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二六章 長安使節 文 / 木星上的土
袁紹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又開始把目標投到了劉越身上,畢竟冀州一定要奪到手的,現在天氣回暖,是時候再與劉越爭奪冀州了。
這一日,一支隊伍慢慢的行進了鄴城,劉越從城門開始迎接,劉越身為冀州刺史,能讓其親自來到城門口迎接的,想來應該也是一定身份的人物。
來到大堂後,從這群人中走出一人站到大堂中央,接過一份詔書展開來:天下不定,非能臣不能守疆土,冀州刺史韓馥,有長者之風,….,東平劉越,漢室之胄,才德堪佳,特封武陽縣侯,邑三千戶。今累受舉薦,茲其為冀州刺史,代守牧民。
劉越跪在地上接過手中的詔書,心裡總算鬆了口氣,還好這時候的詔書沒後世那樣廢話一大堆,不過也跪得劉越膝蓋麻了,但是朝廷總算是冊封老子為冀州刺史了,有了名正言順的名分,那就不怕袁紹來攻了,若是這樣袁紹再來,你就是不尊朝廷的意思,這時候抗旨可是大罪。至於把劉越封侯,劉越根本就不在乎,老子可是想當皇帝,你願意給啊,不過自己這侯比袁紹的高級,看袁紹你小子還得瑟。
「劉冀州年少有為,年紀輕輕就座領一州,可真是難得啊。」
「呵呵,大人過謙了,不知大人如何稱呼?」
「什麼大人不大人的,老夫現在是平民百姓,可當不得劉冀州這樣稱呼。」
這人臉上一臉的平靜,劉越要不是聽出這話裡的嘲笑之意,很真不知道這人心中有氣,是生誰的氣,劉越不知道,反正應該不是自己的,劉越這之前可沒見過這人,就算有也應該是照面,否者劉越應該有些印象。
「叔義,此乃楊老大人,和你父親也是相熟的,只是你可能在洛陽時未曾謀面過罷了。」
「蔡大…,岳父大人,怎麼會是你?」
在後面接劉越話的人赫然就是蔡琰的父親,蔡邕蔡伯喈。剛剛劉越從城門一直到刺史府,都沒仔細看使節裡的人,沒想到蔡邕也在裡面。
「伯喈,你什麼時候成了劉冀州的岳父了,我怎麼沒聽說過?」
「呵呵,這也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有時間我再於你講,叔義,你父親在何處?」
「家父在後面,我這就帶兩位過去。」
劉越讓沮授安排使節裡的其他去休息,自己就帶著這二人去後面見自己的父親。
「哈哈哈哈,言之,我們兩個老骨頭來了,你怎麼不出來相見呢。」人還沒到劉信的住處呢,蔡邕就叫起來了。
就聽到房內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房門被劉信匆忙打開,「哈哈哈哈,我還以為是誰呢,原來是你們兩個老傢伙啊,快請進。」
劉越隨著幾位進去坐下知道,聽到蔡邕的介紹,才知道來宣讀詔書的老者乃是楊彪,曾為太尉,只是諸侯伐董的時候,以為勸阻董卓遷都,所以被罷官,一直到現在都是無官職在身。但是此人確實是忠於漢室,董卓遷都之後,雖然楊彪得罪了董卓,但是也跟隨天子一起去了長安,表明自己心繫漢室安危,不忍天子蒙塵。劉越知道,楊彪和自己老爹一樣,也是漢室死忠,歷史上他可是一直以漢臣自稱,至死不改,奇怪的是曹丕代漢以後也沒殺他,就隨他去了。不過此人能讓世人認識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兒子楊修,後世有人說楊修善於詩詞歌賦,政治智商卻是不高,所以才被曹操所殺;也有人說楊修很聰明,又與曹植交好,曹丕怕他幫助曹植奪世子之位,所以設計讓曹操誤殺了楊修。無論歷史上楊修怎麼,後世對於楊修,不能否認就是他很聰明。
「伯喈、文先,你們怎麼來冀州了?」
「唉,說來話長啊。」說起這事,蔡邕也是一臉的苦澀。
董卓遷都以後,裹挾百官去了長安,蔡邕也在其列,當時也有不少人都跟去了,只是那董卓到了長安以後,惡行不減,在朝廷上安插親族心腹,只要是自己人都加官晉爵,個個身居要職,只要有人對其不忙,輕者罷官免職,重者下獄問罪,完全是成了他董卓的一言堂,蔡邕也受到了牽連被罷官了。
