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一四章 新寶船艦隊(一) 文 / 香港大亨
崇禎十年六月。繁華的金陵,遊人如織、畫舫連綿,這種景氣在北京城是難以看到的。北京也是大明的國度,但是總是顯得灰色、沉悶,因為北方連綿的兵禍、天災,再加上氣候的乾燥,使得北京顯得肅穆和單調。
但是南京卻不同,北方紛亂,江南偏安,南京是江南最繁華所在。兩百多年的太平,更將南京妝點的紙迷金醉。
如果是北京像是一座單調的大囚籠,南京卻真正顯露出璀璨的都市繁榮景象。至少,從北京搬到南京的文武百官,紛紛感覺到從沉悶的地域,來到繁榮的天堂。不少風流官員,更是由衷的感慨——這才是生活!
遷都風潮,令萬象更新。哪怕很多頑固派大臣,也變得豁達了一些。至少南京出現了很多新氣象,被他們頭腦中淡化為南方風氣使然,倒是沒有像在肅穆的北京城中一般,萬事皆上綱上線。
就如崇禎皇帝生病了,決定將早朝暫停幾日,也會遭到一些大臣不斷寫信批評,直到崇禎公開認錯,大臣們才罷休。這就是北京的政治氛圍——連皇帝,也被嚴重的約束!
南京卻是一座放縱的城市!200多年的放縱,想讓這座城市變的像北京一般肅穆,也是很難。
比如,南船北馬!都城在北方,重視養馬。都城在南面,重視造船!
大明太祖在南方起家,造船獲得文武百官的贊同。等到都城遷移到北方時,反對造船的聲音越來越強。以至於,永樂時代以後,大明的航海造船能力,如江河日下。
龍江船廠的4艘1000料寶船竣工,並且在長江巡航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000料的寶船在明初算不得什麼,哪怕是嘉靖年也並不稀罕。畢竟,鄭和當年的艦隊。主要的船隻都是由3000料以上的寶船,甚至是萬料寶船組成的艦隊。
而崇禎年間,大明主要的造船廠,皆是以製造內河上的漕運船隻為主。海船的噸位也和內陸船隻差不多,400料座戰船已經道大明海上的主力戰艦。由此可見。大明的海上勢力。著實已經衰落之極。
要知道,400料座戰船比之荷蘭人武裝商船,噸位還要小的多。當然,1000料的船。在17世紀也不算大船,與歐洲海軍的主力戰艦想比,只能算撲街貨,不能與戰列艦、巡洋艦想必,至多僅是炮艇水平。
自大航海時代以後。歐洲航海、造船能力狂飆猛進發展了數百年,17世紀海軍實力和造船實力,這是歐洲人相對於大明最大的優勢所在。
為了慶祝龍江船廠恢復製造寶船能力,崇禎皇帝親自在碼頭上訓話說道:「朕讀書所知,盛世每50年人口增一倍。歷朝的開國時,人少地多,一般很容易形成中興盛世。而地少人多時,亂世大勢幾乎不可阻擋。大明開國以來,人口僅3000萬。經過兩百多年發展。人口增至1.2億。而國家土地的面積,卻並沒有隨著人口增長而增加,因此百姓人均擁有的土地僅是開國時期的四分之一!開國時期很多農民皆能夠豐衣足食,到此時僅擁有四分之一財富者,則飢寒交迫。因為。人口增多土地不夠用,現在的大明顯露出亂世朕兆。內憂有北方各省流賊造反,外患有北方韃虜對我大明的鯨吞和蠶食……」
「我國古代,三皇五帝時期。僅僅有數縣大小。但是,踴躍征伐。擴張。人口增長,土地隨之擴張。而這些上古君王,被認為賢良,備受百姓尊重。」
「史書記載,三皇五帝后,則是家天下時代。最初家天下,天子稱王,而非帝。家天下從夏朝開始。夏朝17王,國運471年。商朝31王,國運600年。周朝37王,國運791年。」
「而我國自秦始皇稱帝,確立郡縣制以來,漢繼承秦朝的制度……漢朝31帝,國運409年。晉朝18帝,國運156年。唐朝22帝,國運289年。宋朝18帝,國運319年。」
「稱王時期,國運越來越長!稱帝之後,王朝越來越短!何以至此?」
「簡單而言,稱王時,我國開拓進取,土地隨著人口增長而增,自稱帝后,我國開始故步自封,失去開拓精神。帝國初期地廣人稀人均擁有土地是盛世,由於過度保守,未能有效拓展領土,帝國後期人均擁有土地少,則為亂世。治亂循環,不外乎人均擁有土地數量爾!」
「……朕聽聞,西方的歐羅巴大陸。數百年前,歐羅巴列國戰亂、饑荒連綿,歐羅巴之亂之窮,比之我國亂世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200年前,歐羅巴航海家發現海外擁有大量的蠻荒土地,哪些蠻荒土地之廣闊,足以養活十倍於歐羅巴的人口,而土地主人皆是一盤散沙的蠻夷部落。因此,歐羅巴列國國王勇於製造海船,進行海外航行和開拓,掠奪海外領土,用以將國內過剩人口殖民與海外,因此歐羅巴各國逐漸走向富強之路。根據歐羅巴的航海大發現,我大明所在的大陸名曰亞洲大陸,亞洲土地面積有4000多平方公里。我大明實際掌控面積僅有600萬平方公里,連亞洲也未徹底掌控,我大明豈能坐井觀天,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亞洲有人口1.8億,我大明人口卻由1.2億,佔據亞洲人口三分之二!但是,我大明擁有的土地,不到亞洲土地的百分之十五!因此,我大明要發奮圖強,爭取能夠浴血奮戰,拓展我大明子民的生存空間。而非在國內內鬥廝殺,用十室九空來換取人均土地增多。」
