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二章 恩人、恩臣與弄臣(下) 文 / 楚連鋮

    「運河將軍?」禮親王世鐸接到光緒的旨意,丈二摸不著頭腦,張之萬、孫毓汶等人冷眼斜視,不言不語。世鐸問前來傳旨的小太監道,「皇上可曾說此官何品何職,所督何事?」

    小太監答道:「萬歲只說運河將軍可隨意調度運河兩岸府縣兵勇,沒有交代其它。」

    世鐸皺著眉頭道:「如是如此,本王不好發佈調令,請公公回去請示萬歲,此將軍何品何職,主管何事?」

    「這?」

    「怎麼?」孫毓汶喝道,「王爺的話你沒聽見?滾,該死的狗奴才!」

    小太監屁滾尿流地跑回宮裡,向光緒請示,不到半個時辰又一溜小跑趕到軍機處,喘著粗氣道:「啟稟王爺,萬歲傳旨,該將軍品秩與江寧將軍相同。」

    世鐸還未答話,張之萬陰陽怪氣地道:「世祖設立十六將軍三十二鎮總兵時曾明言,正將軍職位,非國族者不可為。難道皇上忘了祖訓?」

    世鐸緩緩地道:「張大人言之有理,若皇上設立運河將軍,等同與江寧將軍,此事吾等萬萬無法接受,還請皇上斟酌三思,小公公再跑一趟吧!」

    小太監心中暗恨不止,兩條小腿跑得酸痛,卻又不敢張嘴抱怨,告聲罪又跑回御書房。光緒聞之勃然大怒,差點將書桌掀翻,虧的是楠木所作,結實耐用,這些軍機大臣竟敢與自己這個天子打擂台。光緒怒氣沖沖想到軍機處當面質問,被翁同龢苦苦勸下,又傳出旨意,運河將軍屬臨時調度職務,待醇親王返京後便做撤銷。

    軍機處答曰:聖祖古訓,親王代萬歲巡視天下,若單獨設一名將軍護送,有失朝儀,恐有僭越之意。

    騎虎難下的光緒再傳:運河將軍職屬散職,不作兵部備名,但有調兵之宜。

    軍機處再一次頂回來:若運河將軍不作兵部備名,當無須軍機處核實,只需陛下直接下旨即可。

    若是光緒直接下旨,劉摩即便當了這個運河將軍,沒有軍機處的授權,也根本無法調動運河兩岸的兵勇。一來一去,來來回回,御書房與軍機處打起了嘴仗,反而在朝堂公議時,雙方皆沒有提到這個問題,直到劉摩陪同奕譞趕至京師城外三十里的篤慶堂時,仍沒有拿出個公論。

    從江寧北上,原本順著運河需走天津,奕譞抵達山東德州時即棄船上岸,從陸路直奔京師,李鴻章派李經方前來迎接也被拒見,京師中好事之徒紛紛揣測,李鴻章乃慈禧之心腹,這是醇親王擺明了要與太后打擂台啊!看來狗急跳牆、兔子急了咬人一點不假,醇親王一向膽小怕事,謹慎恭維,這次是手裡提著腦袋——橫上了。

    至於光緒與軍機處打擂台之事亦是傳得滿城風雨,好事者渲染軍機處不知尊卑,目無君上,但文武百官皆是心知肚明,太后的根深著呢,哪是這麼容易就拔起來的。

    紫禁城,隆恩殿。

    慈禧坐在搖椅上看向殿外,表情肅穆,心頭掙扎,想從千絲萬縷中理出個頭緒,卻是越想越亂,不明所以。她能感覺到在一連串的事情背後有一雙強大的推手,令慈禧糾結萬分的是,這雙推手到底是誰?

    翁同龢?李鴻藻?對於這些滿嘴之乎者也的酸儒之輩,慈禧一向嗤之以鼻,他們做些聖賢文章勉勉強強,這種事情他們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李鴻章似有可能,但也排除在外。雖說李鴻章精通洋務,數十年與官場屹立不倒,但對自己的忠心亦是可圈可點。

    張之洞?曾國荃?鹿傳霖?錢應溥?抑或啟秀?

    慈禧的腦海中閃過一連串人影,皆是一一否定,慈禧的心底突然冒出一張瓜子臉,那張臉上一雙永遠睜不大的眼睛冷冷地看著自己,令慈禧不禁打個激靈,這個曾與自己做過露水夫妻的男人,似是關在家裡也未曾老實過。若不是念著當年的一絲情分,愛新覺羅家的血脈,慈禧早已下令其自裁。

