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歡 第204章 邁向大商人的第一步 文 / 召白
對於如何掙錢,李清也沒有太好的方法,作為後世之人,李清三十年的經歷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真正接觸到如何賺錢的營生還是很少。當然並不是說李清就沒有能力去掙錢,主要的還是前世之中專注與自己研究的學問而沒有去過多接觸商業上的東西。
這時候的唐朝,士、農、工、商,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賺取錢財的機會。李清現在貴為侯爵,要是想有錢,會有大把的人上門送過來,但是這種並不是正經的途徑,李清也不屑於用這樣的手段和方法。
除此之外便是農、工、商。
這時候的世家或是皇室貴族依舊還是把土地作為最大的財富來源,有些皇族或者世家名下土地之多令人咂舌,而這些土地和依附於土地的人們正是財富最大的創造者。作為侯爵的李清並沒有自己的封地,李家是商賈之家,雖然這些年也有意識的購買了些土地,然而相對來說土地的產出還是比不上經商的收入。
工業的話更是妄談,這時候所謂的工業甚至於連雛形還沒有形成,如果真要算的話最多也是一些小的手工作坊,當然這些手工作坊在長安這樣的大都市裡面還是相對比較多的。
對於李清來說能夠獲取大量錢財的便隻身下商業一道了。
隨著開元天寶年商業的發展,商業已經具備了很大的規模,西域胡商過來,大唐商人去往,做為絲綢之路的起始地,長安匯聚了無數的商賈。那些大的世家勳貴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商事,家中從事商業的子弟很多,無數的奴僕為此奔波,為家族賺取著不菲的財富,而李家只是諸多商賈之中並不顯眼的一家而已。
回到侯府,李清走到前堂時,李仁濟和李瑞正坐在那裡商量什麼事情,兩人看見李清過來,李瑞打了聲招呼:
「二郎回來了。」
李清點點頭,上前給李仁濟見了禮,坐在了旁邊,想聽聽兩人說些什麼事情。
自從李清被封為侯爵之後,李仁濟和李瑞對該如何對待李清有些犯難。說實話,李仁濟和李瑞都是普通平民,跟封侯的李清在身份上有著天差地別,這時候的人對等級制度又根深蒂固,即便跟李清是父子、兄弟關係,因為身份的差別還是讓李仁濟和李瑞有些為難。
說實話,因為李清在王屋山學藝十年,與李仁濟和李瑞的關係還是有些生疏,所以李仁濟和李瑞等人對待李清的態度有所遲疑也是可以想像的。
李清及時發現了家裡人對待自己態度的轉變,笑著勸說過了李仁濟和李瑞並家中丫鬟奴僕,一切照舊。
隨著日子長久,家裡人發現李清還是原來的李清,在僕人眼中小郎君還是原先的小郎君,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侯爵。
整個侯府之中還是以李仁濟這位家長為尊,李瑞依舊負責家裡生意場上的事情,而李清也還是李家那個和藹可親、自然平和的小郎君,家中的大小事情李清並不多過問。
李仁濟和李瑞說的是家中布行的事情。
「最近又從蜀中新進了一批錦緞,不過給我們提供貨物的蜀中劉家因為家中變故,以後怕是貨源方面不能保證。」
李瑞輕聲說道。
李仁濟點點頭,看了一眼李清,隨後說道:
「自從清兒被封侯爵,家中布行的生意變得好了很多。貨源方面還是要抓緊,不然到時候無貨可賣,就被動了。你沒有去王家問一下他們的貨源,不行的話從他們那裡調一批綢緞過來。」
李清被封侯爵之後,李家在長安西市的布行因為有著侯府的背景,很多此前有過生意往來的變得更加密切,即便之前沒有打過交道的也前來商議生意上的事情。
「去問過了。王家情況跟我們差不多,生意也變得好了不少,他們那裡也沒有多餘的貨源。」
李瑞有些犯難的說道。
李仁濟歎息道:
「蜀中的貨源大都還是控制在張氏布行手中,雖然張家前段時間受了些影響,但是對蜀中的貨源控制的越發緊了。」
「來年開春之後,孩兒想去往江南一帶看看,這些年從那裡過來的絲綢錦緞質量也不錯,銷量甚至比蜀中的還要好。」
李瑞看著李仁濟,提議道。
「也好,家中是應該拓展一下貨源了。我這次從蜀中出來,以後估計很少回去了,我們家在那裡的作坊都已經賣掉,以後還要另外想辦法。」
李仁濟贊同道,擺了下手,接著說,
「這些天就多進些麻布,雖然利潤少,但生意總還是要做。」
坐在一旁的李清聽到兩人對答,心中突然一動,問李仁濟道:
「家中除了綢緞和麻布,沒有經營其他布料嗎?」
李瑞接口道:
「蜀錦利潤較高,家中以前在蜀中有作坊和貨源,一直經營這些,而麻布是因為銷量比較大。除了這些,還有零星的其他布料,不過都不是主要的。」
「我在市面上好像見過棉布,家中可曾經營棉布生意?」
李清問道。
「棉布?白疊布吧。這些布料市場上並不多見,一般都是從西域來的胡商捎帶一些,京城之中好像也只有張家經營,不過數量太少,製作不易,利潤相對來說很小,基本上很少有商家販賣這種布料。」
