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六章 力量和契機(上) 文 / 楚連鋮

    一八八七年九月三十日,即光緒十三年八月十四,河南鄭州。

    持續十餘天的大雨讓百姓們早早躲到屋內,低聲咒罵該死的龍王爺是不是暈了頭,而在這同時,十堡鎮的黃河堤岸被洪水沖出一道三十餘丈的口子,洩水口越衝越大。巡堤的兵丁急忙匯報上級,卻是杳無音訊。

    也許注定這一年的中國大地將被洪水肆虐,由於長期水利不興,河道管理不善,這一年年除北運河在通州平定決口數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蘆溝橋、直隸武清、霸州等處先後決口外,黃河從七月二十一日已在開州決口,但並未引起紛亂的清廷的重視。

    至八月十六晚間,十堡鎮的決口處驀地擴大到三千餘丈,肆虐的洪水夾雜著泥沙從河道中奔瀉而下,瞬間吞噬了中原的一切,屋脊、籬笆、斷木、死屍,在洪水中風箏似地不停顛簸、旋轉。兇猛的河水只用了幾秒鐘便包圍了鄭州城,水深十餘米,衝垮了這座讓曾國藩感慨的「中原堅城」。

    洪峰達到開封府時,水位高達近四十米,完全淹沒了開封以東數千個村鎮。洪水一忽兒向上冒,一忽兒向下鑽,就像一把利刃猛穿猛削,把城牆撕開條條裂縫,土塊撲達撲達地落下來。

    黃河大決口之後,清廷的保皇保後兩派暫時放下爭執,但也並非首先考慮迅速搶堵、賑災救人,而是防止災民動亂,直至二十天後,方才由戶部籌措到十萬兩帑銀救濟。而在派大員到河南賑災的問題上,兩派又開始喋喋不休地爭論起來,互不相讓。

    中原大地汪洋一片,餓殍遍野,面對肆虐的洪水,普通百姓連逃生的機會都微不可及。

    各省先後得到賑災的指令,臨近河南的數省先後捐數千兩至兩萬兩不等,皆稱財政匱乏,置百姓於水火而不聞不顧。

    十月十八日,劉摩從桂陽回到瓊州,立刻下令將戰略儲備中取出二十萬斤大米、十萬兩白銀救濟災區,並奏請光緒,將河南、安徽兩地受災百姓遷移到瓊州安置。

    不出劉摩所料,康有為也對「天海海角人盡途」這句俗話有著深深的忌憚,沒有跟隨王韜前來,反而勸王韜也不要來,等待時機。

    王韜年近花甲,從青年的熱血到中年的海外漫遊,早已看透了名利場的爾虞我詐,通過對瓊州十餘天的考察,王韜認定劉摩是不同於其他人的官員。

    對於劉摩將吏治部的位置留給自己,讓王韜大為震撼。按照劉摩的原意,用外來人員來監管下屬各級行政官員,效果應該更好,雖然吏治部沒有任命權(鎮級以上的幹事必須劉摩親自面試任命),但是有監督和調查彈劾權,就是一把懸在所有幹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幹事們產生危機感,時刻都有危機認識。

    王韜還是婉言拒絕了劉摩的任命,第一時間加入了共進社,自認對宣傳方面有所造詣,希望從方面發展。劉摩經過思考之後,讓王韜擔任瓊州宣傳部長,王韜和一幫熱血書生的能力慢慢開始顯現出來。

    王韜用報紙為主陣地,並編寫鼓動宣傳冊。王韜詳細介紹世界各國概況,用曾經的歐亞大帝國奧斯曼不思變法,直至被其他列強逼到四分五裂國勢日衰的地步來對比當今中國,鼓吹中華大地當是到了洗心革面的時候。

