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第一卷 洛神賦 第80章 婚禮(上) 文 / 召白

    夕陽西斜,黃昏的陽光勾勒過街巷錯落的洛陽城,金色的光輝濃妝塗抹在這盛世神都的宮牆磚瓦間,耀眼的光斑映落在流動的洛河之上。人流如織,往來反覆,熙熙攘攘間等候旌善坊楊家迎接公主的迎親隊伍。

    時辰已至,新駙馬楊洄裝扮整齊,在祖廟拜了祖先,再叩拜了家中長輩,準備前往皇城迎親。

    楊氏為當世大族,楊洄這一支的楊氏族長在宗廟前告知新駙馬……

    「往迎汝妻,承奉宗廟。」

    楊洄叩首……

    「洄不敢辭。」

    隨後辭別楊家,率眾浩浩蕩蕩的前去迎親。

    天津橋頭,一支龐大的隊伍在傍晚的餘暉下朝著皇城的端門而去,一路是吹吹打打的樂器彈奏聲,喜氣祥和,周圍是擁擠的人群,跟隨這支隊伍橫過天津橋,湧向皇城門口。

    過了端門,看熱鬧的人群都被負責治安的金吾衛攔了下來,只有迎親的隊伍進入到皇城之中。駙馬楊洄騎著白色的高頭大馬,身著緋紅色公服,頭戴黑纓冠,腰纏黑錦帶,腳著黑絲靴,沿天街往宮城而去。身邊是數位儐相,後面一輛裝飾極其華麗的迎親花車,周圍數十壯漢跟隨。

    其實這些人在之前都已經給負責治安的金吾衛們備了案,不可能任由陌生的人進入皇城。

    唐朝的婚禮最重要的一個習俗卻是要作詩,從皇族到平民百姓無不遵循,大約這也是唐朝詩詞興盛的原因之一。駙馬楊洄隨身的儐相之中就有本家的才子,除此之外還請了洛陽城中出了名的才子前去一起迎親。

    當然若是新郎官能夠自己作詩那是最好,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楊洄雖說也有些才華,然而怕是還要眾人相助,甚至於在迎親之前就已經準備了不少的詩詞,以便應對婚禮上的場景了。

    隊伍到達應天門,天門緊閉,隊伍右拐往東宮而去,過重光門,穿大半個東宮,來到東宮與宮城相連的延義門,過了延義門,右首便是飛香殿,這次大婚的新娘子便在那裡等候了。

    延義門依舊緊閉,然而門前站了很多宮女太監,還有前來看熱鬧的很多王子公主、國公子女們。

    隊伍住了腳步,吹奏的音樂聲也停了下來。新駙馬楊洄催馬上前敲門,清了清嗓子,喊道……

    「賊來須打,客來須看。報道姑嫂,出來相看。」

    大門背後傳來笑聲,有人從門後說道……

    「何方貴客,深夜叩門。汝是何方君子,何處英才,率眾奏樂,因何而來。」

    大門裡面同樣是看熱鬧的人,宮女丫鬟擠作一團,咸宜公主的親屬姐妹高聲相問。

    楊洄整了整衣衫,朗聲答道……

    「本是洛陽君子、弘農名家,選得功名,故至高門。」

    門內之人又道……

    「既是高門君子,貴勝英流,不審來意,有何所求?」

    楊洄答道……

    「聞君高語,故來相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門裡笑得更開心了……

    「君等貴客,久立門庭。更須申問,可惜時光?」

    楊洄耐著心思答道……

    「並是國中窈窕,明解書章。有疑即問,怎惜時光?」……

    往來對答,新郎駙馬的情況被問了個遍,最終門內才說道……

    「人須知宗,水須知源。請君下馬,賦詩一篇。」

    門依舊沒有打開,裡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郎官作詩一首了。楊洄輕咳一聲,早就應該這樣了,詩詞嘛,很久以前就準備好了。

