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涼州虎兕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五章 兵計(二) 文 / 岑雲

    「現在撤兵,太早了。」韓遂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斷然道,「現在只是八月,離入冬大寒還有三個多月,現在一撤,官軍尾隨著我們進入涼州,會有足夠的作戰時間;稍有差池,我們很有可能一潰千里。」

    眾首領一時恍然。大伙都在涼州生活了半輩子,對涼州的天候地理自然熟悉得很。西涼苦寒,尤其是入冬之後,朔風一起,滴水成冰,惡劣的天候就是諸部聯軍最好的盟友。可是眼下離入冬還早,官軍此時進入涼州,就有了充分的時間,從容調度部署,展開平叛之戰;到那個時候,諸部聯軍既不敢解散大軍,又因為蟲災而斷絕糧草供應,可真就是進退兩難了。

    「文約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們還得在這裡繼續熬著?」宋建有些遲疑地問道。

    韓遂點頭應是;宋建追問道:「那得熬到什麼時候?」

    「至少……要拖過這兩個月,等秋收結束了再說。」韓遂算算日子,給出了一個連他自己都有些信心動搖的答案。

    果然,宋建也著急起來:「那怎麼行呢?我營中的糧食,最多再支撐一個月,萬一真的秋糧絕收,兒郎們豈不是要餓死在美陽城下?」

    「可是現在退兵,不僅大好局面一朝盡喪,連涼州老家都難以長保。」韓遂亦堅持己見。

    李文侯插口道:「可要是斷送掉這裡的數萬大軍,涼州不是同樣不可保麼?」

    宋建附和道:「說的是啊,退回涼州,總好有機會,好過現在這樣,一籌莫展在這裡等著挨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吵作一團。

    「咱們在三輔能不能找到糧食?」紛亂之際,一向不言不語的滇吾難得開口,用他沉悶的聲音問道。

    韓遂正與宋建、李文侯吵得面紅耳赤,聞言不由一怔,略一思索,突然目光發亮:「對啊,有一個地方或許有糧……」他一時激動,聲音不覺大了幾分,讓眾人都停下不再說話。

    「武功城……」韓遂指著地圖說道,「皇甫嵩去職之前,在武功城布下重兵,囤積軍糧百萬石。那裡防衛太嚴,咱們一直不敢動手;可是自從咱們夜襲美陽城大營之後,張溫為了彌補美陽的損失,將武功城的兵馬調走了近半,至今不曾補充。若是能打下武功,城中屯糧足夠我們支持到明年開春。」說到這裡,韓遂忙轉頭問成公英道:「君華,你一直執掌軍機消息,有沒有武功城的探報?」

    成公英略一思索,答道:「武功城的消息一直不曾斷絕;張溫調兵之後,武功城裡確實再沒有補充過兵力;若是消息無誤,眼下武功城中最多不過五千守軍。」

    「五千人,倒是值得一試。」韓遂看看老邊,又轉回頭以眼神詢問各部首領。

    其他人各自思索沒有說話,只有北宮伯玉斷然反對:「不行,這個賬可不是這麼算的。武功城守兵不多,可是美陽城距離武功城不足百里,援兵最多兩三天便到。到時候內外夾擊,咱們要吃大虧。」

    韓遂急道:「怎麼會呢;武功縣城的防務只是皇甫嵩臨時佈置,並非險要關隘,我們六七萬人馬一齊動手圍攻,一鼓作氣,半天就能拿下城池。到時候就算美陽援兵來了,也無濟於事。」

    「太冒險了,文約,你這是想當然……拿著幾萬條人命去冒險,不值得!」

    「打仗哪裡有萬無一失的?咱們一直不曾對武功動手,官軍的防備必定有所鬆懈;所謂出其不意,攻敵不備,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到的。」

    ……韓遂與李文侯、宋建吵過,現在眼看著又要和北宮伯玉吵起來了。

    「老邊,你倒是說句話呀!」眼看爭吵沒個結果,韓遂和北宮伯玉誰也說服不了誰,李文侯很是著急,忙開口提醒老邊。

    老邊的沉思被打斷,恍然回過神來,瞧瞧帳中諸人——大伙卻都在望著他。老邊有些不好意思,自嘲地一笑:「你們都在吵什麼?」

    眾人為之絕倒……

    李文侯忍著翻白眼的衝動,將眾人的意思一一分說,而後眼巴巴等著老邊出主意。

    老邊輕笑道:「大家說的都有些道理……」

    北宮伯玉不滿道:「老邊,眼下可不是和稀泥的時候。」

    「誰說我和稀泥了?我說的是認真的,你們說的確實都有道理。」老邊肅容道,「現在就退兵,肯定是不行的,原因剛才文約說得很清楚了;不過,全軍圍攻武功,也確實是冒險,眼下還不到我們孤注一擲的時候……」

