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鐵血大旗

《》正文 一七七 徐州大突圍及戰後的華東1 文 / 津門青皮

    一七七徐州大突圍及戰後的華東1

    此時,由各戰區增調至第五戰區的部隊已有第46軍、第60軍、第22軍的第50師、第69軍及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等。第五戰區根據統帥部攻勢殲敵的精神調整了部署,將所屬部隊按作戰地區分為魯南兵團、魯西兵團、淮南兵團、淮北兵團及戰區總預備隊。重點是魯南兵團。魯南兵團的軍隊區分為:右翼軍,軍長樊松甫,轄第46軍;中央軍,軍團長湯恩伯,轄第20軍團(欠第110師)、第27軍團(第92軍仍屬之)、第50師、第139師;左翼軍,總司令孫連仲,轄第2集團軍、第51軍、第60軍、第75軍(欠1個師)、第110師、第93師;挺進軍,軍長石友三,轄第69軍、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第69軍進出郯城以北後歸石軍長指揮);韓莊守備軍,代總司令孫震,轄第22集團軍(第51軍之1團仍屬之)。4月25日,第五戰區下達了「作命」第6號命令。其主要內容為:〔68〕臨沂、嶧棗之敵合約兩師團,其主力似已深入我四戶鎮、台兒莊間地區。(2)戰區以消滅敵主力之目的,擬以魯南兵團向左旋回攻擊該敵,並與魯西兵團相策應,圍困之於嶧縣附近山地而逐次擊破之。第一攻擊目標為向城、傅山口、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開始預定27日早。魯西兵團(以孫、曹、劉三部編成,由李副司令長官品仙指揮之)以全力西出津浦線,阻止敵南下之增援及遮斷其補給,並以有力之部隊南下與魯南兵團策應,夾擊嶧棗附近之敵。(3)挺進軍應速集結於沭河、沂河間隴海(路)沿線地區,向郯城、臨沂方面挺進,掩護兵團之右側,阻止敵之增援,並切斷其後方之交通。(4)右翼軍應集結於運河以東、隴海線北側地區,速進出於馬頭鎮、後湖以北之線後向左旋回,即向向城、青山之線攻擊前進。(5)中央軍速夾擊、驅逐正面之敵後,與右翼軍聯繫,向傅山口、鵝山之線攻擊前進。左翼軍集結主力於其右翼,與中央軍聯繫,向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前進;其左翼應保持現在之線,施行佯攻。……(8)韓莊守備軍固守韓莊附近運河之線,阻止敵之突進。戰區總預備隊(約三師及炮兵若干)分置於徐州、歸德間,策應兩兵團之作戰。統帥部對第五戰區的部署及預定作戰行動基本同意,但在集中使用兵力及控置機動兵力方面稍作了一些補充指示。蔣介石於4月26日致電李宗仁:「部署適當,希堅決實施。(2)須著眼求敵主力包圍於戰場而殲滅之,勿為作戰地境及到達線所限制,以免樊軍撲一大空再回轉攻擊之煩。(3)外翼如有少數敵人,須由石軍驅逐,勿分割樊軍兵力。(4)馬頭鎮及其以南之敵,須由張自忠及吳良琛部阻止之,攻擊軍應果決向敵側背邁進。(5)須盡量由左翼於孫軍抽出有力部隊以供機動使用。」在戰略上,中日雙方雖然完全不同(日軍是進攻,是企圖消滅徐州附近的中**隊,從而攻佔徐州;中**隊是防禦,是企圖消滅進攻徐州的日軍一部,從而保衛徐州)。但在戰役上,雙方的作戰指導都是企圖以攻勢作戰、以迂迴包圍行動殲滅對方。