    王韜的言論,不知喚起了多少青年的滿腔熱血,他根據劉摩的授意,開始編纂《革命手冊》,原本準備到年底共進社代表大會時散發,這次的黃河洪水讓王韜找到了契機。

    王韜找到劉摩商議,將內心的想法說出之後,讓劉摩大為讚歎,放手由王韜全權處理。王韜當即電令《亞洲日報》駐上海的記者,組團前往災區採訪。

    伍業斐在瓊州創辦伍記生鹼公司和伍記茶行,潘旭安設立鎮亞製藥公司,原本潘旭安打算取名叫潘記,被劉摩建議更名為鎮亞,寓意「威震亞洲、走向世界」,讓潘旭安高興的合不攏嘴,連連答應了下來,看來還是自家女婿照顧自己。胡旭德創辦虎豹玻璃公司,因為他的太太在南洋給他生了對雙胞胎,取名胡文虎、胡文豹,劉摩這才想起後世鼎鼎大名的「虎豹別墅」。

    新法規的頒布,讓商業市場徹底流通起來,瓊州源源不斷的細鹽、玻璃、中西藥、紡織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依靠資源和地理優勢物美價廉,迅速佔領南方市場,並開始向東南亞擴散。

    廉州、雷州、榆林州三地成立農村工作部,由程安士牽頭,鬥志軍分赴各個鄉鎮,根據程安士的提議開始大肆進行土改,收攏民心,三地官員也被履新的廉政公署總辦岑春煊整治得一日三驚,雷州廉政公署門前不知道豎起了多少木籠,站死多少貪官污吏,開缺的位置被瓊州力量迅速補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劉摩已經徹底把持整個海南省。

    一些有背景的官員和士紳反對改革,但又敢怒不敢言,因為告狀的密信皆是如同泥牛入海,毫無回應。

    把持上海稅務總司的英國人赫德對瓊州日臻龐大的貿易垂涎三尺,試圖在瓊州設立海關,但遭到了瓊州領事館和港督的極力反對。真是笑話,現在劉摩在英國開出了七百餘萬的採購,被首相索爾茲伯裡視為戰略合作夥伴,瓊州領事館寫信勸道,「何必為了一座小小的島嶼而放棄整個太平洋!」

    在英國國內,已經開始有許多政客主張英國放棄「光榮獨立」政策,與其他國家或勢力進行聯盟,索爾茲伯裡也開始在考慮這個問題,但建立聯盟的基礎必須是由大英帝國統領一切,這樣的霸王條款令其他列強拒之千里,即便一些歐洲小國諸如丹麥、比利時、盧森堡,都認為索爾茲伯裡吃西紅柿吃壞了腦袋。熟諳外交之道的伊籐博文不止一次要求與英國結盟,但日本人在法國訂購軍艦之事惹惱了英國人,只是進行了口頭允諾,這已經讓剛剛解脫殖民統治的日本欣喜若狂,打著「英日聯盟」的旗號滿世界忽悠。

    面對日本人試圖將英日聯盟變成既成事實,索爾茲伯裡沒有放在心上,畢竟現在的日本根本不值得他一看,連購買軍艦居然都要天皇勒緊褲腰帶,這樣的窮國弱國令他嗤之以鼻。當劉摩走進他的視線時,讓他再一次點起希望。

    劉摩現在的勢力雖然弱小,但實力無法估計,能以此拋出七百五十萬英鎊的訂購合同,可見此人家底的殷實,就連曾經的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現在也淪落到為其打工,聽說做了瓊州鋼鐵總公司的總經理。索爾茲伯裡按耐不住心頭的猜想,揮筆給劉摩寫了一封長信,送走了前往德國繼續採購的盛宣懷,派出由外交大臣寇松率領的龐大考察團前往瓊州,這支考察團還帶了三艘英國退役軍艦,這也是劉摩訂購的產品。

    自十一月一日開始,《亞洲日報》、《瓊州日報》、《三亞日報》、《東方文化報》等瓊州下屬的報紙開始成篇累牘地報道河南災區的情況。

    流離失所遍地哀鴻的災民讓人心碎,無動於衷**無能的官員讓人憤慨,一幅幅揪心欲裂的災區照片令人無法直視。最為引人側目不忍的照片裡,被洪水圍困的枯樹上坐著兩名相擁的少年,淚流滿面,似是在撕心裂肺的求救,而在那顆樹下的水中,數條水蛇昂首吐信……王韜配發照片的評論是:「中華子民災難無數,天禍焉?**焉?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任命乎?抗命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