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六章 穩定魏郡 文 / 木星上的土
「兄長,那沮授真不知好歹,兄長好意來請他,可他倒好,要不是兄長你剛剛相阻,瑜肯定罵他一罵。」劉越等出了沮授府,周瑜還是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劉越到是不放心上,只是沮授這一走,以後要想再招攬,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了,看來自己還真是和他沒命數。
「公瑾不必多說了,走吧,咱們回魏郡。」最後劉越也只能回去了。
不過來到三國,有一人劉越和其他人一樣都想把他招致麾下,那就是常山趙雲,劉越也想去常山郡走一趟,不過常山郡位於冀州北部,離魏郡太遠,而且劉越要是長久不到任,朝廷知道了也不好,所以無奈之下,只能先行回去,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魏郡是冀州的一個大郡,歷史上中平年間,冀州治所由信都移至鄴縣,不過現在冀州的治所還是在信都,而劉越上任的魏郡,治所鄴縣。回來的時間就比較快了,等到劉越騎馬看到鄴城高大的城牆時,總算能鬆口氣了,這裡將是自己的起點。
「主公,這些都是府外收到的拜帖。」許褚把一打的拜帖上前交給了劉越。
劉越拿過這些拜帖之後,也不當回事,就隨意的扔到桌上,然後問許褚,「仲康,你說我人品好嗎?要是好,怎麼那沮授不願來我這,要是不好,這些傢伙怎麼都想來拜會我呢?」
「主公,人品是什麼?」這一說有點憨的許褚表現的更憨了,「不過主公叫俺幹什麼俺就幹什麼,俺只要聽主公就行了。」說完又露出了傻傻的憨笑。
對於許褚這種忠實的保鏢,劉越有時也無奈啊,至少只能找他說話的時候也不知道跟著傢伙說些什麼,一問三不知。不過劉越也知道這些送來拜帖的人,不是看劉越的人品好,只是劉越剛剛出任太守,禮數上要做到位,否則以後新太守給自己這些人小鞋穿那不是慘了。
劉越到任已經好些天了,只是剛開始的時候和鄴縣的官吏見了下,後來就一直呆在太守府裡不出來,主要是想看看這魏郡是不是和梁國一樣麻煩。不過經過幾日之後,發現這裡還是比較放心的,前任太守雖然政績不怎麼樣,但是留下的官吏還算可以,這裡沒有強勢的人物來和劉越作對,只是世家肯定也在鄴縣佔據主流,不過這些世家雖然多,不過他們還是比較老實的,不想梁國楊響直接會和劉越對著幹,不知道是不是沒個領頭的呢?
這些日子,劉越主要是查閱了魏郡的情況,包括人口戶籍,郡兵錢糧等。魏郡在黃巾之亂之前,由於介於冀州和洛陽之間,所以往來商賈較多,戶籍達到將近二十萬戶,人口接近百萬,但是黃巾之亂開始之後,人口急劇流失,現在在冊戶籍只接近十二萬戶,當然,這其中不包括流民和一些世家大族隱秘的人口數,不過也是相當大的一個郡了。
其實朝廷派劉越來是安定地方,剿滅黃巾,不過劉越來了之後,雖然發現魏郡也有黃巾賊,不過那都是小股,現在魏郡比較多的就是流民為禍了。這些流民沒有土地,就不能生產自給自足,人一旦挨餓之下,那就會想辦法,所以多是小股流民襲擊商旅路人,而襲擊世族的反而比較少,一來是人數較少,二來這些人只是農民,根本沒黃巾那麼大的膽子對著些大老爺動武。
前任太守採取的辦法是剿,只要哪裡有流民,就以黃巾之名剿之,久而久之,這些人也學精明了,來官軍了,就當百姓,官軍一走,肚子餓了就打劫那些商戶以此為生,所以屢剿不滅。劉越要想穩定魏郡,所以首先要穩定的是這些流民問題。
劉越首先是任命自己的二哥劉梁為都尉,掌管魏郡三萬兵馬,直接聽從自己的指揮,這次很容易就接管了魏郡兵權。而張飛和文丑都為校尉,協助劉梁統領這三萬人馬,許褚為自己的親衛大將,讓他挑選一些人與原本的護衛組成一千人,護衛自己的安全。
之後周瑜馬上就跑過來找劉越他要幹什麼,劉越本來想讓周瑜幫自己處理處理下公務,現在也就這小子能有耐心點,誰知道周瑜一聽不幹,非要去軍營。劉越最後被纏著沒辦法了,只能答應他,不過跟他說劉梁、張飛和文丑各統領一萬人馬,他要過去就只能先在他們那打下手了,本來劉越以為周瑜會知難而退,誰知道這小子還挺高興,不過希望劉越要是以後增兵了,也要讓他統領一軍。劉越口頭上答應,不過把周瑜扔到軍營了,讓他幫著劉梁等人操練兵馬,也是不錯的,這傢伙理論不是很強了嗎。
「仲康,你待會找人把這些送拜帖的人都一一回復下,就說我明日府上設宴,宴請他們過府。」劉越看了看桌上的拜帖,又拿起來交給了許褚。
「喏,主公。」
看許褚出去了,劉越若有所思,現在自己要把下面的人馴服下,然後開始處理流民的問題,否則內部不穩,怎麼往外發展呢。
次日太守府,劉越舉杯對眾人說道,「各位,越此次出任魏郡,乃是朝廷信任,今後還有多多仰仗魏郡各位的支持,諸位,請。」
「太守大人客氣了。」看到劉越這麼好說話,無論是魏郡官吏,還是鄴縣世族,都鬆了口氣,至少看來劉越在擔任魏郡太守的期間應該還是好說話的。
「諸位,近日我查閱了各地公務,發現多有流民襲擾百姓,我心甚是憂慮啊。若是長此以往,對我魏郡也是隱患,本太守有一法子,不過需要各位鼎力相助,不知各位能否相幫呢?」
「太守大人,這些刁民也真是可惡,只要大人吩咐,我等必定竭力。」
「這些流民因何滋擾地方,不就是無法生存,不過我魏郡之地土地也不是很多,黃巾之亂時本太守聽說又荒廢了好多良田,想向各位租借些良田招撫流民,當然,流民在上面所種糧食,太守府收取一定的份額之後,只要流民能養活自己,其餘各位按契約收取。」
劉越上面一說,下面的人心思馬上活絡開了,在計算這樣到底合不合算,這些人黃巾之亂的時候確實侵吞了好些良田,現在給這些流民也不是不可,反正自己那邊也沒那麼多人種,現在是太守府出面擔保。
「各位,本官前次在梁國之時,那梁國長史在黃巾之亂時不思保境安民,卻私吞百姓良田,後本官讓他交出私吞百姓的良田,此人竟為一己之私,帶兵私圍太守府,最後被本官誅殺。本官來自范縣,也知各位家中些事,若有多餘,可否…」
劉越說的很明白了,現在不是要你們交出土地,只是讓你們租給流民,讓流民安定下來,否則劉越一旦真得追究起來,你們這些人哪個沒私吞過的,真要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
「大人為我魏郡百姓著想,真是我魏郡之福,下官願聽從大人安排。」
「下官也願聽從大人安排。」……
等到宴會結束時,劉越已經手裡握有大部分良田了,不過相對這些家族來說還是小數,但是足夠了,只要再把一些荒蕪的田地開墾出來,先把魏郡安定下來再說。
當然,要是劉越現在有自己的文臣班底,也不用這麼辛苦,兵馬那邊有劉梁看著,自己可以放心了,現在就等著風雲際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