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七章 袁紹出奔渤海 文 / 木星上的土
從劉越來到魏郡到中平六年,這一年多的時間,劉越招撫流民以事生產,進剿郡內盜賊,時魏郡開始自安,而劉越舉賢任能,結交世家,一直之間,在冀州名聲大震,連冀州牧韓馥也發來公文稱讚劉越。
劉越讓劉梁統領郡兵,再從流民中徵召一萬人,總共四萬為屏障,這一萬人劉越直接交給周瑜訓練,別看歷史上周瑜只訓練過水軍,跟他認識後劉越才知道這傢伙只要是軍事的都懂,難怪是軍事天才。而後在郡內以及冀州之內,甚至向北方買馬,古代戰爭,騎兵可是重要的兵種,不過很可惜,劉越花了很久也只買到三千匹,而且只是一般的馬,和真真正正的戰馬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過自己現在還不能太招搖的向幽州北邊的草原上交易馬屁,這些朝廷可是管制很嚴格的,自己也沒有專門的人來去草原,所以總的來說,劉越現在時極其缺少人才,只要是人才,劉越都想招致麾下。但是這麼久了,還是沒發現個有名的人來投奔自己,雖然自己現在的名聲也不錯。
中平六年,天下大事始發。靈帝劉宏一直久病纏身,於這一年未及安排身後之事,就駕崩於洛陽宮中。張讓等十常侍於中常侍蹇碩害怕皇長子劉辯即位後,大將軍何進自此掌控權柄,對他們這些一直於他作對的人不利,於是決定封鎖消息,秘不發喪,而西園上軍校尉蹇碩更是害怕之前對何進的態度不好,欲謀殺何進於宮中。幸好有人提醒何進,才讓何進逃過一劫。之後何進引北軍以及西園軍兵控制了皇宮,攜百官扶立劉辯於靈帝柩前即位,而後領兵誅殺十常侍和蹇碩。
蹇碩於亂軍中被殺,不過何進卻聽從了何皇后的勸告,放過了十常侍等人,這時董太后看劉辯即位已成定局,只好默認,不過為了劉協的人身安全考慮,提拔自己家族中人出任朝廷要職,而且拉攏十常侍以對抗何進,這時的洛陽更進一步時局紛亂,各派互相爭權奪利。但是何進以外戚身份,錄尚書事,其餘黨羽各封官職,一時之間權傾朝野,之後更是打壓董太后一派,不久之後於河間鴆殺董太后,這時十常侍等要一次的僥倖活了下來,而且是結交何進之弟和母親的緣故。劉越在之後於魏郡知道這些以後,真不知道該說何進什麼好,人家都更你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了,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過十常侍,這不是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嗎?果然,之後何進就被十常侍謀殺於皇宮之中,這之前何進還做了件蠢事,聽從了袁紹的意見,招四方豪傑來京共誅閹宦。
何進的大將軍府文書發往各地,發到西涼時,一人大笑,「何進無謀之輩,安能定社稷穩朝綱,此我等天賜良機。」
這人就是劉越一直記掛的董卓,董卓自從遠離朝堂之後,時刻想著能再一次重回洛陽,也好讓那些昔日嘲笑自己的朝廷重臣知道,我董卓也能再回來,而且這次還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岳父大人,這何進有名無實,此次岳父大人進京,小婿在此恭祝岳父大人一朝登頂,權傾天下。」
「哈哈哈哈,文優,為父若能掌握朝政,必不會虧待你的,等那時為父可要好好的….」董卓想起之前那些嘲笑自己奉承十常侍,無能之輩的人,臉上露出猙獰的表情。
次日,董卓點西涼兵二十萬,逕直朝洛陽出發,董卓也不知道何進還招了何人進京,不過董卓認為李儒的話是正確的,提早一步到達洛陽,就能掌控局勢,使自身處於優勢,否者若讓他人捷足先登,萬事休矣。不過董卓還有一點沒跟李儒直接說出來,若到時真有人比他董卓早一步到洛陽,事不濟,萬不得以只能以武用強,我董仲穎這二十萬西涼兵,可不是來洛陽走一遭的。
之後事情如歷史一樣,何進被殺,袁紹等帶兵入宮,張讓等脅迫漢帝和陳留王出逃,董卓趁機控制了洛陽,不過董卓這時還沒有完全控制住洛陽,不要說百官,就是還有一人,董卓也必須忌憚,那就是并州刺史丁原,丁原此次也是和董卓一樣,奉大將軍何進之命進京,不過來京之後十常侍已死,至於丁原是不是也和董卓抱著一樣的想法,這就不得而知了。
