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有追求的清穿

第一卷 第九章 發家的路子(上) 文 / 子一十四

    新家所在地為宋家村,是的,宋子墨就住在那,他爹還是里正。

    這年頭,人口流動性很小很小,連帶的,外地人很難融入到當地社區,為了不受人欺負,唐高林選地的時候一直在宋家村打轉,好歹還認識個熟人不是。

    宋子墨兄弟五人,好像還有幾個姊妹,他爹倒也不迂腐,除了大兒子,其餘兒子是結婚一個,分一個家,因此,他們家雖然兄弟妯娌和下一輩都很多,但是,倒沒什麼大的口舌紛爭。

    宋子墨比唐高林大兩歲,如今已經有三個兒子了,老大今年10歲,老二和唐燁同歲,小兒子才四歲,分到手有30多畝地,因宋子墨將兩個大兒子都送去讀私塾了,而他自己又在衙門幫忙,她媳婦一個人忙不過來,所以家裡的田大部分都佃了出去,每年收些租金,日子過得倒還算有滋有味。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秀才這個看似很好考的級別了,宋家五兄弟都讀了私塾,但沒一個人考中了秀才,宋子墨最有恆心,連考了四五回,但也通通敗北,唐燁知道後,不由咋舌,算是有點理解李真的畏難情緒了…

    唐家搬過來後,雖然已經背負了外債,但還是弄了一桌子的菜,熱情的請宋子墨和他爹以及他的兄弟們來搓了一頓,還給四鄰右捨端了些吃食去,以搞好關係。

    當然,對於以前租房子的地,唐王氏也找了個時間,帶著兩閨女,給那些舊相識每家送了一大碗肥腸土豆,還一個勁兒的賠不是,說搬家搬的急,沒來得及請客,新家又有些遠,請客不方便…

    其實倒不是唐王氏不會做人,為了省錢將宴請給略去了,而是如果自己請客,那麼家家戶戶都得送禮,大家都不富裕,心裡還不知會怎麼嘀咕呢,如今這般行事,自己節約了,旁人也節約了,禮節又盡到了,皆大歡喜。

    所以唐王氏母女三人受到了舊鄰居的熱烈歡迎,當然,大家也一個勁兒的怪唐王氏,說她沒提前打招呼,害得她們連禮物都沒備下…

    大家樂呵呵的吹了一會兒牛後,唐王氏就起身告辭了,臨別前還告訴大家,如果大家要寫春聯什麼的,儘管拿著紅紙去攤位上找唐高林就是,和以前一樣,不收錢…

    總之,唐家依舊維繫著以往的關係圈,雖然也在努力的結交新朋友。

    宋家村的人其實還是挺和善的,大家沒怎麼觀望,就試探著和唐家開始了接觸,雖然雙方的關係沒一日千里,但是好歹有個不錯的開頭。

    唐家的屋子在坡地上,孤零零的立在村子外,離村子口大約有10多分鐘的路程,宅基地的選址是宋子墨建議的,他的說法是,哪個村子沒點是非啊,唐家這樣的外來戶如果和大家挨得太近了,難免不會捲進去,一旦捲進去了,那肯定會被人拿來開刀的,還是住的稍微遠點比較好,等站穩了腳,再說其他。

    唐燁對宋子墨這番類似於距離產生美的說法很欣賞,但是心裡卻不以為然,自己老爹和宋子墨的關係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要收拾宋子墨,自家住得再遠,也一樣會被人拿來當敲門磚的…