(二)徐州外圍作戰及棄守台兒莊戰鬥後,中國追擊部隊與日軍瀨谷支隊、阪本支隊相持於嶧縣附近的期間,日軍第2軍得到了加強。西尾壽造將第114師團的約4個大隊及第16師團的約1個大隊等配屬給第10師團,將獨立混成第5旅團的約2個大隊等配屬給第5師團,並令第114師團接替了第10師團第8旅團的後方警備任務,從而使第一線的兵力大為增4月10日,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由兗州進至棗莊指揮作戰。18日開始轉為攻勢,使用於攻擊的部隊為:以瀨谷啟步兵第33旅團為基幹的瀨谷支隊,以長瀨武平步兵第8旅團為基幹的長瀨支隊和由第5師團轉隸的、以阪本順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幹的阪本支隊。磯谷廉介的部署是:瀨谷支隊在右,沿棗台鐵路向台兒莊進攻;長瀨支隊在中,先向蘭陵鎮、甘露溝,再向禹王山進攻;阪本支隊在左,先向向城,再向四戶鎮進攻。3個支隊並列攻擊前進,我第2集團軍及第52軍、第60軍等部隊堅決抗擊,不斷反擊。至4月底時,雙方激戰於蘭城店、禹王山、泥溝一帶,對當地的一些要點均進行多次的反覆爭奪。日軍不僅難以進展,而且3個支部隊基本上均陷於被圍的困境,後方聯繫常被切斷。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為援救處境危急的瀨谷支隊,4月28日將剛剛由第2軍增加配屬的步兵第16師團的草場辰巳第19旅團(以步兵第20聯隊、野炮兵第22聯隊第1大隊為基幹)編為草場支隊,令其由瀨谷支隊右翼投入戰鬥,向台兒莊地區進攻。但進至金陵寺、白山西附近即遭到第110師、第30師的頑強抗擊,被迫轉為守勢。

    臨沂方面,日軍在阪本支隊西去台兒莊戰場後,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立即於3月31日進至湯頭鎮,爾後又至義堂集指揮作戰。當時青島及膠濟鐵路等後方警備佔用了大量兵力,一時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4月中旬,因得到獨立混成第5旅團第17、第20兩個大隊及第114師團步兵第150聯隊第1大隊的加強,遂用這些戰鬥力較差的部隊接替警備後方,以戰鬥力較強的國崎支隊進攻臨沂。該支隊是以第5師團的國崎登第9旅團為基幹的一支部隊,淞滬會戰時由華北調去華中;佔領南京後,1937年12月31日受命歸還第5師團建制;1938年1月14日在青島登陸歸建,並擔任青島警備。下屬有步兵第41聯隊(欠4個中隊)、步兵第42聯隊(欠1個大隊、2個中隊)、野炮兵第5聯隊的第2大隊、第3大隊及工兵第5聯隊等。國崎支隊於4月16日開始向臨沂外圍陣地進攻,激戰至19日夜,攻佔臨沂,24日佔領郯城、馬頭鎮。但當繼續前進時遭到我第52軍及剛剛調來、位於澇溝的第46軍的猛烈抗擊及反擊,不但毫無進展,而且被切斷後方聯絡,彈藥、糧秣缺乏,士兵傷亡極大。從進攻臨沂始至4月底,「各中隊傷亡累計達60—75,聯隊實力還達不到1個大隊」。日軍「華中派遣軍」根據徐州會戰計劃派出兩支先遣部隊,以策應「華北方面軍」的作戰,並掩護本派遣軍主力的開進及展開。