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歡 第214章 有人效仿,有人領先 文 / 召白
「陳少監,這十多日,對《長安時報》的研究可有所獲?」
李林甫喝了口茶,隨口問道。
「僅從這幾期的《長安時報》來看,可供參考的東西不多,不過倒也獲益良多。」
旁邊坐著的一人笑著答道。
說話的人是陳希烈,這時候官居秘書省秘書少監,從四品的官員,在朝中算是依附李林甫的一派。
開元中,陳希烈代張九齡判集賢院事,掌集賢院,李隆基的很多聖諭都是出自其手,詩詞文采在聖上面前頗得盛讚。陳希烈精通玄學,常在宮中講《老子》、《周易》,李隆基又是一個崇道的皇帝,所以陳希烈深得眷待。
這次有關朝廷官報的籌備,李林甫把事情交給了陳希烈去做,又從翰林院、國子監、太學等處抽調了部分人員一起籌辦。陳希烈這次過來就是關於朝廷官報的事情。
「哦,說來聽聽?」
李林甫放下手中的茶碗,好奇地說道。
「報紙一物,在《長安時報》出來之前從未有過。根據《長安時報》創刊詞的說法,這報紙就是刊載時事消息,作為讓百姓瞭解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載體。報紙的這種作用也只有朝廷的邸報略微相似。然而邸報僅僅是給官員看的,上面只是朝廷的一些政令之類的東西,而報紙卻是把刊載的內容擴大開來,受眾也變成了百姓。()現在想想,報紙簡直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嗯。」
李林甫點點頭,有些讚歎道:
「本相也不得不服李清這人的才思,竟然能夠創辦出《長安時報》這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物。」
「是。京城之中也流傳有他的幾首詩作,雖然很少,但大都是絕佳之作,看來才華是有的,難怪玉真公主對其極力栽培。最近就連太子好像也頻頻向李清示好。」
陳希烈往前探探身,小聲說道。
李林甫看著陳希烈,笑了笑,接著說道:
「且不去管這些事情,接著說。」
「從《長安時報》上所刊載的內容來看,都是些長安城中的八卦故事、民生消息,這些並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不過其中一個版面刊登的詩詞文章倒是對長安城中的學子書生影響甚大,就連崔、薛等京城儒學名宿都贊《長安時報》開『歷史未有之先河』。」
陳希烈說道。
「哦?」
李林甫不置可否。
「自《長安時報》發行至今,在京城之中影響愈深,其中刊登的詩詞文章俱為佳作,詩詞的作者也隨報紙的發行而漸漸揚名長安,這對那些學子書生們有很大的吸引力。聽說東市的文淵齋每天都擠滿了人,大都是希望把自己的詩作刊登在《長安時報》的讀書人。」
陳希烈把這些天京城中部分學子的動向說出來。
李林甫沉思片刻,淡淡說道:
「本相倒是沒有想到這些,看來那李清所謀甚大啊。」
唐朝的科舉現在變得已經普遍,天下的讀書人幾乎都會想著去參加科舉考個進士,這些年朝廷的官員之中進士出身的人也越來越多。科舉考試除了看重才華之外,一個人的名氣也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這時候的讀書人都想著揚名立萬,使自己的才華名揚於天下。
這時候詩會、詩社的興盛,行卷風氣都是科舉帶來的一種結果。讀書人爭相去參加不同的詩會、詩社,給達官貴人行卷,所求不過是出名而已,這時候如果《長安時報》能夠給這些人帶來名聲,書生們當然會趨之若鶩。
《長安時報》這一舉措倒是會起到爭奪士子之心的作用,大唐士林自然對《長安時報》的這種做法大加認可和支持。
朝廷以後的官員很多都會從科舉之中產生,若是憑借《長安時報》揚名而考中進士,這些人自然會對《長安時報》的創辦人李清有一種感恩之情,這無異於是師生之情。如果以後這些人在朝廷之中做了官、任了職,無形之中就會是李清的一大助力。長久下去,李清憑借這些「師生之情」將無往而不利。
李林甫想了一會兒,突然說道:
「看來要盡快把官報給辦出來。這刊登詩詞的版面也要有。」
「是。」陳希烈答應道,
「不過這官報畢竟是朝廷主辦的報紙,不能像《長安時報》那樣可以刊登風月場上的八卦新聞,具體該刊登些什麼還要李相定奪。」
「可有預案?」
「有。」
陳希烈說著從袖子裡面拿出一份奏折出來,雙手遞給李林甫。
李林甫打開奏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記著的諸多事項,都是擬定的官報要刊登的內容。
李林甫一一看下去,不時點頭。
奏折上面有朝廷的法令以及解說,官府衙門的介紹,也有市井之間關於民生方面的東西,以及長安和大唐各地的一些新聞,甚至於還有大唐各處官府所取得的成就。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刊登才子的詩詞歌賦的版面,另外比《長安時報》多的一個版面是介紹經義、書學、算學等科舉考試項目的內容。這這些方面,朝廷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李林甫看到這個內容,讚道:
「陳少監果然是奇才,這兩個版面一出,那些讀書人還不爭相購買官報。」
「李相謬讚了。」
陳希烈笑道,
「若是內容沒有什麼違禁之處,下官就讓人開始籌印報紙了。不過這官報還沒有正式的名稱,要李相多多費勞。」
官報的名稱自然不是陳希烈所能隨便起的,這種事情自然想著拍李林甫的馬匹。
李林甫想了一下,說道:
「聖上對此很是關心,待明日進宮,本相請聖上定奪。」
陳希烈說道:
「是。不過官辦報紙,開銷甚巨,這花費的錢兩……?」
「既然是官辦,自然是朝廷出錢,你去戶部讓他們專門批一部分錢出來,有為難之處去找王鉷。」
「是。這次的官報是集賢院、國子監、翰林院等一同籌辦,那以後主辦應該是誰怕會有爭執。」
陳希烈有些擔心道。
李林甫笑著擺手道:
「都不用爭執,主辦就放在中書省下。」
李林甫這時候是中書令,這是要自己親自抓官報一事了。
陳希烈看了看李林甫,沒有再說什麼。
這裡李林甫和陳希烈在商談官報的時候,位於長安東市的文淵齋後堂,李清直起腰來,拍了拍手,笑著說道:「成了,這些天總算沒有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