    「小李子,最近老六那邊有什麼動靜?」

    「稟太后,聽說最近德國公使經常拜訪六爺。」

    哼!慈禧暗恨道,果不其然,老六下去了還不能忘自家侄子,拉上洋人給他做靠山。忽聽遠處傳來鑼鼓開道聲,問道:「這是何處喧嘩?」

    李蓮英欲言又止,慈禧瞪視一眼,李蓮英打個哆嗦,囁嚅著道:「太后,這是皇上擺駕到永定門迎接醇親王。」

    慈禧恨恨地拍一下搖椅扶手,「白眼狼,白眼狼啊!虧本宮養了他這十二年,竟然連一點情義都沒有!」

    御膳房首領太監來報:「太后,午膳已備好,請太后用膳。」

    「不想吃了,撤了吧!」

    李蓮英急道:「太后,您已經兩天沒吃個囫圇飯,今個您就吃點吧!」

    慈禧歎息一聲,站起身懶洋洋地道:「罷了,吃點便吃點。今個御膳那邊都備了什麼菜?」

    「稟太后,共有六十四道,主菜是:燕窩『萬』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溜海參、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其他皆是地方名菜,給太后換個花樣。」

    「嗯,不錯,走,嘗嘗去。」

    慈禧坐定,看向滿桌的山珍海味,突然盯住一道不起眼的小菜,問道:「那道是什麼菜?是白蓮魚羹?」

    滿臉堆笑的御廚忙道:「稟太后,這道菜是小人家鄉的名菜,名叫觀音獻福,採用上等白蓮製成,東海黃魚作料,味鮮湯嫩,爽朗滑口,請太后嘗嘗。」

    慈禧嘗過一口,讚道:「不錯,有點味道。」

    得到慈禧誇讚的御廚樂得合不攏嘴,又道:「太后有所不知,這道菜在我家鄉還有個別名,叫六六翻海。」

    慈禧面色一變,問道:「說於哀家聽聽。」

    「這菜裡有蓮子三十六顆,我家鄉曾出過一名狀元公,正是這名狀元公吃了這道觀音獻福,文采大顯,那個架勢,聽說他的文章被當時的皇帝說有翻江倒海之能,後來這位狀元公一直做到宰相,便給這道家鄉菜取名叫六六翻海。」

    慈禧冷聲哼道:「六六翻海!好個六六翻海!」

    李蓮英心頭一驚,暗道要糟,正要將御廚攆出去。「砰」,慈禧拍案而起,對著瞠目結舌的御廚喝道:「拖出去,杖斃!」說完掩面奔進內堂,嚎啕大哭,「先皇啊,哀家不想活了,連個廚子都來氣哀家啊!」

    ……

    永定門外,彩旗飄飄,鑼鼓陣陣,光緒擺駕迎候醇親王回京,倒霉的醇親王似是凱旋的勇士,被文武百官交口讚譽,而劉摩在人群中更為耀眼,光緒御筆賜字:恩臣。立刻引起百官一片嘩然。

    雖說光緒在宗人府的族牒中已經過繼給了咸豐皇帝,但骨子裡流淌的血液,讓光緒對醇親王有一種難以割捨、無法磨滅的情感。劉摩三番五次救下醇親王,讓光緒大為讚賞,加之劉摩抗法有功,驍勇善戰,隸屬湘系外圍勢力,亦是清流們內定的拉攏對象。

    文武百官對著這塊「恩臣」的牌匾默不吭聲,看向劉摩的眼神萬分精彩,到底是皇帝賞識劉摩,還是急於拉起自己的一幫人馬,眾人無從猜測,不過從此劉摩身上打上了保皇派的烙印是再為醒目不過。現在保皇保後兩派在京中你爭我奪,一方利用輿論民情大肆擴大地盤,一方死守固有地盤,絲毫不讓,令人目不暇接,不置可否,即便牆頭草們也不得不駐足觀望,不知哪方能最終執鼎。

    醇親王回到京師,仍舊是躺著被抬進府中,太后當即傳來懿旨,命醇親王好生養傷,待傷癒之後再行議事,不料一向溫順的醇親王梗著脖子令人抬著自己到宗人府,爬著拜祭列祖列宗,那份孝順的勁頭,讓觀者傷心聞者落淚,好一個孝順忠厚的王爺啊!

    而慈禧在宮中則是氣得渾身發抖,醇親王這是個自己一個最為明顯不過的信號,他要搬出列祖列宗來逼自己撤簾歸政,這是在向她宣戰!在慈禧的眼裡,派殺手刺殺奕譞,與午門外斬首示眾沒有什麼區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終究都是上天的旨意,現在居然敢如此大張其道,好哇,那哀家便與你鬥鬥法!

    劉摩抵達京師後,包下一間客棧住下,緊挨著醇親王府。按大清律,武官不得住在王府內,以防謀逆,這點嫌還是要避的。而這家客棧,又恰恰是劉摩設在京師的情報總站。

    情報站負責人武阿牛是鬥志軍的老人,第一批跟著劉摩的戰士,年方三十,頭腦激靈,常常擺出一副憨厚的笑容,與之矮墩墩的身子倒也相配。陳鉅溶回國後被劉摩任命為情報部長,在部隊挑選情報人員時,第一眼便相中了武阿牛,就是因為武阿牛的肚子,照陳鉅溶的說法,武阿牛有福相,看起來便是個老闆,且頭腦精明,善於算計,正是情報人員的首選。