第6師團第11旅團旅團長阪井德太郎率以步兵第13聯隊、騎兵第6聯隊、野炮兵第6聯隊的第3大隊為基幹的阪井支隊於4月23日從蕪湖出發,24日在海軍協助下從和縣以東新河口渡江,佔領了和縣,26日佔領含山,30日佔領巢縣;第101師團第101旅團旅團長佐籐正三郎率以步兵5個大隊、野炮兵1個大隊為基幹的佐籐支隊於4月24日從東台出發,26日佔領鹽城,28日佔領新興城。以上兩支隊均未受到有力的抵抗。蔣介石當時尚未預見到敵對徐州將採取大規模的包圍行動,認為淮南方面日軍的進攻僅是策應魯南作戰,因而仍本著「以攻為守」的方針,決定在魯南和淮南兩戰場同時採取攻勢,以阻止日軍的南北對進。他於4月30日向李宗仁發出訓令:「(一)魯南方面:1.敵之攻勢已頓挫。2.決全線轉攻勢,與敵以更大之打擊。3.石友三軍不攻郯城、不顧任何敵人之牽制,向敵後方挺進,並以1旅以上兵力向青島攻擊前進。4.樊松甫軍避開馬關鎮據點之攻擊,向敵主力後方挺進襲擊。5.其餘守勢正面各軍可增加第50、第140兩師,全線轉移攻勢。6.轉攻以後無論效果大小,抑或萬一頓挫,均須適時抽出損害過重部隊至運河後方構築據點工事並整頓補充。7.其他已到、未到控制部隊不得使用。(二)淮南方面:1.敵總兵力不過4萬,我佔絕對優勢。惟敵立內線,如向我任何一點進攻,均感應付困難。2.以打破敵策應魯南企圖,使陷於被動之目的,決制敵機,先採取攻勢。3.韓德勤部應集結兵力,迅速攻擊突進之敵。4.廖磊部先以一部佯攻,誘敵離開陣地而擊破之。5.徐源泉部到達合肥即向當面之敵進攻前進。6.楊森所部主力應開前方,攻擊巢湖以南之敵,酌留一部守備安慶及沿江要點。7.已令羅樹甲師開合肥,歸徐源泉指揮,並令唐式遵抽調兩團至安慶增防,歸楊森指揮。(三)各方面攻擊部署細部由戰區決定,務須迅速開始為要。」當統帥部的訓令下達到第五戰區時,由於日軍的攻勢加強,特別是第5師團與第10師團的進攻部隊已聯為一線,戰場正面增大。為阻止日軍攻勢,中**隊向右延伸翼側,盧漢的第80軍、樊松甫的第46軍、李延年的第2軍、譚道源的第22軍以及吳良琛的第13師等都已投入第一線戰鬥。由韓莊北的高皇廟經禹王山至郯城南的南北勞溝及捷莊一線,基本上正在進行著艱苦英勇的陣地戰,勢難按照訓令「全線轉為攻勢」。魯南方面,直至5月10日,雙方仍處於膠著狀態,其間日軍第2軍雖然又將軍預備的片桐支隊(第9聯隊長片桐護郎所率約步兵2個大隊、野炮兵1個半大隊的兵力)配屬第5師團,增援國崎支隊,並給國崎支隊補充了1100餘預備兵員,但在中**隊的堅強抗擊下,仍無法前進一步。日本大本營認為台兒莊的敗退「有損於陸軍的傳統」,因此於4月30日任命東久邇宮為第2軍司令官,接替了西尾壽造(徐州會戰後又將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編入預備役)。東久邇宮於5月7日到達兗州,立即下達了發動徐州會戰的命令:除令第10師團、第5師團繼續在魯南進行抑留作戰,並準備分向徐州以西、以東前進外,令「第16師團5月9日從濟寧附近出發,擊敗當面之敵後,首先迅速進入碭山、唐寨方面」。該師團當日即渡過運河,進至鄆城附近。南線方面,「華中派遣軍」的先遣支隊佐籐支隊於5月7日佔領阜寧,阪井支隊仍在巢縣。但其主力第9師團及第13師團按照會戰計劃,於5月5日開始北進,當天突破防守北淝河北岸及渦河西岸的第7軍陣地。第9師團沿北淝河西岸的淮蒙公路,於9日8時30分攻佔了蒙城。蒙城守軍為第48軍第173師第1038團。該團於7日夜才冒雨從田家庵趕至蒙城,爾後在副師長周元率領下與日軍苦戰1日夜,終因準備不足及寡不敵眾,蒙城被日軍攻破。該團除部署於城外的1個連外,城內副師長周元以下700餘人絕大多數戰死,僅團長凌雲上率士兵9人突出重圍。