    「柏是南山柏,將來作門額。門額長時在,女是暫來客。」

    延義門的大門從裡面打開來,早有一群女子從裡面衝出來,手中拿著包裹著厚厚的絲綢錦緞的木棒,嘻嘻哈哈的見人就打。這時候的新郎官忙躲閃一步,隨行的儐相們上前攔住,其實也就是做做樣子,棍棒依舊會招呼在新郎身上,其餘的人在邊上鼓掌歡笑,看著嬉鬧的人群和狼狽的新郎和儐相們。

    這些人打的累了,住了手,新郎扶正躲閃中被打亂了的衣帽,有人送上一杯酒……

    「酒是蒲桃酒,將來上使君,幸垂興飲卻,延得萬年春。」

    楊洄接了過來,抿了一口,其餘是灑向四周。眾人讓了開來,楊洄過延義門,往飛香殿走去。後面的花車及迎親隊伍跟了上去。

    這時候天已經暗了下來,宮城各處,早已經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帳舞蟠龍,簾飛綵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

    楊洄來到飛香殿外,抬頭看去,飛香殿店門緊閉。這時候殿中燈火輝煌,人影晃爍,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咸宜公主並各個伴娘還有李清與壽春在殿中靜待,靜悄無人吭聲,都在關注了殿門外的情況。

    楊洄上得殿前台階,眾儐相一同隨從。這時候正式的高氵朝才要到來。

    楊洄上前問道……

    「咸宜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這就是催妝詩了,新娘子是要催出來的。

    這並不是楊洄的詩了,之前準備好了的。其實這時候眾儐相中也有才華出眾者,若是真需要一首一首的接下去的話,怕是還要出手了。

    門內的伴娘之中有人問道……

    「十二層樓倚碧空,鳳鸞相對立梧桐。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入漢宮。」

    儐相之中有人回道……

    「粉面仙郎選聖朝,偶逢秦女學吹簫。須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鳶噪鵲橋。」……

    隨後詩詞相合往來。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滿面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殿前跟來迎親的隊伍在後面吶喊助威……

    「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

    飛香殿出一片歡騰,然而還是有些克制,畢竟這裡是宮城,雖說旨意已經恩准,但是依舊不能太過分。周圍也有眾多的千牛衛士兵隱在暗處負責治安。

    殿門打開了來,往裡望去,殿中張掛著重重屏風帳簾行障,咸宜在屏風後面的馬鞍上坐了。楊洄邁步入殿,來到行障前,把隨身攜帶來的大雁隔著行障擲了過去,裡面早就有人接過,用五色絲錦纏住雁嘴,被人放置一邊專門看護。婚禮後還要送回新郎家裡。

    楊洄至行障前繼續催妝……

    「夜久更闌月欲斜,繡障玲瓏掩綺羅。為報侍娘渾擎卻,從他駙馬見青娥。」

    賦過詩,終於有人從後面出來,是兩個小孩子,童男童女,兩人撤了行障,站到一旁。壽春的眼睛還咕碌碌的亂轉,一直瞧向駙馬楊洄。

    楊洄上前,給過大雁,以卑位面向北跪在咸宜面前,放大雁在咸宜身旁,四目相對。一時無語。

    其實在之前兩人是見過的。這時候的大唐風氣已經很是開放,男女婚前相見的例子比比皆是。雖說咸宜是公主,然而也沒有太多的禮儀束縛,和楊洄並不陌生。

    奠雁禮行完,侍娘婢女攙扶著咸宜公主出了殿門,周圍伴娘環繞。仔細看時,咸宜還是白天的裝扮,佩以蔽膝,兩臂纏繞青色絲羅披子。粉面嬌羞,低頭垂目,緩步而行。

    新郎、新娘出了大殿,並沒有上到花車之上,而是在眾人簇擁之下前去文成殿,拜見李隆基和武惠妃。

    這時候的文成殿同樣人滿為患了。李隆基、武惠妃以及眾位朝中大臣、皇族郡王以及諸夫人們正在文成殿中熱議著這邊飛香殿中的鬧婚儀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