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省委大院1234

《》章 節目錄 第一章 〔7〕 文 / 納川

    第一章(7)

    一路上的風景,是悅目的,農人在天地裡不停的勞作,牛兒在小河小溝邊,悠閒的吃著草,莊稼在拚命的吸收陽光,向上生長。(。純文字)大自然的一切,是那麼一成不變,似乎今天和昨天,沒有什麼兩樣。

    王一鳴坐在車子裡,透過車窗,打量著依然秀美的山水,思考著自己所看到、聽到、想到的一切,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眉頭也緊鎖著,不是眼睛的框架擋住了一切,起了一定的掩飾作用,他的不快,可能會影響到別人。

    兩個多小時後,汽車就下了高速公路,進入龍江市的地面。在高速公路的出口處,龍江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帶著一大幫子人,已經遠遠的站在那裡了。

    人家那麼熱情,必要的客氣還是少不了的。

    王一鳴就下去,和趙經天、鄭天運一起,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後上了車,在龍江市的警車帶領下,一路拉著警笛,就進了城。

    這是王一鳴第一次到龍江,他好奇的打量著街道兩邊的建築,發現這個山區的小城,風景特別好。整座城市,處於群山懷抱之中,山腳下應該是幾千年形成的衝擊平原,沿著彎彎曲曲的小龍江,拉開了城市的框架。街道整齊,乾淨,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個地處礦區的城市。城裡的樓房,標準並不低,到處是裝飾豪華的小別墅,一棟一棟,彰顯著這個城市的富有。到處是酒店、歌舞廳、桑拿店招攬顧客的大牌子。店門口,卻乾乾淨淨的,一看就是關門歇業的樣子。王一鳴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到來,當地公安提前通知的結果。看來自己來這一趟,又影響了當地不少人正常的生活。他們不想讓大官們看到他們的原生態。怕招來無端的打擊。現在從上到下,都是這樣應付的。

    時間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所以先住下來,吃飯、休息。

    午餐早就安排好了,就在龍江大酒店的包廂裡。龍江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在家的主要領導,全體出動,都來和王一鳴打招呼。

    這些人,王一鳴幾乎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通過看電視,都認識王一鳴。所以一個一個,都謙虛的彎下腰,握著王一鳴的手,不停的晃著。臉上帶著最燦爛的笑容,都想給王一鳴留下個好印象。

    鄭天運就不一樣了,他來無數次了,許多市級領導,他都能叫得出名字,所以,圍著他轉的人,更多,大家也更隨意。

    王一鳴這個包廂,坐了十幾個人,由市委海親自作陪。秦書海看著也就是五十多歲,原來做過省政府的副秘書長,在龍江市先做了市長,後來又做了市委書記,在龍江也已經六七年了。到省裡開會的時候,他還沒有拜見過王一鳴,所以這一次,是雙方的第一次正式見面。

    酒上的是茅台,煙是軟中華。菜都是當地的野味,看來為了今天的接待,當地黨委政府,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大家一路辛苦,看著這麼多好吃的,也確實對胃口,於是推杯換盞,把手言歡,氣氛確實很熱烈。

    席間敬酒的一輪又一輪,因為是中午,王一鳴就很節制,只是象徵性的沾了沾嘴唇,大家看他這樣收斂,也都不敢放開性子,於是喝了幾杯,就埋頭吃飯。晚飯後休息了一個小時,到了下午兩點,大家換了車子,就又出發了。

    因為下午走的路,不少是山路,所以大家都換了越野車。小邵本來就開著越野車,跟在整個車隊的後面。那些廳局長,有帶著自己的越野車來的,也有沒帶的。加上天倫集團的人,大家都上了龍江市政府調來的十幾輛豐田越野和三菱越野,整個車隊,有二三十輛,前面由警車開道,一路呼嘯著,開出了城市。

    王一鳴邀請趙經天上了自己的車子,這是一輛新的八缸的豐田大越野,高大平穩,比其他的車子,顯得更結實厚重,也更安全些。

    前面坐著的是自己的秘書小龔。他一直就和小邵在後面的車隊裡。秘書嗎,領導去哪裡,你就要跟到哪裡。

    透過車窗,一路上看到蜿蜒的山間小道,這裡到處是崇山峻嶺,整個公路,其實都是建在懸崖邊。這樣的情況下,車隊的速度想快也快不了。為了安全,估計當地的交警部門,提前也封閉了公路,因為對面看不到任何車子經過。按說正常的情況下,在這裡,到處應該是那些大型的貨車,集裝箱車,轟隆隆而過,蕩起了滾滾塵土。

    車子一路盤旋,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一個峽谷裡。這裡到處是刀削斧劈似的山巒,非常險峻,天空中不時有老鷹在盤旋,警惕的看著這一長串的車隊,不知道這些人類,又想幹什麼事情。