    當魯南陷於陣地苦戰而淮北又突然出現敵2個師團的主力北進時,李宗仁開始感到形勢嚴峻,認為敵「淮北方面所用兵力達兩個師團,自必力求猛進,窺伺徐州。且淮北地形開闊,地域廣大,阻止困難」;又考慮到「魯南敵我已成膠著狀態,彼此進展均困難」,兩相比較,「淮北情況實較魯南為緊急」,於是決心「集中兵力準備於固鎮分設陣地,將敵擊破,以解除徐州後顧之憂」,當即將馮治安第19軍團、劉汝明第68軍及羅奇第95軍調歸廖磊指揮,先阻止敵軍北進,爾後再部署擊破之。統帥部得知日軍第16師團於9日渡河西進的情況後,判斷日軍正向徐州採取包圍行動,認為應乘敵兵力分散且離開據點的大好機會予以各個擊破。李宗仁按照統帥部的意圖,於5月10日下達了第7號作戰命令。主要內容為「以先行擊破淮北之敵、打破其向北進或西北進、截斷隴海路之企圖為目的,即向懷遠、蒙城攻擊前進」,令「31軍之一部固守原陣地。31軍主力連繫77軍及羅奇師分為數縱隊由現在向懷遠至蒙城間前進,求敵主力攻擊之」;令區壽年「指揮區壽年師、程樹芬師應由蒙城附近尾跟敵後以進行攻擊,與主力相呼應」;「徐啟明師應連繫區支隊左翼前進」。同時指令「後續兵團俞濟時軍、李漢魂軍於5月15日前向永城附近集中」,歸廖磊指揮。由於第五戰區當時得到的報告說魯西日軍僅有1個旅團,所以在這個命令中未對魯西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同時還準備把用於魯西方面的第64軍(李漢魂軍)、第74軍(俞濟時軍)調至淮北。蔣介石於當日晚電令李宗仁及第一戰區長官程潛,改變了兩個戰區的作戰地境,將魯西劃歸第一戰區,指示「第五戰區應對魯南殘敵暫取戰略守勢,以優勢兵力先行擊滅超越淮河之敵;第一戰區應集中新銳兵團,擊破侵入魯西之敵」。具體規定:「現調歸(德)碭(山)之俞濟時、黃傑、李漢魂各軍,統歸薛岳指揮,為魯西方面攻勢兵團,應指向該方面敵主力而擊破之。其原在魯西各部,酌量交孫桐萱、商震指揮,擔任遲滯敵人,並固守沛縣、魚台、金鄉、巨野、菏澤各據點,掩護攻勢兵團之集中及展開。」〔69〕蔣介石惟恐統帥部的命令不能貫徹,派侍從室主任林蔚及軍令部作戰廳廳長劉斐去徐州傳達蔣的意圖。實際上此時蔣介石與李宗仁對情況的判斷已有分歧。蔣認為:「日寇自魯南屢敗,驚慌萬狀,近竟放棄晉綏、江浙既得地位,僅殘置小部扼守要點苟延殘喘,而調所有兵力指向隴海東段孤注一擲,以圖幸逞,其總兵力合兩淮、魯豫至多不過15萬,較之我軍使用各戰場兵力約為4倍以上之劣勢,且敵之後方處處受我襲擾,補給不便,較之我之後方有良好交通者,其補給及兵力轉用之難易相去甚遠。目下敵不顧其兵力之不足、戰略態勢之不利,竟敢採用外線包圍作戰,其必遭我軍之各個擊破而自取敗亡,殆無疑問。」而李宗仁身在前線指揮,對部隊戰鬥力情況瞭解較深:假如每支部隊在戰鬥、戰術能力上都能保證完成戰略、戰役所賦予的任務,台兒莊勝利時就不會讓戰敗之敵安全重新組織防線固守待援了,因此對能否迅速擊破淮北2個師團之敵,抱有疑慮。蔣介石為進一步貫徹他的意圖,5月12日早,又以訓令形式致電李宗仁:「**決先擊滅淮北及魯西之敵。(2)魯南方面在敵抽調兵力轉用魯西之情況下,除應以有力部隊增強右翼防敵包圍外,須即刻設法抽出三四師兵力位置徐州,為該戰區預備隊,必要時用於蒙城方面之攻勢。(3)魯南方面即決心取守勢,於必要時可依運河逐次抵抗,至不得已時則固守徐州國防工事線,以獲得攻勢方面決勝之時間。