    武阿牛給劉摩兩份信函,都是從瓊州飛鴿傳書而至。一封是珍妮生了個女孩,母女平安;一封是盛宣懷從美國發回電報,他與利維一起,用蘭芳的名義在美國訂購了五艘兩千噸的快速巡洋艦、三艘五千噸和一艘八千五百噸的鐵甲艦,交期為兩年時間,其中兩千噸軍艦可在明年夏季便可交貨,另外收購了太平洋鐵路公司拆卸的舊鐵軌十餘萬噸,正在安排貨輪運送回國。格蘭特總統病逝,利維代表劉摩參加葬禮,美國一些政客見反對《排華法案》的最大阻力消失,又開始提議通過《排華法案》,甚至對蘭芳要進行經濟制裁,反對美國公司出售軍艦與蘭芳。現在盛宣懷正率團前往英國,準備到那裡再次進行大採購。卡耐基的傳銷開始陷入奔潰狀態,大量貨物被退貨積壓,太陽公司已經無力協助,現在正從美國前來,尋求劉摩的幫助。

    美國的採購成果令劉摩大失所望,原本寄望於這個新興國家能夠大量提供先進技術、軍火及技術人員,沒想到《排華法案》這個惡魔又死灰復燃,真他娘的流氓國家!劉摩當即回信,讓太陽公司組織海外華人轉移至蘭芳,若是不願回來的全部動員到舊金山、洛杉磯等地的中國城中,所有費用都由太陽公司承擔。至於卡耐基,劉摩懶得管這個老頭的死活。

    未至傍晚,劉摩準備前去拜訪德國公使,這次他與俾斯麥聯手合作,攪亂清廷,劉摩的承諾是三年內從呂宋群島中劃出一處獨立島嶼供德國使用,這樣的戰略夥伴自然要多看一眼,英國與美國公使館也發來邀請函,不過都要等到明天之後。

    羅青龍來報,翁同龢來訪。

    對於翁同龢,劉摩略有印象,這個以「帝師師天下」自居、教了兩個晚清皇帝的老頭,劉摩有一股說不出的味道,說他有能耐,那是孔孟之道,對於慈禧等人毫無作用,說他沒能耐,卻又在歷史中有濃重的一筆。既然來了,自然要見。

    劉摩站在門外恭敬地向著坐等自己迎候,還未下轎的翁同龢道:「晚生劉摩恭迎翁相。」

    圓臉大耳、年過五十已是油頂銀鬚的翁同龢紅光滿面,但眉宇間的一絲惆悵仍逃不過劉摩的眼睛,看來這個老頭也混得不咋地。翁同龢鑽出轎來,拉住劉摩的手親切地道:「我這年紀大了,上了轎子便容易打盹,還望牧平勿怪。」

    劉摩笑道:「豈敢豈敢,翁相裡面請!」

    「好!」

    二人到客棧雅間中坐定,寒暄一陣,翁同龢忽道:「牧平在海外遊學數載,可曾放下國文?」三句話不離本行一點不假,翁同龢又賣弄起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神采。

    劉摩答道:「一直未曾放下,曾拜湖南王闓運先生學習,現今又從泰山施起昇與家父研習。」

    翁同龢點點頭,道:「起昇我是知道的,滿腹經綸,文華多彩,你能跟著他修習對你助力莫大,王闓運一介狂生耳,牧平不可受其蠱惑。對了,聽說令堂劉松齡大人與你同來京城,今日在城外為何不見?」

    「大人有所不知,原本家父準備入京,與我在江寧回合,後王爺危難,令家父回了瓊州。」

    翁同龢點點頭道:「原來如此,唉,這次王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這些該死的劫匪,真是膽大包天,竟敢刺殺本朝王爺!」他見劉摩陪著亦不說話,問道,「不知牧平對刺殺王爺一事有何作想?」

    這有什麼好想的,還不是敗家娘們欲斷了光緒的根,叫我怎麼說?可自己又是第二當事人,不得不說。劉摩思索片刻道:「這都是托皇上的鴻福,王爺才能轉危為安,小可只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翁同穌不動聲色地道:「牧平身處軍營,自然識得所謂武林中人和他們的一些招數,那這些刺客與你動手時,你可曾看出門道?」

    「這倒未曾,還請翁相恕罪。當時天黑風大,在下擔心王爺安危,所以奮力搏殺,未能顧及對手門路。」

    二人閒聊片刻,翁同龢告辭而去,劉摩亦前往德國使館拜會德國公使。

    翁同龢回到府中,守在府中的一干清流官員主力紛紛上前,李鴻藻問道:「叔平,你觀那劉摩如何,可否堪當大任?」

    翁同龢不屑地道:「吾觀之不過一弄臣罷了。」

    「哦,何解?」

    「言語通俗,無深諳之道,我試探數次,皆是懵懵無知,此人微不足道。」

    李鴻藻急道:「現如今我等實力弱小,多根草也是助力,且看這劉摩要何官職。」

    翁同龢歎道:「罷了,時事弄人,扶不起的阿斗也要扶一扶。沒想到竟讓一個弄臣堂而皇之,吾等有愧皇上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