    耳朵邊傳來的是轟隆隆的聲音,像是有千軍萬馬,拚命廝殺。這種聲音是從腳下幾百米的深處傳上來的,那是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小龍江水咆哮的聲音。

    這裡就是規劃中的小龍江水電站選址的地方。王一鳴和趙經天聽了技術人員的介紹,點了點頭。對這些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王一鳴輕易不會發表意見。因為那不是自己的特長,說出來的話,有可能貽笑大方。當領導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趙經天對這個,是非常熟悉的,他安排跟從的水電開發集團的老總說,我看可以,盡快上報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和環保部,爭取早日開工。

    其實像這樣的大工程,西江省裡已做了多年的準備了,技術人員勘探了一年又一年,各種材料也上報了國家各有關部門,但是,遲遲就沒有了下文。因為最關鍵的資金,沒辦法落實,才不得不一年推一年,現在有了天倫集團這樣財大氣粗的央企,人家有的是資金,背後是幾家國有大銀行做後盾,想貸多少就可以貸多少,自然雙方是一拍即合。

    此前的協議王一鳴看過,雙方是要組建一個股份制公司,其中天倫集團占股百分之八十,西江省投資集團公司占股百分之二十,總投資達到230億元,計劃六年全部建成,投產發電。

    對這些,王一鳴不關心,自然有人去關心。現在建設水電站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只要有錢,什麼事情都能辦成。王一鳴關心的是,那麼多的水庫移民怎麼辦?這個是整個項目順利開工最關鍵的問題。因為水電站的建設,牽涉到了十幾萬移民的安置。移民安置不好,老百姓會鬧事的。

    特別是西江這裡,民風淳樸,水庫移民,牽涉的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他們要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本來就不是非常情願的事情。政府安排的好了,他們的牴觸情緒還小一點;安排的不好了,真是要出大事情的。王一鳴有在基層當市長的經歷,他知道,這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要非常細緻才行,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問題。

    按照計劃,看過大壩的選址,車隊就要回市區了。但是,王一鳴提議,車隊順著小龍江,往上游一路看一看,瞭解一下移民的生活情況。

    大家看他已經決定了,他又是最大的官,自然誰也不能反對,於是車隊一路前行,向深山老林裡開去。當地陪同的官員,連忙一級一級向下傳達,要求做好準備。

    越往前走,路越窄,路面也坑窪不平。都是毀損嚴重的山區公路。因為前面沒有實行交通管制,時不時的還有車輛開過來,雙方會車的時候,就非常危險。

    小邵畢竟是多年的老司機,小心翼翼的,把車子開過去,為了不分散他的精力,王一鳴和趙經天,也不再說話,透過車窗,二人看著外面的風景。

    龔向陽雖然也是山裡的孩子出身,但他的老家,是大西北,那裡到處都是黃土高坡,沒有親身經歷過這種穿行在懸崖峭壁邊的感覺,一低頭,看到的都是看不見底的萬丈深淵,車子要是翻了下去,肯定是車毀人亡。在這裡開車,就和在鋼絲上跳舞一個感受。車子也晃來晃去,搞的眼睛都暈了,於是他乾脆閉上眼睛,省得心慌。

    車子行進了幾公里,王一鳴看到,半山腰裡有一塊平地,坐落著十幾棟房屋,看來是個小山村,於是就讓司機停下車,推開車門,走了出去。

    他一下來,車隊馬上就靠邊停下,大家也紛紛下了車。

    王一鳴陪著趙經天往前走。後面跟著的市委海和市長劉漢基,也連忙加快了步子,跟了上去。大家前呼後擁,就到了一個院子裡。

    說是院子,其實連圍牆都沒有,山裡人家,土珍貴,磚頭很難從山下運上來,所以蓋幾間房子,能遮風避雨,就行了。院子裡拴著一條狼狗,不大,怯怯懦懦的看著一大幫子人,可能狼狗平常也很少見到這麼多的人,又有那麼多的車,自己首先就怯陣了。咬了兩聲,算是向主人提了一個醒,就算盡到了責任,甩著尾巴,原地打著轉,做出一副討好的姿勢,就不再吭聲了。

    聽到來了人,房子的主人連忙迎出來,王一鳴一看,是個五六十歲的男人,精瘦精瘦的,頭髮都有些花白了,臉上的皺紋一道一道的,像是雕刻出來的,皮膚粗糙,一看就是正經的山裡人,純樸,見了生人,不會說話,只是張著嘴,手足無措的互相搓著手,尷尬的笑著。