(4)總之,五戰區第一任務在擊滅蒙城方面之敵,使全盤態勢有利,否則保有魯南陣地亦屬無益。希當機立斷,速決實行,具報。」李宗仁於當日晚制訂了「第五戰區作戰計劃」。但他仍認為統帥部對南北實行鉗形包圍之敵實施反包圍的作戰指導缺少萬一反包圍不能成功時如何迅速脫出敵人包圍的措施。因而在計劃中增加了當隴海路有被截斷可能時各兵團如何轉進的內容。其《計劃》如下:〔70〕一、敵情判斷敵對我魯南改取攻勢,主力由淮北、魯西兩方夾擊,有截斷我隴海交通、包圍徐州之企圖。二、方針(一)戰區擬乘敵兵分離之際集結兵力,擊破淮北之敵,再轉移兵力於其他方面,施行各個擊破。(二)敵如將會師隴海線,我後方連絡線有被敵遮斷之虞時,則各以一部攻擊永城及蒙城之敵,以主力轉移到亳縣、渦陽、阜陽以西地區,準備爾後之作戰。三、指導要領(一)敵如尚在分離之狀態時,應取下述之指導:1.淮北兵團之全力與第一戰區魯西兵團之一部呼應,以有力之一部攻永城,主力向蒙城壓迫,以截斷敵之連絡,擊破該敵於淮河左岸地區。2.魯南、蘇北兩兵團,應竭力阻止各該方面敵之發展,以取得時間之餘裕。不得已時,魯南兵團撤退至運河西岸,蘇北兵團力圖存在於運河以東、舊黃河以北地區,準備爾後之反攻。3.淮南兵團一部仍向淮河右岸壓迫,主力拒止巢縣之敵北進。4.淮北之敵如被我擊破,追擊至淮河之線時,應如何轉移主力、各個擊破他方之敵,均以當時之狀況定之。

    預備兵團控制徐州附近,以適應各方之情況。(二)淮北之敵,如我未能貫徹擊破之方針,而與魯西之敵將會合時,應採取下述指導:1.魯南、淮北兩兵團,應各以有力之一部,先占銅山、宿縣兩地,阻止敵之追擊,掩護主力之西撤,其境界為夾溝—濉溪口—臨渙集—渦陽—太和之線,線上屬淮北兵團。2.兩兵團各以有力之一部襲占或監視永城、蒙城,主力分多數縱隊,各由蒙、永間及其附近各道西進,迅速通過敵之包圍線,爾後在亳縣、渦陽間線上各派掩護部隊,主力向其以西地區集結,準備反攻。3.蘇北兵團即在蘇北、魯東南地區游擊。4.淮南兵團主力,竭力保持合肥,一部撤至鳳台、阜陽,掩護戰區之右側。5.魯南兵團向微山湖以西撤退時,務與第一戰區魯西兩兵團連繫。6.預備兵團之行動,視敵情況由兵團區處,或增援於最急要之方面。(三)司令長官部,第一項指導間,仍在徐州;第二項指導間,移至周家口,設指揮所於亳縣。(四)軍隊區分魯西兵團:指揮官孫連仲總司令,率第46軍、第60軍、第51軍、第75軍、第2集團軍主力、第22集團軍殘部、第50師、第13師、第132師、第110師、第140師。淮北兵團:指揮官廖磊總司令,率第31軍、第7軍、第77軍、第48軍一部、第68軍、第95師。淮南兵團:指揮官李品仙副司令長官,率第48軍主力、第10軍、第20軍(附第23集團軍之一旅)、第師。蘇北兵團:指揮官韓德勤代總司令,率第57軍、第89軍、第8游擊隊。預備兵團:指揮官湯恩伯軍團長,率第2軍、第92軍、第59軍、第4師。第五戰區作戰計劃下達後,部隊的調整、集結尚未完畢,形勢已發生極大變化:淮北方面,日軍的進展順利。受命防守永城的羅奇第95師1個團尚未到達,日軍第13師團就佔領了永城,第9師團佔領了百善。擔任第9師團右側翼掩護的第18旅團,14日佔領南坪集。劉汝明部吉星文旅於當夜反擊,但被擊退。第13師團的快速挺進隊(戰車1個大隊,輕裝甲車1個中隊,乘車步兵2個中隊,工兵1個中隊)14日15時進至汪閣以東地區,炸斷了隴海鐵路。