「歐洲列國總土地曰1000萬平方公里,人口莫約是我大明三分之一!」
「時至今日,歐羅巴一些國家,如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之類國家,本土人口少則100多萬,多則五六百萬,但是皆不約而同,走向海外殖民道路。比如,西班牙曾以數百人兵力在美洲大陸征服一個千萬人口大國,至今西班牙人已經在海外擁有兩千萬平方公里殖民地。其餘的歐陸國家爭相效仿。少則擁有一省大小殖民地,多則擁有不下於我大明領土大小殖民地。」
「我大明君臣,皆要睜眼看世界!天下何其大,我大明何其小!世界3億人口,我大明佔據四成。但是。我國之土地。連整個天下二十分之一也不足!不能征服海外蠻荒之地濟民,我國便只能內亂殘殺不息!」
「停止內戰,對外殖民!才是我國未來的出路……」
眾多文武大臣顯然被震住了!不過,皇帝的演講顯然與儒家的道理非常牴觸。而中華在沒有儒家之前,一直是積極開拓態勢。一個小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中華大帝國。出現儒家和稱帝之後,似乎就滿足了,於是開拓越來越少。內部矛盾越來越大,王朝更迭的週期,也從古時候的500年左右更迭一朝,變成了200年左右更迭一次。
反儒家,皇帝是不敢的!
但是,皇帝鼓勵造船,鼓勵航海,甚至叫囂殖民,皇帝還是敢的。因此。歷朝末年,有識之士,皆感覺到需要改革圖強。而歷朝的改革,皆是在國內希望通過政治改革來圖強,最終都是失敗。
而崇禎皇帝叫囂的改革。並不是對內通過剝奪權貴利益的改革。而是對外殖民擴張式政策改革。而海外殖民,又需要造船。
沒有造船能力,就沒有海軍!沒有海軍,就沒有殖民地!
李慎之悄然對著鄭芝豹說道:「你感覺陛下這番講話和神態像誰?」
鄭芝豹道:「像國師爺?」
李慎之笑道:「所以。國師爺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遠遠比我們想像的高!陛下已經拋棄了儒家的道理。基本上被國師爺的道理說服了!我敢說,我黨的成員,也不如陛下瞭解國師爺的思想理論!」
鄭芝豹心中驀然激動,心道,選擇了國師爺這條路,比想像中更有前途。
——————
經過了十多天在長江的巡航,天津水師的水手們,逐漸開始習慣了千料寶船的操作。畢竟,帆船操作大同小異,能夠操作400料座戰船,稍微適應訓練,即可熟練操作1000料的帆船。
而在長江巡航訓練,也是為了等南京軍械局的火炮。只有將火炮裝備到戰船上,寶船艦隊才放心出海。
17世紀的海域,一直是海盜和冒險家的樂園。
鄭家掌控的福建水師,僅僅掃平福建廣東等地的海盜。而多如牛毛的海盜勢力,根本難以徹底清剿乾淨。
除了數之不盡的海盜勢力之外,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以及西班牙人的海軍,也一直是非常危險的存在。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就一直未放棄對中國沿海地區進行騷擾。
面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哪怕鄭家的嫡系船隊出海,也必須萬分謹慎。而鄭芝豹已經算是從鄭家分家獨立,成為效忠肖圖白天津特區的水師將領,需要更加小心。
1000料的海船,其實並不算大船。中國古代的戰船,一般並不以排水量和載重量計算噸位大小,而是以容積單位「料」來衡量一艘船的載重性能。
一料大約有1石,而石這個單位又令人頭疼。因為,中國古代的「石」歷朝就很少統一過。有的標準是以92.5斤為一石,也有60公斤為一石,也有188公斤為一石。
標準的混亂,其實也是地主們糊弄底層的佃農弄出的奸招。比如,地主按照92.5斤為一石的標準借給佃農米,歸還的時候地主再將一石的標準切換到188公斤的標準。
而大明船工造船的料,其實相當於60公斤的標準。1000料的寶船,載重量是60噸。而以載水量計算,大約相當於150噸載水量。
一艘1000料的海船,在此時的大明,已經屬於大型海船。不過,這些海船如果放在歐洲,也僅僅是三流的戰艦。
因為,17世紀的歐洲已經進入風帆戰列艦時代,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等國家,其主力戰艦。排水量已是超過1000噸。