    但是,目前為止,好像宋子墨的人緣還可以。

    而搬了新家後,唐家一家人都比以前更忙碌了。

    為了多賺些銀子,肥腸攤子並沒捨棄中午的生意,但為了不讓下午的顧客認為肥腸是中午剩下的,所以唐燁只好每天在家和城裡來回跑兩趟,也就是說,每天要走四個小時的路。

    每天走四個小時路程的除了唐燁,還有李真。

    唐王氏每早送唐燁進城,下午就不去了,地裡的活也不少,所以下午就是李真返回家接唐燁兩姊妹和那一大鍋的肥腸。

    而唐蜜中午則沒跟著進城,而是跟著村裡的孩子滿山遍野的撿牛糞,牛糞可以當柴火燒啊…

    好在接近年關,肥腸鋪的生意比往常好,有時候連中午都會賣上個20多碗呢,所以,看著踹進兜裡的銅板,唐燁覺得這些辛苦倒也值得。

    但唐燁雖然認為辛苦付出是值得的,但是卻對這樣的日子很不滿足,雖然家裡如今有兩間屋了,但唐高林兩口子卻還是和自己兩姐妹擠在一個炕上,確切的說,是半個炕上,為了節約燒炕的柴火…

    不過,李真倒讓唐燁還比較滿意,自從唐燁說日後要讓他去學堂後,每日老爹沒生意的時候,他就會很盡力的當一個好學的、很求知若渴的笨鳥,不是為考取功名,而是為了將老爹的寫字攤發揚光大,他私下給唐燁說了,就算日後許多人都會寫字了,但不見得能將字寫好,有紅白喜事什麼的肯定還是會請人寫的…

    唐燁連忙誇他孺子可教,凡事都得一步一步來不是。

    對於老爹給定的這個上門女婿,唐燁是一肚子的不滿意,可是再不滿意又能怎樣,難道自己還能退婚不成?一個不到9歲的女孩,能將婚事給退了?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是,唐燁也沒法直接將李真給做掉,先不說能不能成功,關鍵是唐燁有時候雖然嘴很毒,但心腸還是很好的,害人的事唐燁還真做不出來。

    所以,唐燁目前只能試著給李真創造些成才的機會,至於日後,自己和李真該怎麼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唐燁有時候都在想,老爹要是將李真定給唐蜜就好了,自己可就沒那麼多的煩心事了,可是轉眼一想,自己瞧不上眼的,憑什麼就推給唐蜜啊,唐蜜又不是撿破爛的,所以啊,還是打起精神,走一步看一步吧…

    對於李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但對於這個家的生活改善,唐燁卻不打算這麼消極。

    搬家後沒多久,唐燁就建議唐高林兩口子搞反季節蔬菜,養小雞、養豬,力求一年之內還清外債還略有盈餘。

    但是,唐燁的每一個提議都遭到了無情的否決,搞反季節蔬菜,上哪兒弄玻璃去?要知道整個宋家村,也就只有宋子墨他們這個大家庭裝上了玻璃,養雞、養豬說著輕巧,用什麼喂,如今全家人還在靠買口糧過活呢!

    唐燁一點也不犯楚,表示可以借啊,可以找宋子墨借,不白借,給他利息。

    唐高林當時就暈了,提醒唐燁,自己家還欠著宋子墨兩吊多錢呢,真以為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唐燁很鬱悶,又不是不還錢,幹嘛這麼說啊。

    唐高林則問道:「那些菜種出來誰買?大戶人家有自己的莊子,鮮少會在外頭買,酒樓也有固定的莊子送,咱們賣給誰?這大冬天的,雞和豬要生病怎麼辦?生病還是好的,若得了雞瘟、豬瘟那可就是血本無歸了!」

    說真的,別以為農民致富容易,田里的收成得靠天吃飯,養雞養豬又有風險,難啊…

    於是,唐燁便只好閉嘴了,因為不管是種菜還是養家禽,她都不會,所以便不敢拍著胸脯給唐高林立下一定會賺錢的軍令狀。

    然後,唐燁便開始打魚的主意了,可李真已經夠辛苦了,總不能讓他晚上去河裡砸冰撈魚吧…又只得放棄。

    於是,唐燁好些天都唉聲歎氣的,本以為遇著個可以幫上忙的貴人,結果貴人逗你玩似的現了個身,就沒了影蹤,本以為搬新家後,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就開始了,結果過得比以前還艱難了…

    也許是見唐燁這些天歎氣的次數過多,有天下午李真返家來接唐燁兩姊妹的時候就告訴唐燁,說如果唐燁真想種大棚蔬菜,他有祖傳的一塊玉可以拿去當了換錢,「俺娘藏在屋後頭的大樹下的,俺跑到破廟的時候偷偷給挖了出來呢。」

    唐燁無精打采的搖搖頭,表示不需要,李真的親爹想來也是窮人一個,那玉沒準就是地攤上幾文銀子買的,能當幾個錢?