「華中派遣軍」為加強進攻力量,又增調鎮江的第3師團沿蚌埠間鐵路北進,15日在大營集與第31軍激戰。原在巢縣的阪本支隊(第6師團第11旅團)亦於5月11日北進,擊退徐源泉部,於14日佔領合肥。魯南方面,日軍在魯南兵團堅強抗擊下進展較緩。第10師團由第114師團接替,14日集結臨城,15日渡微山湖,準備由西北面進攻徐州;第5師團緊跟中國第60軍等收縮陣地的部隊,15日進至運河東岸。魯西方面,日軍進展甚快。第16師團經激戰,擊退第3集團軍第74師後,於14、15日攻佔了魚台、金鄉。其快速突擊隊(戰車1個大隊,乘車步兵1個大隊,野炮兵1個中隊,工兵1個小隊)於15日上午深入至黃口附近,炸毀一段隴海路,與「華中派遣軍」第13師團的挺進支隊會合。第1軍第14師團派出掩護渡河的第28旅團,車運濟寧,渡運河西進,與守衛鄆城的第20集團軍第23師激戰後,於11日攻佔鄆城。第14師團主力於12日在濮城、楊集一帶渡過黃河,又經2日激戰,擊退了第23師,於14日攻佔曹州(今菏澤)。日本大本營為加強華北方面軍進行徐州會戰的攻擊力量,從關東軍增調混成第3旅團和混成第13旅團至徐州,配屬第2軍。該兩旅團15日亦已到達兗州,即將投入戰鬥。總之,日本大本營以圍殲徐州附近中**隊、佔領徐州的會戰計劃以約6個師團部署於徐州以北,以約3個半師團部署於徐州以南,以連續攻擊的行動將中**隊吸引、抑留於徐州地區,爾後以迅猛的迂迴作戰,南北對進,切斷隴海路,再7路並進,對徐州作向心攻擊。至5月5日基本上已接近完成,在戰役上已形成了四面包圍的態勢。5月16日,日軍第9師團已進至蕭縣附近,正與趕往阻擊的第139師激戰中;日軍第16師團亦接近謝場,徐州已直接受到威脅。李宗仁為避免在不利形勢下進行決戰,決定放棄徐州作戰略轉移,遂令張自忠指揮徐州西北的第59軍、第92軍的第21師及第27師增援第139師,在蕭縣、郝寨阻擊敵人,掩護主力集結。同時下達了轉進命令。主要內容為:第2集團軍、第22集團軍及第51軍、第60軍、第48軍、第22軍、第75軍之第6師、第93軍之第132師和140師為魯南兵團,以孫連仲為總指揮,於學忠為副總指揮,守備徐州,掩護大軍轉移。(2)第20軍團(第110師、第4師)及第2、第68、第59、第92各軍,與第95師為隴海兵團,以湯恩伯為總指揮,劉汝明為副總指揮,由徐州西南轉進亳縣、柘城、太康、鹿邑、淮陽、渦陽一帶。(3)第21集團軍、第31軍及第77軍為淮北兵團,以廖磊為總指揮,由宿縣、固鎮一帶向太和、阜陽、穎上、鳳台、壽縣、正陽關之線轉進。(4)第26、第27集團軍為淮南兵團,以李品仙為總指揮,確保官亭、舒城、懷寧之線。(5)第24集團軍為蘇北兵團,以韓德勤為總指揮,仍確保淮陰、東海一帶。挺進軍(第69軍)應在費縣附近魯南山區經營根據地,進行遊擊作戰。

    張自忠奉令後,以第27師佔領徐州東北的九里山陣地,以第59軍(欠第180師)佔領郝寨、夾河集一帶陣地,以第92軍(附第180師)佔領蕭縣及霸王山一帶陣地,掩護主力集結。5月17日,宿縣西南第77軍在朱家口的陣地被日軍第3師團突破,徐州西南第92軍在霸王山一帶的陣地被日軍第13師團突破,防守蕭縣的第139師被日軍第9師團包圍,徐州西北第74軍防守的豐縣亦被日軍攻佔。當晚,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撤出徐州,移至宿縣。