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二七章 長安變局 文 / 木星上的土
安排人送楊彪回驛館休息以後,劉越才有機會跟蔡邕說話。
「岳父大人,若是你早些日子過來,也可以為琰兒主持婚禮。」
蔡邕也是很愧疚,蔡琰自小就失去母親,所以蔡邕對自己女兒很好,這時喪妻再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開始的時候一直有媒人想要給蔡邕說媒,只是蔡邕顧及女兒的感受,所以都是推脫了,不想讓女兒有壓力。蔡琰從小也很懂事,一直很乖巧,而且對於蔡邕教授的詩詞歌賦都很有天賦,可以說是遺傳了蔡邕的好腦子。
只是自己女兒成親,自己這個父親卻不在身邊,這可是很愧疚的一件事情,女子出嫁,若無父母在堂,那在婆家也是底氣不足的,一旦受到婆家責難,就算以後娘家有人來討說法,婆家的人也可以以女兒成親之日父母都不在為由反駁,現在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他家婦,你也無權管那麼多。不過蔡邕看到劉越對自己這麼有禮,在加上蔡邕和劉越老爹相識已久,知道劉信的為人如何,心中才稍安,至少現在看來女兒在劉家過得應該還可以。
「琰兒,她過得可好?」
知道老頭心中又些愧疚,劉越也是無奈,這些個忠臣,都是先國後家,一切以朝廷以天子為重,自己的家事可以先放一邊,在劉越看來這比較扯淡,但是這也是古人比較讓人敬重之處,「岳父大人,琰兒可是對你想念的緊,若是知道你來了,一定會歡喜的,剛剛我已經派人告知於她了,想來現在她一定在望眼欲穿的等候你了。」
聽到劉越這麼說,蔡邕臉上才露出些笑容,老頭心中還是很欣慰的,自己的女兒還是很孝順的,「那你領我去,我也許久未見琰兒了,當日在洛陽也生怕她出事。」
劉越派人來告知蔡琰說自己的父親來到鄴城,蔡琰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還以為劉越想尋她開心,可是來人很認真的說確實是蔡邕來了,蔡琰一下子不說話了,半響坐凳子上發愣,搞得丫鬟以為蔡琰身體不舒服了;沒想到剛要出言試探一下,蔡琰就「啊」的驚叫一聲,馬上想去找蔡邕,還好從小的教育讓蔡琰知道禮節很重要,所以就算十分想念蔡邕,也是走路,不過是速度比起平常走路來快上一些。丫鬟可沒這麼多顧慮,馬上從後面小跑追上蔡琰,說來人已經說過了,蔡老大人現在正在和老大人、大人一起,去了也不方便,還是等等看,大人一定會帶蔡老大人過來。
蔡琰知道自己已經是劉家婦了,若是讓自己的公公看到自己這麼不守禮儀,那可不好,尤其是在自己的父親面前那就更不好了,一旦讓自己的父親面子上難堪,那還不讓人以為蔡琰家教不好,這讓一向被認為是詩書禮儀人家的蔡邕不是羞愧難當。所以蔡琰也就按下心來,耐心的等候,期望蔡邕能早些過來。
不過蔡琰雖然回了房內,心中也還是很著急,所以不時的派丫鬟去打探前方是否談完出來了,還不是來到房門口張望。
「來了來了來了,夫人,大人來了,身後還跟著老大人。」
蔡琰馬上快步走到門口張望,直到劉越出現,身後的蔡邕的身形出現,蔡琰心中才心安,果然是自己的父親,心頭一暖,兩雙美目就開始起霧了。
劉越和蔡邕朝蔡琰這邊過來的時候,早就看到那丫鬟了,劉越也不以為意,畢竟女兒家的心思,著急也是很正常的。劉越不以為意,可蔡邕就不一樣,看到那丫鬟見到自己二人過去,馬上就轉身跑,蔡邕就知道是自己女兒讓來瞧著的了,心中有些尷尬,若是女兒這樣被劉越認為不遵禮儀那可就失禮了,不過看到前面劉越面上沒有異色,也稍微放下心來。
「爹爹」,蔡琰看到蔡邕,顫聲的叫了句,眼淚就直直的下來了。
「好了琰兒,岳父大人這不是來了嘛,怎麼讓他老人家站在外面,還不請他進去。」
知道自己父親重禮節,所以蔡琰馬上小心的擦拭了下臉上的淚花,「爹爹、大哥,快進來。」
入座以後,丫鬟奉上茶,「昭姬,看到你我也就放心了。」
「爹爹,女兒不在你身邊侍奉,讓你擔心了。」
「哎,當日幸好你沒有隨我去長安,這樣我在長安也可以放心許多。」蔡邕可是很清楚長安現在有多麼混亂,那些董卓部下,強搶民女那是很平常的,街上發現稍有姿色都被擄走,現在百姓都不敢讓自己的女兒上街,可是後來那群人竟然公開直闖民宅搶人,有些官員家中也不能倖免,蔡邕可是無官職在身之人,若是蔡琰在長安,說不得會出什麼事情呢。