    老邊侃侃而談,看似附和了每一個人的意見,其實又把眾人提出的計劃都給否決了,說的一干人等疑惑不解;若非素來信服老邊的才幹,加上起兵之後老邊算無遺策,屢戰屢捷,只怕大伙都已經不耐煩這些廢話了。

    「武功城雖然不能打,但此城確實是眼下一個要緊之地。咱們還是得拿它作一篇文章!」老邊終於說到正題,言語間從容自信,顯然智珠在握。

    每次老邊露出這樣的神情,就說明他已經有了制勝的把握;眾人一時都急切起來。

    老邊指著地圖說道:「咱們眼下不能再美陽城拖得太久,可是又必須將官軍釘死在三輔,不能讓官軍在我們撤兵之際銜尾窮追。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官軍重創,使其沒有膽量追擊我們。」

    「可眼下官軍龜縮在大營裡不出來,要是強攻營壘,咱們損失可就大了。」眾人疑惑不解——要是有辦法打擊官軍的話,哪裡還有眼下的煩惱?

    老邊笑道:「所以才要在武功縣城作一篇文章。剛才伯玉不是說,武功縣城離美陽太近,美陽城援兵隨時會到麼?」

    老邊說的如此直白,眾人也都是打老了仗的,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包圍武功縣城,將美陽的官軍引出來!」

    「不錯!武功與美陽,一南一北,是此地通往三輔的兩條要道。當初皇甫嵩退守美陽,卻不忘在武功駐紮重兵,正是為此。」老邊的手指在地圖上武功與長安之間來回巡梭,「若是武功一破,我們大可以繞開美陽,直取長安。因此,武功一旦告急,官軍就不得不救,如此一來,主動權盡在我軍之手,我軍進退騰挪,大可隨心所欲!幸虧他張溫不通兵事,被咱們嚇破了膽,只顧保守美陽大營,才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機會!」

    韓遂的目光在地圖上來來回回掃視著,心裡微微覺得有些不甘心:「如此一來,咱們只是在武功城下與官軍硬碰硬打一場就算了麼?我看倒不如乾脆打下武功城,繳獲更多,於我們也更有利。」

    老邊微微一笑,安慰韓遂道:「文約,兩軍陣前,要分清輕重緩急;咱們眼下最要緊的,是消耗官軍的實力;若是不能擊破官軍主力,不論我們做什麼,都難免束手束腳。」

    韓遂苦笑道:「我知道,是我心急了……」

    老邊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這一次,咱們也不是面對面和官軍硬碰,你肩上也有一副重擔。」

    「還有什麼?」

    老邊說道:「雖說我有把握讓張溫出兵救援武功,但是也不能確定,官軍究竟會做何部署。所以我決意將兵馬一分為二。其中一部留在武功城下,正面阻擊官軍援兵;另一部先隱藏起來,視官軍的舉動,再做應對。」

    「官軍的兵馬畢竟不少,誰也不知道張溫究竟會派出多少援兵來武功。如果來得援兵少了,隱藏的伏兵就尾隨在官軍援兵之後,兩面夾擊,必獲全勝……」老邊指著地圖上的美陽城說道,「……如果官軍大舉出動,我們就不適合與之硬拚,到時候讓武功城下的兵馬步步後撤,拖住官軍,隱藏的伏兵卻要轉向直撲美陽城下,趁虛蕩平了官軍營寨,也不失為一場大勝。」

    「不錯,官軍的顧忌太多,破綻也太多,如此安排的話,只要官軍一動,必定顧此失彼。」一旁的北宮伯玉將老邊的話聽了個明白,韓遂還沒有明白,他就已經看出箇中奧妙來了。

    韓遂也恍然明白過來。

    老邊又道:「正面武功城下,我留下伯玉和宋建兩支大軍,我親自帶虎字營和文侯的兵馬從旁接應。而文約你、加上滇吾所部、君華的英字營、還有仇池氐王楊駒四路人馬前去埋伏;以文約為主將。你們最要緊的,是要判明官軍的動向,而後施以應對之策。切記切記,一定要再三小心,不要著急——謀定而後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