5月18日,在沛縣的第3集團軍遭渡過微山湖的日軍第10師團圍攻,已激戰3日,當晚突圍去商丘;宿縣以南第77軍軍部所在地劉台被日軍第3師團攻佔,日軍當夜又進攻宿縣,拂曉時守備縣城的第7軍第171師撤走,宿縣被佔,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亦被衝散。但湯恩伯及廖磊部主力及長官部主要人員均由敵後的蒙城附近向西轉進,脫離了日軍第9師團的包圍圈。此時,蕭縣、固鎮橋等地均已被日軍第9師團及第3師團攻佔;郝寨、夾河集亦為日軍攻佔;徐州以北台兒莊一帶的陣地,在第2集團軍主力開始轉移後為日軍第114師團佔領,該師團又進至賈汪一帶。第22集團軍轉移時接到蔣介石手令:「務速將徐州一帶火車、機關車全部毀滅。」但未及實行即已退走。19日10時前後,日軍第13師團首先從霸王山附近進入徐州,徐州陷落。此時,日軍第16師團已進至徐州東北的九里山,第10師團進至徐州以北郊區;第5師團主力進至徐州東南的**,其快速支隊(「中國駐屯兵團」戰車隊,獨立輕裝甲1個中隊,野炮兵1個中隊,乘車步兵1個大隊)正向宿縣急進中;第1軍的第14師團進至蘭封(今蘭考)東南的內黃附近。徐州突圍後,第五戰區各兵團的行動為:魯南兵團:第2集團軍大部、第60軍、第95師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之後,向西南轉移;第2集團軍一部、第22集團軍、第46軍、第51軍、第75軍第140師和第132師、獨立第44旅向泗縣、靈璧間地區轉進。(2)隴海兵團:隨司令長官部向亳縣、渦陽附近及其以西地區轉進。(3)淮北兵團:向太和、阜陽及渦陽南岸地區轉進。(4)淮南兵團:仍在懷寧、舒城、北盧橋概略之線與日軍對峙。(5)蘇北兵團(第24集團軍):仍在蘇北淮陰、東海一帶。挺進軍(第69軍)及海軍陸戰隊:在魯南、魯中分別建立游擊根據地,在膠濟、津浦及台濰路沿線襲擾日軍,進行遊擊作戰。第五戰區的主力雖然已從徐州突圍,與日軍脫離了接觸,但第一戰區在豫東的薛岳兵團還正在為掩護第五戰區主力轉移及阻止日軍西進而與日軍作激烈戰鬥。與此同時,日海軍第4艦隊從青島出發,於5月20日佔領了連雲港。(三)豫東地區的戰鬥日軍佔領徐州後,日本大本營認為徐州會戰基本結束。為擴大戰果,5月21日作了如下部署:「擴大徐州會戰的戰果,大略停止於蘭封、歸德(即商丘)、永城、蒙城聯結線以東。「(2)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應使參加徐州會戰的部隊繼續沿津浦線地區進行掃蕩,務必盡快向淮河(含)以南地區轉進。第13師團可配置於蚌埠以西淮河之畔,預定將其轉隸於第2軍。「(3)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隨著華中派遣軍部隊的轉進,將第2軍約2個師團為基幹的部隊,配置在徐州以南至淮河的沿津浦線地區。」「華中派遣軍」接到指示後即於當日下令,命第3師團集結符離集附近,第5師團集結蚌埠附近,第13師團向蒙城前進。「華北方面軍」早在進入徐州的19日夜,即已下達向西擴張戰果的追擊命令,令第2軍進佔歸德。「華中派遣軍」指揮系統見附表4-3-3。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為將突出之日軍第14師團殲滅於內黃、儀封、民權之間,命第29軍團軍團長李漢魂指揮第74軍和第64軍的第155師為東路軍,從商丘西進;命第27軍軍長桂永清指揮第71軍為西路軍,從蘭封東進,命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及第20集團軍商震部為北路軍,在定陶、菏澤、東明、考城(今蘭考東北固陽)附近切斷日軍退往黃河北岸的通路。