「呵呵,岳父大人,琰兒,你們二人許久未見,定有許多貼心的話要講,我還有些事情,就不留下了。」劉越很識相的離開,自己可不能影響父女二人的久別重逢。
「叔義有事,只管去便是了。」蔡邕也很大方,見到女兒確實有些話又講,尤其是沒主持女兒的婚禮,現在要跟她講講為人媳婦、為人妻子、將來還要為人母親的要求,這是女方出嫁之時父母的叮囑,只是現在才好好於蔡琰嘮叨。
「岳父與琰兒好好聚聚,晚上我設宴邀請使節,再與岳父大人痛飲一番,呵呵呵呵。」
劉越走後,蔡琰就和蔡邕聊起了當日的一些事情,把自己當日到現在的經過都講與蔡邕聽,父女二人想說多久就讓他們說多久,劉越出來以後,馬上就朝自己老爹那裡去,他想聽聽自己老爹對現在朝廷的看法。
「父親」
「嗯,他們二人都走了?」
「我安排楊老大人先回驛館歇息了,蔡老大人現在正在後面見琰兒,想來一時還是不會回去的。」
「嗯,他們父女也許久沒見,定有許多話要說。」
「父親,我……」
劉信在那邊看了劉越一眼,「你有什麼想問的,就問吧!」
「嗯,呵呵。」劉越尷尬的笑了笑,果然是老油條了,官場上混了這麼久,肯定能察言觀色,更能揣度心思,最重要的劉越是他兒子,老子還不知道兒子的心裡想什麼。
「父親,你覺得朝廷那邊如何?」
「我看董卓離死不遠矣!」
劉信的第一句話就把劉越震得不行,他可是知道董卓要掛了,那也是自己知道歷史的原因,可是自己老爹是怎麼知道的,莫非也是穿越來的,不過劉越馬上把這想法摒棄了,要是老爹也是後世來的,那自己早就被看穿了。
「父親怎麼這樣說?」劉越故作吃驚的說道。
「董卓在洛陽,內敢私言廢立,外用強兵震懾諸侯,朝廷百官,外郡諸侯,敢怒不敢言,及至諸侯會盟以後,董卓西逃,若是能坐鎮長安,震懾宵小,群臣也必不敢動耶。可是董卓卻築郿塢,收財婦,遠離中樞,以致於李催郭汜二人日漸驕橫,不會助長野心。董卓所依仗者,無非是他手下的三十萬西涼兵,可是這些人馬都分統在李催郭汜二人手中,現在的董卓,就像是當年的何進,李催郭汜二人就是當年的董卓。」
「父親是說,李催郭汜二人有可能會謀害董卓,然後控制朝廷?」劉越想想也覺得有可能,要是自己有這實力,也不想在上面有個人還能對自己指手畫腳。
「若說李催郭汜二人有謀害董卓之心,我看也未必會有。董卓其人,早年也曾是威震西涼的一員猛將,而且董卓對外嗜殺成性,但是對內卻是恩情甚重,尤其是對自己的心腹之人,董卓更是寬厚有加。那李催郭汜張濟等人,個個都是無情之人,可是卻對董卓忠心耿耿,看見一班。」
「那父親何以覺得董卓離死不遠?」
「現在董卓不在長安,就對長安的控制力度小了很多,李催郭汜二人雖然不會背叛董卓,可是若有人挑撥離間就不一樣了,李催郭汜二人不一定能殺了董卓,但是只要讓二人發生混亂,或者趁機調離出長安,那董卓就失去了西涼軍這個最大的依靠,沒了西涼軍,董卓就是失去了利爪的老虎,要殺之易爾。」
「父親覺得何人會趁機行事?」莫非是王允,劉越首先想到的是這老頭,可是歷史上王允不是和呂布一起殺了董卓的嗎?
「為父又不能未卜先知,怎麼可能知道,而且現在不在長安,那邊的局勢如何,不能隨時做出判斷。只是我覺得有些奇怪,聽楊文先和蔡伯喈的話,好像那王子師太過於冷靜了。」劉信沉吟了一下,好像在記憶中思索王允的印象,「據為父對王允的瞭解,此人若能身處局外,必能事事洞察先機,一旦身處局中,做事卻是以個人好惡,善惡之念十分看中,所以此人可以之謀,不能以之事。」
「父親是說王司徒在謀劃什麼事情,他就是那個挑撥離間之人?」
「是不是我也不知道,不過王允忠漢之心甚重,不會做對不起漢室的事情來的,只希望他不要做過頭了才好。」
劉越心中可是震驚的不行,老爹也太牛了些,就這樣能猜出長安以後的局勢發展,而且果然和歷史上的差不多,王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不同意招降李催郭汜,最後身死,而天子才出虎口,又入狼窩。
「不管長安如何,越兒,你要早做準備,一旦長安有變,你可以馬上帶領一支軍隊,西入長安,救陛下於危難,解百官於水火,這才是天下之福,漢室之幸。」
老爹又開始提事情了,先不說冀州離長安有多遠,就算能出兵,這裡過去,那邊也早就塵埃落定了,而且冀州出的兵少了不頂事,出的兵多了,袁紹趁虛而入怎麼辦,難道束手就擒啊。不過劉越這些話是不敢說的,只是模糊的回應了幾句,幸好劉信沒過多的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