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重生之我要做壞人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名師劣徒 文 / 公子桐

    「蘇兄不但學問好,行事更有一派高人氣度,讓梅敦十分佩服。」為了讓幾位大人知道自己的兒子也不俗,梅興林特意讓人送來茶具,讓梅敦與諸大人烹茶。藉著為蘇青主烹茶的機會,梅敦誠心讚美道。

    蘇青主被梅敦這樣一誇,也有些意外,笑道:「四弟謬讚,我是不敢當的。」

    「梅敦想,蘇兄這樣的人才,一是蘇伯父家學淵源,耳濡目染,二是京城乃是大晏首善之地,人傑地靈的緣故。弟雖駑鈍,也願與蘇兄一樣,外出求學,增長學問見識。」

    彼時通判霍瑋恰巧在旁聽見,讚道:「世侄小小年紀便有這樣的大志向,實屬不易,梅公庭訓,果然極善。」

    梅興林見霍瑋誇讚,忙問是什麼事,霍瑋便如此這般的說了。陳博英見霍瑋這樣熱心,想起霍家還有個未出閣的女兒,便知道霍瑋乃是想與梅家結親,暗暗將梅敦與梅牧對比,心裡便有些不平。

    「梅公方返故園,世侄便想遠遊,怕是不當吧。」陳博英略顯遲疑的對梅敦說。

    蘇青主便是七竅玲瓏,哪裡能想到每個人心裡的彎彎繞兒,只好笑而不語。梅興林倒是沒想那麼多,他現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還有一個孫子,一個外孫,對於最小的梅敦本來並不如何留意,若不是梅敦天份高,善學問,能讓他在交往中的縉紳同僚中長臉,他怕是想都想不起這個兒子來的。

    「你以為求學是容易的麼?你如今在家裡住著,吃喝讀書都有人伺候,還要嫌不如意,若是出了門,你以為還有爹娘老子看顧你?」梅興林倒不是反對梅敦求學,只是當著外人的面將自家子女貶損得一文不值乃是自古以來人們的通俗。

    梅敦將茶葉渣滓倒入茶船下,又給兩個兄長奉了茶,方才笑道:「兒子也正擔心呢,所以師傅雖然來信相邀,卻不敢答應。父親這樣說,那兒子不去便是了。」

    梅興林奇道:「你師傅?咦……是那位王夫子?他怎麼想起寫信來了?」

    梅敦道:「王師傅如今在太學任職,他寫信邀兒子入太學。」

    梁海山道:「你說的王夫子,可是年前翰林院掌院華太師專門寫信邀了入京的那位王賀王祝之?」

    梅敦道:「正是,王夫子乃是晚輩的恩師。」

    梁海山哈哈笑道:「難怪,難怪,我說世侄為何學問風度具是不凡,原來是王祝之的高徒,卻不知為何在梅家多年,也不見興林公提起?」

    梁海山沒想到這王賀竟然做了梅敦的老師,而自己卻無緣結實,頗為遺憾,懷疑梅興林乃是有意不予引薦。原來這王賀,字祝之,乃是當代大儒,平生不求聞達,只管皓首窮經做學問,先帝時遍訪民間遺才,曾邀入仕,卻被王賀拒絕。王賀出生渭南王家,乃是先皇后,當今太后族中一支,平安京王家乃是大晏赫赫揚揚的世家,王賀也算是出生不凡。

    梅興林被梁海山責問,頗為尷尬,這王賀之名,他只恍惚聽過,誰知道會到自己家來做西席,而在梅家幾年,他這個東翁也從不曾留意過,「非是不予諸公引薦,實在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祝之啊。」又責備梅敦等人,「便是為父疏忽了,你們身為弟子,難道也不知道?真是混賬!」

    梅牧與梅政心裡叫屈,誰能想到那樣有名的鴻儒大家,竟然是個貌不驚人的窮酸文人樣。兩人具是後悔,若當初早知道,定然用心求學,說不定就學問大進了,想到這些,兩人又一起怪起梅敦來。

    梅敦雖是王賀高足,但是與梅牧二人一樣,一開始也沒想到那麼多,只以為是同名同姓罷了,後來他悉心學業,略有所成,才發現自己的先生非是一般凡俗之輩,學問之深邃,見識之高博,行止之倜儻,雖外貌不揚,卻應了一句話「是真名士自風流」,於是對王賀更加尊敬,學業上也更刻苦了。不過王賀從不曾主動表露自己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祝之,所以梅敦也就沒有多說,裝作不知道。

    梅敦無辜的說:「父親,諸世伯,我這師傅莫非有什麼來歷不成?他既不曾提過,我又如何能知道。便是能入了太學,學問上有些過人處,又何至於此?」

    梅興林一想也是,這師傅是自己請來的,自己都沒想到,何況幾個兒子,也就不再追究。但仍呵斥道:「你們有幸跟著這樣的名師求學,學問卻如此稀鬆平常,連我也羞死了。」

    通判霍瑋圓場道:「梅翁不必氣惱,這王賀本就有些高人做派,隱姓埋名也是有的。既然他寫信邀世侄入太學,這豈不正是世侄的大好機會麼?入了太學,得與天下俊彥相互切磋,又有鴻儒名宿教導,於世侄是大大的有益啊。」

    能入太學,基本就算是一隻腳踏入仕途,太學生不但有更多的機會跟名師益友切磋進益,且直接參加省試的名額也大大的寬宥,甚至有機會得近天顏,說不定就可以一鳴沖天!這樣的天賜良機,梅興林也心動起來,自己已經年老,餘生怕是再無起復的機會,若是有個兒子能光耀門楣,豈不美事?

    陳博英心裡嫉妒,想要說什麼,卻也不好做得明顯,只暗暗的盯著梅牧生氣。梅牧知他岳父不快,卻也淡然。他自幼喪母,由梅雲氏撫養,梅興林與梅雲氏都算不得好父母,所以梅牧對長輩的歡心並不在意。他自知沒有梅敬的得天獨厚,也沒有梅敦的敏學善思,他能做的,也就是腳踏實地過好小日子,只要妻子陳氏與自己是一條心,旁人如何梅牧都可以不在乎,只在一邊裝死人罷了。

    梅政卻不然,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有著自己的是非觀。他悲哀的發現父母都不是聖人,兄長品行不端,少年的熱血讓他認為,日後梅家的頂樑柱就是他了。所以梅政是一個總體來說正義、公平、著眼大局的人。這也是他在榮豐齋為青兒與梅敦說話的原因。

    「父親,四弟有幸得王先生青目乃是好事,我也是為他高興的。」梅政由衷的說。

    梅興林原想一口答應梅敦之請,但是當著幾位大人的面卻不好表現的太過熱切,免得被人說嘴,所以臉上淡淡的說:「我再想想,你們且去吧。」說著就要趕幾個兒子走,原來他另外為三位長官安排了節目,不好帶晚輩們一起觀賞。

    蘇青主終於能離開,簡單的與梅牧等人告別後,便繞著小路往留芳苑趕。梅牧與梅政兩人約好一起出門騎馬,而梅敦則急急的回他的求是苑,想要守著青兒。

    ——————————————————————————

    更新時間確定為每晚7:30,再求看文的大人們留下腳印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