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長安頌 第139章 朝堂之上,位置之爭 文 / 召白
三月初五的早朝,李隆基雖然上朝的時候推遲了一會兒,但是看上去心情還是不錯,整個人精神也比往常要好。
每天按例的早朝都是君臣相互慰問的場景,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君臣雙方共議的大事,很多事情都是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即使有些事情需要聖上李隆基裁決,大都還是會被推到三省六部的主官那裡。這時候朝堂上的李隆基基本上已經不願意就具體的事務去耗費太多的精力,而是任由諸位相公對軍國大事作出決定,事後再稟明李隆基就好了。
早朝的氣氛還是很好的,君臣相見歡。高力士在喊出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的話後,兵部尚書李適之出列奏道:
「啟奏聖上,昨夜得邊關邸報,朔方、雲中節度使王忠嗣奏勝,王忠嗣數日前在雲中北百里擊退契丹兵馬,斬獲敵首三百五十餘。」
「哦,難道契丹小二們還敢進犯我大唐邊境?王忠嗣為將,朕很是放心。著令兵部嘉獎。」
李隆基點點頭,笑著說道。
「是。」李適之答了,隨後從袖子中拿出一個奏折,雙手上舉,前行一步道:
「稟聖上,隨同一起的還有王將軍的一份奏折,稟奏聖上准許邊軍在雲中百里以北再建兩座城堡,派兵駐紮,以便鞏固戰果,使得朔方、雲中、范陽等連成一線,共禦契丹。」
高力士下了台階,接過李適之手中奏折,回到李隆基身邊,恭敬遞上。李隆基接過奏折,看了看,說道:
「准奏。這事情還得王忠嗣和安祿山共同來做。我大唐北疆有王、安諸位愛卿,朕無憂矣。唉,朕已經多年不出京城,不然,定會親率我大唐軍士,踏平契丹。」
李隆基把奏折放在眼前的龍案之上,問道:
「最近北疆還有什麼消息沒有?」
「回聖上。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稟奏,與李將軍同時間斬契丹賊首千餘。今正率兵北上,預備進軍北平郡。」
李適之說道。
李隆基在坐榻上往前傾了傾身子,看著李適之說道:
「安愛卿又打勝仗了?好,好,不愧是朕看好的人。傳朕的旨意,著令兵部對安、王兩位愛卿隆重嘉獎,朕將親派大臣前去給兩位愛卿賀功。」
隨後便是商定前去慰問的官員,最終的結果卻是宮中的兩個近侍領了聖旨前去雲中、范陽,為王忠嗣和安祿山兩人慶功嘉獎。所賞之物、所賜之官職自不累述。
待一切商定,沒有其他的官員出來上奏折。不過今天李隆基的興致好像很高,看到堂下諸位愛卿恭立兩側,沒有人說話,於是笑著對站在群臣最前面的李林甫說道:
「不知道李愛卿的幾個愛女可選到中意的郎君了沒有?」
聽了李隆基的話,之前安靜的群臣哈哈笑了起來。
這倒是李林甫家中的一段閒話。因為李林甫對自家的女兒很是寵愛,為她們挑選夫君費煞了苦心,每次李府有年輕的才子或者書生拜訪,李家的幾個女兒必定會在屏風後面瞧瞧觀望,看這個年輕人是否中意。李林甫也不以為然,只是任由幾個孩子胡鬧。
這事情傳出去以後,在長安城中都是一個笑料,不過很少人敢在李林甫面前提這種事情罷了。雖然這時候風氣開放,但是這種由女子自己挑選夫婿的事情還是很少,就連李隆基有時候也會拿這種事情跟李林甫開個玩笑。
「有勞聖上牽掛。微臣家教不嚴,幾個孩兒胡鬧,很是慚愧。」
李林甫躬身說道。
「哈哈,這有什麼。雖然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一個女子能嫁給自己中意的夫婿,也是一段佳緣。前兩天上巳節府中設宴,玲瓏等人可選到中意的郎君?」
李隆基哈哈笑道。
「微臣慚愧,那一日玲瓏卻是跟著李嶼一同去了曲江池那裡赴宴。不曾聽說她提到過誰。不過李嶼回到家中以後倒是提及長公主義子在宴會之上以一首《琵琶行》詩才冠眾人。這首詩這兩日在長安城中很快就傳了起來。」
李林甫說道。
自那日宴會過後,李玲瓏對李清和崔景秀兩人確實有著不錯的印象,事後也懇求兄長李嶼去請兩人過來府中做客。李嶼那裡不知道李玲瓏的心思,對於這種事情還是跟李林甫說了,李林甫倒是也頗為好奇的。雖然這時候李林甫已經是百官之首,位居相位十餘年,但是群臣之中依然有不少的人是跟李林甫意見相左的,甚至於有可能威脅到李林甫的相位的。
