向支持他們的英美都會轉而支持我們,當我們達到那一步了,還不知道會有什麼事情等候著呢。反正是沒有統一的可能,那麼為什麼不乾脆好好經營自己的地盤呢?只有自己強大了,才用不著看其他人的眼色。
張松話語裡的傾向性,張作霖聽出來了。他知道,有了張松的支持,再加上他自己如果不反對的話,那麼在軍務會議上,這件事情就會這樣直接定下來,沒有其他轉變了。
但是,張松可以如此輕易的轉變。那是因為他是謀士,他需要選擇的是如何才對他們這個集團最為有利。他雖然也渴望一統華夏,但是他的渴望顯然沒有張作霖本人來得直接,來得強烈。
但是,張作霖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審時度勢的能力是其他人不能比的。正是因為他的審時度勢,他才在羽翼未豐的時候,逃脫了好幾次殺身之禍,避免了讓其他人一口吞掉,落到為人作嫁衣的下場。很快,他就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放棄這已經送到了嘴邊的肥肉。
「父親,就算是我們不動心。但是,他們還是會來打我們啊?年前,他們就已經調動大批部隊到長城一線了,現在已經運作得差不多。就算是我們不動手,到年底的時候,他們也會來攻打我們。難道,我們光挨打不還手嗎?」
「呵呵,怎麼可能。別說他現在還沒有和我們開仗了,就算是我們已經打起來了,只要我把英美和我們的密約送過去,他們也得乖乖停下來。上一次他們雖然贏了我們,並不表明他們的實力就完全勝過我們了。他們會清楚,如果我們得到英美的支持後,會帶來什麼後果,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的。」
「可是,這樣一來,他們會不會認為是我們怕了?而且,他們會不會懷疑那些密約的真實性?會不會認為,這是我們自己炮製出來的?目的,無非是讓他們維持現狀?」
顯然,張學良對這次戰爭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不希望這次戰爭就這麼,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因為,他現在已經是第一軍的軍長了,而對這種穩贏不輸的戰爭,顯然是他撈取軍功的最佳時機。或者說,說得好聽點兒,那就是鍛煉的最佳時機。
「他們會相信的,想來,他們已經有了模模糊糊的猜測。不然的話,這會兒已經和我們打起來了,還磨磨蹭蹭的幹什麼。」
顯然,對這個曾經打敗過自己的對手,張作霖有著很深的瞭解。從他們集結兵力,以及動攻擊的異常當中就看出了一些端倪。
杜歷記得,二次直奉戰爭的時候,是張作霖先挑起的。而這個時代,卻是直系先集結兵力,卻只集結但是沒有動手。顯然,這和英美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想,有了這個教訓,他們應該也不會奉行什麼武力統一的政策了吧?到時候,您應該牽頭大家多聯絡。現在,各自有著各自的地盤兒,乾脆就維持現狀。反正,以大家目前的實力,誰也沒有一統的可能。還不如,全都悶頭展,以應對真正的敵人。」
看到張作霖放棄了,杜歷那叫一個興奮。這算是改變歷史了吧?這樣一來,他也用不著憋屈著投靠日本人了,現在就跟著張作霖混算了。其他的,等二戰結束後再說。
顯然,剛才張作霖的一些言論,帶給了杜歷十足的信心。讓他有了這樣一個錯覺,那就是只要張作霖沒死的話,那麼日本人就不可能入侵東北。這樣的話,他也就用不著為難了。而東北和日本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則完全被杜歷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