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七章 百家爭鳴 文 / 小灰龍

    人間衛國,棋盤山,鬼谷洞。

    隨著百家爭鳴時代的來臨,天下都廣傳著一詩,詩曰:

    「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裡。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翹跡企穎陽。臨河思洗耳。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此詩講述的是隱居在棋盤山鬼谷洞的一名大賢,人不知其名,故以「鬼谷子」稱之。

    傳說這鬼谷子有經天緯地之能,安邦定國之才,乃是「古之真仙」,在人間至今已經活了百餘歲,不知何故,停留於此地,等待有緣。故有不少王公大臣爭相邀請鬼谷子出世,也有許多平民百姓前往拜訪,欲拜於其門下。

    只是來訪者甚多,卻有很多人始終不得一見。唯有少數幾個有緣之人被鬼谷子傳授大道,其中就有商鞅,李斯、毛遂、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僚等一個個在人族諸國中闖出了名堂的厲害人物。

    據聞鬼谷子在衣、食、住、行、醫等、了家理財、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兵書戰策、兵器發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養生教子等等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同於其他學術教派,鬼谷子傳下的乃是凡人大道。

    凡人大道,不同於教派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乃是鬼谷子憐世人極少與仙道有緣,終究太過淺薄,另闢蹊徑,特留下一絲機緣,傳授人族小道。或是山水之道,或是耕作之道,或是工匠之道,或是學問之道!凡此種種,若是得道之人,亦是得了自我,他日必有成就!不修仙術,亦是仙道!

    如此,仙緣淺薄,資質低下之人也可借此成就一番。即使不得道,也能夠自娛自樂,修身養性。

    再有鬼谷子所教授徒弟一一為人族做出了貢獻,在人族之中帶來了一波又一波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帶來了一段又一段神話傳奇,於是世人也為此稱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谷子為「先師」,以表示對大賢的敬重,更有不少人一心一意想要拜師,求取先生教導。

    此刻,棋盤山上響起了一聲聲朗朗之音。

    「實意者,氣之慮也。

    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明榮,慮深遠則計謀成。神明榮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

    意慮定則心遂安,則其所行不錯,神者得則凝。

    識氣寄,奸邪得而倚之,詐謀得而惑之,言無由心矣。

    故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慮之交會,聽之候之也。

    計謀者,存亡樞機;慮不會,則聽不審矣。候之不得,計謀失矣;則意無所信,虛而無實。

    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志思之,大虛待,神往來。

    以觀天地開闢,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

    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宿矣。」

    聲音來自鬼谷洞前一老者身上,觀其言,究其態,細細思之,此人正是世人所傳頌的先師鬼谷子。

    鬼谷子座下剛好有四人聽道,這四人聚精會神,搖頭晃腦的默念著剛才鬼谷子所言,沉醉其中,久久不得清醒。

    良久,鬼谷子輕哼一聲,彷彿是震天雷響般將這四人給敲醒過來,鬼谷子撫鬚,緩緩而道:「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爾等四人入我門下也算不短,如今修身有成,可有何東西想學?」

    底下,四人互相對視,由蘇秦率先站出來說道:「敢問老師有何**可教?」

    「凡人之道,或是山水之道,或是耕作之道,或是工匠之道,若是得道之人,亦是得了自我。不修仙術,亦是仙道!」鬼谷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龐涓這時卻搖了搖頭,恭敬的說道:「老師大道,惠及人間百姓無數,讓吾等佩服不已。然弟子志不在此,欲學那治國安邦,平定天下之術,望老師恩賜!」其他人聽到了龐涓此言,也是一臉熱切,立馬跪地求情。

    鬼谷子沉吟良久,終於說道:「也罷,為師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今可傳爾等,也是你們機緣。只是你們如此貪求人間繁華富貴,將來未必能夠得好!」

    鬼谷子言語之中意有所指,可是見到四個弟子一臉狂熱,也知道他們聽不下去,於是順勢說道:

    「為師學問有四。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爾等選擇何種?」

    鬼谷子如此說道,底下蘇秦張儀以及孫臏龐涓這兩對冤家竟然選擇了同一種。其中蘇秦張儀選擇了遊學,孫臏龐涓選擇了兵學。

    鬼谷子若有所思,然後意有所指的講道:「爾等如此抉擇,吾不便多說,只是以後好自為之,萬不可毀了同門之誼!」

    於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四人又在山上待了三年。

    期間,鬼谷子曾經想要考驗徒弟智慧,他招來龐涓、孫臏二人說:「誰把我從屋裡動員到屋外,誰的成績就及格。」

    龐涓裝作驚慌失措的樣子跑進屋,說:「啟稟師傅,元始天尊到,請您接駕。」鬼谷子無動於衷。

    龐涓第二次跑進來,連鞋都掉了一隻,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師傅,九天玄女來了,正在外面等您。」鬼谷子身子動了動,並沒起來。

    龐涓不死心,第三次進來,一急一忙,一跤摔倒地下,磕斷了兩顆門牙,結結巴巴地說:「不好啦,蘇師弟跟張師弟打架,張師弟把蘇師弟打死了!」鬼谷子站起來,看了看他,還是沒出去。

    輪到孫臏,孫臏一進來就說:「師傅,我不行。」鬼谷子感覺有些奇怪。

    孫臏說:「您老人家能知五百年過去、五百年未來,我怎麼騙得了您?」鬼谷子聽罷,有些飄漂然。

    孫臏接著說:「要是您老人家在屋外,我倒有辦法把您騙進來。因為外面的事是有天數的,您可以算出來;而屋裡的事,是沒有天數的,您出去了就算不出來了。」

    鬼谷子不信邪,讓人把自己連人帶椅子抬到外面。孫臏見師傅出來,大笑說:「我已把師傅叫出來了,及格!」

    通過上述簡單的測試,鬼谷子明白,孫臏的才華遠在龐涓之上。

    三年之後,龐涓學習兵法,自以為學成,聽說魏惠王重金招納將相,決定下山回魏國應聘。

    鬼谷子恫察出他的心思,讓他到山上摘一朵花來,為他的前程算卦。

    當時是六月炎熱天,百花凋謝,龐涓只尋到一支草花,他見花弱小,就把它丟棄在路中。但他再也找不出第二朵花來,只得撿回草花,藏在袖裡,回來告訴師傅:沒有花。

    鬼谷子識破了龐涓袖裡的花,對他說「此花叫馬兜鈴,一開十二朵,也就是你榮華富貴的年份;花先前被你拋棄,被鬼谷太陽照曬已枯萎,『鬼』旁著『委』是魏,你必出仕於魏國。你剛才有欺人之心,要戒之。送你八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好自為之」。

    龐涓來到魏國,由相國王錯引見於魏惠王,正值庖丁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餚,惠王大加讚賞龐涓,封他為元帥職,應驗了「遇羊而榮」。

    後來,龐涓中了孫臏的埋伏,死在馬陵道,也應驗了「遇馬而卒」。

    孫臏要告別師傅,鬼谷子也讓他去摘一朵花來。

    時九月季節,更無山花,孫臏順手把花瓶中的**遞給師傅,鬼谷子說「此花久在瓶中,已經殘缺,你有殘疾之難;但它久經風寒,並且長期供人觀賞,你並無大礙,而終究功成名就。我給你一個錦囊,危機時刻再打開」。

    孫臏原來叫孫賓,鬼谷子把他改為孫臏,預示了他腿殘的前兆,也是天意。孫臏到魏國,龐涓擔心其本領遠不如孫臏,而使計加害於孫臏,斷孫臏二膝蓋骨,孫臏為了活命,打開錦囊,乃是「詐瘋癲」,他於是裝瘋,躲過了龐涓的猜忌,回到齊國,最終成就了他的功名。