    李真大概也不是真的很想當玉,沒繼續做說服工作,而是馬上轉了個話題,說他昨天去聚客莊問過那裡的小二,小二說,他們的確有專門的莊子供應蔬菜,不過,如果有那種少見的,送去後,他們還是會買的…「葉子,咱們要不先試試用茅草將菜苗捂著?」

    唐燁沒好氣道:「不見陽光,那些菜能活嘛?」

    唐燁雖然沒種過菜,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還是知道的,在黑屋子裡種菜,也真虧李真想得出來,是不是莊家人啊!

    唐蜜則歎氣道:「怎麼就沒在黑屋子裡也能長的菜啊。」

    唐燁放慢腳步,黑屋子,咿,蘑菇行不行呢?

    想到這,唐燁略帶激動的問李真,「你會種蘑菇嘛?」

    李真搖搖頭,「不會。」

    唐蜜則問蘑菇是什麼。

    對於蘑菇,李真倒知道,他說以前他在山上撿過,不過,他娘怕有毒,沒煮來吃,給扔了。

    唐燁真他媽後悔,上輩子就算是沒拜袁隆平為師,好歹也該去個農學院啊…

    不過,作為一個現代人,唐燁的知識面還是很寬的,每樣都知道一點點,比如大棚蔬菜在21世紀是長在塑料棚裡的,比如,家禽會打預防針的,再比如,蘑菇是可以在木材上培養的…

    於是,唐蜜就忙了起來了,是的,忙的是唐蜜,小姑娘這三天都沒去城裡,而是滿山遍野的撿木枝,還偷偷拿了一碗肥腸土豆和宋子墨的三兒子宋慈惠換了一大堆的麥草來,很大一堆,反正搭建黑棚是夠了。

    唐高林知道後,狠狠訓了唐蜜一頓,當然,李真和唐燁兩個從犯也沒逃脫,然後,唐高林還拎著三個孩子去給宋子墨賠禮道歉…

    宋子墨自然是表示不在意,還說唐蜜已經拿肥腸土豆換了,是自家的小子笨,將茅草換便宜了而已,怨不得唐蜜。

    不過,宋子墨卻好奇的問,幹嘛要自己悄悄找麥草。

    唐蜜便交代了,說李哥和姐姐要種蘑菇。

    唐高林神色訕訕的,急忙說孩子不懂事,整天就知道瞎琢磨,蘑菇哪能種啊…

    宋子墨則很好奇,「我倒聽說過有人種蘑菇,但是那都是祖傳的手藝,好像不好種啊,李真,難道你親爹以前是種蘑菇的?」

    唐高林一聽,也不確定了,急忙看向李真,不過心裡卻在想,李真還沒出生他親爹就過世了,如果他們家是種蘑菇的,這門手藝他娘應該知道,不至於日子過不下去非得帶著他改嫁,而且,怎麼也沒聽李真說過呢。

    古代都流行傳媳不傳女,所以,唐高林認為如果有這麼門技術,李真他娘不至於守了好幾年寡後還改嫁,要嫁那也早嫁了不是…

    李真還沒來得及做答,就聽唐燁搶回道:「就是,他親爹以前是種蘑菇的。」

    李真傻了…

    唐蜜也很奇怪的看著唐燁,明明李哥說過他不會種啊…

    小聲求收藏和推薦,多謝大家的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