歷史上董卓為了拉攏一些人,就征辟蔡邕為官,蔡邕不肯,董卓就以其家人威脅,蔡邕無奈只能去長安,不過那時董卓也確實是有些欣賞蔡邕的才華,所以後來董卓死了以後才有蔡邕哭董卓被王允殺了事情。只是現在歷史出現了些小偏差,蔡邕早早的就隨天子去了長安,而且還因為不滿董卓的一些做法反而被董卓罷了官。自董卓長住郿塢以後,李催郭汜二人為了掌控朝政,更是全力排擠朝中一些忠於漢室的老臣,稍有不如意者就罷之,現在朝廷上二人的心腹充斥其中,而且多是些無能之輩,處理政務一竅不通,收刮錢財反而個個是好手。劉越派出辛評為使去長安,就是那時候到的。
辛評去了長安之後,才知道董卓早就不管朝廷的事情,一直在郿塢享樂,現在是李催郭汜二人把持天子控制朝政,辛評更加高興了。李催郭汜二人乃是貪得無厭之人,主公臨行前就讓自己帶上的足夠的錢財來打點,這次看來事情容易很多了。
至於辛評怎麼做到的,劉越事後肯定要問他長安的情況,所以也就沒多想,蔡邕和楊彪也應該不清楚,只是李催郭汜二人動作很快,辛評都不用見到皇帝,一州的刺史就易主了。其實這時皇帝也還是個孩子,朝政都在李催郭汜二人手中,他們想要下道詔書,那就是很方便的事情,寫幾個子蓋個璽就可以了。
之後就是讓人出使就可以了,但是這時候朝中大部分都是他們二人的人,若是派自己手下這些人去,李催郭汜有不敢,關東諸侯可是和他們是敵人,雖然劉越派人來請封,誰知道見到西涼董卓麾下的人會不會發飆啊,可是派其他人去朝堂上不是自己的人又都不夠份量。後來還是李催想了個辦法,讓那些被罷官的漢室老臣去,雖然這些人現在被罷官了,可是威望還在,就算去關東之地,也不怕那些諸侯發飆,要是發飆二人還巴不得他們把這些人殺了,反正不是自己人,就這樣五官的楊彪和蔡邕出任使節去冀州來宣讀詔書。
「你們二人在長安還可以日日見到陛下,就算現在被罷官了,還能通過其他同僚知道宮中的情況,我身為漢室宗親,卻不能護衛陛下左右,真是有愧於先帝啊。」劉越看到老爹的感慨,這真情眼淚都要下來了。
「不瞞言之,我們也好久沒有見過陛下了。那李催郭汜二人,以董卓的名義將宮中守衛都換成他們的人,我們根本就見不到陛下,而且早朝也早就取消了。」楊彪一臉的落寞,不知道是哀歎皇帝,還是暗歎自己。
「什麼,這二人竟然如此大膽,難道就沒有人見過陛下。」
「這到不是,雖然我們見不到陛下,可是有一人卻是可以。」
「何人?」
「司徒大人!」
說道司徒王允,劉信眉頭一皺,不過也是馬上正常過來,楊彪和蔡邕都沒發現異常,只有劉越知道,老爹心中不怎麼喜歡王允這人,之前在洛陽為官的時候,也只是和王允泛泛之交,並沒有深入瞭解,以為劉信一直認為王允為人清高,脾氣倔強,遇事不懂得變通。
「司徒大人每日都能進宮見到陛下,也不知道李催郭汜二人是怎麼同意的,只是司徒大人也一直深居簡出,所以從他口中得知陛下的情況就少些,不過可知陛下在宮中一切還是甚好。」
楊彪說道王允,蔡邕就很生氣,「哼,我看你王允一定是和董卓同流合污了,否者怎麼就只有他才能見到陛下。」
「唉,伯喈不可亂言,王司徒乃是忠臣,比不會如此的。」
不過蔡邕也沒多少,不過也不想再講王允了。
「此次我等來冀州,除了宣讀詔書以外,還有其他事情,一件事就是調解劉冀州和袁本初的矛盾,讓兩家化解干戈;第二件事情就是順道去幽州,化解公孫瓚和劉虞的矛盾,也使得兩家罷兵修和。」
楊彪看了看劉越的老爹,才轉過來看劉越,「叔義,這後面的事情,是我等臨出發的時候董卓從郿塢發過來的,然後讓以陛下的名義讓我們遵旨行事的。」
劉越明白了,後面的是董卓的意思,不過為什麼楊彪要告訴自己這些呢,難道長安那時候發生了什麼,看來接下來要找辛評問清楚才行。劉越再看楊彪的時候,這老頭已經不說話了,搞得劉越心中很鬱悶,又不好多問。
再之後他們二人就和劉越老爹聊了些長安的事情,劉越一直都在聽著,也或多或少的清楚了長安的情況,這可比自己傳遞過來的詳細多了。
隨後二人起身告辭,出了劉信那邊沒多久,蔡邕就一把叫住了劉越,看來公事完了就是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