    秦書海忙介紹說:「老鄉,這是我們省裡的王書記,他來看望你老人家了。」

    老人忙說:「好,好,謝謝了,謝謝了。」說完忙去屋子裡拿板凳。隨行的工作人員連忙去幫忙,七手八腳的,就抬出來幾張板凳,張羅著讓領導們先坐下,其他的人,就站在一邊。

    省裡的電視台和市裡電視台的記者們,忙擺好攝像機,擠著眼睛,開始撲捉他們需要的新聞鏡頭。

    王一鳴和老人握了握手,問候說:「老人家,你身體還好吧?」

    「好,好,都托政府的福,身體棒著呢!一年到頭,沒有得過病,連感冒發燒都很少,我們山裡人,身體瓷實,不像城裡人,身體金貴。」老人回答著。

    「你們家裡有幾口人?」

    老人怔了一下,不好意思的說:「就我自己,我是個單身漢。」說完,低下頭,顯得很侷促。

    王一鳴看他這個樣子,知道不好再問下去了,於是換了一個話題說:「你平常裡靠什麼生活?當地政府對你們照顧的如何?」

    老人說:「山裡還有半畝水稻田,三畝多的坡地,可以種包谷,這些打的糧食,夠吃了,平常裡到山上可以打獵,挖中藥,弄幾個活便錢,買點鹽巴,日子還過得去。」

    王一鳴問:「你自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啊?」

    老人說:「誰算過!我們山裡人,知道日子能過下去就行了,至於一年能夠掙多少錢,誰也不操那個心,因為也沒有錢,買件衣服,買點醬油醋之類的,就沒有了。想掙了也容易,去一趟山裡,就掙個幾十塊了。」

    看起來,他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很知足的。

    王一鳴又問他,知道不知道建設水庫,要移民搬遷的事。

    他說:「知道,十幾年前就聽說了,但一直沒見落實。都是說快了快了,以後就沒了下文。不知道國家怎麼回事。」

    王一鳴說:「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搬遷?」

    老人撓了撓頭皮說:「咋說呢?也願意也不願意。如果政府給的條件好,我今後的生活比現在有提高,生活又有保證,當然願意搬遷。如果給的條件不好,還不如我現在的生活,我就不願意了。我們山裡人,住在這裡,也習慣了,整天守著大山,想弄幾個錢,進山就可以弄到,什麼野味,中藥,我們這裡多的是,拿到家裡,就有人上門收購。不用出門,就可以換成錢,我們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到了山下,別的地方,我們沒有別的謀生的本事,想再回來,就不可能了。」

    王一鳴點了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關鍵是滿足你們的條件,安置好,讓你們滿意。」

    這個時候,院子裡已經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婦女,小孩,探頭探腦的,在院子裡圍了一圈。當地的村長也來了。他在自己家裡,看見一長串的車隊停了下來,就連忙往這邊趕。

    村長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矮矮的個子,很壯實,頭髮像是鋼針,一臉絡腮鬍子。看見這麼多大官,他也搞不清誰是什麼官,於是一律的稱呼:「領導好,領導辛苦了!」可能都是從電視上學的。

    王一鳴握過他的手,就讓他介紹一下整個村的情況。

    村長說:「各位領導,我匯報一下啊,我們這個村,叫半坡村,就是因為它地處山的半山腰,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叫這個名字的,老人說,是從清朝開始的。我們的先祖為了逃避仇人的追殺,才來到這深山老林裡落戶,聽說來的時候,就一戶人家。後來和附近的村民通婚,繁衍了一百多年,到了現在,就成了幾百人的村子。現在這十幾戶,只是一部分。周圍還有五六個村子,也是我們同姓同族的,都是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大家散居在這個山窩裡,方圓十幾里,都是一個姓。整個村有三百四十多口人,現在到外面打工的,有一百多人,留在家裡的,都是年紀大的老人和孩子,年輕一些的婦女,也去山下打工了。他們有的在礦上,有的在城裡,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來看看。所以現在村子裡,看著是冷冷清清的。」

    王一鳴問:「你們村經濟情況怎樣?」

    村長說:「我們上報的收入,一個人一年算一千貳佰多元吧,也是瞎估計的,你也知道,沒法算清楚,只能是個大概。一頭羊,一隻雞,都要算個價錢。說實話,我們是個貧困村,村子裡光是娶不到媳婦的光棍漢,就有四十多個。附近村子裡的姑娘,都願意下山,嫁到平原去。山裡的姑娘到城裡打工,認識了城裡的小伙子,更喜歡留在城市裡。所以我們這裡,最缺乏的就是女性。有的人找不到媳婦,就掏錢買。全村買來的媳婦,就有十幾個了。有的過了一段時間,就跑了。生了孩子,能夠留下來的,也有五六個。沒辦法,我這個村長也是盡力了。」

    旁邊的市委海連忙插話說:「給你們的救濟,都能按時收到吧?」

    「能,感謝政府,每年我們都有救濟的麵粉,大米,還有錢,現在一年一個人有三百多塊錢了,冬天冷的時候,還有棉被,大衣,鄉里都準時下發。」

    王一鳴看談的也差不多了,就站了起來,說:「你帶我們到村子裡走走,多看看大家吧!」

    村長說:「好,好,村子裡很少見到上級領導來,大家都等著呢!」

    於是一群人就往外走,進了附近另外一戶人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