以英國的「海上主權號」為例,這一艘17世紀的著名戰列艦,長約70米、排水量1500噸,裝載20門60磅炮、8門30磅炮、32門18磅炮、44門9磅炮。
而大明引進的葡萄牙人紅衣大炮鑄造技術,也就是12磅炮和18磅炮。而12磅炮。已經屬於大明軍隊的大殺器。
不過。4艘1000料級寶船,排水量150噸,船上擁有水手260人。每一艘上裝備4門12磅炮、10門9磅炮、20門4磅炮。
這樣的火力配置,僅是武裝商船的火力水準。再要裝載更大的火炮。別說大明不能造。而且,150噸排水量的船,也難以裝備更大火力的火炮了。
而南京軍械局鑄造的12磅炮價格5000兩銀子,9磅炮價格1500兩,4磅炮350兩。除此之外。船上每名水手皆裝備崇禎八型火銃,遇到兩船接近時,可以用火銃射殺敵人。而接舷戰時,則用刺刀解決。
一艘1000料戰船的成本是1萬兩銀子,武裝一艘戰船所需的火炮採購成本達到4.2萬銀子。
武裝這四艘戰艦,需要20萬兩銀子。
一名天津水師的水手不僅吐槽道:「南京軍械局真是賊黑,火炮賣的這麼離譜!歐羅巴商人運來的火炮,最多是大明價格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名水手道:「沒有辦法,歐陸據說在打仗。已經打了將近二十年,死傷無數。國師爺掐指一算,說『三十年戰爭』。現在歐洲人火炮自己也不夠用,如何會大量出口給我大明。而且,現在哪怕能進口到歐洲火炮。價格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
儘管眾多水師官兵們吐槽不已,但是鄭芝豹可以看出來,對於這幾艘戰艦,官兵們由衷的喜歡。
因為。四艘艦隊航行在長江,一路上被長江水師官兵。以及眾多的漕運商船圍觀。威風凜凜的寶船艦隊,所到之處皆成為耀眼明星。
漸漸的,船隊駛出長江流域,到了松江府的黃浦江出海口。在松江府購買了的糧食、淡水等等補給。水手們也充分抓住機遇,上岸攜帶了大量的私人商品。
比如,江南地區的「羅襪」,就是水手們熱衷採購的商品。羅襪,既是絲襪,用絲綢織造的輕薄襪子。
在中國古代,羅襪向來是非常受到女性歡迎的商品。漢朝時期《南都賦「脩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和三國時期《洛神賦》:「陵波微步,羅襪生塵。」,還有宋朝蘇軾《洞庭春色賦》:「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皆是關於古代女性穿絲襪的描寫。
中國古代女性穿絲襪,這種風氣逐漸影響到日本、朝鮮、越南,甚至東南亞眾多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而後來,絲襪又傳到了歐洲、美洲。
當然了,天然是絲綢襪子一直是很昂貴的。
後世化工行業興起後,開始研究出天然絲襪的代替品——尼龍絲襪。此後,尼龍絲襪風靡世界,取代了原本絲綢羅襪的地位。
江南地區的絲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5雙。而運到北方地區,一兩銀子一雙也是供不應求。畢竟,北方的桑蠶養殖和絲綢工業,可不想江南地區這麼發達。事實上,漢朝時期,羅馬人曾經偷了中國的蠶種,帶回歐洲進行養殖,使得歐洲也有絲綢行業。但是,自古以來歐洲人的絲綢質量,皆不能與中國江南地區的絲綢媲美。
一直後19世紀中期,歐洲的自然科學積累,進一步促進了桑蠶農業和絲綢技術的進步,此後,歐洲人改良蠶種,絲綢質量超過了中國,並且用動力機器製造絲綢,產量比之中國手工生產要高的多。再後來,日本明治維新,引進歐洲的技術,日本絲綢、棉布等等輕工業的積累,是給後來日本重工業和科技崛起,提供了第一桶金。
當然,這個年代,距離歐洲工業革命爆發還早的很。而在工業革命前夜的中國,很多項技術皆是領先與歐洲同期。尤其是輕工業產品,中國更是比17世紀的歐洲領先了兩個世紀。
除了水手們私人大包小包的採購商品之外。天津水師官方,也採購了一批布匹、紙張、瓷器、鐵器之類的商品,批發一些廉價的商品做一趟貿易,也是這個年代海軍的功課。畢竟,海軍是維護成本是很高的,靠著做一些貿易進行補貼水師的財政,也是17世紀海軍比較通行的策略。
「升帆!」
「升帆!」
「出海!」
「出海!」
艦隊打出了命令旗號,艦隊並非是沿著陸地向北方航行。而是進入黃海,駛向耽羅島殖民地,向殖民地傾銷一些商品。以及通過艦隊的炮火武力,給殖民地當局撐腰。之後,從耽羅島出發,途徑朝鮮目前的國都江華島,以及大明東江鎮所在的皮島。
再然後與東江鎮的水師編隊,在渤海灣進行一次聯合巡航。打擊一下滿清的旅順水師,清理一遍渤海可能存在的海盜勢力。之後,才是返航,進入天津港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