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涼州虎兕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變化(三) 文 / 岑雲

    王國的話一說出口,眾人不約而同地齊聲歎氣,「哄」地一聲,心中都泛起同一個念頭:「子邑先生這是要和稀泥呀。」

    王國面不改色,微笑著繼續說下去:「冀城橫亙漢陽郡腹心,乃是隴西、金城、武威、安定四郡通衢之地,若是任由官軍佔據,與我軍而言,可謂如鯁在喉;再者,漢陽乃是從三輔入涼州最便捷的一條路,若是有朝一日,官軍捲土重來,十之**,還是會走漢陽郡,到那個時候,冀城就成了官軍在涼州的踏腳石,不僅漢陽諸部身受其害,漢陽周邊各郡,也將受制。」

    韓遂越聽目光越亮,忍不住問道:「依子邑之見,冀城必須取之?」

    「當然該取。」王國不動聲色,撚鬚頜首。

    韓遂大喜:「子邑高明,所謂天下高見,多有相合,此言說得豈不就是子邑與韓某?」

    北宮伯玉冷哼道:「合你的意,就是高見,不合你的意,就是蠢見。韓文約,你倒是分得明白。」

    韓遂面色一寒,怒瞪著北宮伯玉,就要反唇相譏,卻被王國打斷了。

    「北宮首領稍安勿躁,王某還有話說。」王國的涵養很好,對北宮伯玉話中的譏諷之意毫不掛懷。韓遂也只好裝出一副高姿態,將已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神色間頗有些勉強。

    北宮伯玉瞪著王國瞧了半晌,冷哼一聲,坐了回去,算是默許了王國繼續說下去。畢竟王國也是涼州名士,前番勸降李相如,為湟中部打通了追擊董卓的道路,也是有功之人;而且他本人又是老邊的至交好友,總還要看老邊的面子。

    「文約主張攻取冀城,一則平定漢陽全郡,掃除威脅;二則破壞官軍在涼州的立足之地。的確是高論——只是有些事情卻難免疏忽了。」王國悠然道。

    韓遂的臉色越發難看,勉強按捺著火氣問道:「還請子邑兄指點。」心裡不痛快,韓遂的語氣不免有些生硬。

    對韓遂的不滿,王國不以為意,淡然說道:「涼州諸部,此前征討三輔,兵事不利,受挫而回,而朝廷大軍蜂擁而入涼州;雖說被我們給打回去了,還殺死一個將軍,一個刺史,可以說大傷筋骨,可是涼州諸部的損失也是不小啊。」

    「於菟賢侄,你是虎字營主將,這一次征戰,你是從頭到尾都參加了的,戰功彪炳,可謂涼州第一;你應該也清楚部下虎字營的損失吧?」王國和善地問小老虎道。

    「虎字營……折損近半。」小老虎心下不免沉痛。一年多的血戰,虎字營屢建戰功,威風赫赫,但是風光背後,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原先五千精騎,現在只剩下約略三千人上下——其中還包括了許多傷癒歸隊的傷兵。更慘的其實是英字營,原先的老卒,如今只剩下一千出頭;所幸大勝之餘,抓獲官軍俘虜不少,還可以從中抽調填補,但是比起過去指揮那些老卒時的如臂使指,填補之後的兩營,將士的默契和實力不免要下降幾分。

    王國沒有小老虎那麼多感傷,而是繼續慷慨陳詞,聲音比之前略高了幾分:「各位都明白了吧?虎字營屢戰屢勝,仍不免損兵折將,耗損近半;那其他各部各營,損失又該有多大?」

    被王國當面一問,眾人不禁為之默然。誠如所言,這一仗涼州軍雖然殲滅官軍主力,大獲全勝,可是自身的損失也是極大的。湟中部、句就吾、河關部都是出征三輔的主力,損失也是最大;其餘一些小部落,雖然在官軍入涼州之後明智地投降,沒有和官軍死磕,但是也不免被逼供給軍需,徵調青壯,他們本身實力就弱,更加承受不起損失。

    「如今咱們元氣未復,冀城又是涼州有數的堅城,貿然出兵,未必能勝;即便取勝,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若是不勝,不僅白白損耗自身實力,更會挫傷諸部軍心士氣。」

    這個時候,韓遂的臉色已經不像剛才那麼難看,或許心中依舊不滿,但是從神色間已經看不出來他的真實心境;他沉聲問道:「那依子邑兄之見,這冀城到底是打還是不打?」

    「打終究是要打的,不過現在還不行。」王國話語平和,但是滿懷自信,「我們還需要時間,整治兵馬糧餉,恢復各部實力;待準備充分,冀城不難一鼓而下。」

    韓遂冷笑道:「子邑兄說需要時間,可是我們恰恰沒有時間。朝廷起復皇甫義真,剋日到任。此人可不是張溫之流,不會坐視冀城不理的。等子邑兄準備充分了,皇甫嵩也該準備好了,到時候,冀城依然難免一場苦戰,反而失去兵力上的優勢。」韓遂的神色依然能保持平靜,但是說話的語氣嚴厲,咄咄逼人。

    韓遂話音剛落,堂中諸人皆有所觸動,座間竊竊私語,贊同與不以為然者,各執一詞。

    王國面對韓遂的反駁,依然笑容不改,胸有成竹,悠然道:「文約身在涼州日久,恐怕於雒陽的舊相識不免生疏,想必還不知道,朝廷上上下下,其實有許多人恨不得傅南容去死。」

    此言一出,不僅韓遂色變,連小老虎也為之動容,更不用提沙東連,此前一直獨坐一隅不說話,此時卻滿是關切地盯著王國,等他說個分明。

    「傅南容為人耿直,性情剛烈,在朝廷為議郎時,每有大事,必定直言切諫,深得天子器重,但是卻為權貴所嫉恨。年前邊帥統領諸部,計敗皇甫嵩,深入三輔,京師震動。司徒崔烈建議朝廷放棄涼州,保守三輔,以節省軍費。」王國娓娓道來,說起傅燮時不乏讚許之色,說起崔烈卻是滿面鄙夷。

    「傅南容當時亦在朝堂,當堂駁斥崔烈,歷數其過失,有理有據,說得崔烈無言以對。說到激烈處,傅南容甚至當堂高呼,殺司徒,天下乃安!一時朝堂震動,卻也把崔烈得罪慘了。後來中常侍趙忠意欲招攬南容,又為其嚴詞拒絕。」王國說到這裡,神色間滿是歎息之意;「崔烈是關東名門,又與大將軍何進走得近;而趙忠乃是十常侍首領,傅南容剛烈正直固然令人起敬,卻把朝中士人、宦官都給得罪了,如何還有容身之地?這一次出任漢陽郡守,其實是被朝堂各方勢力聯手排擠出來的;少不得,那些人心裡或許還存著借刀殺人之意,想借我們的手,除掉傅南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