李瑞皺眉想了下,才答道。
「製作白疊布的棉花只有大唐西域和嶺南一帶種植,因為種植數量太少,工藝太複雜繁瑣,雖然價格很高,但成本也高,基本上不可能大量生產,所以很少有人涉足這種布料的生意。」
李仁濟在一旁接著說道。
「家裡可以做些棉布生意的。」
李清望著李仁濟和李瑞,輕聲說道。
李仁濟和李瑞有些詫異的看著李清,不知道李清為什麼突然說出這種話。
雖然李清從小聰慧,但也只是表現在詩書才情上,兩人並不認為李清對這些商業上的事情也懂,聽到李清的話,李仁濟和李瑞笑了笑,看成李清不瞭解商事而隨便提出的建議了。
李瑞笑著說道:
「二郎把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我們家從來沒有經營過這種布料,且不說製作白疊布的棉花本來就少,中原地區基本沒有人種植,就只把棉絨裡面的籽給剝掉就需要花大工夫,一個人一天剝不了多少,效率太低。更何況後續還要彈棉花,紡成棉線,再織成棉布。這些工藝我們都沒有。」
李仁濟也在旁邊點頭稱是。
「我倒是對棉布的製作工藝略知一二。」
李清輕聲說道。
說實話,李清對棉布的製作過程也只知道個大概,這還是拜前世所賜。
以前小時候,家裡經常種植棉花,閒時紡棉線,織棉布。還是小孩子的李清就成天的跟在母親後面看這些,對此倒是有著清晰的印象,對棉布的整個製作過程算是瞭解。
當時都是純手工,製作工藝也不是太過複雜,想來如果放到現在也應該能夠使用。
李仁濟和李瑞聽到李清的話,眼睛一亮。棉布相對於絲綢錦緞、麻布等布料來說,好處不用多說,若是能夠知道製作的工藝,未必沒有經營的可能。
李仁濟和李瑞心中熱切,不過想到中間的難度,又冷靜下來,李仁濟皺眉問道:
「你是從那裡弄到的製作工藝?」
「哦……」
李清頓了下,總不能說是後世帶過來的,
「我也是無意間從一位嶺南過來的人那裡知道的。覺得有些用處,就留意了下。」
李清托詞道。
「哪裡會那麼容易,之前我也打聽過張氏布行關於白疊布的製作工藝,雖然並不十分清楚,不過工藝之繁瑣,效率之低下實在是沒有必要去做這種事情。」
李瑞在旁邊反對道。
「我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和工藝呢?」
李清看著李瑞,笑著說道。
「若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製作這種布料,那簡直是一本萬利。」
李瑞說出這話來,連自己也嚇了一跳。現在市面棉布不多見,但是價錢很高,如何能夠用更簡便易行的工藝製作棉布,大大降低製作成本的話,無異於是一本萬利,說不定比絲綢錦緞的利潤還要高。
「二郎快把你知道的跟父親和我講一下。」
李瑞有些興奮的催促,如果棉布真能製作成功的話,家中的生意絕對會一飛沖天,說不定不久就會成為長安城最大的布商。
李仁濟看到李瑞的模樣,笑著說道:
「忙什麼,既然二郎知道,難不成還能跑了去。二郎剛從外面回來,還是先好好休息一下,這件事情日後再說。」
李瑞有些訕訕,隨後笑著說道:
「倒是我有些著急了。」
「無妨。」
李清笑著說道,
「其實也不急於一時。我所知道的也只是個大概,工藝技術我也並不太懂,容後我把這些東西寫下來給阿耶和兄長參詳。到時候還需要有經驗的作坊工人不斷的實驗、改進才能投入使用。」
李仁濟在旁邊沉吟片刻,接著說道:
「即便有了工藝,這生產棉布所需的棉花也是一個問題,這些東西聽說只有西域和嶺南有,這兩個地方太遠,來回所浪費的時間太長,怕是到時候成本也不少。」
「好像在福州和蘇杭一帶應該也有種植的。大兄不是說過年以後想去那裡看看,進些絲綢之類的麼,正好可以留意一下。棉花這種作物其實在中原地區也能成長,到時候請些有經驗的人移植過來好了。」
李清說道,後世松滬一代的確是棉花的一個產區。唐朝這時候有沒有李清不太清楚,不過即便是沒有,到時候想辦法弄到棉花的種子移植關中也可以。
「嗯。」
李仁濟點點頭,扭頭吩咐李瑞道,
「等二郎把工藝寫出來以後,你找些可靠的、跟隨我們多年的人試驗一下。正好冬日裡事情閒些,能夠在來年新棉下來之前試驗成功就好。」
李瑞點頭答應,李仁濟之所以吩咐找可靠的人來做這件事情,還是處於保密的需要,李清所說的這些東西,放在這時候絕對是最為絕密的技術,保密的事情自然要做好。
「大兄還可以找些從西域或者嶺南過來的人,看是不是有人知道這些棉布製作工藝的。這樣也能根據我說的方法進行調整。」
李清在旁邊說道。
李瑞呵呵笑道:
「這個我自然知道,難不成二郎把為兄當成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不成?」
李仁濟和李清在旁邊大笑。一時間前堂之中歡暢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