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股掌(一) 文 / 楚連鋮

    晚清的上海,是全中國唯一一個由西語西學為中心、西書報刊及學校為載體、社會生活與商務活動的使用需求為基礎的新知識空間,縱觀中國,仍是社會傳統知識占霸權地位,主流權勢一直對西學採取鄙視和排斥,仍然在天朝大國夢中幻想。只有上海,才是舊中國剛剛蹣跚學步的變態與朦朧的新思維文化溫室。

    隨著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上海已經漸漸向國際性都市靠攏,不再是以往簡單的商阜之地,而國中之國、帶著中國國恥的租界又給上海帶來一段畸形而又瘋狂的發展史。上海,這裡有青幫、有印度巡捕、有猶太商人,各色各樣的人在上海灘中想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這個上海道不好當啊!」

    一名坐在上海道台府衙大廳中的中年人感慨地道,他便是鼎鼎有名的盛宣懷。此刻的盛宣懷在李鴻章身邊可謂紅得發紫,左右逢源。年方不惑的盛宣懷一襲青衫,漿洗得沒有一絲褶皺,瘦削勻稱的身體托起一個不對稱的圓腦袋,面頰清潔白皙,下頜刮得乾乾淨淨,看不到半點胡茬,給人一種中性的美感,倒也稱得上是為丰神如玉的濁世公子。

    在盛宣懷對面坐著的是上海道邵友濂,邵友濂長得瘦瘦精精,一副精神不振的樣子,邵友濂大訴苦水道:「杏蓀兄,還是你知我啊!向當初我走恭親王的門子來這裡補缺,只道是江南富饒,民風淳樸,易於教化。不料這上海真是個臥虎藏龍之地啊!昨個兄弟我接了一樁官司,一個湖北小混混毆打他人,我便抓了這個混混。他娘的,這廝居然還是當年的老湘軍,身上居然帶著功名,見了我兩眼望天,叫我如何處理?唉——」

    盛宣懷哈哈一笑道:「此事不好解決?那邵兄豈不是白出了當初的十萬兩銀子?」

    十萬兩銀子正是邵友濂買官的錢。邵友濂老臉一紅,不敢對盛宣懷有所不快,誰讓人家在北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當下訕笑著道:「讓杏蓀笑話了,這事情哥哥還是拖著再說罷了。」

    盛宣懷點點頭,這個「拖」字訣在大清的官場上是至理名言,除非朝廷大事,其他能拖則拖,拖個三年五載耍耍太極拳,這官位也就該挪一挪,事情自然也就過去,地方官員莫不如此,更何況這個魚龍混雜的上海道。

    「邵兄,此次兄弟奉中堂大人之命前來拜會,有一事相托,還望邵兄多多相助。」

    邵友濂的面龐上立時透出潮紅,能為李鴻章辦事,對他來說那可是莫大的榮幸,當即道:「不知中堂大人有何指點?」

    盛宣懷從袖中取出一張銀票塞到邵友濂手中,笑呵呵地道:「無他,胡雪巖而。邵兄心知肚明該如何處理。兄弟還要去拜會公共租界的諸位洋朋友,邵兄,小弟就此別過。」

    邵友濂將盛宣懷一直送到門外,目送遠去的轎子,悄眼看向盛宣懷遞來的銀票,倒吸一口冷氣:霍,五千兩!

    盛宣懷代表的是李鴻章勢力,而胡雪巖身後則是左宗棠。李、左二人在朝中相互傾軋,盛宣懷與胡雪巖又恰都是官場中的商業奇才,均能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二人一直爭鬥不停。

    胡雪巖發家於錢莊,後協辦西北軍餉,結交權貴,直到左宗棠收復南疆,被清廷授二品頂戴,方纔如日中天。盛宣懷則是憑借其父盛康與李鴻章的關係,到李鴻章手下辦差,在同治年間向李鴻章提出設立輪船招商局,以此補貼兵船費用,被李鴻章所賞識,後又辦理礦業,漸漸開始亦官亦商之道。

    盛宣懷與胡雪巖的第一次交鋒源於電報。

    作為官場商人,盛、胡二人同時敏感地抓住電報的重要性,不約而同想到要架設中國自己的電報線。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美等國一再要求清廷允許架設電報,最終清廷的給復是:電線沉於海底,其線端不得牽引上岸。但英美等國至若惘然,不僅架設了海線,也架設了岸線。