這時候的長公主在聖上李隆基面前卻是極為得寵,作為長公主唯一的義子,若是李家能跟長公主府的李清結了姻緣,那李林甫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
當然這種事情李林甫自己不能提,這時候也不過是旁敲側擊的說上一句,若是李隆基一時興起而賜婚,那就最為完美了。
「哈哈哈,李清剛來長安,就惹出不少事情。這時候又去宴會上寫詩去了?這小子真是越發胡鬧了。」
李隆基大笑道,雖然說著李清胡鬧,但是言語之中對李清卻是有些溺愛的。這大約也是愛屋及烏的緣故。
提到李清,李隆基想起之前的事情,看了一眼堂下站立的諸卿,問道:
「京兆尹可在?」
裴玉忙出列道:
「微臣到。」
一個早朝,裴玉站在那裡一直沒有說話,就連剛才李隆基說起李林甫家中女兒的事情的時候,裴玉也沒有任何笑意。從李清被刺之事發生以後,李隆基在朝堂上親自過問,並給了破案期限。然而一天天過去,兩個兇手卻始終沒有音信,裴玉最怕的就是李隆基問起此事。這時候聽到李隆基喊自己,忙出列答了,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之前長公主義子被刺一案,京兆府辦的怎麼樣了?」
李隆基輕聲問道。
裴玉心中「咯登」一聲,還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這時候裴玉撲騰一下跪在那裡,顫聲說道:
「臣罪該萬死。」
李隆基看著裴玉的樣子,那裡還不知道事情的進展,皺了皺眉,沉默了片刻,壓制住心中的怒意,沉聲說道:
「朕給你這幾天時間,竟然連個人都抓不到。你這京兆府是怎麼當的?」
李隆基隨後又道:
「這京兆尹的位子你就不要做了,即刻起回府反省,等候發落。」
「是。」
裴玉小聲說道,隨後站起來慢慢退出朝堂。
李隆基看了看堂下眾位大臣,隨即問道:
「眾位愛卿,認為誰可擔當京兆尹一職?」
站在朝堂上的眾人一陣騷動,京兆尹是個很重要的職位,不過也是一個最為麻煩的職位,從京兆府設立以來,沒有哪個人在這個位置上坐過太長時間,裴玉也不過是待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因為此事而被李隆基給免了去。
京兆尹的位置空缺,對於李林甫、李適之等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之前這個位置被裴玉佔著,說白了就是被世家裴家給佔了去,而朝堂之上另外一個裴姓世家的代表就是戶部尚書裴寬。這時候裴寬不在京城,對於裴玉的去職就沒有什麼的影響力。
片刻過後,李林甫出列,躬身說道:
「臣以為讓蕭炅擔任京兆尹最為合適。」
「微臣反對。」李適之出列,說道:
「那蕭炅才情不高,處事不明,如何能擔任京兆尹的職位。」
蕭炅這時候是河南尹,在朝堂上並不怎麼得勢,不過後來卻是對李林甫阿諛奉承,頗得李林甫賞識。李林甫之所以看中蕭炅的另外一個原因卻是兩人才學都不甚高。蕭炅此前還出現過認錯字的情況,這種事情李林甫之前也犯過,所以李適之對李林甫和蕭炅這樣才學不高的人有些排斥。
「不知道李尚書所說才情不高、處事不明所指何事。李某也鬧過認錯字的笑話,不是也得聖上賞識,位列相位麼。李尚書不能就此否認蕭炅此人。更何況,蕭炅辦事靈活,善於通變,對於像辦理長公主義子被刺這種案件極有辦法。若是做了這京兆尹的位子,刺殺一案定然很快就能解決。」
李適之正要出言駁斥,李隆基皺眉說道:
「好了,就讓蕭炅暫代京兆尹一職,專門負責這個案子,若是做的好,想必李愛卿也就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了。」
既然李隆基發了話,李適之哪裡還能反對,憤憤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早朝沒有什麼其他要商議的東西,隨後李隆基便宣佈了退朝。
自有專門宣旨的宦官待三省擬定聖旨之後前去宣旨,調那蕭炅任職京兆尹。
群臣隨後出了朝堂,在往外走的時候,李林甫在最前面悠然的行走,李適之在旁邊看了一眼,沒有說話,隨即快步遠去了。
李林甫看了看李適之的背影,冷笑了一聲,沒有再過理會,心中想的倒是另外一件事情,雖然算是被自己人得了這京兆府尹的職位,但是能不能坐穩還要看李清一案處理的結果是不是能讓李隆基滿意了,自己應該想個法子。李林甫正在想著這件事,身後一個聲音傳過來:
「李相請留步,某有一事想告知李相。」李林甫回頭,看見一個三十來歲的官員走了過來,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