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七章 力量和契機(下) 文 / 楚連鋮

    劉摩看到《亞洲日報》上王韜照片評論,當即打電話到宣傳部找王韜。

    「王先生,為何照片配發的評論是『任命』?我的意思是這個字應該是認為的認,而不是任務的任。」

    電話裡頭王韜笑道:「大帥有所不知,此乃故意為之。當年陳勝吳廣在大澤發出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謂的任,是指天將降大任的任,在下思量與其認命不如搏命,所以讓看官們先是驚訝,再做思考,最後的一個歎號是收官之作,不知大帥可否滿意。」

    劉摩被這些中國舊文人的彎彎有些吃力,思忖著道:「若是如此也好,《亞洲日報》發行量最大,你們那邊要把握好時機。」

    「大帥請放心,《華夏的革命》現在正在加班印製,除了海南、炎海兩地內定的八千冊,在下準備國內沿海諸省、南洋、夏威夷和美洲散發一萬冊,大帥認為如何?」

    「好!辛苦王先生了。」

    劉摩放下電話,瓊州造船廠派人前來匯報,八百噸的試驗潛艇已經通過水面航行測試,性能、動力和穩定性等方面達到預期效果,今天準備進行水下航行試驗。劉摩聞知大喜過望,當即前往觀看,若是有了潛艇這一利器,劉摩便不再顧忌任何列強。

    年初在製造潛艇的時候劉摩與德國專家產生分歧,劉摩認為現在潛水艇的相關技術基本成熟,包括動力、鋼材、魚雷發射管和造船技術,可以一次性造出八百噸的潛水艇;德國專家則認為一次性造出八百噸的潛艇不符合實際,現在英、美、法等國的潛艇最大噸位不過才三百噸,而且達不到劉摩提出的至少下潛二十米要求,對使用柴油發動機和蒸汽機雙重動力的試驗艇也持重重懷疑態度,蒸汽機在水下無法運作,柴油發動機的動力按照理論,在水下也只有很微弱的動力,不具備實用效果。劉摩還是堅持製造八百噸的試驗艇,他已經安排德國太陽公司動力合作研究室主任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研製大功率汽油發動機。

    試驗艇帶著劉摩和德國專家們的重望緩緩沉入水中,一米,兩米,五米,在十米時,潛艇的艙體開始發出「嘎嘎」的水壓金屬聲響,艇長下令繼續下潛。直到十六米時,柴油發動機尾翼發出怪音,艇長當即停止下潛,試著在水中前行。試驗艇在海中的速度只能用蝸速來形容,航行不到五百米柴油機即告力竭,坑坑卡卡地一陣怪響之後停止轉動,不得不上浮。

    這短短的五百米,已經讓劉摩欣喜若狂,讓德國人目瞪口呆,八百噸潛艇的軍用價值足以顛覆這個時代任何一套海戰理念。劉摩隨即重獎所以研製試驗人員,囑托他們繼續努力開發。

    ……

    慈禧太后再一次見識到報紙的威力,一份名為《亞洲日報》的報紙在東南沿海諸地四處煽風點火,哀歎災民的痛苦,唾罵清廷的無能,被各國報紙紛紛轉載報道。軍機處和各地督撫的折子堆滿了承德山莊的香案,有匯報災情的,有請命賑災的,有籲請太后迴鑾的,更多的是表面忠心的。

    在慈禧眼裡,死在多的草民沒有多少干係,若是此刻回去,自己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有可能受到指責。原本英、法、美等國的公使每個月都要到承德來拜訪慈禧,令慈禧沾沾自喜,看來無論大清國還是其他強國,都還認定自己這個大清的當家人,但自洪災伊始,這些洋人便再也沒有來看過自己,讓慈禧開始擔心起來。

    駐美國總領事黃遵憲發給李鴻章密電,匯報盛宣懷在英國大肆採購一事,李鴻章轉奏慈禧,並建議慈禧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利用報紙的力量,來炫耀大清愛護天下臣民的決心。