    時值左宗棠赴任兩江總督,胡雪巖鼓動左宗棠架設電報,並列舉架設電報的種種好處:「我等傳送公文,是一個驛站送往下一個驛站,時間長久,耽擱機宜。而洋人之電報從這端發出,到另外一端接收只需數刻時間。此法若是用於戰場,可千里指揮制敵,若用於商場,不盡財源滾滾而來。聽聞李鴻章他們也有此打算,左公切不可落下。」

    左宗棠聽了急忙送上奏折,提出開辦電報和通商救國的要求。李鴻章從李蓮英那裡探得風聲,十分生氣,盛宣懷寬慰道:「太后對此事一直猶豫不定,一些王公大臣和各地巡撫都表示電報必驚民擾眾,變亂風俗。左宗棠這一咋呼,大家會把反對的矛頭對準他。等他們都爭得疲了,我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然後爭取太后同意,在最短的時間內架成電報線。」沒多久,盛宣懷悄悄地帶著李鴻章的親筆信來到上海,請太古輪船公司總經理鄭觀應出山,共商辦電報之事。

    正如盛宣懷之料,在朝堂上為辦不辦電報的事,大臣們吵個不停,慈禧認為當務之急是迫使日本歸還琉球群島,電報之事還是從長計議。左宗棠只得兩手空空地南下兩江。胡雪巖暫時辦不成電報,也將全副精力投到他的茶葉、絲綢生意上去了。而鄭觀應看了李鴻章的信,大受感動,離開太古,與盛宣懷一起,開始了辦電報局的準備工作。盛宣懷請示李鴻章後,先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與天津之間架一條電報線,小試牛刀。而這裡正是李鴻章的防務區。

    天津的電報線架成後,李鴻章請醇親王等朝廷顯要親臨試驗,評議很好。李鴻章這才正式奏請,並很快得到批准。到光緒七年,盛宣懷被清廷正式任命為電報局總辦。自此胡雪巖算是徹底記恨上了盛宣懷。

    在創辦電報局的交鋒中,胡雪巖也讓左宗棠利用手中權力設置了重重障礙。

    天津電報總局成立後,盛宣懷任總辦,任命鄭觀應為會辦,著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鎮江、蘇州、上海七處設分局,一切都很順利,惟獨鄭觀應把架設長江電線的計劃呈請左宗棠批准時,遭到拒絕——後者要在兩江卡盛宣懷的脖子。

    胡雪巖托熟人混進了盛宣懷辦的電報學堂,弄了幾套密碼出來。接著通過左宗棠上奏朝廷,開始架設長江之線。盛宣懷自然不甘心,先後邀請丹麥大北公司和英國大東公司的負責人密商電報線之事,表示只要他們不向胡雪巖提供電線器材,願以三倍的價格收購。如果為胡雪巖提供電線器材,等於為虎投食。胡雪巖曾多次和洋商鬥法,大北公司和大東公司的負責人對他並沒有好感,何況盛宣懷又肯出三倍的價錢。雙方於是暗中結盟,共同對付胡雪巖。

    胡雪巖行事也很有韌性,他不斷派人與大東公司的負責人騰恩和大北公司代表道森交涉,並提高了購買價格。盛宣懷知道以後,就和大北公司商定了一個計謀。一晃一個月過去了,道森才給胡雪巖運來一批器材。胡雪巖喜出望外,很快動工安裝。誰知由於電線器材質量低劣,工程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就被迫停工了。

    盛宣懷得知此事後,迅速把胡雪巖架設電線失利的消息告訴李鴻章,並要李鴻章在朝廷上予以彈劾。不久,李鴻章上書彈劾胡雪巖,說他辦理不力,給朝廷帶來不少損失,要求改派盛宣懷前往辦理。朝廷中許多大臣也紛紛上奏,要求撤換胡雪巖。不久,朝廷下令長江電線速由盛宣懷辦理架設,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長江電線架設一事交給盛宣懷。

    而這些事情都是眾官員心中明瞭嘴上不說罷了。邵友濂自是知曉,他盯住銀票半晌,方才喃喃說道:「看來這次李二混子跟盛胖子是打算置胡雪巖於死地啊!唉,莫管他,本官自求多福吧!」當下收起銀票吩咐管家,若是胡雪巖前來替湘軍催餉,便說邵大人不在府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