數日前,劉越接到曹操從洛陽發來的書信,盡述洛陽期間發生之事,說道何進招外將進京之事,自己也曾經出面阻止過,不過何進不聽自己之言,最後身死,不過他死是死了,卻給洛陽百官留下了一副亂攤子,現在董卓和丁原進京,現在時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下面還說董卓想要廢少帝立陳留王,不過宴席上百官不同意,袁紹更是仗劍怒目而視,最後憤憤而去。董卓以袁家門生故吏眾人,不想樹敵過眾,只好封袁紹為渤海太守,祈鄉侯。還言本初可能要過魏郡,讓劉越好生安慰下他。
書信的內容都是介紹最近朝廷之事居多,不過最後曹操卻在書信的結尾處寫了句,「我曹孟德今日要謀大事,也讓眾臣自此之後不敢小覷我曹操。」這句沒頭沒尾的話,把劉越說的不明所以,難道老曹是說要去刺殺董卓,貌似也就這件是可以讓曹操誇耀下。
果然沒幾日,袁紹就見過魏郡鄴縣,劉越和袁紹是老朋友了,當然要招待下了,而用曹操的話將,給袁紹壓壓驚。
「叔義,真沒想到你我這麼快就相見了?」鄴縣太守府,劉越把周瑜也一起叫過來作陪,三人喝了下,袁紹就發了下感慨。
「本初,你也不必動怒,孟德已經把洛陽發生之事全都告訴我了,那董卓就是無能之輩,這種人必不會得到百官支持,更不會長久。」
「可恨啊,早知如此,當日就不該建議大將軍招外將進京了,那董卓還妄想學伊尹,霍光,謀廢天子,把持朝政!」
劉越心想你現在這麼說早幹嘛去了,不過劉越看袁紹這樣子也不是很擔心漢室,難道這傢伙是故意這麼做的。這樣一想劉越就想到後世許多人都在說袁紹其實是早知道外將進京的危害,不過是不說出來,而其他人說出來了,在何進面前的份量又不夠,他是想引起天下大亂,然後他們袁家趁機奪取。不過劉越知道袁紹這麼說肯定是一時之想,根本就沒想過要什麼袁家奪取天下,只是他沒想到這些人帶兵進京之後會這樣子。
「不過還好,自我出奔洛陽之時,董卓也不是全無顧忌,并州刺史丁原也領兵進京,這樣董卓也不敢妄議。」
劉越對著袁紹苦笑了下,「本初,你不知道,孟德前些日子來信言道,自你出京之後,那董卓收買丁刺史帳下主簿呂布,那呂布乃貪財忘義小人,殺了丁刺史投奔了董卓,更認董卓為義父,而後董卓盡受并州兵馬,加上之前北軍和西園兵馬,洛陽已在董卓控制之下。這之後,董卓更是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啊….」袁紹聽到劉越的話大驚,一時心中難安。
「本初,本初,你沒事吧?」看到袁紹半天還是呆在那,劉越就只好出言提醒。
「可恨,叔義,我也不與你多做久候,現在我就去渤海,告辭了。」
劉越也知道現在要讓袁紹多留會是不可能了,劉越也想過是否現在就直接幹掉袁紹,那以後就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不過想想劉越還是算了,就憑自己和袁紹是好友,自己也下不了手。
「公瑾,剛剛你一直不說話,為何?」要不是劉越想起,還真忘了周瑜也在,劉越讓周瑜回來,主要是現在自己手下也就周瑜一個可以為自己出謀的,雖然周瑜擅長軍事,不過現在也只能先將就了,等到以後自己班底有了,可以不用再拉他來給自己參謀了。
「兄長與好友敘舊,瑜出言可不合適,哈哈哈哈。」
「好你個周公瑾,還會取笑我了,呵呵呵呵。」玩笑好了,劉越正式的問,「公瑾,你覺得朝廷會接下來會如何?」
「兄長考校瑜了,朝廷如何,那就看董卓如何了,若董卓想要學伊尹霍光,流芳後世,我們自然要趁機巴結了;若董卓不想學伊尹霍光,而是王莽,那兄長就等待時機。」
「那公瑾以為董卓是霍光呢,還是王莽?」
「兄長心中已有計較,何必再來問瑜?」
「哈哈哈哈,公瑾可真是有趣。公瑾覺得袁紹如何?」
說到袁紹,周瑜沉思了下,「袁紹謙禮好友,也是世家中的一人物,尤其是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若到時候振臂一呼,雲集響應者必不少。只是,這袁紹有點好謀,卻不斷是非後果,兄長以後要是真與之為敵,也不用怕他。」
「公瑾,我和本初既是好友,又同是大漢一方郡守,怎可能為敵呢,誤言了。」劉越故意說道。
「兄長所言在裡,瑜誤言了,哈哈哈哈。」周瑜也附和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