    蘇秦、張儀見二位師兄都下山了,也執意要走。

    鬼谷子為二人預言道「蘇秦先吉後凶,張儀先凶後吉,我看出孫、龐二人,勢不相容,有互為撕殺之苦;你二人應該互相推讓,各成名譽,以融同學之情。」。

    後來,蘇秦為趙國相位,「合縱抗秦」,並兼六國相印,威風八面。但好景不長,其「合縱」即刻瓦解,蘇秦死於齊閔王車裂極刑。張儀受蘇秦「提攜」,做了秦國大夫,而當蘇秦死後,立刻推行他的「連橫」術,使蘇秦的合縱坦蕩無存。也為秦國最後統一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就在鬼谷子門下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出走之後,天上一磅礡的功德金光降下,此乃獎勵鬼谷子為人族做出的巨大貢獻。

    如今百家爭鳴,各門各派都為了自家傳下思想文化,只為能夠求得君王重視,在人間廣為流傳,獨尊人界。只有這鬼谷子一人傳下凡人之道,教導凡人耕作、工匠、漁獵等有助底層百姓以及於人族發展的東西。所以此等功德被鬼谷子一人所得而去。

    鬼谷子見天降功德,面目一變,竟然成了一二十好幾的年輕模樣!

    於此同時,人間也接連出了不少大事。

    孔宣受通天所托,下界傳道,在人間悟出了墨家大道。

    由於受到了截教封神之劫失敗的影響,墨家變成了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地學派,孔宣以「默」為「墨」,化身成墨家子墨翟。

    墨家學派崇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思想。

    "兼愛"者,博愛也,將父慈、子孝等對待親人的愛擴展到對陌生人身上。孔宣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這也是截教門下的一貫傳統,不論是人是妖,在截教中都沒有太大的身份差別。

    "非攻"者,反對一切侵略戰爭。

    "尚賢"者,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者,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

    同時墨翟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提出命運不能主宰人地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如果說儒家代表一些有學識、有思想地上層或中層階級,而墨家反映的是處於社會下層民眾的觀點。那麼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正是因為墨家的觀點貼近勞苦大眾,所以也是深得廣大下層百姓的擁戴,眾人尊稱墨翟為"墨子"。墨家學說迅速發展起來,一度聲勢還在孔丘的儒家之上。

    墨家與儒家並稱為戰國時期兩大顯學,顯學者,盛行於世而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更是指文化內涵豐富、學術價值較高的學問也。

    截教墨家出世,而他的老對頭闡教也有兩大學說問世。

    那闡教雲中子一分身在元始天尊的相助之下轉世為鄒衍,竟大異尋常,傳下了與闡教毫不相關的陰陽家一脈學說。

    陰陽家乃是綜合陰陽五行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鄒衍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按照鄒衍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

    在政治倫理上,鄒衍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

    不僅如此,闡教的廣成子遊歷人間,在人間借用惠子之名創立了名家學術,名家之說也跟闡教思想也完全搭不上邊,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大亂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問題。因此,名家的理論被其他各家一致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

    那雲中子以及廣成子二人在人間所傳的學說令人生疑,不管是陰陽家還是名家,一點都跟闡教元始天尊的思想學術沾不上關係,天地間那些大神通者心中暗暗納悶,不知道這元始到底在搞什麼鬼,難道要改換門庭?從此闡教教義天改頭換面?

    除了以上這三家之外,還有一些學說相繼面世。

    張儀蘇秦下山之後,使得縱橫家一脈正是出現在世人面前。

    所謂的縱橫家,「縱」指合縱,橫指連橫。合縱便是聯合弱小,集中力量對付強敵,所謂連橫,指弱國分別與強國結盟的策略。縱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縱橫家的意思就是說只要能精通了這一家的學說,雖天下之大,也處處可去。鬼谷子,首創這一學說的大家,再一次名揚天下。

    巫族中靠著後天努力躋身為祖巫的刑天化身孫武創下兵家,而他本人也當之無愧的被稱之為「戰神」。

    兵家者,專門研究戰爭。如何從大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妖族四分五裂,但也屢有動作。

    巫妖大戰之後殘存的妖聖在女媧的囑托下在人族中傳下了農家、醫家二脈,雖名聲不顯,但對天下百姓大有裨益,因此也得到了不小的功德。

    至此,百家爭鳴的所有主要流派已經現世,但其中卻有一家學說還未出世。

    它是哪家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