〔71〕同時命第8軍軍長黃傑指揮第8軍、第94軍的第187師及第24師等部堅守碭山、商丘,阻止由徐州沿隴海路西進的日軍。5月21日,第一戰區的部隊開始向日軍第14師團發動進攻。經激烈戰鬥,第74軍的第51師及第71軍第88師的1個旅收復了內黃,第71軍的第87師收復了儀封。5月23日,第71軍及第74軍又奪回了西毛姑寨、楊樓、和樓等村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日軍第14師團集中力量向楊固集、雙塔集地區攻擊,第27軍陣地被突破,桂永清竟率領所屬部隊退向開封、杞縣,令第88師接替第106師防守蘭封。而第88師師長龍慕韓在桂永清退走後,亦於23日夜擅自棄城逃走,致使日軍於24日不戰而佔領隴海路上的戰略要地蘭封。此時,據守碭山的第8軍第102師在日軍猛攻下,師長柏輝章也下令放棄陣地西逃。日軍第16師團於24日佔領碭山。

    中國統帥部對蘭封的失守大為震驚。蔣介石於24日令第一戰區第19集團軍總司令薛岳指揮俞濟時第74軍、李漢魂第64軍、宋希濂第71軍、桂永清第27軍由東向西,命第17軍團長胡宗南由西向東包圍蘭封、羅王寨、三義集、曲興集一帶的日軍第14師團,於25日開始進攻。同時還告誡各軍將領:「此次蘭封會戰,關係整個抗日戰局,胡、李、俞、桂、宋各軍,應遵照薛總司令所示任務,務於本月25日午後6時30分全線總攻,務須於明26日拂曉前將蘭封、三義寨、蘭封口、陳留口、曲興集、羅王寨地區間之敵殲滅。如有畏縮不前、攻擊不力者,按律嚴懲;如戰役中建殊勳或殲敵俘獲最多者,當特予獎給。希飭所部凜遵勿違為要。」〔72〕5月25日,薛岳指揮豫東兵團開始對日軍第14師團發起猛攻。當晚,第71軍即奪回了蘭封車站。26日,第74軍奪回了羅王車站,第71軍猛攻蘭封外圍日軍陣地。27日,第64軍攻佔羅王集,第71軍在攻佔蘭封外圍許多要點後收復了蘭封。日軍第27旅團的殘部向三義寨逃去。羅王車站和蘭封的收復,使隴海路恢復了通車,被隔斷於商丘附近的42列滿載物資的火車得以撤回鄭州。日軍第14師團主力收縮至三義寨附近,被豫東兵團所包圍。但當日軍於28日向第27軍陣地反擊時,桂永清又一次「獨斷命令各部隊向楊固集、紅廟間地區轉移陣地,沿途拋棄無線電機及武器彈藥,情形頗為混亂」。〔73〕統帥部對豫東各部隊未能在限定時間攻殲蘭封附近之敵及第一戰區的部署有所不滿。5月28日,蔣介石下達手令:「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務請毅然決心,速抽6師以上兵力在側後方作預備隊,而指定李鐵軍、李漢魂、俞濟時三軍負責掃清當面殘敵。即使被突破數點,衝出包圍圈外,我可與之野戰,則較為得計。此時東路敵軍必於兩三日內向西急進,由周口直出許昌、鄭州,則後方在在堪虞。若我軍不早為計,則如此大兵群集於狹小區域,且左限黃河,殲滅甚易。務希當機立斷,即於本晚實施,一面整理戰線,一面抽調部隊,以備萬一。並以此意轉薛伯靈(薛岳)、胡宗南,決心遵行,勿稍延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