    劉摩近三千萬兩的大手筆讓慈禧接連驚歎,這個二十二歲的年輕人真是富可敵國,至於採購軍艦、軍火一事慈禧默不作聲,不過是一省之力,翻不了多大的浪花,只要自己的如來掌翻動,再厲害的孫悟空也無法逃脫。

    眼瞅著慈禧的壽辰將至,京師各大衙門已經開始做準備。慈禧暗思要體面的回到京師,必須對黃河洪災進行表態,於是讓李蓮英召集《字林西報》、《申報》、《直隸報》等記者到承德進行專訪。

    這是慈禧太后第一次接受媒體的專訪,這些記者三拜九叩之後,慈禧擺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家尊榮,慢條斯理地道:「現今黃河氾濫,實乃朝廷中有宵小作祟,惹怒了上天,可憐啊,數萬子民就這樣沒了,這是誰的錯呢?大清離開哀家這個當家人能行嗎?」

    《字林西報》的記者是個大鬍子老外,他可不管尊卑禮儀,為三拜九叩憋了一肚子的火氣,要不是想要拿到第一手新聞,誰給你磕頭?記者問道:「太后,剛才您說數萬子民受災,但據我們的調查資料,貴國河南、安徽兩省受災人數至少超過兩百萬,不知道太后回到京師是否會核查?」

    慈禧嫣然一笑,表情像極了陝西的「表哥」,落落大方,高貴典雅,記者們紛紛抓拍。慈禧道:「一萬百姓和兩百萬百姓,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上天和列祖列宗的警示,禍兮福所至,只待哀家回到京師之後,即刻授命六部妥善處理賑災事宜。皇上還小,有些事情被下面蒙蔽也情有可原,但哀家決不能坐視不管,你們在報紙上說一說,只要有哀家在,大清的天絕不會塌下來。」

    皇太后的話繞來繞去都離不開一個「權」字,讓記者們苦悶不止,洋人記者面面相覷,眼神中交流道,都這個時候了,你居然還在考慮爭權奪利。

    《直隸報》是李鴻章的下屬,記者都是落榜秀才或略通洋文之人,鐵桿的保後派。手李鴻章的囑托,《直隸報》記者舔著臉道:「啟稟聖母皇太后,草民有一事不明,萬請太后明示,以解萬民之惑。」

    「唔。」

    「太后,不知這次洪災之中,太后願意拿出大內何等物品籌措撫恤賑災款項?」

    慈禧低吟片刻道:「哀家深知百姓疾苦,小李子!」「在!」「去把哀家昨個畫的《牡丹圖》拿來。」「遮!」

    李蓮英取來一副尺餘長的工筆畫,舉在胸前站在慈禧旁邊,慈禧道:「哀家決定把這幅畫拿出來義賣,籌得銀兩賑濟災民,你們那個西洋鏡都拍一拍,這是哀家的一片心意。」

    次日,慈禧看到《直隸報》的頭版頭條上大篇幅報道:聖母皇太后心懷天下,憂心災民。心頭禁不住竊喜,問李蓮英為何沒有其他報紙時,李蓮英敷衍了過去,慈禧也不再問,準備迴鑾。

    同日,《字林西報》頭版頭條:慈禧面對災民問題時的笑容;

    《申報》頭版頭條:禍兮福所至,太后賣畫募捐;

    一向愛出風頭的《亞洲日報》頭版頭條卻登出了號外:誤國罪人,天地可誅!

    ……

    慈禧在迴鑾途中不斷接到軍機處的奏折,法國人選出新的國家總統,開始在東南集結部隊,向我國施壓,要求獲得東南鐵路的修築權和管理權,一再肆意攻擊邊境,軍民傷亡無數。

    不就是一條鐵路嘛!他要就給他唄!

    慈禧的御筆朱批還未抵達京師,兩廣總督張之洞急電:海南新軍在邊界與法軍開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